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填写实例_第1页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填写实例_第2页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填写实例_第3页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填写实例_第4页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填写实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填写实例一、引言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是保障建筑物安全与正常使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定期观测,并准确记录相关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沉降,为工程质量评估、结构安全性分析以及后续处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将结合具体实例,详细介绍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记录的填写方法与要点。二、沉降观测准备工作(一)观测点设置1.设置原则观测点应设置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一般选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外墙及主要内墙的适当位置、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的基础轴线对称部位,且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m。2.实例设置情况以某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为例,在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分别标记为A1、A6、F1、F6)、每道纵横墙的中点(如B3、C3、B4、C4等)以及沉降缝两侧(D3、D4)共设置了20个沉降观测点。(二)观测仪器及工具1.仪器选择采用DS05级水准仪及配套的铟瓦水准尺。DS05级水准仪的精度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对高程测量精度的要求,其每公里往返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不超过±0.5mm。2.仪器检验与校正在观测前,对水准仪进行严格的检验与校正,确保仪器的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水准管轴垂直于仪器竖轴,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等条件满足要求。同时,对铟瓦水准尺进行检查,确保尺面平整、刻度清晰,尺身无弯曲变形等情况。(三)观测人员组织成立专门的沉降观测小组,由具有丰富测量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34名熟练掌握水准仪操作及数据记录的测量人员。观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沉降观测实施(一)首次观测1.观测时间在基础完工后、地下室砌完12层后以及建筑物主体结构完工后分别进行首次观测。2.观测数据记录以某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为例,首次观测记录如下表所示:|观测点编号|高程(m)|备注||::|::|::||A1|45.235|基础完工后观测||A6|45.228|基础完工后观测||F1|45.241|基础完工后观测||F6|45.233|基础完工后观测||B3|45.220|基础完工后观测||......|......|......|(二)施工期间观测1.观测周期施工期间,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定期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停工或缓建期间,应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2.数据记录示例在办公楼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当主体结构施工到三层时的观测记录如下:|观测点编号|本次高程(m)|累计沉降量(mm)|本次沉降量(mm)|备注||::|::|::|::|::||A1|45.222|13|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A6|45.215|13|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F1|45.227|14|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F6|45.220|13|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B3|45.207|13|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三)竣工后观测1.观测周期竣工后,第一年观测4次(每3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观测2次(每半年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2.数据记录示例办公楼竣工后第一年第一次观测记录如下:|观测点编号|高程(m)|累计沉降量(mm)|本次沉降量(mm)|备注||::|::|::|::|::||A1|45.218|25|3|竣工后第一年第一次观测||A6|45.211|27|2|竣工后第一年第一次观测||F1|45.223|28|1|竣工后第一年第一次观测||F6|45.216|26|2|竣工后第一年第一次观测||B3|45.203|27|2|竣工后第一年第一次观测||......|......|......|......|......|四、沉降观测记录填写规范(一)记录表格1.表格样式沉降观测记录通常采用专门设计的表格,表格应包含观测点编号、观测日期、本次高程、累计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以及备注等栏目。2.表格示例|观测点编号|观测日期|本次高程(m)|累计沉降量(mm)|本次沉降量(mm)|备注||::|::|::|::|::|::||A1|20XX年X月X日|45.222|13|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A6|20XX年X月X日|45.215|13|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F1|20XX年X月X日|45.227|14|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F6|20XX年X月X日|45.220|13|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B3|20XX年X月X日|45.207|13|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二)填写要求1.