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_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_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_第3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_第4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一、、感知:时间的美好(21分)1.(7分)“春且住。”——辛弃疾春日近,同学们准备去松山湖赏花,请你参与完成策划。【查找资料】(1)请根据拼音,补写资料中的词语。①yáoyè②línlín(2)初见活动指南,同学们非常惊喜,纷纷发言。下列发言恰当的一项是A.我曾来过松山湖景区,美丽的黄花让我印象深刻,如同浮光掠影。B.从活动指南里可以看到,这里鲜花遍地,想来每个人都花枝招展。C.看到松山湖的赏花月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我出游的兴致油然而生。D.“汉服体验”项目颇有文化气息,我们可以参与其中,附庸风雅。(3)为了顺畅、方便地参与赏花月活动,你需要做哪些准备?结合活动指南分条概述。2.(4分)小圳同学爱好传统文化,希望在赏花时有一份符合自己兴趣的、生动的旅游指南。请你根据下面的小贴士,帮助他设计向AI(即人工智能)小贴士“RTGO”是询问AI的提示语模型。其中“R”指你的角色或身份,“T”指具体描述需要完成的任务,“G”指你期待达成的效果3.(3分)班级中有同学对初三出游赏花兴致寥寥,认为“虽然花朵美丽,但是学业更重要”。作为活动的策划人之一4.(4分)细微之处见人物。在简•爱帮助救治梅森先生的第二天,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也曾漫步赏花。他沿着一条小径信步走去。小径的一边栽种着黄杨、草果树、梨树和樱桃树,另一边是一长溜花坛,里面长着各种各样常见的花草,夹杂着青蒿、多花蔷薇和各种香草。在四月接连不断的晴雨交替之后,紧接着又是一个明媚的春日早晨,阳光照耀着枝叶缠绕、露珠闪烁的果树,洒落在树下静悄悄的小径上。“简,给你一朵花好吗?”他摘下枝头第一朵蓓蕾初放的玫瑰,递给了我。“谢谢你,先生。”请结合小说中两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与人物性格,说说罗切斯特送花的情节有何作用。5.(3分)花朵展示的春的活力,诗歌是人内心情感的勃发。仿照示例,写一首关于春天的三行诗。鸟儿的呢喃是春的歌唱唱着温暖与喜悦二、、探索:时间的痕迹(35分)6.(9分)很多古代诗文感慨时光的流转变迁。请默写这些句子(1)转朱阁,,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2),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4)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5),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6)古今多少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7)山河千古在,。(文天祥《南安军》)(8)孔子来到河边,驻足凝望,感慨道:“,。”(《论语•子罕》)7.(14分)【遇时】“遇时”指“遇到良好的时机”;然而,历史中大多是“不遇时”的感慨。阅读以下材料【甲】孔子南适楚,厄①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子皆有饥色。子路进问之曰:“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吾语女。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②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节选自《荀子•宥坐》,有删改)【注释】①厄:受阻,受困。②不肖(xiào):不贤能。【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①)【注释】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仍然以天下为己任,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勉励自己和朋友。【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左佩刀,右备容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补充同学们关于文本内容的讨论。