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标签人》高中班会教学设计_第1页
《不做标签人》高中班会教学设计_第2页
《不做标签人》高中班会教学设计_第3页
《不做标签人》高中班会教学设计_第4页
《不做标签人》高中班会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班会《不做标签人》教学设计【活动理念】心灵自由、灵魂自在、生活幸福美满,相信这是大部分人的追求。“想要拥有自由,就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想要拥有幸福,就要拥有主动去爱的勇气。”深受《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启发,想以阿德勒心理学的理念为支撑设计一堂心理课。阿德勒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建立横向关系而获得自由,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着。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而去判定其是否有价值,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每个人,虽不同而平等,摆脱认可欲求,结束执取与恐惧,获得自由与“我可以在这里”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抱有“认可欲求”,希望通过满足别人的期待、寻得别人的认可而让自己活下来,或者通过掌控别人的行为、凸显自己的权威而让自己获得身份感……活在以行为结果为导向的社会评价体系里,形成纵向关系,几乎人人都过得不幸福。高中生的思维接近高级形态,思考能力增强,思考内容深入而抽象,思想活动变得复杂,这为进行这样一堂与“自我确认”有关的思想启蒙类或者说情感发展类的心理课提供了可能。本活动课程以情境体验为主,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案例分析、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同学们觉察自己身上的标签,体验标签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感受,领悟标签起作用的其中一个重要条件——自身抱有“认可欲求”,赋予了别人“决定自己”的权力,因而限制了自己——最后获得启发,认识到主观能动性的力量、做出改变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学会自我确认。【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认可欲求的概念,认识其表现及影响。2.能力目标:在情境体验中锻炼自我觉察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认可欲求带给人的影响和感受,体验自我确认的积极感受,增强改变的决心与动力。【教学重、难点】在情景体验中学会自我觉察,体会认可欲求带给人的影响和感受,体验自我确认的积极感受,增强改变的决心与动力。【活动对象】高中生【活动过程】01热身阶段——心理剧场(一)师生招呼,开启课堂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不做标签人”。说到这个“标签人”,估计大家心里产生了一些想法,也许还有一些话想说。那,这里要先委屈一下大家,我想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你是谁?你是什么样的人?②你想继续当前的模样/状态/身份吗?③如果想,请问原因是什么?④如果不想,你想转变成什么模样/状态/身份?⑤想要这样转变的原因是什么?伴随这样的思考,让我们带上快乐与好奇,来到心理剧场,去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设计意图:没有预留学生回答的时间,这里的思考旨在奠定基调,点明这节心理课的主题,与自我意识有关。(二)带着思考,进入剧场1.教师陈述故事——《掩饰过失的猫》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让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搞得多脏啊!”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2.师生交流讨论师:同学们,请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你如何看待这只猫的行为?生1:这只猫的行为有些愚蠢,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搭上了自己的性命。生2:这么做确实很不值得。②你会用哪些关键词来概括这只猫的个性?生:死要面子,爱慕虚荣。③你认为这只猫想要树立怎样的“猫设”?生:它想要在其他的猫面前树立完美形象,从不犯错,从不失误。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生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会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不需要撒谎掩饰。生2:要接纳自己不完美、会犯错。生3:不要撒谎,要诚实。师:嗯,作为高中生,看来你们确实长大了,变聪明了,明白了要坦诚面对自己的过失、接纳自己的不足。那么,刚刚我们的交流也被喵星人幼崽听到了呢……喵星人幼崽暗自在心里下定了一个决心:“他们说不要撒谎,要诚实。