观测点编号按照预先设定的编号顺序准确填写,不得遗漏或重复。2.观测日期记录观测的年、月、日,精确到具体日期,确保日期的准确性。3.本次高程采用水准仪测量得到的观测点高程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4.累计沉降量本次观测高程与首次观测高程之差的绝对值,单位为毫米,保留整数。5.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累计沉降量与上一次观测累计沉降量之差,单位为毫米,保留整数。6.备注填写观测时的特殊情况,如天气状况、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观测过程中有无异常现象等。(三)数据准确性与审核1.数据准确性观测人员应认真读取和记录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记录过程中,如发现数据异常,应及时进行复测,查找原因并重新记录。2.数据审核每次观测完成后,由观测小组组长对记录数据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等。审核无误后,组长在记录表格上签字确认。五、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与处理(一)绘制沉降曲线1.绘制方法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累计沉降量为纵坐标,绘制沉降曲线。2.示例曲线根据某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的沉降观测数据绘制的沉降曲线如下:(此处可插入手绘或使用软件绘制的沉降曲线草图,展示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二)沉降速率计算1.计算方法沉降速率=本次沉降量/观测间隔时间(单位:mm/d)2.计算示例以办公楼主体结构施工到三层到四层观测间隔为例,计算沉降速率。假设三层观测时间为20XX年X月X日,四层观测时间为20XX年X月X日,A1观测点三层累计沉降量为13mm,四层累计沉降量为16mm。观测间隔时间为30天,则A1观测点沉降速率=(1613)/30=0.1mm/d。(三)数据分析与判断1.正常沉降特征沉降曲线应呈逐步上升趋势,且沉降速率逐渐减小。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沉降在施工期间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稳定。2.异常沉降判断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判断为异常沉降:沉降曲线出现突变,如突然增大或减小。沉降速率明显增大,且持续一段时间不减缓。建筑物各观测点沉降量差异过大,沉降差超过规范允许值。六、沉降观测报告编制(一)报告内容1.工程概况介绍工程名称、地点、结构类型、层数、建筑面积等基本情况。2.观测依据说明沉降观测所依据的规范、标准以及设计要求等。3.观测点设置描述观测点的设置位置、数量及编号情况。4.观测仪器及方法介绍所使用的观测仪器型号、精度以及观测方法。5.观测成果列出各观测点的首次观测高程、施工期间及竣工后的观测数据,包括观测日期、本次高程、累计沉降量、本次沉降量等,并绘制沉降曲线。6.数据分析与结论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建筑物沉降是否正常,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如存在异常沉降情况,应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理建议。(二)报告示例以下是某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沉降观测报告示例:沉降观测报告工程名称:[办公楼名称]工程地点:[具体地址]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层数:六层建筑面积:[X]平方米一、观测依据本次沉降观测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以及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进行。二、观测点设置在建筑物的四个角点、每道纵横墙的中点以及沉降缝两侧共设置了20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编号为A1A6、B3B4、C3C4、D3D4、F1F6。三、观测仪器及方法采用DS05级水准仪及配套铟瓦水准尺进行观测。观测时,仪器安置在距观测点适中位置,前后视距大致相等,视线长度不超过50m,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往返观测,取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观测结果。四、观测成果(一)首次观测成果|观测点编号|高程(m)|备注||::|::|::||A1|45.235|基础完工后观测||A6|45.228|基础完工后观测||F1|45.241|基础完工后观测||F6|45.233|基础完工后观测||B3|45.220|基础完工后观测||......|......|......|(二)施工期间观测成果|观测点编号|观测日期|本次高程(m)|累计沉降量(mm)|本次沉降量(mm)|备注||::|::|::|::|::|::||A1|20XX年X月X日|45.222|13|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A6|20XX年X月X日|45.215|13|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F1|20XX年X月X日|45.227|14|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F6|20XX年X月X日|45.220|13|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B3|20XX年X月X日|45.207|13|1|主体结构三层观测||......|......|......|......|......|......|(三)竣工后观测成果|观测点编号|观测日期|本次高程(m)|累计沉降量(mm)|本次沉降量(mm)|备注||::|::|::|::|::|::||A1|20XX年X月X日|45.218|25|3|竣工后第一年第一次观测||A6|20XX年X月X日|45.211|27|2|竣工后第一年第一次观测||F1|20XX年X月X日|45.223|28|1|竣工后第一年第一次观测||F6|20XX年X月X日|45.216|26|2|竣工后第一年第一次观测||B3|20XX年X月X日|45.203|27|2|竣工后第一年第一次观测||......|......|......|......|......|......|沉降曲线如下:(此处插入沉降曲线完整图形)五、数据分析与结论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本办公楼沉降曲线呈逐步上升趋势,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各观测点沉降量差异较小,沉降差均在规范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