小深:【甲】文中“吾语汝”的“语”本为名词,这里面用在主语之后,应该表示动词“①”的含义。小圳:小深同学关于词性的分析颇有道理,【乙】文(或【丙】文)“②”一句中也有类似的文言现象。(2)“背宫戏”指的是让不在同一时空的人物在同一舞台对戏。结合文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假如滕子京与孔子上演一场“背宫戏”,孔子会认为滕子京“贤”还是“不肖”?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②假如范仲淹与孔子上演一场“背宫戏”,孔子说“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③假如宋濂与范仲淹上演一场“背宫戏”,两人会怎样交流应对“不遇时”困境的感受和经验?请你写一段两人的对话。范仲淹:宋濂:(3)结合《水浒传》的相关情节,任选一个人物,谈一谈他的“不遇时”与人物经历的关系。林冲宋江杨志8.(12分)小深在互联网“冲浪”时,发现一首题名杜甫所作的《暮年》。小深在网页中搜索,AI工具假托杜甫的语气回应称:《暮年》一诗,乃吾晚年所作,全诗如下: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这样的诗句似乎与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不符,小深有所怀疑,便进一步搜索资料。请你阅读以下资料【材料一】在多个网络平台上,流传着一首据称是杜甫所作的《暮年》,并被冠以“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等名号,不需要专家辟谣,许多网友一眼就看出了这首蹩脚的诗非杜甫所作。某网友:前有鲁迅“被代言”,现有杜甫“被作诗”,这类行为是对历史人物的极不尊重。杜甫晚年深受颠沛流离之苦,胸中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沉郁困苦,何来此番闲情雅致?(节选自《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21年12月刊,有删改)【材料二】这两天,一首挂名杜甫的诗《暮年》被“打假”了。后人创作、挂名古人,在文学史上很常见。客观来讲,这种现象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伪诗的出现原因比较复杂,也可能是无意的讹传,也可能是编辑出版时的失误。所以,是文学研究一个几乎会永远存在的主题,甚至永远也不会有答案。比如《七步诗》是不是曹植所作,至今还有人在发文讨论。不过,《暮年》这种伪诗的出现,依然有某种“划时代”的意义。以往挂名的作品,风格类似、面貌相近,才会有鱼目混珠的效果。但《暮年》却完全不像互联网语境下的知识传播,往往意味着低门槛、高渗透,知识不会遵循着严格的学术规范,很有可能是在被迎合、被取悦的前提下完成的。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我们更应该形成某些防御性的心理预期:对那些让人感到舒适的、让人觉得爽、觉得畅快的知识,永远是冲击人的认知边界的,会让人感到头痛、难懂、生涩、乏味。(节选自“红星评论”公众号2021年10月6日,有删改)【材料三】很多时候,当我们问AI一个问题时,可能会发现,而当我们就其中的内容做进一步核实时,却发现这些信息存在虚构和编造,如果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存在偏差、不全面,AI就容易“学偏”,AI模型大多基于概率生成,缺乏对个案的真实感知和对事实的深度理解,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甚至编造看似合理实则荒谬的信息。AI幻觉现象已被不少网友发现,有人发帖表示,在用AI进行文献分析时;有人发现,AI会把一本书的作者安到另一个人的身上,AI给出的答案存在上下文不符、逻辑不一致的现象。这提醒我们,AI生成的内容并不是完全可靠的,谨防虚假和编造内容的出现,尤其是在医疗等严肃领域,以免对自身的健康造成危害。警惕AI幻觉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因噎废食,而是要及时从技术层面加以改进,在伦理和规范层面未雨绸缪。AI的发展需要在进步中不断反思,我们才能让AI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帮手,而非隐患之源。(节选自“半月谈”公众号2025年2月26日)(1)结合以上材料,请你告诉小深关于“《暮年》是否为杜甫所作诗歌”的探究结论。