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词史
一、教学目标:
了解掌握整个词史的发展历程,重要词派的理论主张,掌握宋词和清词的不
同特点,掌握词史上重要词人的创作特点、艺术成就,如温庭筠、李煜、柳永、
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元好问、陈维松、朱彝尊、纳兰性德、厉鹦、张
惠言等。
二、讲授要点:
第一节词史的成长期——唐五代词
一、“倚声推轮大辂”敦煌曲子词:”奠词体之始基,开后世之先例。"(唐圭
璋《词学论丛》)
二、唐代文人词:盛唐到中唐的文人词;中唐时期,填词的文人逐渐多了起
来。著名的有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等。盛中唐文人词的特点:
倚声填词;作品以齐言与小令居多;改造提升民间词平易浅近、诙谐生动的语
■庭筠词:声辞俱美,感情比较深隐,意境比较朦胧,含蓄委曲。富有音乐
美,形成了一种深婉隐曲与华美稼艳的艺术风格。
三、五代词:
西蜀词:韦庄词浸润着词人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在艺术
上,韦庄善于以清淡之笔,写凄怨之情。韦庄变温庭筠代闺中女子婉转言情
而为直抒胸臆,与温词的朦胧深隐判然有别。
南唐词:代表是李璟、李煜父子及冯延巳君臣。
冯延巳词既有温庭筠那种色彩丰富的客观形象的描绘,同时又有韦庄词中
那种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写。他词中的意象与情感具有更多的概括性、朦胧
美。如《鹊踏枝》(又名《蝶恋花》)。
李煜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
大夫之词。”(《人间词话》)从此,晚唐五代词不再囿于闺情与风月,家国
之痛,生命的悲歌,得到了尽情的吟唱,应歌之词变成了抒写性情的士大夫之
词。然而,李煜不论是贵为天子,还是沦为阶下囚,皆能直写真情、真景、真我。
情辞俱美,境界博大,意境深邃,是词史的一大转折。
第二节词史的繁荣期一一两宋词
一、宋词概论
(-)宋词的昌盛气象
1、创作成果丰硕:作家作品数量空前;词人别集大量涌现;
2、作家队伍阵容强大:“大家”和“名家”大致在300家左右,存词数在
100首以上的就有51人之多。还涌现出了象柳永、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
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这样的一大批倾力于词的创作的专业化的优秀词人,
这是宋词走向繁荣的又一个标志。
3、词体词调的成熟完备。唐五代词所用曲调共147调,再加上其他散见词
作所用曲调,总数不过在200调以内。据统计,在《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
中,宋代词人共用词调881个;若计入同调异名者,则共用1407调;若再加上
一调多体的情况,则宋词所用词调大致有近2000种体式。宋词所用词调的总数
不仅比唐五代词翻了约6倍多,宋词用调则是短调小令与长调慢曲兼备。
(二)、宋词繁荣之原因
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厚待官吏的政策,工商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宋代都市
经济繁荣、文化繁华,造就了广大的市民阶层。宋词的作者群的普及。
(三)、宋词词派简论
一、词学史上的词派之辨
1、明代人论词标举婉约、豪放;
2、清代人或以时分派或以人分派;
二、现当代学者对词派的辨析
①詹安泰先生在《宋词散论》中把宋代自柳永以下分为八派:真率明朗,
以柳永为宗;高旷清雄:以苏轼为代表;婉约清新:以秦观、清照为代表;
奇艳俊秀:以张先、贺铸为代表;典丽精工:以周邦彦为代表;豪迈奔放:
以辛稼轩为代表;骚雅清劲:以姜白石为代表;密丽险涩:以吴文英为代
表;
②张涤云在《语文导报》(杭大中文系)上把宋词概括为四大流派(见人大
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88年第2期),即婉约、豪放、雅
正、闲逸四大派,每大流派中又分若干小派(略)
二、两宋词史
宋词的发展演变,大致经过了这样五个阶段:即因革期、变革期、过渡期、中兴
期、衰落期。
(一)宋词发展的因革期
宋词的因革期指的是从宋代开国(960)到1060前后这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人们
往往称之为北宋初中期。这一时期的词,就内容与风格看,大体上沿袭了唐五代词的
特点,仍不外是春恨秋愁、伤离念别、恋情相思、咏物酬唱等,在形式上以小令
为主,但是,比起唐五代词来,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
平缓舒徐的节奏、雅致文丽的语言。这一时期代表词人有柳永、晏殊、张先、范仲
淹、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词人,现存近二百首词,收在他的词集《乐章集》
中。从内容来说,柳永的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这一类的代表作是《雨霖铃》(寒蝉凄
切);
第二类是表现羁旅行役之苦。这一类可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为代表。
第三类是描写城市风光、湖山胜迹。《望海潮》(东南形胜)是这一类词的代
表作。
柳词在艺术上有新的创造: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引入铺叙手法,改变了
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
