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8讲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点分布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命题趋势
气压带风2022广东卷,9题,3分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近五年高考中直接
带的分2021全国甲卷,11题,4分的特点;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考查大气环流、及
2021浙江1月,11-12题,4分掌握典型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其对气候的影响频
季风环流2022浙江1月,27(1),2分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根据气压率较高,题型多以
2021山东卷,14-15题,6分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选择题为主,一般
2018北京卷,1-2题,6分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结合具体图与区域图相结合进
2023全国乙卷,10-11题,8分文材料,判断气候类型,分析气候行考查,常以区域
气候类型2022浙江1月,7题,2分的成因、特征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及热点事件为背
的分布、2022广东卷,17(1)题,6分影响。景,考查季风环流
成因及特2022山东卷,4题,3分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与影响气候的因素
征2022江苏卷,7题,2分带示意图,并能运用大气环流的相等。
关知识分析大气环流对当地气候和
天气的影响。
关法询9凤带班■.那
■9R—编W,OA-国K
受型带MU.“气僮㈤
CISMl£121W.U«S9>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成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一)单圈环流
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
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二)三圈环流
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考虑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
均和地转偏向力,如下图所示:
高纬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匚。,■0地东风
副机电低气爆带
///
则型***□£*
//东北僖凤
赤道箧,后用
、东南信风
副的常■,所带低纬环流
、<<.行as风
副楹0at气后带
''、<»地东艮
■极地需气压带
(北半球)
到30°N上空偏转成西风,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被
迫
抬
升
被
迫
下
沉两个气流相交
么情况?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南北
半球的极地高压带。
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
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地低气压彳60°N
盛行西风带
\30°N
制罐风带I
赤道低气压带
/30:S
盛行西风带
!低气压160°S
其中,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属于热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属于动力成因。
记忆要点:1.根据气压带的中心纬度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的名称风带则识记低纬
信风,中纬西风,高纬极地东风(风向也要识记);
2.风带由气压带产生如果忘记风带风向,可通过气压带推理;
3.风带的风向是指近地面风向。
高压低压相间插,一撇一捺向低压。
900s60°30°O030°60°9O°N
视地南副标兔制热带赤逢低可热带和极地极地百
气压低气压而气压气压而弋压低气压至压
伽J视图北半球俯视图南半球俯视图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分布气流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I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冷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例
L__________________I
赤道低气压带(1个)0°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
风向
风带名称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南半球
副极地低压和
极地东风带东北风东南风干冷
极地高压之间
副极地低压和
中纬西风带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主要是对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
主要看风向,从内陆吹来
副热带高压和
低纬信风带东北风东南风的性质干热,从海洋吹来
赤道低压之间
的性质较湿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信风带控制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题型运用
题型0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更容易出现“杀人浪”,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
-oQ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下图为好望角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夏季相比,好望角冬季更容易出现“杀人浪”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西风势力强盛B.冬季海浪受陆地阻挡明显
C.冬季海域面积辽阔D.冬季西风与极地东风形成旋转浪叠加
【答案】1.D
【解析】好望角位于南非南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周边海域冬季正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
尤其是好望角的冬季,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
发,风力强劲,风浪大,再加上极地东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
劣,D正确;A错误;夏季和冬季海海浪都受陆地阻挡明显,海域面积都很辽阔,BC错误;故选D。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
的形成与云系示意图”。
2.图中①②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南风、东南风
B.西北风、东南风
C.东北风、东南风
D.东南风、西北风
【答案】2.C
【解析】读图可知,①②两处位于近地面的信风带内,①位于北半球,②位于南半球,所以①处风向
为东北风,②处风向为东南风,C正确,ABD错。故选C。
撒哈拉沙漠是全球最大的沙尘源之一,每年从这里吹出的沙尘超过1.8亿吨,这些沙尘随着强风
影响多地。2021年在撒哈拉沙尘暴活跃的时期,美国国家航空卫星在大西洋上空捕捉到了大量灰黄色
的尘埃,哥白尼大气监测局监测到撒哈拉沙尘席卷了中东欧多个国家。
3.部分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可影响到挪威和瑞典南部,其传输路线可能是()
A.西南季风一中纬上升一盛行西风一极地东风垂直下沉
B.垂直上升一盛行西风一西北季风一极地东风垂直下沉
C.垂直上升一高空西南风一垂直下沉一盛行西风一极地东风
D.东北信风一赤道上升一高空西南风一副热带下沉一盛行西风
【答案】D
【详解】当撒哈拉沙漠的细小沙尘被强风扬起,由东北信风携带至赤道地区,在赤道对流空气影响下
上升,上升后由高空西南风携带至副热带地区高空,在副热带地区下沉,并随着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
向欧洲飘流,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苏丹草原。
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的广大地
区。
知识点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地球公转使其移: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情况下,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如
下图所示:
(1)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1节气
:春、秋分冬至:夏至
赤道低气压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赤道以南赤道以北
30°纬线附近南北对
副热带高气压带自30°纬线向南移自30。纬线向北移
称
