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实战教程TOC\o"1-2"\h\u7973第一章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384391.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概念 319631.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3241291.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33289第二章结构体系选择与布局 4129782.1结构体系分类及特点 446622.1.1框架结构体系 437602.1.2剪力墙结构体系 4239682.1.3桁架结构体系 490662.1.4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5315302.2结构布局原则 5301442.2.1功能优先原则 5186642.2.2安全可靠原则 5280032.2.3经济合理原则 5128132.2.4施工便利原则 5271222.2.5环境适应原则 571762.3结构体系选择与优化 530250第三章结构材料与构件设计 6239423.1结构材料功能及选用 6126373.1.1钢材 657613.1.2混凝土 625073.1.3选用原则 6147863.2构件设计方法 6303503.2.1构件受力分析 7234273.2.2构件截面设计 757003.2.3构件配筋设计 7138453.3构件设计优化 7326593.3.1截面优化 773473.3.2配筋优化 7151623.3.3结构布置优化 756053.3.4设计参数优化 723379第四章结构分析方法 7251314.1确定性分析方法 74914.2随机分析方法 863404.3结构分析软件应用 831009第五章结构抗震设计 950585.1抗震设计基本原理 9208365.1.1设计目标 9281245.1.2设计方法 9242085.1.3设计原则 9101265.2地震反应谱分析方法 9294275.2.1反应谱概念 9303525.2.2反应谱分析方法 10285525.2.3反应谱参数 1065685.3结构抗震措施与优化 10150725.3.1结构抗震措施 1072645.3.2结构抗震优化 1031897第六章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1043996.1结构安全性基本概念 10105846.2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 11158856.3结构安全性评价与优化 112960第七章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12221607.1施工方案设计 1260587.2施工顺序与施工方法 12307187.2.1施工顺序 1236567.2.2施工方法 13325167.3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 13178467.3.1施工安全 13194277.3.2质量控制 1331683第八章结构检测与监测 13290188.1结构检测方法 13234578.1.1视觉检测 13275448.1.2无损检测 14326338.1.3动力特性检测 14102308.2结构监测技术 14132628.2.1位移监测 14110848.2.2应力监测 14130408.2.3振动监测 14215308.3结构健康监测与评估 142668.3.1监测系统设计 14242908.3.2数据采集与处理 1455178.3.3结构健康评估 15180208.3.4预警与应急处理 159479第九章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1598799.1实例一:某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5139949.1.1项目背景 15165369.1.2结构设计原则 15192129.1.3结构体系及布置 15283909.1.4结构设计重点 15178979.2实例二:某大型公共建筑结构设计 1552809.2.1项目背景 1568909.2.2结构设计原则 16101539.2.3结构体系及布置 16321999.2.4结构设计重点 16135219.3实例三:某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661949.3.1项目背景 16303369.3.2结构设计原则 1672849.3.3结构体系及布置 1665129.3.4结构设计重点 16421第十章结构优化实战教程 172674210.1结构优化方法与策略 17805310.2结构优化软件应用 171764410.3结构优化实例分析 18第一章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概述1.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概念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指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依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地理环境、材料功能等因素,对建筑物的结构体系、结构构件及其连接进行合理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力学、材料科学、建筑学等,旨在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1.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保证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防止发生破坏和倒塌。(2)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实现经济合理。(3)可靠性原则:保证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功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4)灵活性原则:在设计中考虑建筑物的可改造性和适应性,以适应未来功能变更和建筑技术的发展。(5)环境适应性原则: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因素,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和材料,使其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1.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1)结构体系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等。(2)结构构件设计:在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对梁、板、柱、墙等结构构件进行设计,确定其尺寸、材料和连接方式。(3)结构计算分析:采用力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的结构体系进行计算分析,以验证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4)结构试验研究:通过对实际工程的结构试验研究,验证设计方法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5)结构优化设计:运用现代优化理论和技术,对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构件和连接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经济、安全、可靠的目标。(6)结构施工图设计:根据设计原则和方法,绘制结构施工图,为施工提供依据。