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教育培训手册TOC\o"1-2"\h\u5988第一章农民教育培训概述 375761.1培训目的与意义 3169161.2培训对象与要求 432007第二章农业基础知识 4107242.1土壤与肥料 4177602.1.1土壤概述 469532.1.2土壤类型 5137662.1.3土壤肥力 551102.1.4肥料种类及施用方法 5106192.2作物种植技术 5271652.2.1作物分类 5123772.2.2种植制度 5251342.2.3种植技术要点 5103072.3病虫害防治 6183542.3.1病虫害分类 6181912.3.2病虫害防治方法 6225072.3.3综合防治策略 616556第三章农业生产技术 671343.1种植技术 6213973.1.1土壤管理与改良 6295633.1.2种植制度与布局 655893.1.3育种与良种推广 6253643.1.4栽培技术 7284513.2养殖技术 7321343.2.1养殖环境与设施 7207013.2.2饲料与营养 7227253.2.3疾病防治 77553.2.4养殖管理 7101533.3农业机械化 7217523.3.1农业机械化概述 7110473.3.2农业机械选型与配套 7156073.3.3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 7323533.3.4农业机械化推广与应用 731170第四章农业经济管理 872214.1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 8155634.1.1农业生产主体 8128434.1.2生产要素组合 8163394.1.3生产组织形式 8133034.1.4农业生产管理 833054.2农产品市场营销 8317214.2.1农产品定价 8132034.2.2农产品促销 9266274.2.3农产品渠道 9153884.2.4农产品售后服务 983284.3农业项目管理 9292634.3.1项目策划 9236204.3.2项目申报 9110634.3.3项目实施 9224964.3.4项目验收 91421第五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984425.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0253505.1.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1068755.1.2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措施 1022055.2生态农业建设 1046105.2.1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 1016695.2.2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1173865.3农业废弃物处理 11195695.3.1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方法 11151925.3.2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政策措施 1113648第六章农村产业发展 11297806.1产业发展方向 12280796.1.1精准农业 12263306.1.2农业产业化经营 12292756.1.3农村服务业 12140166.1.4生态农业 1243556.2产业扶贫政策 12141586.2.1财政支持政策 12253156.2.2金融服务政策 1229986.2.3人才培训政策 12147786.2.4技术推广政策 13298636.3农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 13311406.3.1农村合作社 13315696.3.2家庭农场 13283016.3.3农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互动发展 1328036第七章农村电商与互联网 13251657.1农村电商概述 13317037.2电商平台运营 1383787.2.1电商平台的选择 1346027.2.2电商平台运营策略 13166897.3农村互联网应用 146687.3.1农业生产管理 1423947.3.2农村金融服务 14111557.3.3农村电商扶贫 1469757.3.4农村社会治理 147203第八章农村法律法规与政策 14289108.1农村土地政策 14221668.1.1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 14312848.1.2土地承包经营 15203598.1.3土地征收与补偿 1554358.2农村经济政策 1583298.2.1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1584638.2.2农村产业政策 15207618.2.3农村金融政策 1585368.3农村社会政策 15286618.3.1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15257978.3.2农村教育政策 15185078.3.3农村公共卫生政策 1527653第九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1665059.1农村劳动力培训 16320559.1.1培训目标 16114699.1.2培训内容 16287349.1.3培训方式 16178579.2农村人才引进 16251859.2.1引进对象 16325019.2.2引进措施 17133289.3农村创业与就业 1734969.3.1农村创业 1725169.3.2农村就业 1724420第十章农民教育培训评价与反馈 18452410.1培训效果评价 182825210.2培训需求调查 18624610.3培训成果展示 18第一章农民教育培训概述1.1培训目的与意义农民教育培训旨在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培训的主要目的如下:(1)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其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3)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4)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教育培训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值。(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培训,农民可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民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农民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农村社会治理。1.2培训对象与要求培训对象:农民教育培训面向农村常住人口,包括以下几类对象:(1)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2)农村青年、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3)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企业负责人。(4)有意愿从事农业相关产业的人员。培训要求:(1)注重实用性。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2)多样化培训形式。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演示、实践操作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3)强化师资力量。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教师,提高培训质量。(4)加强考核评价。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价体系,保证培训效果。(5)注重跟踪服务。对培训对象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培训成果转化率。第二章农业基础知识2.1土壤与肥料2.1.1土壤概述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由矿物质、有机物、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的自然体。土壤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了解土壤的性质、组成和分类,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1.2土壤类型土壤类型繁多,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有:黑土、黄土、红土、砖红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各种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作物生长产生直接影响。2.1.3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壤肥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2.1.4肥料种类及施用方法肥料是补充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肥料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包括堆肥、绿肥、人畜粪便等;无机肥料包括氮、磷、钾等化肥;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合理施用肥料,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2.2作物种植技术2.2.1作物分类作物按用途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绿肥作物等。粮食作物主要包括稻、麦、玉米、薯类等;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菜、甘蔗、烟草等;饲料作物包括苜蓿、草木樨等。2.2.2种植制度种植制度是指在一定地区内,根据自然条件、土壤特性、作物需求等因素,合理配置作物种类、种植方式和轮作制度。常见的种植制度有单作、间作、混作、轮作等。2.2.3种植技术要点(1)选地: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和地形条件。(2)整地:深翻、松土、施肥,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3)播种:掌握适宜的播种期、播种量和播种方法。(4)管理:合理施肥、灌溉、除草、防治病虫害等。2.3病虫害防治2.3.1病虫害分类病虫害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病害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生长异常现象;虫害是指害虫对作物造成损失的现象。2.3.2病虫害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通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轮作等手段,减少病虫害发生。(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3)化学防治:采用化学农药,直接杀死或抑制病虫害。(4)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高温灭虫等,防治病虫害。2.3.3综合防治策略综合防治策略是指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条件,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以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在防治过程中,要注重防治对象的全面性、防治方法的多样性和防治效果的持久性。第三章农业生产技术3.1种植技术3.1.1土壤管理与改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管理与改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要了解土壤的性质和肥力状况,通过合理施肥、深耕松土、轮作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要注重土壤水分管理,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碱化。3.1.2种植制度与布局合理的种植制度与布局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同时要考虑作物之间的轮作、间作和套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3.1.3育种与良种推广育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注重良种推广。