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是音律谐婉,词意妥帖,适合歌唱。
(二)宋词发展的变革期
变革期指的是从1060前后到1127年北宋灭亡的约七十年左右的时间。之
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宋词的变革期,是因为:首先,从词体功能来说,虽然词仍
多为应歌娱乐之词,但词人个体的主观情志得到了充分表现。其二,从题材和
内容来说,这一时期的词完全突破了晚唐五代以至北宋初中期“词为艳科”的
传统。其三,从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来说,以苏轼和贺铸为代表的词人,将议
论、抒情与叙事等手法,豪放与婉约、雅洁等风格结合起来,使手法和风格多
样化,突破了前期词单一的婉约风格。
这一时期既是宋词的变革期,也是宋词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词人有
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其中最突出的是苏轼和周邦彦。
1、苏轼词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
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例如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的是打猎及报国之情;《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
道上作)描写的是农村的和平劳动生活。这样的内容,在以前的词中是不可能见
到的。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境界,使词从以娱乐为主,转变
为以抒发个人的人生感受为主,从而具有了与诗相同的功能与作用。
第二,在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
幽美等。
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
立的抒情工具。
2、秦观词
首先,秦观的词并不是单纯地表现男女爱情,而是将个人的身世之感与爱情
描写结合起来,借爱情的描写来抒发身世之感,即“将身世之感并打入艳情”。
例如他的代表作《满庭芳》。
其次,他后期的词多直接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痛苦绝望心情,这在其他婉约
词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到的。例如《踏莎行》。
其三,从艺术来说,秦观的词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善于描写迷离朦胧的
意境。如《踏莎行》(郴州旅舍)开篇就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
无寻处”,展现了一种迷离的景象。二是善于通过比喻、写景等手法,将无形之
情写得既形象又富有美感。例如“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自
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
多愁”(《江城子》
3、周邦彦词
“邦彦词上承温(庭筠)、韦(庄),下开姜(夔)、吴(文英),为南北宋
之宗匠。词法之精,无逾邦彦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
他对词的贡献主要在词的音乐形式和格律技巧上。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其一,在音乐上,周邦彦“妙解音律”,能自度曲,创制了许多新调。被
人称为宋词“格律派”的祖师。。
其二,总结融汇北宋婉约词的技巧,善采融唐人诗句入词。他是北宋婉约
派集大成者。几乎所有词的技巧他都吸取了。他学柳永,长于慢词,善于铺叙,
善于概括,但比柳更含蓄、更讲究音律、典故的运用、语言的锤炼和词的章法安
排。
在铺叙的基础上又讲究曲折、回环、顿挫。而且时间和空间转换频繁,极
尽变化之能事。如《兰陵王》(柳)。
浑厚绵密、典雅工丽的风格。又善于融诗入词,不但取意,且取音,有时
将诗句嵌在词里,而能天衣无缝,妙语天成。如《西河.金陵怀古》。
(三)宋词发展的过渡期
从1127年到1160年左右的这段时间,是宋词发展史上由北宋词向南宋词
的过渡期。从作家队伍来说,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多是由北宋入南宋的词人,
如李清照、陈与义、朱敦儒、张元干等。另一方面,从创作来说,也鲜明地体现
了过渡期的特点,即这一时期的词人虽然有一定的个性,但更多的是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这一时期的词则往往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结合在一
起,忧伤与愤慨成为最普遍的情绪。
1、李清照词
李清照的词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少妇
的生活与情怀。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
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
易安体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李清照则真实地袒
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
