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由来教案_第1页
端午的由来教案_第2页
端午的由来教案_第3页
端午的由来教案_第4页
端午的由来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的由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包括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不同说法。熟悉端午节的相关传说和故事内容,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掌握与端午节相关的词汇、典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口头或书面表达。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对端午节由来的多种说法进行思考和比较,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借助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端午节的文化氛围,增强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传统、传承文化的意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传统文化。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了解端午节起源的各种传说及文化背景。理解端午节由来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传说中体会端午节所蕴含的多元文化价值。如何让学生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意义。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端午节的基本信息、起源传说等知识,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清晰的了解。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端午节由来的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端午节相关的情境,如展示端午节的习俗图片、播放传统节日活动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节日氛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由来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四、教学准备1.收集与端午节由来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多媒体素材。2.准备相关的书籍,如《中国传统节日》《节日的传说》等,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3.制作教学课件,包括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图片、不同起源传说的动画演示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是哪个节日的场景?"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2.展示一些端午节的特色图片,如五彩绳、香囊、雄黄酒等,进一步唤起学生对端午节的记忆。提问:"关于端午节,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端午节的信息,如习俗、美食等。(二)端午节的基本介绍(5分钟)1.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基本信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2.简单提及端午节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意义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端午节由来的传说(25分钟)1.纪念屈原说故事讲述: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深入探讨:提问学生:"从屈原的故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屈原的爱国精神以及他为了国家和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讨论:"为什么屈原投江的日子会演变成端午节?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和愿望?"让学生思考端午节与纪念屈原之间的文化联系,理解端午节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情感。文化拓展:介绍一些与屈原相关的诗词,如杜甫的"不见屈原醒,空令泪满襟",让学生感受古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展示屈原的画像或相关纪念地的图片,如屈原祠等,加深学生对屈原及端午节由来传说的印象。2.纪念伍子胥说故事讲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对比思考:将伍子胥的传说与屈原的传说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传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纪念人物的传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端午节由来传说的多样性,体会不同传说所反映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讨论:"伍子胥的故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有何关联?"帮助学生理解端午节传说中所蕴含的忠诚、正义等价值观。相关文化:介绍一些与伍子胥相关的历史典故,如"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让学生了解伍子胥的传奇一生,丰富对端午节由来传说的认识。3.纪念孝女曹娥说故事讲述: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情感启发:提问学生:"曹娥的故事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动?"引导学生感受曹娥的孝心和勇气,体会孝道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讨论:"为什么曹娥的故事也能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这对我们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有什么补充?"让学生认识到端午节不仅有爱国、忠诚等内涵,还包含着孝道等传统美德。文化传承:讲述一些现代社会中弘扬孝道的故事,与曹娥的故事相呼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当代传承和践行孝道文化。展示一些与曹娥相关的文化遗迹图片,如曹娥庙等,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由来传说在民间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四)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端午节由来的多种传说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这一问题展开讨论。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小组代表可能会提到:这些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如爱国、忠诚、孝道等,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不同的传说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端午节由来的传说成为了一种文化纽带,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节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等。3.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强调端午节由来传说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五)端午节由来的其他说法(10分钟)1.龙的节日说介绍: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吴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讲解:从龙的节日说角度分析端午节的起源,与当时人们的图腾崇拜和原始信仰相关。展示一些古代龙图腾的图片,以及吴越地区与龙有关的文化遗迹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说法的文化背景。2.恶日禁忌说讲述:古代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中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荆楚岁时记》中也有"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的说法。探讨:让学生思考恶日禁忌说与端午节各种习俗之间的联系,如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是否与驱邪避灾的观念有关。引导学生理解端午节习俗背后的原始信仰和民间智慧。(六)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端午节的基本信息、由来的多种传说(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龙的节日说、恶日禁忌说等)以及这些传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2.强调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其丰富的由来传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历史记忆和民间智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探索和传承端午节文化。(七)课后作业(5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端午节由来传说,将其整理成一篇短文,字数在300500字左右,要求语言通顺、内容完整,能够清晰地讲述传说故事及自己的感受。2.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独特习俗,并与课堂上所学的全国性习俗进行比较,思考家乡习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下节课进行分享。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取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教材内容,作为知识讲解的基础。2.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索与端午节由来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丰富教学素材。3.书籍:《中国传统节日》《节日的传说》《民俗学概论》等相关书籍,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拓展阅读提供参考。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对不同传说的讲述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由来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