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有人说生命如歌,那是因为他历尽山河,也有人说人生无河,那是因为他尝尽甘苦波折,步履蹒跚地生活。另一种答案说:“生活本没有一纸蓝图,更没有标准答案。认真生活过的人才知道,他们通过努力换来的不是壮阔波lán,反倒是内心世界的澄澈。”于人声dǐng沸时思索,于人迹罕至处开拓,不为别人眼中的光荣而活。即便是平凡,日子也成了诗。1.请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1)蹒跚()

(2)澄澈()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1)波lán()

(2)人声dǐng沸()二、名句名篇默写3.在“读书节”活动开幕仪式中,主持人将与大家一起接力诵读诗文,请你完成下面的诗文默写。热爱读书吧,书籍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我们可以欣赏岑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的“(1),”这般奇异冬景,可以共情宋濂“(2),俯身倾耳以请”的专心恭敬;可以聆听培根“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3)”的谆谆教诲;可以品味诸葛亮回顾自己生逢乱世、躬耕南阳“(4),”的淡泊名利,可以领略文天祥“(5),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三、基础知识综合4.清明节后,小秦同学写了随笔,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①家族是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我们的精神寄托。②我们要铭记先人的恩德,传承家族的优秀品质,为家族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③祭祖活动____________是对先人的缅怀,____________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④它让我们更加珍惜亲情和家族的情感纽带,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2)请在第③句划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⑤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A.传递亲情

B.缅怀先人

C.传承文化四、名著阅读5.拍摄小组准备再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两个采访场景,请补全资料。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一节45分钟的课程,集中精力听讲时间不到半个小时”“做题反复出现同样的粗心错误”“写作业磨蹭,比实际要多用几倍时间”“环境中的任何微小动静都会导致分心”……许多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良表现的背后其实是专注力不足在作怪。②专注力是个体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的能力。与注意力有所区别的是,专注力不仅仅是心理活动对外界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更是一个持续且坚持自控的状态,需要后天的培养。专注力具有指向性,包含了意志自控品质,同时也具备社会功能性。作为认知活动的动力功能,专注力推动着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的顺利开展,而这些正是一切学习行为的基础。③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品质,专注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和对知识的吸收,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被高度注意的知识才能被进一步加工成个体经验,长时间的专注力有利于对知识的接收和内化,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摘编自《专注力是掌握学习的“定海神针”》,2023.6.13“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材料二】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专注力水平年龄可以维持专注的时间10岁20~30分钟11岁22~33分钟12岁24~36分钟13岁26~39分钟14岁28~42分钟15岁30~45分钟16岁32~48分钟图一专注力不足为受访者带来了哪些困扰?图二(摘编自《约九成受访大学生希望提升专注力》,2024.1.22《中国青年报》)【材料三】①专注是指我们做事情时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连续性。所以,专注的本质是对自身注意力的高效管理和利用。②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了?③首先,人的专注时间原本就是有限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专注时长约在25分钟左右。保持25分钟的专注时间后,原本就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可能。这也正是中学生课堂一般设置为40分钟左右的原因,理想情况下教师会用30分钟左右时间讲课,剩余10分钟左右做练习。④其次,处于现在的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需要接受海量信息。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人每天从电子邮件、互联网、电视和其他媒体获取大约10.05万个单词信息量,相当于大脑每秒接触23个单词,一天就接触了34G的信息量。如果对我们中国人每天所接受的信息也做一个统计,不见得会低于34G。如此巨大的信息量,给大脑带来处理信息的压力,于是人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变得更短。⑤另外,在社交媒体接触了太多碎片化信息、刺激性内容后,大脑本能地更愿意接受碎片化的强刺激信息以快速获得快乐,达到“即时满足”。而对于学习、深度阅读等内容来说,趣味性不高、刺激内容不够多,与网文、短视频相比,天然不够吸引人们持续专注。(摘编自《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三招教你提高专注力》,2022.3.7“安徽共青团”)【材料四】①保持专注是很难的事情。这首先是天性使然。那么,学生该如何有效保持专注力呢?