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四)宋词发展的中兴期
如果说,以苏轼,周邦彦为代表的变革期是宋词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的话,那
么,从1160年左右至1220年前后这段时间,则是宋词发展的中兴期。
涌现了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陆游等著名词人,特别是辛弃疾与姜夔。
这一时期,词的创作从两个方向来发展:一是以辛弃疾与陈亮、刘过等辛派词人
为代表,主要表现爱国情感与怀才不遇的苦闷,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风格粗
犷豪放;一是以姜夔等人为代表,多咏物之作和表现失恋的感伤,强调艺术,注
重音律、意境、用字,风格婉约,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两类词人的相互辉映,形
成了词坛中兴的壮丽景观。
稼轩词:
辛词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雄之词、爱国之词;(1)追忆当年虎啸风生的战斗生活,抒发自己抗金
北伐、收复中原的爱国热情。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鹦鹃天》(壮岁旌
旗拥万夫)。(2)表达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抒写英雄失路的无限焦虑。失意英
雄形象。《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千古江山)。(3)不满南宋朝廷
的偏安政策,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腐朽。《摸鱼儿》(更能消)。
2.描绘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表现闲适心境和隐逸情趣的作品,也是辛弃
疾对词境的一大开拓。《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辛词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境界雄奇开阔,形象鲜明飞动。2.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增强了词的表现
力。3.创新并丰富了词的语言,体现出高度的语言技巧。如果说苏轼是以诗为
词,那么辛弃疾就是以文为词。4.刚柔相济,瑰奇多姿的艺术风格。辛词以豪
放为基调,悲慨雄放、沉郁苍凉是其主导风格,同时兼容闲适平淡的清新之调、
妩媚缠绵的婉约之作、寓庄于谐的谐谑之体。
姜夔词:
姜词在艺术上的贡献和特色表现在:
(一)、审音创词
(二)、琢炼字句。姜词,在语言上的铸熔锻炼上,下了很大功夫,达到了用
字精致深细,造句圆美醇雅的境地。
(三”用典咏物,讲求典雅工巧。
(四)、“清空骚雅”的词风。“清空”“骚雅”,应包括词意的超脱高妙,词情
的幽深绵邈,词笔的瘦硬疏宕,虚处传神,词语的清劲峭拔,词境的空明灵动,
含而不露,淡雅有味,味之无穷。姜夔“清空骚雅”的词风,以绵邈风神,救辛
派末流之浮燥叫嚣;又以瘦硬之笔矫婉约派媚软绮靡之病。因此,卓然成为南宋
一大家。
(五)宋词发展的衰微期
从1120左右到1279年南宋灭亡前后,是南宋由偏安走向灭亡的时期。这
一时期的词主要有两大类,一以吴文英、史达祖、周密、王沂孙、张炎为代表,
沿着姜夔的道路,多在艺术上用功,多通过咏物的方式寄托亡国之恨;一以刘
克庄、刘辰翁等为代表,沿着辛弃疾的路线,多直接表现爱国之情,以文为词,
以议论为词,风格豪放粗犷。
三、宋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1、宋词的歌唱性与音乐美
2、词为艳科
3、婉细幽深之美
第三节词史的变化衰落期一一金元明词
北曲(中国最早的戏曲声腔之一,为金、元时期流行于北方的杂剧与散曲
所用的音乐,与“南曲”相对。北曲的形成受到唐宋大曲、诸宫调、宋词、鼓子
词、唱赚、转踏等传统音乐艺术及流行于金、元时期的民间音乐的影响,融汇了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和北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成果。)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燕乐,从
而使依附于音乐的词变成了单纯的文学创作,词的创作逐渐边缘化。金(11
15—1234)与元(1206—1368)词的创作长达二个半世纪,其
成就不可忽视。
金元词的创作具有连续性。金代词人主要接受、推衍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而
成为北宋词的强力后劲,并与南宋词形成鲜明的对照。元好问(金末元初,词主
要创作在金代)和张翥(1287—1368年,几乎贯穿整个元代)是金元词坛的两
位杰出代表。
元好问是金代词人的代表。今存词377首,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涉及
爱情、山水、咏怀、吊古、送别、田园、咏物、射猎、边塞词等丰富内容。其词
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
格,形成了沉雄顿挫、深婉明丽的词风。
爱情词,如两首《摸鱼儿》(《双蕖词》、《雁丘辞》);