L_________________
春分日
舞太阳直射
匚二I低压带匚二I高压带
1点的位置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重点):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
(3)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夏季向北半球偏5个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个纬度,即“移
动不同幅”。
(4)判断季节可参照副热带高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
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纬度30。—40°
冬季:盛行西风带形成地中海气候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纬度10°-20°
冬季:信风带
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为湿季
热带草原气候
信风带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
题型运用
题型0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
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I.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A.夏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带控制D.高压带控制
【答案】LC2.D
【解析】1.读图分析,由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弱,有利于浓雾的形成,C正确;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光照较强,都有利于
雾的消散,不利于雾的形成,ABD错误。故选C。
2.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北纬30°N—40°N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降水稀少,D正确,C错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AB错误。故选D。
【点睛】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四是大气比
较稳定。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和烟尘雾等。
热带辐合带可分为信风辐合带和季风辐合带,辐合带的气压值比附近地区低。下图为全球某月热
带辐合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例
30°
热带辐合带
0°
30°
3.图示月份为()
A.1月B.4月C.7月D.10月
4.图中辐合带在南亚纬度位置偏高的原因是()
A.西南季风影响B.副热带高压影响C.东北信风影响D.蒙古高压影响
【答案】3.C4.A
【解析】3.结合材料可知,热带辐合带可分为信风辐合带和季风辐合带,在北半球夏季,东北信风位
置偏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向而成西南风,这种西南风与东北信风
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常称为季风辐合带;南半球信风直接和北半球信风相遇,这时组成的辐合
带,常称为信风辐合带。热带辐合带位置的季节变化,主要是季风辐合带的变化,信风辐合带位置的
变化并不明显;据图可知,图示热带辐合带位于北半球,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故太阳直射点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故图示月份为7月份,故C对。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A错。4月份
和10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气压带和风带基本上以赤道南北对称,故BD错。故选C。
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目前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亚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由此导致辐合
带位置纬度偏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全
年北半球夏季北移,北半球冬季南移。
知识点3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重点)
(1)抓“动力”一一突破气压带形成
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近地面气压低,温度低近地面气压高。
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近地面气压低;气流下沉,则近地面
气压高。
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上升气流,对应近地面的低气压带,可能为赤道低气压带或副极地低气压带。
下沉气流,对应近地面的高气压带,可能为极地高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
(2)抓“偏转”一一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
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副热尊高压带-30°
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
赤道低压带0°
风向7水平气压梯度力
副热带高压带-30°
(3)抓“分布”一一突破位置判断
记忆一一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
压带、极地高压带。
辨别一一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判断一一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
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一一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季气压带和
风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位置如图所示:
上升气流、下沉气流上升;气流下沉气流上升3流
北纬90°60°30°30°60°南纬90°
6月22日।------___________1
北纬90°60°30°0°30°600南纬90。
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帮带高气压朝।。副瓢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T--------------J'——''------,,一极地高气压带
3月21a,r一
9月23日北纬90°60°30°30°60°南纬90°
(5)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
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下图。
(5)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
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丁;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
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
・题型运用____________
题型03气压带、风带的判读
图甲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图甲图乙
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D.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
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多雨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
【答案】1.A2.B
【解析】L读图判断,乙风带为西南风,是北半球盛行西风带,故甲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
带,此时气压带北移,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的巴西高原是干季,草木枯黄,A正确;我国东北地区
昼长夜短,B错误;密西西比河进入丰水季节,C错误;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逆风逆水,D错误。
故选Ao
2.由上题可知,图示甲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西风带,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丁是东北信风
带。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受丁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A错误;受乙风带即西风带的影响,欧