在推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保证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3.1.4栽培技术栽培技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环节。要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合理安排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保证农作物生长健康。3.2养殖技术3.2.1养殖环境与设施养殖环境与设施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基础。要选择适宜的场地,建立良好的养殖环境。同时要配备相应的养殖设施,如饲料槽、饮水器、保温设施等。3.2.2饲料与营养饲料是养殖业的核心。要根据养殖对象的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同时要注重饲料的加工和调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3.2.3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和防疫工作,定期对养殖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发觉疾病及时治疗。3.2.4养殖管理养殖管理包括养殖密度、饲养周期、繁殖技术等方面。要根据养殖对象的特性,合理调整养殖密度和饲养周期,提高繁殖效率,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3.3农业机械化3.3.1农业机械化概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产业升级。3.3.2农业机械选型与配套农业机械选型与配套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要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并实现农业机械的优化配套。3.3.3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环节。要掌握各项作业技术的操作要领,保证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高效、安全。3.3.4农业机械化推广与应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应用需要政策引导、技术培训、市场运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和操作能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第四章农业经济管理4.1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组织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主体、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组织形式。管理则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1.1农业生产主体农业生产主体包括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具有经营自主权;农民合作社是在农户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成的,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的组织;农业企业是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4.1.2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要素组合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资本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4.1.3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有家庭经营、合作经营和集体经营。家庭经营是指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合作经营是指农民合作社组织生产,成员共同承担盈亏;集体经营是指村集体统一组织农业生产,村民共同分享收益。4.1.4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技术管理和生产效益分析。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的生产目标和任务;生产组织是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生产目标的过程;生产技术管理是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益;生产效益分析是对生产成果和成本进行分析,为改进生产提供依据。4.2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市场营销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关键环节,涉及农产品的定价、促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等方面。4.2.1农产品定价农产品定价要考虑市场需求、成本和竞争状况。合理定价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4.2.2农产品促销农产品促销包括广告宣传、营销活动和品牌建设。通过促销活动,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4.2.3农产品渠道农产品渠道包括批发、零售和电子商务。合理选择销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4.2.4农产品售后服务农产品售后服务包括质量保障、售后服务承诺和客户反馈。优质的服务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4.3农业项目管理农业项目管理是对农业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项目策划、申报、实施和验收等环节。4.3.1项目策划项目策划是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和发展规划,提出农业项目的目标、规模、内容和投资估算。4.3.2项目申报项目申报是向有关部门提交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4.3.3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是按照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组织项目建设的全过程。4.3.4项目验收项目验收是对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的检查、评价,以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通过以上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和农业项目管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五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5.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应当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自身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5.1.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民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指导下,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助于农民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提升农业品牌形象。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5.1.2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措施(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宣传栏等形式,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2)制定优惠政策。对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农民给予政策扶持,如减免税收、提供贴息贷款等。(3)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对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农民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5.2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效益为核心,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5.2.1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区域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实现资源高效利用。(2)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3)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5.2.2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1)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2)发展循环农业。通过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3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废弃物处理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可以有效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5.3.1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方法(1)秸秆还田。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将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农膜回收。加强对农膜的使用管理,推广生物降解农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5.3.2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政策措施(1)制定农业废弃物处理法规。明确农业废弃物处理的责任主体和处理要求,加强对农业废弃物处理工作的监管。(2)提供技术支持。推广先进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降低农业废弃物处理成本。(3)建立农业废弃物处理体系。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提高农业废弃物处理效率。(4)加大资金投入。对农业废弃物处理项目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废弃物处理工作。第六章农村产业发展6.1产业发展方向农村产业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1.1精准农业科技的发展,精准农业已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机械装备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6.1.2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产业升级。6.1.3农村服务业农村服务业主要包括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村物流等。