怀古词《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山水词的代表是《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金元词在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取向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表现有三:
一是大量怀古咏史词的产生。如萨都剌《百字令.登石头城》(又名《念奴
娇》、《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本调
不甚拘平仄,但常用入声韵。)是其代表作。立意高旷,笔力雄健,格调苍凉。
白朴的怀古篇什《水调歌头》(苍烟拥乔木)。
倪瓒的《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其次,山水词的集中涌现。如前举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词。
又如周权的《沁园春》(混沌凿开);张壁的《沁园春》(泉南作)。
复次,描写隐逸生活和隐逸情怀,也是重要主题。如刘因(元初人,元世祖
称之为“不招之臣”)《鹊桥仙》(悠悠万古)。
明词不振,这是许多人的共识。尚有可称道者。明初词坛,刘基、杨基、高
启等人词,如刘基的《沁园春》(万里封侯)。
明代中叶词坛,如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末词坛以陈子龙(1608—1647)、夏完淳(1631—1647)等人为
代表。陈子龙是转变风气的第一人,允为明词大家。其早期所作风流婉丽,婀
娜韶秀出于刚健之中,后期所作绵邈凄恻,神韵天然而又有不尽风味。如《点
绛唇•春日风雨有感》(满眼韶华)。
第四节词史的中兴期一一清词
清词取得了超越元、明,直逼两宋的卓越成就。综考词风转变、领袖词人的
出现、时代特点将清词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清前期词
是清词中兴的第一个高潮,其标志就是产生了被称作清初三大家的陈维赛
(阳羡词派领袖)、朱彝尊(浙西词派领袖)和纳兰性德,他们代表着清初词坛
的三种不同流派和风格。清词的复兴,尤其与陈、朱二人的提倡关系最大,谭献
谓“锡曾、其年出,而本朝词派始成”,又谓“嘉庆以前,为二家牢笼者十居七
八”(《箧中词》)。
(一)、陈维松与阳羡词派
阳羡词派是清初一大词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康熙在位长达
61年,从1662—1722年)。据著名清词研究专家严迪昌研究,“以陈维松为宗主
的阳羡词派形成到盛衰过程仅三十多年时间。”(《阳羡词派研究》p6,齐鲁书社
1993年版。)。此派的创始人是陈维松,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
称阳羡派。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松
最为突出。
陈维赛在词学观念上,陈维松推尊词体,强调词的独立价值,以词并肩经史,
接弃词为小道、词为艳科的传统意识,将词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
创作实践中,他敢拈大题目,写出大意义。
在艺术上,陈词以豪放为主,风格雄浑恣肆。其小令一反常规,以浑厚雄肆
之气开辟“旷古绝今”之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慷慨高歌,豪情满怀代表作
品如《醉落魄•咏鹰》咏物言志,抒发壮志难酬的悲壮襟怀。又如《点绛唇•夜
宿临洛(在今河北永年县)驿》。其长调往往运用歌行手法,骨力劲拔而神思飞
扬,意脉连贯而顿挫分明,有吞天地、走风雷之势,从苏、辛处得益颇多。如《贺
新郎•秋夜呈芝麓先生(即龚鼎孳,为清初“江左三大家”,时为礼部尚书)》)o
(二)朱彝尊与浙西词派
浙西词派是清代重要词派,兴起于康熙盛世开始出现之际。此派的创始人是
朱彝尊,他选辑唐至元人词为《词综》,借以推衍其主张。后龚翔麟选朱彝尊、
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本人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
之名。其势力笼罩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的词坛。
朱彝尊是浙西词派开创者,和陈维赛并称“朱陈”,执掌词坛牛耳,开创清
词新格局。他推尊词体,崇尚醇雅,宗法南宋,以姜、张为圭臬。
朱彝尊生平经历漫长多变,其词作大抵可分为前后两期。其《解佩令•自题
词集》曾自述生平经历和词学创作倾向。
前期词内容丰富多彩,吊古伤今、体物寄怀都有独到之处,格调也较为激越。
如《卖花声•雨花台》抚今追昔,感慨物是人非,写得视野开阔,精警有力,最
能体现他的才情和风格。
后期躬逢盛世,出仕清廷,歌颂太平、咏物集句则成为词作的主流,情绪也
趋于平和。朱彝尊以姜、张为宗,走清空骚雅一路,其词构思精巧,描写细密,
讲究字琢句炼,归于醇雅,力求使词具有蕴藉空灵的格调与疏淡清远的意境。如
《洞仙歌・吴江晓发》。
其爱情词,记录了他与妻妹刻骨铭心却又难以遂愿的婚外恋情(皆收入《静
志居琴趣》词集中,),大都深婉细腻,哀艳缠绵,如《眼儿媚》(那年私语小
窗边)、《桂殿秋》(思往事)。
(三)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为人豪爽任侠而又多情善感,其词题材大都为家庭生活、身边琐事、
儿女私情以及塞外风光;内容上也多写离情别绪和个人的哀怨闲愁,情调凄婉感
伤。纳兰之作,以哀感顽艳的爱情词、悼亡词和苍凉清怨的边塞词最为有名。
哀感顽艳的爱情词、悼亡词如《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浣溪
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等。
苍凉清怨的边塞词独具特色。多以小令反映边塞生活,而且只写自己对边塞