(7)结构施工与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对结构质量进行监控,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8)结构验收与维护:在建筑物交付使用后,对结构进行验收和维护,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第二章结构体系选择与布局2.1结构体系分类及特点2.1.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梁、柱等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延性。其特点如下:(1)空间布置灵活,可满足多种使用功能需求;(2)施工速度快,便于工业化生产;(3)抗震功能较好,但抗风功能相对较差;(4)适用高度有限,一般不超过100米。2.1.2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是由墙体和楼板组成的结构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抗侧刚度大,承载能力高;(2)抗风功能好,但抗震功能相对较差;(3)结构布局紧凑,空间利用率高;(4)施工难度较大,周期较长。2.1.3桁架结构体系桁架结构体系是由杆件组成的三角形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受力明确,结构轻盈;(2)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建筑;(3)施工简便,便于安装;(4)抗震功能较好,但抗风功能相对较差。2.1.4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将框架和剪力墙相结合的结构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了框架和剪力墙的优点,承载能力和抗侧刚度较高;(2)适用于高层建筑,可满足多种使用功能需求;(3)施工难度适中,周期较短;(4)抗震功能较好,抗风功能也相对较好。2.2结构布局原则2.2.1功能优先原则结构布局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保证结构体系与建筑功能相适应。2.2.2安全可靠原则结构布局应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保证建筑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2.2.3经济合理原则结构布局应考虑经济效益,力求降低结构造价,提高投资效益。2.2.4施工便利原则结构布局应便于施工,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2.2.5环境适应原则结构布局应考虑建筑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2.3结构体系选择与优化结构体系选择与优化应根据建筑的功能、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下为几种常见情况下的结构体系选择与优化建议:(1)对于中小型建筑,可选择框架结构体系,以降低成本,提高施工速度;(2)对于高层建筑,可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以提高承载能力和抗侧刚度;(3)对于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可选择桁架结构体系,以满足使用需求;(4)对于特殊功能建筑,如博物馆、体育馆等,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剪力墙结构体系或其他特殊结构体系。在结构体系选择与优化的过程中,还需考虑以下因素:(1)结构体系的受力特性,如承载能力、抗侧刚度、抗震功能等;(2)结构体系的施工难度和周期;(3)结构体系的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4)结构体系的维护和保养需求。第三章结构材料与构件设计3.1结构材料功能及选用在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材料的功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耐用性和经济性。本节主要阐述常用的结构材料功能及其选用原则。3.1.1钢材钢材是一种具有高强度、良好塑性和韧性的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梁、柱、桁架等构件。在选用钢材时,需考虑以下功能指标:(1)抗拉强度:表示钢材在拉伸过程中承受最大负荷的能力。(2)延伸率:表示钢材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断裂时,产生的相对变形。(3)冷弯功能:表示钢材在冷加工过程中,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3.1.2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高抗压强度、较低抗拉强度的脆性材料,主要用于高层建筑的墙体、楼板、基础等构件。在选用混凝土时,需考虑以下功能指标:(1)抗压强度:表示混凝土在受到压力时承受最大负荷的能力。(2)抗拉强度:表示混凝土在受到拉力时承受最大负荷的能力。(3)弹性模量:表示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应力与应变的关系。3.1.3选用原则(1)根据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合理选择材料种类。(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材料。(3)考虑材料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保证施工质量。3.2构件设计方法构件设计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介绍构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2.1构件受力分析在构件设计前,首先进行构件的受力分析,确定构件在各种工况下的内力和位移。3.2.2构件截面设计根据受力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构件截面形式和尺寸。截面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承载力极限状态:构件在最大荷载作用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承载能力。(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破坏和过大变形。3.2.3构件配筋设计根据截面设计结果,进行构件的配筋设计。配筋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钢筋面积:根据构件受力特点,合理配置钢筋面积。(2)钢筋间距:保证钢筋间距满足施工和锚固要求。3.3构件设计优化构件设计优化是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构件参数,提高结构的经济性、安全性和适用性。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构件设计优化方法。3.3.1截面优化通过调整构件截面尺寸和形状,降低材料用量,提高结构功能。3.3.2配筋优化通过调整钢筋面积、间距和布置方式,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3.3.3结构布置优化通过调整结构布局和构件连接方式,降低结构整体用钢量,提高结构刚度。3.3.4设计参数优化通过调整设计参数,如材料强度、构件尺寸等,实现结构功能的最优化。第四章结构分析方法4.1确定性分析方法确定性分析方法是指基于确定性的理论和方法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分析。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在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的分析。