②(1)聚焦于一个目标③学生应该制订有助于保持学习动力和专注力的学习计划,即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小目标,一次只聚焦于一个目标,逐步完成。对于每日的学习任务,第一要给自己设限,不要把任务排得太满,第二是要对所有任务排出顺序,明确先后顺序。建议学生每天安排1件最重要任务,3件中等重要任务,5件小任务。这样的任务分配,既能让学生对每天要完成的事心里有底,产生一定紧迫感,同时也不会因为重要任务太多、太难完成而感到疲惫和想要逃避。④(2)合理安排时间⑤人能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会发现,在做某件事时,一开始都是专注的,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再过一段时间,效率就会下降,直到我们又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所以,我们并不能连续保持专注,只能不断地重新集中注意力,再保持专注。⑥这就是番茄工作法的由来:一个待完成任务,以30分钟为单位来规划时间安排。花25分钟专注地做它,然后休息5分钟,这5分钟可以用来喝水、去洗手间、听歌、闭上眼睛休息。不过在实际上课、自习、考试时,学生没有办法每30分钟就休息一次。并且,需要极度专注的状态,一般任务难度都是非常大的,30分钟就显得不太适用了。那么,学生可以将专注学习的时间设定在45分钟,加10分钟休息,然后再学习45分钟,循环往复;或者设定90分钟的专注时间,中间穿插5~10分钟的休息。⑦通过几日实践,把握好自己专注力的起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设定,在专注度高的时候学习,在专注度低的时候休息,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更高效。(摘编自《如何提高学习专注力?》,2024年第4期《心理与健康》)6.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人们专注力下降的原因。7.学校心理咨询室设置了“树洞心理站”信箱,下面是某同学投送的信件。作为信箱负责人“树洞君”,请你结合材料内容给这位同学回信,并在信中委婉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建议。树洞君:你好!我最近学习状态有些差,压力也很大。我想努力学习,但发现自己很难静心投入,虽然制订了很多计划,但常常无法按时执行;写作业时烦躁不已,经常到很晚才完成;看很久的书,但学习效率很低……树洞君,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办!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注力是个体专心于某事物或活动的能力,是一个持续且坚持自控的状态,专注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对知识的吸收。B.10~16岁孩子的专注力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提高,但依然存在专注力不足的现象。专注力不足为受访大学生带来的最大困扰便是学习、做事效率低下。C.保持专注是很难的事,这是天性使然,我们大脑本能地更愿意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因此我们应利用这一特点,每天多处理一些信息,借此来训练专注力。D.我们在做一段时间事后,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而后导致做事效率下降,直至再次集中注意力。故学生应该合理安排时间,有效保持专注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陈忠实①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②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③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使爆出掌声:白眉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口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④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⑤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⑥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⑦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⑧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⑨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9.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①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②③两年后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④10.阅读下列语句,按括号中的要求作答。(1)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2)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哗然”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分析表达效果)11.文章第①段用较多笔墨写演出前的等待,是否多余,为什么?12.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白眉老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3.在班级近期举行的“走进陕西”主题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需要将最新阅读的文章按主题分设专辑,你准备把本文收录进下面哪个专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陕西风情

特色文化