奇异风光的体验和感受,与前人的边塞吟咏大不相同。如《如梦令》(万帐穹庐
人醉)、《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作词“纯任性灵”(况周颐《蕙风词话》),
直抒胸臆,出语天然,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任感情在笔端奔泻。其词以
小令最受人称道,长调则声情兼备。既擅婉约,又能豪放。
二、清中期词
(-)厉鹦与浙派词
厉鹦推衍朱彝尊“醇雅”说,向往“清空”境界,于姜、张之外再揽入北宋
周邦彦,让音律和文词更为工练。词作以记游、写景和咏物为多,擅长山光水色
的描绘,表现幽隽清冷之美。写月夜富春江之游的《百字令》和描摹秋声的《齐
天乐》是其代表作。体现出“幽隽清绮”的风格。
(二)张惠言与常州词派
浙派式微之际,常州派发初于嘉庆初年。大畅于道光年间,绵延于清末民初。
张惠言有《茗柯词》,另编有《词选》。其《词选序》全面阐述了自己词学理论:
主张尊词体,要词“与诗赋之流同类而讽诵”,提高词的地位,倡导意内言外、
比兴寄托,对扭转词风和倡导新风气起了积极作用。
他的《茗柯词》骋情惬意,细致生动,语言凝练干净,无绮靡浓艳之藻,抒
发怀才不遇、飘泊无依和羁缚受制等心绪,词旨常在若隐若现之间。他的《水调
歌头•春日示杨生子揍(shan)》五首,是其代表作,尤以结篇的第五首为人称
道(长镶白木柄)。其中心要旨是劝勉学道之士要保持自振不颓的心灵品质。慎
独以待,只要心不枯寂,“生意总欣然”,虽仍有“感士不遇”之慨,但要旨是
自振不颓,清操自守,用以劝勉学子。
常州派由张惠言开山,至周济(1781-1839)发扬光大,蔚为宗派。
周济以艺术审美眼光推尊词体,突出词“史”和与时代盛衰相关的政治感
慨;对词的比兴寄托,从创作与接受角度,阐明词“非寄托不入”和“专寄托
不出”,揭示最有普遍意义的美学命题,被认为“千古文章之能事尽矣,岂独
填词为然”(谭献《复堂日记》)o
三、近代词
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隆隆炮火,轰塌了古老帝国的大门。这个外面的架子
没倒,但内囊却完全腐烂了的帝国,千疮百孔,民怨沸腾,士心动荡。伴随外敌
的入侵,一批不以词名却自成名家的爱国词人,挥洒出了一部悲歌幽愤的心史。
邓廷桢、林则徐、龚自珍是其中的代表。与此同时,能在词坛自树立的词人还有
周之琦、项鸿祚、蒋春霖等,蒋春霖(1818——1868)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清词
发展到晚季,文廷式、“清季四大家”——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况周颐及
王国维等人为清词抹上了最后一抹艳丽晚霞。数家词各具自家面目。但他们的创
作基本是在常州词派理论的笼罩之下,推尊词体,既讲求词的传统艺术轨范,
又重视词的厚重内容,不把词视为“诗馀”小道。
四、清词的特点
1、词体功能全面恢张:抒情言志;词史地位;与诗文并驾齐驱。
2、词派蜂起,争奇斗艳。词派特点:地域性,批判性,阶段性。
3、创作与理论齐头并进。创作在继承中发展;理论自觉、理论总结。
4、学人之词主宰词坛。
词至今日,已一千余年。其始起也,如小溪潺潺,清流见底;其演进也,如
众流奔腾,千汇万状,汹涌澎湃;其维结也,如海纳百川,汪洋浩渺,渊深莫测,
蔚为巨观。对千年词史的流变,人们作过这样那样的描述,如陈廷焯说:“词兴
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大畅厥旨于乾嘉以还也。”
(《白雨斋词话》卷一,第3775页)今人刘毓盘也说:词“勾萌于隋,发育于
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炮灿于南宋,剪伐于金,散漫于元,摇落于明,
灌溉于清初,收获于乾嘉之际。”(《词史》)他们的勾勒极简要且形象。今人
龙榆生也说:“词兴于唐,流衍于五代,而极盛于两宋。唐宋人词以协律为主,
其所倚声谱为寻常坊曲所共肄习,文人寄兴,酒边命笔,红牙铁板,固可一一按
拍而歌也。宋南渡以后,……歌词日趋于典雅,乃渐与民间流行之乐曲,背道而
驰,骏衍为长短不葺之诗,而益相高于辞采意格。……元、明词学中衰。……三
百年来,屡经剧变,文坛豪杰之士,所有幽忧愤俳缠绵芳洁之情,不能无所寄托,
乃复取沈晦已久之词体,而相习用之,风气既开,兹学遂呈中兴之象。……然则
词学中兴之业,实肇端于明季陈子龙、王夫之、屈大均诸氏,而极其致于晚清诸
老,余波至于今日,犹未全绝。”(《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后记》,《近三百年
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25—226页。)其勾勒颇为详赡。
从全部词史的词人数量来看,以千万计;从整个词史词作数量看,不完全统计,
今尚存25万首左右。所以,这是一笔非常丰厚的文化文学遗产,值得下大力气
去研究。下面试沿着古代词史的发展与批评家的批评轨迹,将千年词史的演变分
为词史的成长期一一唐五代词,词史的繁荣期一一两宋词,词史的变化衰落
期一一金元明词,词史的中兴期一一清词等四个阶段作一俯瞰扫描。
第一节词史的成长期一唐五代词
唐五代词尚处于词体发生发展阶段,呈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其一,词乐合
一,词是一种音乐文学艺术,燕乐是主导,歌词是附庸,故称“曲子词”。其二,
经历了由民间词向文人词的转变。其三,以《花间集》为代表的“曲子词”奠定
了词体创作轨范及审美品格的“色香味”。象许多其他的姊妹艺术一样,“曲子
词”最初也是起源于民间。
一、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是早期词体发展的“活化石”,基本保留了“曲子词”的原始面
貌。尤其是《云谣集杂曲子》不仅是古代词集之始,而且正如近代词学大师朱祖
