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逐梦星辰大海
弘扬航天精神4.24中国航天日主题班会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六十余载
取得了越来越多举世瞩目的成就星空浩瀚无比中国人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2024年迎来了第九个中国航天日逐梦九天
问鼎苍穹
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六十余载
取得了越来越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星空浩瀚无比
中国人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
2025年迎来了第十个中国航天日
导语:
中国航天日介绍中国航天发展史向航天英雄致敬航天精神助我行01020304目录-CONTENTSPART01中国航天日介绍
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计划设立的一个纪念日。主旨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什么是“中国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字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2014年1月4日,国防科技工业局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提案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讨论并提出3个备选日期,会议决定正式启动“中国航天日”的设立程序并上报国务院。2016年3月8日,国务院回复同意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日”的起源
第一,把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作为开创性、奠基性的事件。设为“中国航天日”,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性意义。第二,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设立“中国航天日“有利干传承航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设立这个日子,有利干赓续上述精神,激励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
“中国航天日”的历年主题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本次航天日的主题为“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PART02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这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它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同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1958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这是我国组建的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综合性航天发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大型航天发射场之一。1.试验性研究阶段(1956-1960)
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试验性火箭“探索一号”,中国迈出了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爆炸;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卫星的国家,正式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序幕。2.创建阶段(1960-1970)
1975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1年,中国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引起世界轰动;1984年,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升空,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由实验阶段进入使用阶段;1992年,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拔、培训和发射);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1999年,中国成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3.发展壮大阶段(1970-2000)
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2007年,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时代成功开启;2011年,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着陆,这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2016年,“天宫二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2018年,“嫦娥四号”探测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月球车上搭载了中国以及荷兰、德国、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其他国家航空组织的科学仪器;2020年,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成功,自此,中国迈出了行星探测的第一步。4.进入世界航天强国阶段(2000至今)
1.载人航天: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发展载人航天的国家。迄今为止,成功实施了七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累计送14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成功执行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及神舟十一号等多次载人航天任务。2.空间探测:中国已成功进行了多个空间探测任务,包括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以及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实现了空间探测任务的重大突破。3.
北斗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已实现全球覆盖并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
中国航天发展成就
4.
高分辨率地球观测系统:中国的高分辨率地球观测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其中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三号、高分四号等卫星已成功发射并投入使用,为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及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数据支持。5.空间科学研究:中国积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研究,成功发射了悟空、墨子、玉兔等载有科学实验装置的卫星,涉及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量子科学实验、太阳观测等,为推动国际空间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6.天宫空间站:中国已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在2022年将中国空间站建设完毕,为开展在轨科学实验和人类太空探索提供重要平台。
中国航天发展成就
1.完善空间基础设施:继续推进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重点工程,以及低轨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等领域的发展。2.深空探测:计划未来实施对木星、小行星等的探测任务,发展行星际探测技术,加强太阳系外天体研究。3.新技术研究:继续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推动天文、地球科学、太空生物等领域的前沿研究。研发新一代运载火箭,积极推进可燃冰、太阳能等新能源和新材料的研究,为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航天未来发展规划