(2)参考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初步推测这首词是不是辛弃疾的作品《菩萨蛮•兰草》:倦色风雅清兰幽,幽兰清雅风色倦。香魂冷影舞,舞影冷魂香。何以箫声默,几许深情多。(3)阅读材料三第二段,这段话可以作为《怀疑与学问》哪一分论点的论据?并说明理由。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学习经历,你认为在学习中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使用AI工具?三、品味:时间的往复(16分)9.(16分)年年岁岁花相似。——刘希夷时间往复,花朵生生不息。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题目。蔷薇科的两个春天阿来①小区院中,红梅开了。②头天这株梅树枝上都只是暗红的花蕾。年三十,近午暖和的阳光下,这一枝那一枝上,明天就是春节,不开点红梅觉得春天没到。成都,我都以这树红梅的开放,作为具体标志。③春节期间,饮酒读书,读书饮酒,都要到池边去看看这株梅树。池中水的软绿一天胜过一天,枝上绽放的红色花朵也一天多过一天。大年初七,我前去参加。行前,在这树已经全然盛放的红梅前小立一阵,梅花年后多。”④看多了色多花繁、树型都经过修剪的家梅,便想去看更朴素、更生机盎然的野梅。成都还有野梅,却大多退存于平原边缘的浅山地带了。元宵节后,西南行,去到古蜀州和古邛州一带旧称西岭的山前。行前在网上搜索野梅消息⑤驱车一个小时,就已经出了平原,抵近山前。山岭层叠,出山的溪流温润清澈。山野自有一种气息,虽然树林还是一派枯寂,李和杏已放出满树白花。⑥李花与杏花,和梅花一样,都是五片花瓣,是蔷薇花科的共同特征。⑦是的,春天总是以蔷薇科植物放花开头。⑧蔷薇科是一个大家族,在中国文明史上,驯化品种多,要花得花,要果得果。现在,李与杏率先绽放,以纯净耀眼的白色宣告春天。在城中看梅,略嫌梅花树姿态太过雕琢,枝上花太密,变出了太多的复瓣,所以要来山间寻更朴素更本真的野梅。⑨在每一条岔路前,问村妇,问农夫,都有。⑩既如此,就不能光看野梅了,得附带看点别的。这山中有唐末及五代时期的摩崖造像,山名飞凤,山上有一片佛菩萨像⑪二十分钟后,便停车在山前水边,循石阶上药师岩。⑫阳光淡淡,山林疏朗,常绿的柏树和棕树外,只有野梅率先开了。还不到盛放时节,但这里一树,已然开放。登梯累了,就停在一棵花树前,淡淡梅香中混合着泥土苏醒的味道。⑬野梅与城中的人工品种不同。树形倚地趋光自然生长,茎干挺拔,枝叶疏朗开张,那样繁密。山间天地宽广,野梅呈现出大自然简洁的美学取向,枝上花也疏朗。家梅以红色为主打,野梅是纯净的白色,不耀眼夺目。花瓣俏薄,是纸或绢的质感,要夺目,养出富贵的玉的质感。⑭自然的教导,自然的暗示,总是要把人的气质与情感导向本真与自然。⑮如此经过好多未放开的沉默的野梅与野樱,又经过了几株放花的野梅,就到了飞凤山半腰,东向,横向凿空,两旁胁侍菩萨,上下左右密集的小佛像有序围绕。循长廊,佛菩萨们倾身俯瞰。四川盆地岩石的主体是湖相沉积的浅红砂岩,容易开凿,好些造像,风化得面目模糊。倒是好,与美与善都相去甚远,显得愚不可及。粗陋部分,不观不想。⑯看了两三遍唐末造像后便选了另一条长些的路缓行下山。一路也是看梅,长枝疏花,有风轻动;无风便凝住一小团日光,也凝住我的目光与心意,是水声。不是涧中水声,是树身中的水声。春天,上升,上升,已经下到山脚,站在横越江的桥上了。⑰光阴荏苒,开了几乎有一月之久的那株红梅终于谢了。⑱不妨,蔷薇科的植物会继续放花。不然,怎么可以说是到了春天?⑲杏花。⑳桃花。㉑梨花。㉒海棠花。㉓樱桃花。㉔其间还间杂着玉兰、迎春与紫荆。㉕杜甫当年在成都写过的啊!“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㉖二月,三月,这些花一番番次第开过。三月中再去一次郊外山前,四周都是梯级层上的果园。樱桃已经结果,李花和桃花正在凋谢。海拔五百多米的成都,蔷薇科主打的春天已然过去了。㉗春已尽了。㉘海拔比成都高出两千多米的故乡来了消息,三月下旬,从邛崃山中的大渡河边。消息说,春天来了。三月底,金川县举办梨花节,再去过一个春天!(1)作者对比了家梅与野梅的特色,请结合文本内容填空。①②③(2)花朵也有“性格”。请赏析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展现了李花和杏花怎样的性格?(3)作者的结构安排富有巧思。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第⑲﹣㉔段的作用。(4)文章标题中的“两个春天”暗含了作者的经历与态度。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两个春天”的含义。(5)花开报春,花落春尽。我们可以怎样看待花朵的开放与凋零?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四、、创作:时间的情怀(45分)10.(45分)完成作文。