不要自大否认,也不要怯懦掩饰,要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与过失……哦,我明白了,一只诚实的喵是一只好喵!这样做,是会被大家喜欢的!我要做一只诚实的喵!”设计意图:通过《掩饰过失的猫》的故事,通过问答形式,初步"设陷阱"。因为前车之鉴,喵星人幼崽形成自我概念,即“要做一只诚实的猫,这样是好的,也会被别人喜欢”,也为后面环节做铺垫,让同学们要诚实回答问题。02转换阶段——心海巡航1.教师引导,进入心海巡航环节同学们,接下来请带上诚实与勇气,开启心海巡航,完成一个诚实指数大考验。记住哦,诚实的人,是会被人喜欢的!2.创设两难情境,请同学做出决定并说明理由情境一:假如同学向你借300块钱,你心里犯起了难,借还是不借呢?借吧,到时候不好意思找他还。不借吧,怕传出去都说你小气……你的决定是什么?生1:不知道,很纠结。生2:对我本人来说,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的同学都比我有钱。生3:不知道,不想借……生4:……情境二:假如你提前预定的限量款手办到货,你的好朋友得知后想截胡,并对你说:“你家里手办那么多,不差这一个。而我挺难得碰着自己喜欢的,你把它让给我吧。”让还是不让呢?“让吧,那可是自己提前好久预定、苦苦等待才到手的心头爱,舍不得。不让吧,好朋友会怎么想我?以后我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也不帮我怎么办?”你的决定是什么?生1:不让,得到手办的快乐值远远大于别人夸赞我带来的快乐值。生2:不想让……情境三:假如姐姐和弟弟都吵着要吃荷包蛋,家里只剩下两个鸡蛋了,看着妈妈犯难,其实你也想吃啊,可只有两个……你呢,吃还是不吃?你的决定是什么?生1:不吃吧,虽然有一点点不平衡,但也没有办法啊,只有两个鸡蛋。生2:算了,不吃了,这也不是什么特别会让我难过的大事。3.教师小结,浅浅启发师:看,同学们,同样都是做选择、拿主意,有时候主意好拿,有时候主意不好拿,而且,对于同一种情境,有的人轻易就能做出决定,有的人则相对困难,你们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吗?生1:同一个事物,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和价值不同。生2:不同的事物,对同一个人来说意义和价值不同。生3:我们要权衡,得到哪个或者失去哪个,对自己来说更容易承受。师:这让我想到了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我们会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估,事物对人类而言的意义和价值是有经过人类主观加工的过程的,同学们能理解这一点吗?生:是的。4.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过渡至同学们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师:好,假如在上述三种情境中:情境一里,你选择不借,同学说你不大方,你选择借,老师说你不诚实;情境二里,你选择不让,朋友说你不谦让,你选择让,老师说你不诚实;情境三里,你选择吃,妈妈说你不懂事,你选择不吃,老师说你不诚实。说到这里,我有一种两面受敌、双面夹击的感觉,把我捆绑得喘不过气,就像这张图片里描述的一样,双重锁扣,难以挣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被封印的感觉?封印你的标签是什么?如果你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具体可感的物品来模拟这个标签带给你的感觉,这个物品是什么呢?你打算接下来怎样处理它?生:……设计意图:心海巡航部分,给出两难情境,重点在于让同学们体验“因为看重别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而产生的束缚感”,引导同学们觉察与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困境”,初步探索解除标签封印的方法。其次,这里可以加以启发,让同学们看到“我们会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估,事物对人类而言的意义和价值是有经过人类主观加工的过程的”,看到主观能动性的力量。03工作阶段——心海冲浪1.教师引导,进入心海冲浪环节这里设计了一些小小的心机。如果学生比较沉默,或者看起来不配合老师的提问,这里需要老师扮演坏人,施加压力,比如说一些压迫性、审判性的话:“怎么铺垫了这么多,还有人不知道该怎么做?”“老师都讲到这里了,怎么还下不了改变的决心?”“如果知道怎么做,为什么不回答老师的提问呢?”“看来,我需要再加一把力,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进入心海冲浪部分。如果学生回应老师比较积极,比较配合教学,老师也可以加强一下自己满意的心情和语气,对学生进行表扬:“是的,你们真是很聪明!相信以你们的智慧与魄力,一定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也能理解接下来的内容。”接下来,进入心海冲浪部分。2.播放教学短片《幸存者》(2016年,动画制作人汉娜•格蕾丝(HannahGrace)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制作了一段治愈心灵的动画短片《幸存者》,旨在告诉众人,沉重而负面的心理暗示会让人越发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重要,慢慢蚕食自己的价值感。“你越关注那些把你说成一文不值的错误观点,就会越相信、也更愿意相信这就是事实。