确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弹性分析方法:弹性分析方法是基于弹性理论,通过建立结构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求解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这种方法适用于线性弹性材料和非线性弹性材料。(2)塑性分析方法:塑性分析方法是基于塑性理论,考虑材料屈服后的非线性功能,对结构进行极限承载力和塑性变形分析。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在较大塑性变形下的分析。(3)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分析方法是基于稳定性理论,对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屈曲分析和失稳分析等。4.2随机分析方法随机分析方法是指基于随机理论和方法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分析。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在不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的分析。随机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蒙特卡洛法:蒙特卡洛法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随机分析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模拟结构在不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求解结构的概率特性。(2)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加权余量原理的随机分析方法。将结构划分为有限个单元,建立随机有限元方程,求解结构的随机响应。(3)谱分析方法:谱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随机分析方法。通过将结构响应分解为不同频率的谐波,求解结构在不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的随机响应。4.3结构分析软件应用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过程中,结构分析软件的应用。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结构分析软件:(1)SAP2000:SAP2000是一款通用的结构分析软件,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弹性分析、塑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等。该软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2)ETABS:ETABS是一款专门针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软件,具有强大的框架分析和剪力墙分析功能。该软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3)ANSYS:ANSYS是一款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适用于各种复杂结构的分析。在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中,ANSYS可以求解结构的弹性、塑性、稳定性等问题。(4)ABAQUS:ABAQUS是一款基于有限元法的计算力学软件,适用于各种材料和结构的分析。在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中,ABAQUS可以求解结构的非线性、动态、随机等问题。通过以上结构分析软件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结构分析。第五章结构抗震设计5.1抗震设计基本原理5.1.1设计目标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在地震作用下,保证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设计过程中需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选材及构造措施,降低地震对结构的影响。5.1.2设计方法抗震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位移法等。其中,反应谱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震设计方法。5.1.3设计原则(1)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应重视概念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结构简单、规则,避免复杂、不规则的结构形式;2)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增强结构的延性;3)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和材料,提高结构的抗震功能。(2)强度设计: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包括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3)构造措施: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功能,包括:1)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增强结构的抗侧力能力;2)加强构件的连接,提高结构的延性;3)设置防震缝,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5.2地震反应谱分析方法5.2.1反应谱概念地震反应谱是描述地震动特性的一种曲线,它反映了地震动对结构的影响。反应谱分析是基于反应谱理论的一种抗震设计方法。5.2.2反应谱分析方法反应谱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单自由度体系反应谱分析、多自由度体系反应谱分析等。其中,单自由度体系反应谱分析是基础,多自由度体系反应谱分析是在单自由度体系反应谱分析的基础上,考虑结构的多自由度特性。5.2.3反应谱参数反应谱参数包括谱值、谱形、谱周期等,它们决定了反应谱的形状和大小。合理选择反应谱参数,可以提高结构抗震设计的准确性。5.3结构抗震措施与优化5.3.1结构抗震措施(1)结构体系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场地条件等因素,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提高结构的抗震功能。(2)结构布置:合理布置结构构件,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3)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良好抗震功能的材料,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延性。(4)构造措施:加强构件的连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延性。5.3.2结构抗震优化(1)结构拓扑优化:通过改变结构的拓扑形式,提高结构的抗震功能。(2)结构参数优化:调整结构参数,如构件尺寸、材料强度等,提高结构的抗震功能。