时间在书写中流淌,我们感知时间的美好,探索时间的痕迹,让你回味至今,请你以《流金岁月》为题要求:(1)立意自定,体裁明确;(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11.完成作文。赏花的欣喜、历史的求索、生生不息的感叹……这些让我们感受到时光如流星,忽然远去,不再回还。联想到初中生活竟然走向尾声,我辈不必惆怅》为题,写一篇演讲词劝慰同学。要求:(1)立意自定,体裁明确;(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感知:时间的美好(21分)1.(7分)“春且住。”——辛弃疾春日近,同学们准备去松山湖赏花,请你参与完成策划。【查找资料】(1)请根据拼音,补写资料中的词语。①yáoyè摇曳②línlín粼粼(2)初见活动指南,同学们非常惊喜,纷纷发言。下列发言恰当的一项是CA.我曾来过松山湖景区,美丽的黄花让我印象深刻,如同浮光掠影。B.从活动指南里可以看到,这里鲜花遍地,想来每个人都花枝招展。C.看到松山湖的赏花月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我出游的兴致油然而生。D.“汉服体验”项目颇有文化气息,我们可以参与其中,附庸风雅。(3)为了顺畅、方便地参与赏花月活动,你需要做哪些准备?结合活动指南分条概述。【解答】答案:(1)①摇曳②粼粼(2)C(3)示例:①在9:00﹣18:00间入园;②从景区东南角活动入口进入;③活动中乘坐热气球,遵守景区规定;④携带常备药品。2.(4分)小圳同学爱好传统文化,希望在赏花时有一份符合自己兴趣的、生动的旅游指南。请你根据下面的小贴士,帮助他设计向AI(即人工智能)小贴士“RTGO”是询问AI的提示语模型。其中“R”指你的角色或身份,“T”指具体描述需要完成的任务,“G”指你期待达成的效果【解答】答案:示例:我是热爱传统文化的游客,请为我制定一份生动且契合传统文化兴趣的赏花旅游指南,语言需富有文化韵味。3.(3分)班级中有同学对初三出游赏花兴致寥寥,认为“虽然花朵美丽,但是学业更重要”。作为活动的策划人之一【解答】答案:示例:同学,你重视学业的态度特别值得肯定,初三学习压力大,既能放松身心,还可能在自然之美中激发灵感。劳逸结合也是提升学业状态的好方法,让这次活动成为我们初三时光里一段美好的充电记忆。4.(4分)细微之处见人物。在简•爱帮助救治梅森先生的第二天,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也曾漫步赏花。他沿着一条小径信步走去。小径的一边栽种着黄杨、草果树、梨树和樱桃树,另一边是一长溜花坛,里面长着各种各样常见的花草,夹杂着青蒿、多花蔷薇和各种香草。在四月接连不断的晴雨交替之后,紧接着又是一个明媚的春日早晨,阳光照耀着枝叶缠绕、露珠闪烁的果树,洒落在树下静悄悄的小径上。“简,给你一朵花好吗?”他摘下枝头第一朵蓓蕾初放的玫瑰,递给了我。“谢谢你,先生。”请结合小说中两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与人物性格,说说罗切斯特送花的情节有何作用。【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1.人物性格刻画:罗切斯特平日形象冷峻孤傲,如与简•爱初遇时言语带刺。但“送花”举动截然不同,打破了外在的强硬伪装,展露内心的温柔细腻,让角色摆脱单一的“威严雇主”标签,也有对在意之人释放温情的柔软处。2.情感发展推动:此前,简•爱与罗切斯特的互动多限于主仆事务层面,暗示他对简•爱的好感超越主仆范畴,也反映其对罗切斯特态度的微妙转变,为后续情感深入发展埋下伏笔,两人互动逐渐深入,而送花正是情感升温的关键节点,清晰勾勒出情感发展脉络。答案:示例:展现人物性格:罗切斯特主动摘花赠予简•爱,打破其过往严肃,显露内心对简•爱的关注与温柔。•推动情感发展:送花是两人情感升温的细节体现,暗示罗切斯特对简•爱的好感逐步表露,为后续两人情感深入发展埋下伏笔,彰显情感脉络的递进。5.(3分)花朵展示的春的活力,诗歌是人内心情感的勃发。仿照示例,写一首关于春天的三行诗。鸟儿的呢喃是春的歌唱唱着温暖与喜悦柳树的嫩芽是春的画笔描绘着希望与温暖【解答】答案:示例:柳树的嫩芽是春的画笔描绘着希望与温暖二、、探索:时间的痕迹(35分)6.(9分)很多古代诗文感慨时光的流转变迁。