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典题型作文语言表达全真模拟试卷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子曰:“君子不器。”子贡曰:“以德,则其量深而不可测也;以言,则其数博而不可穷也;以政,则其制礼乐而不可废也;以刑,则其诛罚而不可犯也。君子之德,其犹水乎?遍与而细流;其犹善人乎?赦小过,举大义;其犹仁人乎?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量深而不可测也B.其犹水乎C.其犹善人乎D.其犹仁人乎2.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其数博而不可穷也B.其犹水乎C.其犹善人乎D.其犹仁人乎3.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其量深而不可测也B.其犹水乎C.其犹善人乎D.其犹仁人乎4.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其数博而不可穷也B.其犹水乎C.其犹善人乎D.其犹仁人乎5.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其量深而不可测也B.其犹水乎C.其犹善人乎D.其犹仁人乎6.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其数博而不可穷也B.其犹水乎C.其犹善人乎D.其犹仁人乎7.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其量深而不可测也B.其犹水乎C.其犹善人乎D.其犹仁人乎8.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其数博而不可穷也B.其犹水乎C.其犹善人乎D.其犹仁人乎9.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其量深而不可测也B.其犹水乎C.其犹善人乎D.其犹仁人乎10.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其数博而不可穷也B.其犹水乎C.其犹善人乎D.其犹仁人乎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人不是圣贤,谁能不犯错误呢?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误后不及时改正。改正错误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方法。本文就如何改正错误提出几点建议。②改正错误,首先要正视错误。错误就像影子,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会如影随形。我们不怕有错误,就怕不能正视错误。不能正视错误,就不能及时改正错误。正视错误,要敢于承认错误,不逃避、不掩饰。同时,要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错误的根源。③改正错误,要敢于改正。改正错误,需要勇气。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犯了错误后,心里很害怕,担心会受到惩罚,所以不敢承认错误,更不敢改正错误。其实,承认错误是一种勇敢的表现,改正错误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改正错误,要敢于面对错误,不畏惧、不退缩。同时,要积极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④改正错误,需要智慧。错误有多种多样,改正错误的方法也有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智慧,找到最适合自己改正错误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向他人请教,借鉴他人的经验;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经验教训;可以请教专业人士,寻求专业指导。⑤改正错误,要持之以恒。改正错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最终改正错误。⑥总之,改正错误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有勇气、有智慧、有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1)根据第①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误后不及时改正。B.本文就如何改正错误提出几点建议。C.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改正错误的重要性。D.本文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引出中心论点。(2)根据第②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正视错误,就不能及时改正错误。B.正视错误,要敢于承认错误,不逃避、不掩饰。C.正视错误,要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错误的根源。D.正视错误,要担心会受到惩罚,所以不敢承认错误。(3)根据第③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正错误,需要勇气。B.改正错误,要敢于面对错误,不畏惧、不退缩。C.改正错误,要积极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D.改正错误,担心会受到惩罚,所以不敢承认错误。(4)根据第④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正错误,需要智慧。B.改正错误,要运用智慧,找到最适合自己改正错误的方法。C.改正错误,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D.改正错误,要请教专业人士,寻求专业指导。(5)根据第⑤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正错误,要持之以恒。B.改正错误,需要毅力。C.改正错误,可能会遇到挫折,可能会遇到困难。D.改正错误,不能因此而放弃。三、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甲】山园小梅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心千点如梅花,静对闲窗数落花。【乙】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孤寂的情怀。B.【乙】诗中“夜阑风静縠纹平”写出了月光下江水波平如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C.【甲】诗中“素心千点如梅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洁白的内心。D.【乙】诗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中“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写出了作者闲适的生活状态。B.【乙】诗中“夜阑风静縠纹平”写出了月光下江水波平如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C.【甲】诗中“素心千点如梅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洁白的内心。D.【乙】诗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孤寂的情怀。B.【乙】诗中“夜阑风静縠纹平”写出了月光下江水波平如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C.【甲】诗中“素心千点如梅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洁白的内心。D.【乙】诗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中“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写出了作者闲适的生活状态。B.【乙】诗中“夜阑风静縠纹平”写出了月光下江水波平如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C.【甲】诗中“素心千点如梅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洁白的内心。D.【乙】诗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孤寂的情怀。B.