(3)结构布局优化:合理调整结构布局,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4)防震缝设置:在结构适当位置设置防震缝,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通过以上措施和优化方法,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保证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第六章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6.1结构安全性基本概念结构安全性是指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承受各种可能出现的荷载作用,保证结构不发生破坏、失稳、过度变形等不利状态,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结构安全性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度安全性: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承受各种荷载作用,不发生破坏。(2)稳定性安全性: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保持整体和局部的稳定。(3)刚度安全性: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控制变形在允许范围内,保证使用功能。(4)耐久性安全性: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承受环境因素影响,保持长期稳定。6.2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结构可靠性分析是对结构安全性的定量评价,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概率分析方法:通过对结构抗力和荷载的统计分析,建立结构可靠性的概率模型,计算结构失效概率。(2)极限状态法:根据结构的极限状态,建立相应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构的安全性。(3)有限元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评估结构的可靠性。(4)试验方法:通过对实际结构或模型进行试验,获取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功能数据,评估结构的可靠性。6.3结构安全性评价与优化结构安全性评价是对结构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安全性的一种定量评估。评价方法主要包括:(1)安全性指标法:通过计算结构的安全指标,评价结构的可靠性水平。(2)概率评价法:根据结构失效概率,评价结构的可靠性。(3)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刚度、耐久性等指标,评价结构的整体安全性。结构安全性优化是在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结构参数、改变结构形式等手段,提高结构的可靠性。优化方法包括:(1)参数优化:通过调整结构参数,如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使结构在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同时达到经济、美观等目标。(2)结构形式优化:通过改变结构形式,如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增加约束等,提高结构的整体安全性。(3)多目标优化:在满足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等多目标要求下,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以上方法,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与优化,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可靠性,保证建筑物的长期稳定使用。第七章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7.1施工方案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方案设计是施工准备阶段的核心工作,其目的在于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与经济。在设计施工方案时,需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概况:对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工程规模、施工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施工部署: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合理划分施工区段,明确施工顺序,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3)资源配置: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资源需求得到满足。(4)施工技术:针对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保证施工安全、高效。(5)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立完善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保证施工过程有序进行。7.2施工顺序与施工方法7.2.1施工顺序高层建筑结构施工顺序应遵循以下原则:(1)先主体结构,后附属结构。(2)先地下,后地上。(3)先承重结构,后非承重结构。(4)先施工关键部位,后施工一般部位。(5)先施工主要结构,后施工次要结构。7.2.2施工方法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现浇法:适用于主体结构、地下结构及关键部位。(2)预制法:适用于非承重结构、次要结构。(3)装配式施工:将预制构件现场组装,适用于部分结构。(4)滑模法: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筒体结构。(5)爬升模板法: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框剪结构。7.3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7.3.1施工安全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为保证施工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2)加强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3)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等。(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5)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7.3.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目标。(2)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3)严格施工过程控制,保证施工质量。(4)加强施工监测,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5)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通过以上措施,保证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为我国高层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第八章结构检测与监测8.1结构检测方法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结构检测在保证建筑安全、延长使用寿命方面发挥着的作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结构检测方法:8.1.1视觉检测视觉检测是通过对建筑结构外观的观察,发觉潜在的裂缝、变形、腐蚀等病害。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检测精度有限。