请默写这些句子(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4)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5)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6)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7)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8)孔子来到河边,驻足凝望,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解答】答案:(1)低绮户(易错字:绮)(2)海日生残夜(易错字:残)(3)晓镜但愁云鬓改(易错字:鬓)(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易错字:阙)(5)三年谪宦此栖迟(易错字:谪)(6)渔唱起三更(7)城郭一时非(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易错字:昼)7.(14分)【遇时】“遇时”指“遇到良好的时机”;然而,历史中大多是“不遇时”的感慨。阅读以下材料【甲】孔子南适楚,厄①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子皆有饥色。子路进问之曰:“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吾语女。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②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节选自《荀子•宥坐》,有删改)【注释】①厄:受阻,受困。②不肖(xiào):不贤能。【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①)【注释】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仍然以天下为己任,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勉励自己和朋友。【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左佩刀,右备容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补充同学们关于文本内容的讨论。小深:【甲】文中“吾语汝”的“语”本为名词,这里面用在主语之后,应该表示动词“①告诉”的含义。小圳:小深同学关于词性的分析颇有道理,【乙】文(或【丙】文)“②腰白玉之环”一句中也有类似的文言现象。(2)“背宫戏”指的是让不在同一时空的人物在同一舞台对戏。结合文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假如滕子京与孔子上演一场“背宫戏”,孔子会认为滕子京“贤”还是“不肖”?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②假如范仲淹与孔子上演一场“背宫戏”,孔子说“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③假如宋濂与范仲淹上演一场“背宫戏”,两人会怎样交流应对“不遇时”困境的感受和经验?请你写一段两人的对话。范仲淹:吾尝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处江湖之远,犹怀庙堂之思。遇与不遇,岂能移吾志乎?宋濂:濂少时穷冬烈风,负箧曳屣,以中有足乐者,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今虽未达,然勤且艰之心,未尝稍易也。(3)结合《水浒传》的相关情节,任选一个人物,谈一谈他的“不遇时”与人物经历的关系。林冲宋江杨志【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我告诉你。语:告诉。②【乙】文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守”本为名词“太守”,这里用作动词“做太守”,这里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2)①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孔子认为“贤不肖者,即贤能与否在于自身的才能,但他“政通人和,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可见他有积极作为,所以孔子会认为他“贤”。②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孔子所说“由是观之!何独丘也哉”表达了面对不遇时能坦然接受的态度,不以己悲”体现了不因为外界环境和自身遭遇而或喜或悲的豁达胸怀,坦然面对人生境遇的心境。③本题考查理解感悟。示例:范仲淹:宋濂兄,却能坚守心中所求,实乃令人敬佩,深知面对不遇时,以天下为己任。宋濂:范公过誉了,然心中有足乐者。公之“先天下之忧而忧,更是濂学习之榜样,面对不遇时,勤奋刻苦。