洲西部全年温和多雨,B正确;丙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气候冷湿特征典型,C错
误;丁为东北信风带,受其影响,南亚地区高温干燥,D错误。故选B。
【点睛】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不只
是气压带与风带的作用,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例I-------1M气压带I------IN气压带/盛行风向
3.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
C.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4.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北半球)可能是()
A.M表示3月份、春季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7月份、夏季D.N表示1月份、冬季
5.地中海沿岸冬季多雨的原因是(
A.受M气压带影响B.受P风带影响
C.受Q风带影响D.受N气压带影响
【答案】3.C4.B5.C
【解析】3.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结合图示气压带的纬度,P、Q两风带的风向,可判定M
为副热带高压带。M两侧风向向右偏转,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判断M表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C正确。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两侧风向向左偏,A错误;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B错误;北半
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N附近,D错误。故选C。
4.结合上题分析,M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且位置偏南,所以为北半球的冬季,表示1月份,
AC错误;N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反映的时间是北半球夏季,表示7月份,
B正确,D错误。故选B。
5.地中海沿岸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读图,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北侧是盛行西风带,即Q为北半球的
盛行西风,C正确;受M气压带影响时,为夏季,气候炎热干燥,A错误;地中海气候不受P风带(东
北信风带)、N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影响,B、D错误。故选C。
【点睛】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
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考点二季风环流
知识点1季风环流的形成
海陆的热力差异: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
结果: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思考:
1.根据左图说出冬季陆地和海洋的气压状况(用高低压表示),运用已学原理解释形成高低气压的原
因。
答案: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做下沉运动,使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海洋反之。
2.从纬度位置上看空气柱处于哪个气压带上?所形成的气压中心对气压带有何影响?
答案:副极地低气压带;
陆地形成的高压中心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b.夏季
3.根据左图说出夏季陆地和海洋的气压状况(用高低压表示),运用已学原理解释形成高低气压的原
因。
答案:陆地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高,空气做上升运动,使近地面形成低压
中心;海洋反之。
4.从纬度位置看空气柱处于哪个气压带上?所形成的气压中心对气压带有何影响?
答案:副热带高气压带。陆地形成的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低压中
心。
北半球气压带的形状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观察南半球40°到60°的气压带呈什么分布?为什么?
南半球40。S到60。S,气压带呈带状分布,因海洋面积比重大,海陆热力差异较小。
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
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的冷高压以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
在海洋上。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大多发生在大陆与大洋相接的地方,特别是温带、副热带的大陆东部。
海夏季陆地气夏季陆地气压低、夏季风从海
陆温高于海洋海洋气压高洋吹向陆地
热
力
冬、夏季海冬、夏季海陆气冬、夏季风
性季风
质陆气温差异压差异向相反
差
异冬季海洋气冬季陆地气压高、冬季风从陆
温高于陆地海洋气压低地吹向海洋
1月份
北大西洋亚欧大陆亚累箕北太平洋
冰岛低压洲高压(西飞阿留申低压
伯利亚高压);
诲北,宿风/
U己U
---------------赤道
f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
澳大利亚
f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
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7月份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东亚季风季风风向季风性质季风成因
1
夏季风东南季风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风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南亚季风季风风向季风性质季风成因
1
11
夏季风西南季风高温多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运动
1
1
1
冬季风:东北季风温和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环流
冬季夏季冬季夏季
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
蒙古-西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印度洋
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温带:寒冷干燥
炎热多雨温暖干燥局温园显
亚热带:温和少雨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区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
广义季风区:如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当地夏季)吹西北风(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
形成)、7月份(当地冬季)吹东南风(东南信风),风向明显随季节发生改变为季风区,形成特殊的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以北非洲夏季受偏转的西南风影响比较大。
季风区地理分布图
知识点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的比较(重点)
季风环流的判断与分析
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
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
有高压中心(70。E附近,即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季。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
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
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
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
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副高强,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副高弱,
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题型运用_____________
题型04季风环流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
区季风的强弱程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邕
J
H.8□
1.46-
1-
-
1.2-
O.0-
O.8-
O.46-
m4.