发展农村服务业,可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6.1.4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6.2产业扶贫政策产业扶贫是农村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2.1财政支持政策通过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农村产业发展。这些政策旨在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民增收。6.2.2金融服务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解决农民融资难题。6.2.3人才培训政策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6.2.4技术推广政策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产业发展。6.3农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6.3.1农村合作社农村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开展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6.3.2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家庭农场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6.3.3农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互动发展农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在产业发展中应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农村合作社可以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家庭农场可以为农村合作社提供优质农产品,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第七章农村电商与互联网7.1农村电商概述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农村电商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村电商是指在农村地区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商品交易、信息交流、物流配送等商务活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农村电商的兴起,不仅拓宽了农民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还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7.2电商平台运营7.2.1电商平台的选择农村电商运营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综合性电商平台,以及天猫、苏宁等垂直电商平台。农民在选择电商平台时,应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选择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流量的平台。7.2.2电商平台运营策略(1)产品定位:明确产品特点和优势,针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精准定位。(2)商品上架:按照平台要求,详细填写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名称、价格、库存、图片等。(3)营销推广:利用平台推广工具,进行商品营销,提高曝光率。(4)物流配送:选择合适的物流公司,保证商品按时送达消费者手中。(5)客户服务: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机制,提高客户满意度。7.3农村互联网应用7.3.1农业生产管理农村互联网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农业设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方面。通过智能农业设备,如智能温室、无人机等,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降低生产风险。7.3.2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农村信贷、保险、理财等业务。通过互联网技术,简化金融服务流程,降低金融风险,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7.3.3农村电商扶贫农村互联网电商扶贫,是指通过电商平台,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医疗等手段,助力贫困地区全面发展。7.3.4农村社会治理农村互联网社会治理,主要通过搭建智慧农村平台,实现农村政务、民生、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智慧农村平台,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第八章农村法律法规与政策8.1农村土地政策8.1.1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农村土地政策是我国农村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由农民集体或者农民个人使用。8.1.2土地承包经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承包给农户进行经营。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期限为三十年,可以续包。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当遵循自愿、有偿、平等、合法的原则。8.1.3土地征收与补偿农村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收为国家所有的行为。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合理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8.2农村经济政策8.2.1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主要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等方面。国家通过这些政策手段,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8.2.2农村产业政策农村产业政策旨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政策包括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以及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8.2.3农村金融政策农村金融政策主要包括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政策旨在解决农村融资难题,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8.3农村社会政策8.3.1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这些政策旨在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减轻农民的生活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8.3.2农村教育政策农村教育政策旨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等方面,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8.3.3农村公共卫生政策农村公共卫生政策主要包括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政策旨在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水平,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第九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9.1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技能水平不高的现象,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1.1培训目标农村劳动力培训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使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9.1.2培训内容农村劳动力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技术培训: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技能水平。(2)职业技能培训:包括电工、焊工、家政、建筑等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3)创业培训: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计划、创业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创业热情。9.1.3培训方式农村劳动力培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集中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培训效果。(2)分散培训:利用农村闲暇时间,开展分散式培训,方便农村劳动力参加。(3)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终端,开展线上培训,打破地域限制。9.2农村人才引进农村人才引进是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引进农村人才,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9.2.1引进对象农村人才引进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农业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大学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杭州上城区2025年初三第一次(5月)联考生物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西安财经大学《中医经典专题讲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口腔临床医学概论(口腔正畸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夷学院《电子商务网站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职业资格培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新媒体营销与策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山东师大附中2025届全国高考招生统一考试高考数学试题模拟试题(3)含解析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CJT 289-200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制砖用泥质
- 篮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库(含答案)
- 古诗词诵读《客至》《宾至》联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袁家村乡村旅游运营模式简析讲解讲解
- 摄影实践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MOOC 数据结构-西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品质部组织架构图构
- 2023年湖北宜昌高新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网格员)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