人性光辉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小题。张养浩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①,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诫曰:“毋负张公。”天历二年,关中大旱,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注释】①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的规定。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人已去()(2)读书不辍()(3)及为堂邑县尹()(4)未尝家居()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追而还之而山不加增B.夜则闭户入则无法家拂士C.荐为东平学正天子为动D.犹以盗目之公与之乘1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2)众盗感泣,互相诫曰:“毋负张公。”17.古人常常根据死者生平事迹赠谥号以表褒扬。小秦查阅资料发现,张养浩去世后被赐予谥号“文忠”。请你阅读下面的知识小卡片,结合选文内容,向小秦解释张养浩得此谥号的原因。“谥号”知识小卡片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博闻多见曰文;敏而好学曰文;刚柔相济曰文,德关才秀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忠:危身来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危身利国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教人以善曰忠。(摘自《逸周书·谥法解》)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独具特色,请谈谈你的理解。19.初中阶段我们还学习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骊山怀古》,三首同为怀古之作,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任选两首简要分析。八、作文20.央视制作的青年生活分享节目《你好,生活》中有这样一段文案:“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请你相信,一切终有回甘。”亲爱的同学,当你回首青葱岁月,一定与上面的文字产生共鸣,联系自己的生活或学习经历,以上面内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4)不少于600字。《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pánchéng2.澜鼎【解析】1.本题考查注音。(1)蹒跚:pánshān,形容步伐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2)澄澈:chéngchè,清澈透明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1)波澜:bōlán,大的波浪,常有比喻用法。(2)人声鼎沸:rénshēngdǐngfèi,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援疑质理唯明智之士用读书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梨花、援、疑、唯、苟、闻、诸侯”等字词容易写错。4.(1)我们要铭记恩德,传承品质,贡献力量。(2)不仅……还……(3)BAC【详解】(1)本题考查提炼句子主干。第②句“我们要铭记先人的恩德,传承家族的优秀品质,为家族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中“我们”是主语,“要”是能愿动词,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铭记”“传承”“贡献”是谓语中心语,“恩德”“品质”“力量”分别是它们的宾语,“先人的”“家族的”“优秀”“自己的”等都是定语,起修饰限定作用;本题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提取句子主干为:我们要铭记恩德,传承品质,贡献力量。(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第③句中“是对先人的缅怀”和“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递进关系;可使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仅……还……”。(3)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从逻辑和语序上看,“缅怀先人”应放在首位,因为清明节的首要意义是对逝去先人的追思和纪念;接着是“传递亲情”,在缅怀先人的基础上,强调亲情的延续和交流;最后是“传承文化”,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对更广泛、更深远意义的升华,通过缅怀和亲情的传递,达到传承家族和传统文化的目的,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在清明节这一特殊日子里的情感和思考的递进过程。5.(1)周恩来(2)示例一:他领着处在饥荒中的农民攻入地主家,搬走大部分存粮,分给穷人。示例二:他早年从事革命工作时,被出卖逮捕,遭受严刑拷打,毫不屈服。示例三:他发动了平江起义,在湖南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示例四:他在长征途中,大多数时候徒步前进,常把自己的马让给疲乏或受伤的同志。示例五:他在观看红军抗日剧团表演时,脱下自己的棉衣,披在身边的小号兵身上。【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1)根据“他清瘦身形,中等个子,但体魄挺拔结实,留着黑长胡子的脸上透着年轻人的真诚,眼睛大而深邃,热情洋溢”可知,该人物为周恩来。这段话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在保安”,选段是对周恩来外貌的细致描写,在斯诺笔下,周恩来是一个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文雅、坚定、细心、理智的人。他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具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是一位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人物。(2)写出关于彭德怀的一个事例即可。在斯诺眼中,彭德怀是个率直爽朗、精力充沛、才智过人且吃苦耐劳的人。他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强烈的正义感,对人民和士兵充满关爱;示例一:彭德怀常常和士兵们生活在一起,和他们一样简朴。他住的屋子十分简陋,屋内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炕上放着他的铺盖。