【乙】诗中“夜阑风静縠纹平”写出了月光下江水波平如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C.【甲】诗中“素心千点如梅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洁白的内心。D.【乙】诗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道德观念和家族制度。1.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B.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C.小说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道德观念和家族制度。D.小说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2.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宝玉是小说的主人公,他聪明、善良、叛逆。B.林黛玉是小说的女主角,她才情出众、孤高傲世。C.王熙凤是小说的配角,她聪明、能干、狠辣。D.贾母是小说的配角,她慈爱、善良、宽容。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情节,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玉与黛玉的相识是在贾府的花园中。B.宝玉与黛玉的相爱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C.宝玉与黛玉的离别是在贾府被抄家之后。D.宝玉与黛玉的悲剧结局是在小说的结尾部分。4.下列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B.小说通过对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C.小说通过对贾宝玉的形象塑造,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D.小说通过对林黛玉的形象塑造,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5.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B.小说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小说采用了讽刺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D.小说采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五、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如梦,梦如人生。”这句话寓意深刻,引发人们对人生、梦想和现实的思考。请以“人生如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六、古诗文默写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阅读1.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代词,他的;B.代词,它;C.代词,他们;D.代词,它。根据原文“其量深而不可测也”,这里的“其”指代前文提到的“君子之德”,故选D。2.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代词,他的;B.代词,它;C.代词,他们;D.代词,它。根据原文“以德,则其量深而不可测也”,这里的“其”指代前文提到的“君子之德”,故选A。3.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代词,他的;B.代词,它;C.代词,他们;D.代词,它。根据原文“以德,则其量深而不可测也”,这里的“其”指代前文提到的“君子之德”,故选A。4.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代词,他的;B.代词,它;C.代词,他们;D.代词,它。根据原文“以德,则其量深而不可测也”,这里的“其”指代前文提到的“君子之德”,故选A。5.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代词,他的;B.代词,它;C.代词,他们;D.代词,它。根据原文“以德,则其量深而不可测也”,这里的“其”指代前文提到的“君子之德”,故选A。6.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代词,他的;B.代词,它;C.代词,他们;D.代词,它。根据原文“以德,则其量深而不可测也”,这里的“其”指代前文提到的“君子之德”,故选A。7.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代词,他的;B.代词,它;C.代词,他们;D.代词,它。根据原文“以德,则其量深而不可测也”,这里的“其”指代前文提到的“君子之德”,故选A。8.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代词,他的;B.代词,它;C.代词,他们;D.代词,它。根据原文“以德,则其量深而不可测也”,这里的“其”指代前文提到的“君子之德”,故选A。9.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代词,他的;B.代词,它;C.代词,他们;D.代词,它。根据原文“以德,则其量深而不可测也”,这里的“其”指代前文提到的“君子之德”,故选A。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代词,他的;B.代词,它;C.代词,他们;D.代词,它。根据原文“以德,则其量深而不可测也”,这里的“其”指代前文提到的“君子之德”,故选A。二、现代文阅读(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正确,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误后不及时改正;B.正确,本文就如何改正错误提出几点建议;C.错误,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改正错误的重要性;D.正确,本文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引出中心论点。(2)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正确,不能正视错误,就不能及时改正错误;B.正确,正视错误,要敢于承认错误,不逃避、不掩饰;C.正确,正视错误,要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错误的根源;D.错误,正视错误,要担心会受到惩罚,所以不敢承认错误。(3)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正确,改正错误,需要勇气;B.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体育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山东政法学院《国际物流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中学2025年初三五月调研测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电动工具在医疗器械制造中的无菌要求考核试卷
- 电视边缘计算与内容分发优化考核试卷
- 电子智能健康监测设备行业挑战考核试卷
- 涤纶纤维在农业种植技术与智能温室中的应用与前景考核试卷
- 核辐射测量在核设施辐射防护性能提升中的研究考核试卷
- 燃油零售业务中的互联网思维考核试卷
-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探索
- 房屋建造流程过程
- 2025年教科新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春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九章 浮力 第四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
- 第二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0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 文化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案
- 2025届高考政治核心知识梳理提纲
- 【MOOC】光学发展与人类文明-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解读
- 中小学思政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