谋《云谣集杂曲子.跋》所说:“其为词朴拙可喜,洵倚声椎(chui)轮大辂,
且为中土千余年来未睹之秘籍。”填补了早期词史的一段空白。1900年,一个
偶然的机会,在敦煌鸣沙山第288石窟(藏经洞)里发现了几百首抄写的
民间词,为研究曲子词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敦煌曲子词(一般
以具有调名、合乎词体的为主,即以王重民收集的《敦煌曲子词集》,辑
词164首,为研究对象)的内容相当丰富广泛。其中“有边客游子之呻吟,
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
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其言闺情与花柳者,尚不及半。”(见
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现存敦煌曲子词,不仅题材广泛,内容
丰富,同时在艺术上也保留了民间作品那种质朴清新的特点,风格也较为
多样。正是这种流传在下层人民中间的民间词哺育了文人,促进了文人词
的创作和发展。同时,在敦煌曲子词里,还保存了一些在现存唐代文人词
中很少见的长调。
值得注意的是,在敦煌曲子词中写得最好、最多的依然是言“闺情花柳”的
主题。如果将《敦煌曲子词集》做一次分类归纳,就能发现言“闺情花柳”的作
品占三分之一以上,所占比例最大。市民阶层喜欢谈论俗艳的话题,敦煌曲子词
从一开始就显露出来的多言男女艳情相思的创作倾向,便迎合了他们的欣赏口味
与审美习惯,这类作品也写得最为生动活泼,特点鲜明。如《望江南》二首:
莫扳我,扳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这)人折去那人扳,恩爱一时间。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
心人。
两首词通过民歌惯用的比兴手法,或托物寄意,或触景生情,表现妇女的不幸命
运。前首词里那任人扳折的杨柳更是当时受尽侮辱的妓女们的确切比喻。两首
词重复表现了“痴情女子负心汉”这样一个传统文学主题。
也有表现感情执著、爱得死去活来的,如《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词中一连展开六种比喻,全用民间成语中认为不可能的事,很像汉乐府
《上邪》诗情侣的信誓旦旦而造意更为新奇。
作为词的初期形态,敦煌曲子词也明显不同于后来成型的歌词。它的
初期形态特征,唐圭璋先生在《云谣集杂曲子词.校释》一文中列举其特异之
处十余条,即调与题合,令、慢词兼有,单、双叠兼有,字数不定,平仄不拘,
韵脚不拘,平仄通叶,用方言,不限闭口韵,入叶去上,上叶入,叙事,有衬字
等特点。这些都体现出早期词的面貌和特征,但它却“奠词体之始基,开后世之
先例。”(唐圭璋《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21——752
页。)
二、唐代文人词
词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它活泼的形式,鲜明的节奏,俗艳的内容,不
仅为广大下层人民所喜爱,同时,也引起了文人墨客的重视。文人倚声填
词可能很早。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有人认为是李白的《菩萨蛮》(“平林
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宋代黄升在《唐宋诸贤绝
妙词选》中认为这两首词是“百代词曲之祖”。但多数人认为这两首词是
后人伪托,迄今尚无定论。
中唐时期,填词的文人逐渐多了起来。其中著名的有张志和、韦应物、
刘禹锡、白居易等。张志和的《渔歌子》第一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
花流水蹶鱼肥。青筹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有较大影响。它
词语清丽,描写生动,很有民歌风味。词中渔父的形象,实际上是逃避龌
龊官场的词人自己的象征,因此,这首词很被文士所激赏。韦应物的《调
笑》(“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
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写西北草原风光,气象开阔,雄浑如画,
风格遒劲,与当时一般词风有所不同。白居易和刘禹锡是中唐时期填词比
较多的大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
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描绘江南美丽迷人的自然风
光,风格清新明快,流传甚广。刘禹锡在洛阳时也以《忆江南》词调相唱
和,并自注云:“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依曲拍为句”
的提出,总结了唐代配乐填词的经验,把词的写作自觉地提高到倚声填词
的新阶段。晚唐五代词的创作之所以有一个大发展,也正是中唐时期词创
作经验积累和“依曲拍为句”这一理论提出的必然结果。
统观从初唐到中唐的文人词,不难发现有以下特点:第一,由于依曲调调
式填词的风习渗入文人阶层不久,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文人运用曲调的范
围还比较狭窄,作品以齐言与小令居多,调式简单,平仄变化少,基本上是五七
言诗的变调。第二,文人词在语言上一方面沿袭了民间词平易浅近、诙谐生动的
特色,另一方面文人诗的语言以及思想情感开始渗入词中,使词逐渐脱离了原来
的质朴生动但又粗糙简单的原始状态,成为一种正式的文人文学体裁。
晚唐时期,是社会大变乱时期,宦官专权,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广