o2.
oO.
.
o.8
II
.46801
1920940196019802000(年)
18
东亚地区近百年夏季风指数㈤和冬季风指数⑹曲线图
1.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可能性较大的现象是()
A.南北皆旱B.南涝北旱C.南旱北涝D.南北皆涝
2.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增强B.夏季风减弱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D.温室效应加剧
3.下列我国哪个地区符合图示的情况()
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
【答案】1.C2.D3.D
【解析】L从图中可知,1923年夏季风指数较大,说明夏季风势力强,夏季风迅速北上,南方雨季短,
伏旱季节延长,南方易出现旱灾,北方雨季延长,降水过多形成水灾,所以最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现象,
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2.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冬季风势力弱,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冬
季气温不是太低,冷高压势力弱,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3.图示中,整体大致夏季风指数大于冬季风,说明此地应位于我国偏南地区,排除A;青藏高原由于
海拔高,很难受到季风的影响,B错;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四周高大山脉,气候干旱,夏季风
无法到达,C错;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多,整体大致夏季风指数大于冬季
风,故选D。
【点睛】东亚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夏季陆地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
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
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百帕)及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70°E80°E90°E70°E80°E90°E
4.南亚地区()
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强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形成
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强④冬季风由东北信风南移形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与夏季风相比,南亚冬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较大B.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C.气流的湿度较小D.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
【答案】4.A5.D
【解析】4.根据图中信息,南亚地区夏季等压线比冬季等压线密集,因此风力较大,夏季风势力强于
冬季风,①正确,③错误;南亚地区夏季吹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受
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②正确;南亚地区冬季吹东北季风的原因海陆热力差异,④错误。
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5.根据所学知识,地转偏向力大小与当地所处纬度相关,与季节无关,排除A;根据第一题可知,冬
季风势力弱于夏季,冬季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排除B;气流湿度大小与风和等压线夹角影响较小,
排除C;冬季时,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使其风速减小,与等压线夹角增大,D正确。故选D。
【点睛】南亚季风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
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
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
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
亚的夏季风。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考点三气温与降水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1气温(重点)
1.陆地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差值变化差异
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
日变化约14时日出前后日较差
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
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内陆地区年较差上,
年变化年较差
南半球1月南半球7月沿海地区年较差小
2.气温的空间分布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年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
1
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赤道
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向两极递减
1
11
1
等温线较曲折(如上图)。1月大陆上的等温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
北半球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
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出;7月正好相反
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如上图)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比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凸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
同纬度出气温较高
地带气温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经过气温降低;暖流经过气
出温升高
3.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多,气温高,
纬度|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因素-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
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沿海: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气温日较差小
海陆冬季降温慢,夏季升温慢,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分布•内陆: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气温日较差大
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_
4.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
①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纬度
②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③距离较近的两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足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面膜市场前景分析及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研究报告
- 2025-2030辅助降血压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解热止痛药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芳纶纤维产业规划及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耐高温防护服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烘干箱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投资运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5-2030海洋信号设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植物园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GB/T 320-2025工业用合成盐酸
- 安装工程类别划分标准及有关规定31183
- 【道法】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教案)-2024-2025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
- 2025-2030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年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血站新进员工培训
- 牧原股份养殖场臭气治理技术的创新应用
- 2025年社工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考编医疗面试题及答案
- 2025春夏童装童鞋行业趋势白皮书
- 天鹅艺术漆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