他的伙食也很简单,和士兵们吃一样的饭菜,从不搞特殊。有一次在行军途中,他看到一个士兵因为饥饿而晕倒,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给了这个士兵;示例二:在战斗中,彭德怀总是身先士卒,勇敢地冲在最前面。在一次攻打敌人据点的战斗中,敌人的火力十分凶猛,很多战士都犹豫了。彭德怀见状,亲自拿起一把枪,带领战士们冲向敌人。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奋勇杀敌,最终成功攻克了敌人的据点;示例三:彭德怀非常关心士兵的生活和成长。他经常和士兵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他还亲自教导士兵们军事知识和战斗技能,提高他们的战斗力。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士兵因为想家而情绪低落,彭德怀知道后,不仅安慰他,还给他讲了自己的经历,鼓励他要坚强。在彭德怀的关心和鼓励下,这个士兵很快恢复了信心,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6.①人的专注时间有限,保持25分钟的专注时间后,就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可能。②处在信息时代,人们每天需要接受海量信息,这增加了大脑处理信息的压力,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变得更短。③碎片化信息和刺激性内容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学习、深度阅读等内容趣味性不高、刺激内容不够多,不能吸引人们持续专注。7.示例:同学,你好!这种情况应该是你专注力不足导致的,但你不必过于担忧,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首先,你可以将学习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排序分阶段,有计划地完成,一次只专注于一个目标,确保能够完成它;其次,合理安排时间,将学习时间分割成一个个区间时段,在一段时间内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注意劳逸结合,在专注力高的时候学习,在专注力低的时候适度休息。希望你能勇敢尝试这些方法,去提升自己的专注力,从而不断进步!8.C【导语】四则材料聚焦“专注力”主题,从重要性、现状、原因及对策等角度展开。材料一通过定义和功能阐述专注力对学习的关键性影响;材料二用数据和图表展示不同年龄段专注力的特点及不足带来的困扰;材料三剖析专注力下降原因,指出问题根源在于外界信息过载及碎片化内容的影响;材料四从目标设定、时间管理等方面提供具体提升专注力的方法。多角度结合,层次分明,具备科学性与实操性。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扣住材料三分析。结合③段中“首先,人的专注时间原本就是有限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专注时长约在25分钟左右。保持25分钟的专注时间后,原本就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可能。这也正是中学生课堂一般设置为40分钟左右的原因,理想情况下教师会用30分钟左右时间讲课,剩余10分钟左右做练习”可知,人的专注时长本身是有限的,科学研究表明,大约在25分钟左右。保持这个时长的专注后,原本就有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解释了为何人们难以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的状态;结合④段中“其次,处于现在的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需要接受海量信息。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人每天从电子邮件、互联网、电视和其他媒体获取大约10.05万个单词信息量,相当于大脑每秒接触23个单词,一天就接触了34G的信息量。如果对我们中国人每天所接受的信息也做一个统计,不见得会低于34G。如此巨大的信息量,给大脑带来处理信息的压力,于是人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变得更短”可知,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需要接受和处理大量的信息。以美国人为例,每天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量巨大,相当于大脑每秒都在接触大量单词,一天接触的信息量高达34G。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数字可能也不低。如此巨大的信息量给大脑带来了处理信息的压力,导致人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变得更短;结合⑤段中“另外,在社交媒体接触了太多碎片化信息、刺激性内容后,大脑本能地更愿意接受碎片化的强刺激信息以快速获得快乐,达到‘即时满足’。而对于学习、深度阅读等内容来说,趣味性不高、刺激内容不够多,与网文、短视频相比,天然不够吸引人们持续专注”可知,在社交媒体上,人们接触了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和刺激性内容。这些信息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为它们通常能够快速带来快乐,满足人们的即时需求。相比之下,学习、深度阅读等内容趣味性不高、刺激内容不够多,因此不够吸引人们持续专注;综上所述,人们专注力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的专注时间有限、信息时代海量信息的压力以及碎片化信息和刺激性内容的吸引。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现代人越来越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首先,仔细阅读来信内容,理解这位同学所描述的学习状态和问题。他提到自己很难静心投入学习,虽然制订了计划但常常无法按时执行,写作业时烦躁,学习效率低。接着,结合四则材料的内容来分析这位同学的问题。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专注力不足是学习生活中不良表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专注力是个体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的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材料二虽然主要提供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专注力水平数据,但也可以间接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专注力水平会有所提升,同时也暗示了专注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提高的。