大中原地区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上至朝廷,下至地方,追逐声色娱乐已
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官场风尚。同时,随着唐帝国的没落,广大知识分子政
治理想幻灭,他们看不到仕途上的出路,这就进一步促使他们退缩到个人
生活的狭小范围,及时行乐,自我陶醉,以醇酒美女消磨时光。晚唐诗风
趋于稀丽凄艳,表现出与晚唐词近似的艺术风格。与李商隐并称的著名诗
人温庭筠同时又是“花间”“香艳”词风的开山鼻祖。这一系列具有时代
特征性的审美现象,都与中晚唐以来的社会环境的变更密切相关。也就是
说,中晚唐以来骄奢华靡的世风,为“曲子词”的成熟提供了大好时机,
并最终促使词的委婉言情的文体特征形成。
晚唐词,以温庭筠为倚声巨擘。《旧唐书》《温庭筠传》称其“士行尘杂,
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温庭筠生当晚唐末世,仕进无望,故
终日酣醉,“与新进少年狂游狭邪”以遣怀怡情。庭筠善解音律,又工诗能曲,
故其词声辞俱美。其词感情比较深隐,意境比较朦胧,含蓄委曲,言尽而意
不尽。如《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鹏鸿。
词通过对一位贵族女子晨起梳妆过程的描述,含蓄蕴藉地表现了闺中女子盛年独
处的空虚、慵懒和孤寂。
温庭筠词的主要特点是音乐节奏韵律感强,语言华丽,色彩秋艳,意象绵
密,刻画工细,结构紧凑曲折,形成了一种深婉隐曲与华美稼艳的艺术风格。
当然,温词也并非全为浓艳香软、朦胧隐曲之作,偶有清疏明朗之词,如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
洲。
温词首先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它用诉诸感官的密集而艳丽的词藻,描
写女性及其居处环境、闺阁情思,因此“往往与中国古典诗歌中以女子为^
喻之传统有暗合之处。”(叶嘉莹语)所以,张惠言认为《菩萨蛮》(小
山重叠)“感士不遇也”;陈廷焯认为“飞卿词,全祖《离骚》,”“独
绝千古。”(《白雨斋词话》卷一)今人李冰若则认为“其词之艳丽处,正
是晚唐诗风,故但觉镂金错彩,炫人眼目,而乏深情远韵。”(《栩庄漫记》,
转引自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版,第10页。)
尽管后人对温词有这样的赞美或那样的批评,但温氏于词体的确立,实
有大功。这主要表现在:一、通过他的大力创作,扩大了词的影响,提高
了词的地位,使词开始成为新的诗体形式之一;二、开拓了词的创作道路,
奠定了后来婉约词的基调,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词学大师夏承煮先生从唐宋
词字声演变的角度作了充分肯定,他说:“词之初起,若刘白之《竹枝》、《望
江南》,王建之《三台》、《调笑》,本蜕自唐绝,与诗同科。至飞卿以侧艳之
体,逐管弦之音,始多为拗句,严于倚声。往往有同调数首,字字从同;凡在诗
句中可不拘平灰者;温词皆一律谨守不渝。”(《唐宋词字声之演变》,见其《唐
宋词论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54页。)
三、五代词
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世。在这乱哄哄的历
史闹剧中,各个短命小朝廷的君主大都目光短浅,无政治远见,只图声色
感官享受,整日沉湎于歌舞酒色。前蜀后主王衍与后蜀后主孟昶,都是历
史上有名的荒淫无耻、昏庸无能的帝王,但他们都是填词的行家里手。王
衍有《醉妆词》,津津夸耀自己酒色无度的生活,说:“者边走,那边走,
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另外一位在词的发展史上
做出突出贡献的十国小君主李煜,登基时南唐国势已日趋衰微,风雨飘摇。
李煜不思振作,日夜沉醉于醇酒美女的温柔乡中,以声色自我麻醉。他的
词也透露出一股奢华糜烂的生活气息,其《玉楼春》说:“晚妆初了明肌
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
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这
些醉生梦死的帝王已经将他们的文学创作与纵欲生活紧密地连为一体。
在这个时期,在长江流域上游的西蜀(前蜀和后蜀,907--965)和
长江中下游的南唐C937--975),逐渐形成了两个词人创作群体:西蜀
词人和南唐词人。由于西蜀、南唐在当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经
济生活甚至还呈现出一时的繁荣,这就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西蜀词人:西蜀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与
中原广大地区相比较,局势相对稳定,较少战争祸乱,所以一大批文人避
难西蜀,形成一个创作群体。后蜀人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编成《花
间集》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在这十八位词人中,其
中韦庄、牛娇、张泌、毛文锡、牛希济、尹鹦、李羽、顾更、魏承班、鹿虔晟、
阎选、欧阳炯、毛熙震等十三人,皆是西蜀词人或流寓仕宦于西蜀的词人。由此
可见,其时创作的繁荣。西蜀词创作的繁荣,是与西蜀国主的沉酣酒色、竞为豪
奢、好轻艳之词分不开的。陆游在《花间集跋》中就感叹道:“方斯时,天下岌
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邪?”