(3)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林冲: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身好武艺。他妻子被高衙内调戏,刺配沧州。林冲的“不遇时”在于身处黑暗腐朽的官场,他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手刃仇人。宋江:宋江为人仗义,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政治抱负,却因杀死阎婆惜而被迫流亡,一心为朝廷效力,最后还被赐毒酒,容不下他的忠义和理想,最终以悲剧收场。杨志:杨志是杨家将后人,一心想重振家族荣耀,后又在东京卖刀时误杀牛二。好不容易得到梁中书赏识,又被晁盖等人智取,他虽有本领和抱负,加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最终落草为寇。答案:(1)①告诉②腰白玉之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①孔子会认为滕子京“贤”。理由:滕子京虽遭贬谪、重修岳阳楼,符合孔子对“贤”的标准。②范仲淹会想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孔子感慨“不遇世者众”形成呼应。③范仲淹:吾尝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犹怀庙堂之思,岂能移吾志乎,负箧曳屣,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然勤且艰之心。(3)示例:林冲的“不遇时”源于官场腐败,体现个人在黑暗时代的挣扎与觉醒。8.(12分)小深在互联网“冲浪”时,发现一首题名杜甫所作的《暮年》。小深在网页中搜索,AI工具假托杜甫的语气回应称:《暮年》一诗,乃吾晚年所作,全诗如下: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这样的诗句似乎与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不符,小深有所怀疑,便进一步搜索资料。请你阅读以下资料【材料一】在多个网络平台上,流传着一首据称是杜甫所作的《暮年》,并被冠以“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等名号,不需要专家辟谣,许多网友一眼就看出了这首蹩脚的诗非杜甫所作。某网友:前有鲁迅“被代言”,现有杜甫“被作诗”,这类行为是对历史人物的极不尊重。杜甫晚年深受颠沛流离之苦,胸中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沉郁困苦,何来此番闲情雅致?(节选自《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21年12月刊,有删改)【材料二】这两天,一首挂名杜甫的诗《暮年》被“打假”了。后人创作、挂名古人,在文学史上很常见。客观来讲,这种现象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伪诗的出现原因比较复杂,也可能是无意的讹传,也可能是编辑出版时的失误。所以,是文学研究一个几乎会永远存在的主题,甚至永远也不会有答案。比如《七步诗》是不是曹植所作,至今还有人在发文讨论。不过,《暮年》这种伪诗的出现,依然有某种“划时代”的意义。以往挂名的作品,风格类似、面貌相近,才会有鱼目混珠的效果。但《暮年》却完全不像互联网语境下的知识传播,往往意味着低门槛、高渗透,知识不会遵循着严格的学术规范,很有可能是在被迎合、被取悦的前提下完成的。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我们更应该形成某些防御性的心理预期:对那些让人感到舒适的、让人觉得爽、觉得畅快的知识,永远是冲击人的认知边界的,会让人感到头痛、难懂、生涩、乏味。(节选自“红星评论”公众号2021年10月6日,有删改)【材料三】很多时候,当我们问AI一个问题时,可能会发现,而当我们就其中的内容做进一步核实时,却发现这些信息存在虚构和编造,如果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存在偏差、不全面,AI就容易“学偏”,AI模型大多基于概率生成,缺乏对个案的真实感知和对事实的深度理解,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甚至编造看似合理实则荒谬的信息。AI幻觉现象已被不少网友发现,有人发帖表示,在用AI进行文献分析时;有人发现,AI会把一本书的作者安到另一个人的身上,AI给出的答案存在上下文不符、逻辑不一致的现象。这提醒我们,AI生成的内容并不是完全可靠的,谨防虚假和编造内容的出现,尤其是在医疗等严肃领域,以免对自身的健康造成危害。