材料三分析了注意力集中时间变短的原因,包括人的专注时间有限、信息时代海量信息的干扰以及社交媒体碎片化信息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这位同学产生影响,导致他难以静心投入学习。材料四则给出了保持专注的方法,如聚焦于一个目标和合理安排时间等。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给这位同学提出具体的建议。结合材料四第③段“学生应该制订有助于保持学习动力和专注力的学习计划,即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小目标,一次只聚焦于一个目标,逐步完成。对于每日的学习任务,第一要给自己设限,不要把任务排得太满,第二是要对所有任务排出顺序,明确先后顺序”可知,制订有助于保持学习动力和专注力的学习计划,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小目标,一次只聚焦于一个目标,逐步完成并且任务安排要有轻重顺序,不要太满。结合材料四第④段“合理安排时间”、第⑤段“所以,我们并不能连续保持专注,只能不断地重新集中注意力,再保持专注”、第⑦段“通过几日实践,把握好自己专注力的起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设定,在专注度高的时候学习,在专注度低的时候休息,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更高效”等内容可知,合理安排时间,采用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如番茄工作法等,在专注度高的时候学习,在专注度低的时候休息,劳逸结合。还可以从生活出发,从意志力、心态等角度给出积极建议。据此组织语言作答即可。示例:同学,你好!结合你提到的问题,我想给你一些具体的建议:1.明确目标,聚焦重点:试着将你的学习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每次只专注于完成一个小目标。这样,你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也更容易产生成就感。同时,记得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计划,不要排得太满,以免产生焦虑感。2.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长时间的学习或工作会导致注意力分散。你可以尝试采用番茄工作法或其他时间管理方法,将学习时间分割成若干个短时段,每个时段专注学习,之后进行短暂的休息。这样既能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又能避免过度疲劳。3.减少干扰,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尽量减少身边的干扰因素,如关闭不必要的社交媒体通知、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和安静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4.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最后,不要忘记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遇到困难和挑战是很正常的。请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这些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C.“因此我们应利用这一特点,每天多处理一些信息,借此来训练专注力”有误,根据材料三⑤段中“另外,在社交媒体接触了太多碎片化信息、刺激性内容后,大脑本能地更愿意接受碎片化的强刺激信息以快速获得快乐,达到‘即时满足’。而对于学习、深度阅读等内容来说,趣味性不高、刺激内容不够多,与网文、短视频相比,天然不够吸引人们持续专注”可知,碎片化信息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而不是提高专注力。因此,利用碎片化信息来训练专注力与材料内容相悖;故选C。9.②初听老腔,感到惊讶震撼,沉迷且陷入遐想,生出相见恨晚的懊丧自责,认识到老腔的艺术魅力。④放弃距离,融入其中,凸显老腔的感染力。10.(1)使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老腔的声音比作“渭水波浪的涛声”“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腔撼人肺腑的神韵以及老腔与关中乡村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震撼。(2)“哗然”本义指许多人吵吵嚷嚷,文中指观众看到濮存昕表演时热情高涨的样子,体现出观众与老腔艺术的完美融合,表现了老腔演出给观众的精神享受。11.结构上:总领全文,照应标题,引出下文作者认识老腔的感受,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描写了作者第一次认识老腔的感受,和后文的惊讶震撼形成对比。12.①侧面描写,通过作曲家赵季平对白眉老人的态度,以及观众的掌声、喝彩声,侧面反映了白眉老人艺术的高超。②细节描写,作者通过比喻、排比以及想象,详细刻画出了白眉老人的表演给作者带来的震撼。13.示例:收录到特色文化专辑。理由:老腔是指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唱腔,具有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表演方式。在白鹿原这片土地上,老腔被传承和发展,成为了白鹿原的代表性音乐形式。白鹿原是陕西省安塞县白鹿村的一个地名,也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的背景之一。小说中,白鹿原上发生了一系列动人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和人们的命运。老腔作为一种纯粹的陕北艺术形式,为这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和力量。白鹿原上奏响的老腔既是对白鹿原这片土地的致敬,也是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展示。它将白鹿原的风土人情、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融入其中,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和人们的生活。