一旦你开始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你周围的人也会开始支持你。当你每天告诉自己,你很重要,并把这一点铭记于心时,事情就会好转。这种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但是要想对自己产生认可,就要努力。你的价值掌握在自己手中。”)3.问答互动,交流讨论问题一:“标签”的影响,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呢?问题二:“标签”这种东西,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呢?问题三:“贴标签”这种行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呢?问题四:“贴标签的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呢?问题五:你现在是否在给“标签”“贴标签这种行为”“贴标签的人”甚至是“自己”贴标签呢?设计意图:进入“心海冲浪”前的引导语,旨在为学生制造一种被胁迫的压力感或者被诱导的感觉。观看《幸存者》后几乎是立即让同学们回答问题,一来是为了让同学们认识“给自己贴负面标签”的消极暗示的消极影响,二来前面四个排比式的多重问句,也是制造一种扑面而来的压力感,让同学们在这种“被胁迫”或“被诱导”的状态下作出反应。问题五,制造“反转”效果,引导学生慢下来,进行自我觉察。4.学生进行自我检视与觉察检视一:你的反应是否受到老师的“诱导”或者是“威胁”?检视二:是否一不小心陷入“这好,那不好”“这对,那不对”“要这,不要那”“非要……否则……”的恐惧?检视三:是否在等待老师给出“标准答案”?检视四:如果你的回答符合“标准”,是否会感到“安心”甚至“得意”?如果你的回答不符合“标准”,是否会感到“焦虑”?检视五:是否在迎合老师的期待,为得到自己想要的认可而做出反应?师:如果不是真正理解,很容易矫枉过正。有句话说:“不要为了恢复平静,而去抚摸水面!”同样的,也不要为“不贴标签”这种行为贴标签,不要过度关注与解读,不要特别在意与刻画,让一切都自然发生,自然流走,自然恢复,这样才能真正地不被束缚。师:我们要小心检视,是否出现了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的“认可欲求”呢?要警惕“标签行为,标榜自己”的陷阱。师:我也会检视自己,我是否因为你们表现出了我想要的反应而感到“得意”,或者因为没有得到我预想的回应而感到“生气”呢?如果你们没有做出我预想的回应,我很开心。你们是活生生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你们并不机械地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外界刺激会有影响,但决定你们是否行动、如何行动的,还是你们自己。也衷心祝愿你们认识到这一点,你们可以表现出各种状态,因为你们具有决定权。希望你们能开始有意识地去觉察,你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你的感受、想法、需要、期待、动机、情绪等是什么?是因为什么有了此刻的外在表现?师:如果你想却不敢做自己,还是去看看你是如何被封印的。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不带评判地引导学生自我觉察,还有老师进行自我暴露,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对阿德勒的相关理念进行解释。让同学们认识到每个人本来就是不同但平等的,本来就具有自我决定的能力,唤醒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看到自己具有的内在力量,与“心海巡航”部分呼应。同时,最后一句话,还是强调自我觉察,哪怕不敢做自己,也去看看自己是怎么考虑的。04结束阶段——心灵成长1.教师引导,进入心灵成长环节最后,请同学们带上感悟与内省,相约心灵成长。师:同学们听说过一个非常特殊的绳结吗?世界上的绳结千千万,怎么它就特殊了?束缚我们心灵的绳结也不少,这个特殊的绳结和束缚我们心灵的绳结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亚历山大大帝是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的马其顿国王。他在远征波斯领地吕底亚的时候,神殿里供奉着一辆战车。战车是曾经的国王格尔迪奥斯捆在神殿支柱上的。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解开这个绳结的人就会成为亚细亚之王。”这是一个很多技艺高超的挑战者都没有解开的绳结。那么,你认为面对那个神结的亚历山大大帝会怎么做呢?生1:巧妙地解开它。生2:……师:年轻的亚历山大走近一看,绳结非常牢固,于是他立即取出随身佩戴的宝剑,将其一刀两断。他举起宝剑高呼:“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命运。”这就是关于“格尔迪奥斯绳结”一段有名的逸闻,它也向世人传递着勇气的力量和魅力。什么是真正的勇气?真正的勇气就是决定相信自己,自己选择,自己负责。师:颠覆传统人格理论的思想先锋,哈佛大学最受欢迎教授布赖恩·利特尔认为:“真正能定义一个人的,不是某种人格类型,而是他生命中最看重的那些事物。”中国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弘一大师李叔同说:“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2.教师结语师:可见,标签会产生一些封印自己的负面影响,从自身方面找原因,从自身方面解决问题的话,那便是自己不再认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