警惕AI幻觉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因噎废食,而是要及时从技术层面加以改进,在伦理和规范层面未雨绸缪。AI的发展需要在进步中不断反思,我们才能让AI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帮手,而非隐患之源。(节选自“半月谈”公众号2025年2月26日)(1)结合以上材料,请你告诉小深关于“《暮年》是否为杜甫所作诗歌”的探究结论。(2)参考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初步推测这首词是不是辛弃疾的作品《菩萨蛮•兰草》:倦色风雅清兰幽,幽兰清雅风色倦。香魂冷影舞,舞影冷魂香。何以箫声默,几许深情多。(3)阅读材料三第二段,这段话可以作为《怀疑与学问》哪一分论点的论据?并说明理由。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学习经历,你认为在学习中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使用AI工具?【解答】(1)首先,根据材料一,因为杜甫晚年的风格与这首诗不符,心系国家安危与民生疾苦。其次,伪诗的出现原因复杂,简直是天差地别,虽然材料三讨论的是AI幻觉,不过它提醒我们AI生成的内容并不是完全可靠的。(2)首先,根据材料一中对杜甫晚年风格的描述,心系国家安危与民生疾苦。然后,其风格显得较为婉约,与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不符,结合所学知识,但更多时候他的作品表现出的是豪放,而这首词整体上更偏向于婉约,仅凭这首词的风格并不能完全断定它不是辛弃疾的作品。但结合材料一中对杜甫风格的描述,我们可以初步推测这首词不是辛弃疾模仿杜甫风格所作。但为了更准确的判断。不过,我们可以基于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测。(3)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材料三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即AI生成的内容存在虚构和编造。然后,我们将这个内容与《怀疑与学问》的两个分论点进行比较,而分论点二强调怀疑是建设新学说。通过比较,因为它描述了AI生成内容中可能存在的虚假和编造。(4)首先,我们需要理解AI工具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取知识,生成不准确或荒谬的信息,结合材料中的描述和我们的学习经历,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和使用AI工具,我们可以利用AI工具提供的资源和信息来辅助学习,我们也需要保持警惕,不能完全依赖AI工具。答案:(1)《暮年》不是杜甫所作的诗歌。(2)这首词不是辛弃疾的作品。理由:辛弃疾虽也有婉约风格的词作,与杜甫及辛弃疾常见的沉郁顿挫或豪放激昂风格不符。(3)这段话可以作为《怀疑与学问》中“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这一分论点的论据。理由:材料三第二段描述了AI生成内容中可能存在的虚假和编造现象,与分论点一相符。(4)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和使用AI工具,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取知识,对生成的内容进行验证和辨伪去妄,而不是完全依赖它。三、品味:时间的往复(16分)9.(16分)年年岁岁花相似。——刘希夷时间往复,花朵生生不息。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题目。蔷薇科的两个春天阿来①小区院中,红梅开了。②头天这株梅树枝上都只是暗红的花蕾。年三十,近午暖和的阳光下,这一枝那一枝上,明天就是春节,不开点红梅觉得春天没到。成都,我都以这树红梅的开放,作为具体标志。③春节期间,饮酒读书,读书饮酒,都要到池边去看看这株梅树。池中水的软绿一天胜过一天,枝上绽放的红色花朵也一天多过一天。大年初七,我前去参加。行前,在这树已经全然盛放的红梅前小立一阵,梅花年后多。”④看多了色多花繁、树型都经过修剪的家梅,便想去看更朴素、更生机盎然的野梅。成都还有野梅,却大多退存于平原边缘的浅山地带了。元宵节后,西南行,去到古蜀州和古邛州一带旧称西岭的山前。行前在网上搜索野梅消息⑤驱车一个小时,就已经出了平原,抵近山前。山岭层叠,出山的溪流温润清澈。山野自有一种气息,虽然树林还是一派枯寂,李和杏已放出满树白花。⑥李花与杏花,和梅花一样,都是五片花瓣,是蔷薇花科的共同特征。