本文带领人们回到过去的岁月,感受到白鹿原的韵律和情感。它唤起了人们对于家土深情的思考和回忆,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尊重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解析】9.本题考查内容梳理。结合第①段“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可概括出: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结合第③④⑤段“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可概括出:初听老腔,感到惊讶震撼,沉迷且陷入遐想,生出相见恨晚的懊丧自责,认识到老腔的艺术魅力。结合第⑦⑧“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可概括出:两年后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结合第⑨段“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可概括出:放弃距离,融入其中,凸显老腔的感染力。10.本题考查赏析语句。(1)“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腔的强调比作“渭水波浪的涛声”和“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腔雄浑奔放和婉约平和,将抽象的声音具体化,表现了老腔的感染力;由句中“这是……抑或是……也像是……”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腔撼人肺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表现出老腔与关中乡村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心灵震撼。作者对老腔的理解更加深入了。(2)“哗然”是指人多声杂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事件或消息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议论,‌造成一定的轰动效应。‌结合第⑨段语境“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分析,文中指观众看到濮存昕表演时热情高涨的样子,通过主持人濮存昕的动作行为,表现了现场观众与老腔艺术的完美融合,以及我的心灵震撼。从侧面描写展现了老腔的艺术魅力。11.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文章第①段在结构上总领全文,照应标题,“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引出下文作者初听老腔,感到惊讶震撼,沉迷且陷入遐想,生出相见恨晚的懊丧自责,认识到老腔的艺术魅力。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描写了作者第一次认识老腔的感受,和后文的惊讶震撼、相见恨晚形成对比。1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结合第①段“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第⑦段“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通过作曲家赵季平对白眉老人的态度,以及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是侧面描写,反映了白眉老人艺术的高超、精湛的技艺。结合第④段“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第⑦段“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等分析,作者通过比喻、排比以及想象等细节描写,详细刻画出了白眉老人的表演给作者带来的震撼感受。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主旨。本文主要阐述的是老腔的艺术魅力。老腔是关中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演奏方式。《白鹿原》是作者陈忠实的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在关中地区。白鹿原是关中大地的象征,老腔是关中的演奏。从全文来看,作者从没有听过老腔,认为老腔影响小。认为老腔演出者不过是民间演出班社。到后来听过一次老腔,深深地被老腔震撼。为自己的小说《白鹿原》中没有加入老腔的表演而遗憾,到最后在中山音乐堂再次领悟了老腔的震撼力。对老腔的理解更加深入了。文章开头没有直接写出老腔的精彩,而是通过赵季平对老腔演奏者“白头发白眉毛”老汉及十几个演员的赏识和对老腔的介绍,从侧面写出老腔的艺术魅力。三个专题均可以收录,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即可。示例:我认为应收录到专题“陕西风情”,理由是:它展现了陕西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以及在《‌白鹿原》‌话剧中的独特表现。‌白鹿原上奏响的老腔,‌是一种具有浓厚陕西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它不仅体现了陕西地区的文化特色,‌还展现了陕西人民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在《‌白鹿原》‌话剧中,‌老腔的引入为剧目增添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使得观众能够通过这一艺术形式感受到陕西的风土人情。‌老腔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如白毛老汉们的唱词和表演,‌都是对陕西民间文化和传统的生动展现。‌此外,‌《‌白鹿原》‌话剧中老腔的表演,‌也是对陕西风情的一种深刻诠释。‌通过老腔的表演,‌观众可以感受到陕西人民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时的坚韧和乐观。‌这种艺术形式与话剧的结合,‌不仅丰富了话剧的文化内涵,‌也让观众在欣赏话剧的同时,‌能够领略到陕西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魅力。‌