在众多西蜀词人中,韦庄无疑是其中翘楚,与温庭筠并称,同为“花间”词
人领袖。韦庄生逢唐末战乱,辗转流离,“后以才名寓蜀,王建割据,遂羁留之。
庄有宠人,资质艳丽,兼善词翰。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词,强庄夺去。庄追念
悒怏。”(杨混《古今词话》,《词话丛编》第20页)寄人篱下,不得自由,
使词人言愁始愁,将身世打拼入词中。由于韦庄词浸润着词人丰富的情感体验,
所以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在艺术上,韦庄善于以清淡之笔,写凄怨之情,如I《思
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
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词写痴情女子对风流少年,一见钟情,真率决绝。又如《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词写梦中回忆与情人一场难堪的离别。脱口而出,用白描作直接真率的叙
写。
他著名的五首《菩萨蛮》也都具有真率秀逸之美,其二说: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全篇集中从风景和人物两方面渲染江南之令人陶醉、乐而忘归。
“温韦”同为“花间词”大师,温以稼艳细密、婉约含蓄见长,而韦以清
丽疏朗、率直明快取胜。其创作特点最大的不同是温密韦疏,温隐韦显。如温庭
筠《菩萨蛮》上阕:“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
月天。”写出居者和行者在不同环境下的两种心情,意象绵密,曲折隐晦。又如
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
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全词一气直下,
明白易解。
王国维评论温、韦两家词风:”'画屏金鹏鹃',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韦庄变温庭筠代闺中女子婉转
言情而为直抒胸臆,与温词的朦胧深隐判然有别。
南唐词人:南唐是五代词的另一创作中心。南唐拥有35个州,在当时号
称大国。它凭借长江天险,与中原战乱保持一段距离。在中原各小国相互
征伐的战乱时期,南唐没有遭受过战争的过多破坏,经济反而有所发展。
在此环境中,君臣宴乐,酷好填词,形成了南唐词人创作群体。
南唐词的代表是李璟、李煜父子及冯延巳君臣。近人陈洵《海绡说词》论南
唐词之变说:“天水(宋朝)将兴,江南(南唐)日蹙,心危音苦,变调斯作,
文章世运,其势则然。”据《江表志》载中主“割江之后,金陵对岸,即为敌境。
因徙都豫章,每北顾忽忽不乐。”其《浣溪沙》云:
函茗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将秋日的萧瑟凋零与闺中的思远念别联系起来,感慨无端,蕴涵深沉,王
国维称其“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其中透露
了词人对世运及危殆国势充满忧思的消息。
冯延巳是一位宰相词人,但他笔下的词却很少欢乐的歌唱。他的作品
往往抑制不住地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甚至是深情的叹惋。从艺术上看,
冯延巳词既有温庭筠那种色彩丰富的客观形象的描绘,同时又有韦庄词中
那种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写。他词中的意象与情感具有更多的概括性、朦胧
美。如《鹊踏枝》(又名《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数码暴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盐酸氯苯胍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生物一:细胞核习题课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考级练习题
- 2025-2030年中国34寸背投彩色电视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规划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窗口式折叠包装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新疆伊犁市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3月第二次月考综合试题含解析
- 2025至2031年中国空调回风网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儿童牛仔连衣裙数据监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dna防伪印刷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4年长沙市事业单位招聘计算机岗位专业知识试题
-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
- 点面结合写场景公开课-(2)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2023年高考真题-化学(河北卷) 含答案
- 运用PDCA缩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停留时间
- 铝粉买卖合同
- 08D8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室外布线
- 社交礼仪-仪态礼仪
- 《无人机测绘技能训练模块》课件-模块9:无人机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 JT-T-1116-2017公路铁路并行路段设计技术规范
- DZ∕T 0130-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