⑦是的,春天总是以蔷薇科植物放花开头。⑧蔷薇科是一个大家族,在中国文明史上,驯化品种多,要花得花,要果得果。现在,李与杏率先绽放,以纯净耀眼的白色宣告春天。在城中看梅,略嫌梅花树姿态太过雕琢,枝上花太密,变出了太多的复瓣,所以要来山间寻更朴素更本真的野梅。⑨在每一条岔路前,问村妇,问农夫,都有。⑩既如此,就不能光看野梅了,得附带看点别的。这山中有唐末及五代时期的摩崖造像,山名飞凤,山上有一片佛菩萨像⑪二十分钟后,便停车在山前水边,循石阶上药师岩。⑫阳光淡淡,山林疏朗,常绿的柏树和棕树外,只有野梅率先开了。还不到盛放时节,但这里一树,已然开放。登梯累了,就停在一棵花树前,淡淡梅香中混合着泥土苏醒的味道。⑬野梅与城中的人工品种不同。树形倚地趋光自然生长,茎干挺拔,枝叶疏朗开张,那样繁密。山间天地宽广,野梅呈现出大自然简洁的美学取向,枝上花也疏朗。家梅以红色为主打,野梅是纯净的白色,不耀眼夺目。花瓣俏薄,是纸或绢的质感,要夺目,养出富贵的玉的质感。⑭自然的教导,自然的暗示,总是要把人的气质与情感导向本真与自然。⑮如此经过好多未放开的沉默的野梅与野樱,又经过了几株放花的野梅,就到了飞凤山半腰,东向,横向凿空,两旁胁侍菩萨,上下左右密集的小佛像有序围绕。循长廊,佛菩萨们倾身俯瞰。四川盆地岩石的主体是湖相沉积的浅红砂岩,容易开凿,好些造像,风化得面目模糊。倒是好,与美与善都相去甚远,显得愚不可及。粗陋部分,不观不想。⑯看了两三遍唐末造像后便选了另一条长些的路缓行下山。一路也是看梅,长枝疏花,有风轻动;无风便凝住一小团日光,也凝住我的目光与心意,是水声。不是涧中水声,是树身中的水声。春天,上升,上升,已经下到山脚,站在横越江的桥上了。⑰光阴荏苒,开了几乎有一月之久的那株红梅终于谢了。⑱不妨,蔷薇科的植物会继续放花。不然,怎么可以说是到了春天?⑲杏花。⑳桃花。㉑梨花。㉒海棠花。㉓樱桃花。㉔其间还间杂着玉兰、迎春与紫荆。㉕杜甫当年在成都写过的啊!“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㉖二月,三月,这些花一番番次第开过。三月中再去一次郊外山前,四周都是梯级层上的果园。樱桃已经结果,李花和桃花正在凋谢。海拔五百多米的成都,蔷薇科主打的春天已然过去了。㉗春已尽了。㉘海拔比成都高出两千多米的故乡来了消息,三月下旬,从邛崃山中的大渡河边。消息说,春天来了。三月底,金川县举办梨花节,再去过一个春天!(1)作者对比了家梅与野梅的特色,请结合文本内容填空。①平原边缘的浅山地带②树形倚地趋光自然生长,茎干挺拔,枝叶疏朗开张③色多花繁,大多经人工诱导变出复瓣(2)花朵也有“性格”。请赏析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展现了李花和杏花怎样的性格?(3)作者的结构安排富有巧思。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第⑲﹣㉔段的作用。(4)文章标题中的“两个春天”暗含了作者的经历与态度。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两个春天”的含义。(5)花开报春,花落春尽。我们可以怎样看待花朵的开放与凋零?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①从文中“成都还有野梅,却大多退存于平原边缘的浅山地带了”可知野梅生长的地点:平原边缘的浅山地带。②依据“野梅与城中的人工品种不同。树形倚地趋光自然生长,枝叶疏朗开张”可得出:树形倚地趋光自然生长,枝叶疏朗开张。③由“看多了色多花繁、树型都经过修剪的家梅……花朵又大多经人工诱导,大多经人工诱导变出复瓣。(2)本题考赏析句子。“率先绽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李花和杏花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李花和杏花积极、敢于争先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李花和杏花的赞美之情。(3)本题考查构思的分析。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家梅凋谢后,使文章行文流畅。内容上:列举了杏花,具体地展现了春天里蔷薇科植物次第花开的美好景象,突出了春天是蔷薇科植物主导的季节这一特点。(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经历层面:“两个春天”一是指作者在成都经历的春天,看到小区家梅开放,以及看到杏花;二是指海拔比成都高出两千多米的故乡的春天。态度层面:体现了作者对不同地域春天美景的欣赏和热爱;同时在对家梅和野梅的对比中、自然之美的追求、人工化的美、朴素的美。(5)本题考查开放性阅读。花朵的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