14.离开停,停止待,等到不曾15.D16.(1)父母担心他(张养浩)过于用功就制止他读书。(2)盗贼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互相劝诫说:“不要辜负(对不起)张公。”17.张养浩幼时拾金不昧、热爱学习,为官时体恤百姓、心怀苍生,能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可以看出他“德美才秀、敏而好学、慈惠爱民”,因此得谥号“文”;他“散其家之所有”赴陕西赈灾,为官勤勉,工作辛劳,“终日无少怠”,可以看出他“虑国忘家、危身利国、世笃勤劳”,因此得谥号“忠”。故而谥号“文忠”。【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选自《元史·张养浩传》,通过叙述张养浩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政绩。文章从张养浩幼年拾金不昧、勤奋好学,到为官后体恤民情、废除旧制,再到关中赈灾、鞠躬尽瘁,层层递进,塑造了一个廉洁奉公、爱民如子的清官形象。文章语言简练,叙事清晰,尤其通过细节描写,如“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和“到官四月,未尝家居”,生动地刻画了张养浩的勤勉与奉献精神。结尾以关中百姓的哀悼,凸显了他在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呼应了“文忠”谥号的深刻内涵。1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1)句意:那个人已经离开了。去:离开。(2)句意:不停地读书。辍:停止。(3)句意:等到他成为堂邑县尹。及:等到。(4)句意: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家:在家里。15.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转折,但是;B.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假设,如果;C.动词,担任/介词,被;D.都是“代词,他”的意思;故选D。1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忧:担心,忧虑;过:过度,超过正常限度;止:阻止,制止。(2)感:感动,受感触;泣:哭泣,流泪;诫:告诫,劝诫;毋:不要。1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本题要求结合张养浩的生平事迹和“谥号”知识小卡片,解释他为何被赐予谥号“文忠”。需要分析张养浩的行为是否符合“文”和“忠”的标准。根据第一段“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可知,张养浩自幼便展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他捡到他人财物后并未据为己有,而是追赶上失主并归还,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体现了他“德美”的品质。根据第一段“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可知,张养浩自幼热爱学习,勤奋刻苦,甚至让父母担忧其过于勤奋而阻止他,这充分展现了他“敏而好学”的特质。根据第二段“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是绝其自新之路也’”可知,张养浩在担任官员时,能体恤百姓,对旧盗采取宽容政策,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体现了他的“慈惠爱民”之心。根据第三段“天历二年,关中大旱,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可知,张养浩在面临国家灾难时,不惜散尽家财,全力赈灾,且为官勤勉,工作辛劳,这展现了他“虑国忘家、危身利国、世笃勤劳”的忠诚品质。示例:张养浩被赐予谥号“文忠”,因为他的一生完美地体现了“文”与“忠”的品质。他自幼敏而好学,博闻多见,道德高尚;为官期间慈惠爱民,救济灾民,体现了“文”的特质。同时,他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无论是面对盗贼还是灾难,都表现出无私奉献和忠诚尽责的态度,符合“忠”的标准。因此,他获得“文忠”这一谥号,是对他一生的高度赞扬。【点睛】参考译文:张养浩,字希孟,是济南人。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曾经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离开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等到他成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诫说:“不要对不起张公。”天历二年,陕西大旱,朝廷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已经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18.示例1: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聚”字写出群山攒立之状,重重叠叠的峰峦包围着潼关,突出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怒”字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示例2:“聚”字写出群山攒立之状,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拟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示例3: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先从视觉角度,重重山峦包围着华山,突出地势险;又从听觉角度,怒涛汹涌的黄河,滚滚涛声。19.《山坡羊·骊山怀古》是以历史兴衰来表达作者的忧国忧民;《山坡羊·潼关怀古》是表达朝代更迭对百姓造成悲苦的同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朝代更迭对百姓造成悲苦的同情。【解析】1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本句句意: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诗人用“聚”来形容潼关周围的山峦,不仅描绘了山峰的众多,而且通过人格化的手法,赋予这些山峦以生命和意志,让它们仿佛有了向潼关聚集的动态趋势。诗人又用“怒”来形容黄河的波涛,这个词语同样赋予了黄河以生命和感情。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仿佛因为愤怒而翻滚不息,这样的描绘不仅形象地表现了黄河的雄伟壮观,而且与“峰峦如聚”相呼应,共同构成了潼关险要的地理环境。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入手,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