8.1.2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波、射线、红外线等方法,能够在不破坏结构的前提下,检测内部缺陷和损伤。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8.1.3动力特性检测动力特性检测是通过测量结构在振动作用下的响应,分析其自振频率、阻尼比等参数,评估结构的整体功能。该方法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8.2结构监测技术结构监测技术是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实时监测,了解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为结构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以下几种常见的结构监测技术:8.2.1位移监测位移监测是通过测量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分析其变形情况。该方法可以采用电子位移计、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进行。8.2.2应力监测应力监测是通过测量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化,了解其受力状态。该方法可以采用应变片、光纤传感器等设备进行。8.2.3振动监测振动监测是通过测量结构在振动作用下的响应,分析其动力特性。该方法可以采用加速度计、速度计等设备进行。8.3结构健康监测与评估结构健康监测与评估是对建筑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以保证结构安全。以下为主要内容:8.3.1监测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设计合适的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布置、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等。8.3.2数据采集与处理对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提取反映结构健康状况的关键参数。8.3.3结构健康评估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建筑结构的健康状况,包括裂缝、变形、腐蚀等方面,为结构维护与加固提供依据。8.3.4预警与应急处理针对监测数据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保证结构安全。第九章结构设计实例分析9.1实例一:某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9.1.1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某超高层建筑,位于我国某大城市核心商务区,建筑高度为600米,共120层。建筑功能包括办公、商业、酒店和观光等。本项目旨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实现建筑造型与结构的和谐统一。9.1.2结构设计原则(1)保证结构安全、可靠,满足我国相关规范要求。(2)合理利用材料,提高结构经济性。(3)考虑建筑造型与结构的关系,实现美观与实用的统一。9.1.3结构体系及布置本项目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核心筒平面尺寸为40米×40米,外墙厚800毫米,内墙厚400毫米。框架柱间距为8米,柱截面尺寸为1.2米×1.2米。楼板厚度为150毫米,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9.1.4结构设计重点(1)考虑高层建筑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2)优化结构布置,提高结构延性和耗能能力。(3)采用高功能混凝土和钢材,提高结构承载力和刚度。9.2实例二:某大型公共建筑结构设计9.2.1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某大型公共建筑,位于我国某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功能包括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建筑高度为24米,共5层。9.2.2结构设计原则(1)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2)保证结构安全、可靠,满足我国相关规范要求。(3)考虑建筑造型与结构的关系,实现美观与实用的统一。9.2.3结构体系及布置本项目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厚度为200毫米,间距为8米。框架柱间距为6米,柱截面尺寸为0.6米×0.6米。楼板厚度为120毫米,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9.2.4结构设计重点(1)考虑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使用需求,进行结构布局优化。(2)提高结构延性和耗能能力,提高抗震功能。(3)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环保功能。9.3实例三:某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9.3.1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某复杂高层建筑,位于我国某城市繁华地段,建筑高度为200米,共50层。建筑功能包括办公、商业、酒店、公寓等。建筑造型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9.3.2结构设计原则(1)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实现建筑造型的独特性。(2)保证结构安全、可靠,满足我国相关规范要求。(3)考虑结构施工和运维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性。9.3.3结构体系及布置本项目采用混合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核心筒、框架剪力墙和筒中筒等结构形式。核心筒平面尺寸为30米×30米,外墙厚800毫米,内墙厚400毫米。框架柱间距为6米,柱截面尺寸为0.8米×0.8米。楼板厚度为150毫米,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9.3.4结构设计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CFA考试行业监管分析试题及答案
- 站内公共服务设施优化考核试卷
- 关注市场变化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烘焙食品企业生产设备升级考核试卷
- 玻璃保温容器市场营销渠道拓展考核试卷
- 电池制造与户外广告屏考核试卷
- 银行从业资格证的复习建议试题及答案
- 出租资产招商方案范本
- 微生物样本管理中的生态道德审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知识点提炼试题及答案
- 基于PLC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2023下半年教师资格《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卷2
- 压力容器年度自查表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培训课件
- 小学数学-《图形的拼组》教学课件设计
- 2023年学位英语考试真题
- 中国兵工学会团体标准立项论证投票单
- 四川省项目建设工作咨询以下收费标准
- 眼屈光检查 屈光参差的屈光状态分析
- GB/T 4423-2007铜及铜合金拉制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