4.太空科学研究:“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通过寻找宇宙暗物质粒子,探索宇宙的结构和演化。“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通信、量子纠缠等实验,推动量子科学的发展。5.国际合作与竞争: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卫星发射、空间技术研究等合作项目,参与国际航天组织、多边合作平台等,分享航天技术发展成果,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共同发展。
中国航天未来发展规划PART03向航天英雄致敬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人们通过电视屏幕看到的是杨利伟神情自如的形象,然而这背后却是一场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生死考验……在飞船发射的上升阶段,意外出现了,8赫兹左右的低频振动与人体的内脏产生了让人难以承受的共振。首飞意味着要用生命去探索未知的风险,杨利伟用常人难以企及的意志力,挺过了来势汹汹的26秒低频共振考验。凯旋后,杨利伟把这个意外情况及时反馈给了航天科技人员,经过技术攻关,从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低频共振等问题都得到了彻底解决。
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执行我国首次在轨出舱任务,在战友的帮助下,翟志刚成功完成太空漫步。执行任务过程中却突发两次“意外”。当翟志刚穿上“飞天”舱外航天服,准备漫步太空时,舱门却“意外”地打不开,在用力拉了3次后仍毫无反应。这时,刘伯明递来开舱辅助工具,翟志刚用辅助工具撬了2次,每次舱门刚打开一点缝隙,残留的气压就会把舱门紧紧压住。最后,他拼尽全身力气,用力一拉,终于打开了连接浩瀚太空的舱门。在翟志刚即将出舱之际,按计划他将先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取样,并将其送回舱内后,再从舱内取出一面五星红旗,进行太空漫步和舱外展示。
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
可就在此时,又一个“意外”接踵而至,轨道舱突然响起了火灾警报。轨道舱正是翟志刚和刘伯明身处的舱段,翟志刚在后来的采访中说:“即使我们回不去,也要让中国国旗在浩瀚太空中飘扬起来!”当时已无暇多想,两人心中达成默契翟志刚毫不犹豫飞出舱门,刘伯明临时调整任务步骤,先将五星红旗递给了翟志刚,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的映衬下,翟志刚挥动国旗向地面报告,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电视直播中,这一壮美镜头,定格在了亿万中国人的脑海里。
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
曾圆满完成2008年9月的“神舟七号”和2012年6月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2016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任指令长。他说:“一个人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中,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是”失重“。
三次飞上太空——景海鹏
2012年3月,刘洋入选“神九”乘组,是我国首位女航天员,主要负责空间医学实验的管理。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2013年4月,王亚平入选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她的任务是,深处浩瀚太空,向我国的青少年开展太空授课和科普教育活动,是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此外,王亚平乘坐神州十三号再次登上太空。
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
2013年4月,王亚平入选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她的任务是,深处浩瀚太空,向我国的青少年开展太空授课和科普教育活动,是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此外,王亚平乘坐神州十三号再次登上太空。
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回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有一种载人飞船叫“神舟”;有一种气象卫星叫“风云”;有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叫“北斗”;有一种全球低轨卫星;有一种星座系统叫“鸿雁”;把它们送往浩瀚星空的火箭叫“长征”。它们,是属于中国航天的名字,也是属于中国人的独有浪漫。PART04航天精神助我行
60多年前,尤里·加加林乘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太空没有氧气,充满辐射,但正是航天员的勇敢,让人类知道:地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杨利伟叔叔是我国进入太空第一人,在正式飞行前,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从理论学习、心理建设到超负荷的训练,他跨越了无数障碍。2003年,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出舱时,他说:“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第一个关键词是勇气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便怀揣飞天梦想。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从屈原深情吟诵《天问》,到李白举杯《把酒问月》,在追寻飞天梦的征途上,我们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从未放弃。从“长征一号”的初次启航,到“长征十二号”的雄姿英发;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今天月球车在月面漫步;从“东方红一号”的太空畅想,到天宫空间站的欢声笑语,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华丽蜕变,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更完成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璀璨绽放。
第二个关键词是梦想
天气预报、手机导航、通话通信,这些都与航天应用有关。实时更新的天气预报数据就来源于气象卫星,我国有8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正持续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我国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服务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太空中没有国界之分,国际空间站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中国天宫也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实验机会。
第三个关键词是合作
同学们,星辰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登陆火星、建立月球基地,这些未实现的梦想在未来的某一天都可能变成现实,作为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综合题
- 2025年加工羽毛(绒)合作协议书
- 塑料异型材拼装机械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石化压力容器用钢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冶金矿产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石油测井车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蛋鸡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中等功率高速柴油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船舶电气与自动化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节能型电站锅炉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猜想(长沙卷)(考试版A4)
- 2024年西藏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 XX小学2025年春季教研工作计划
- 高考复习语文作文写作训练讲评【知识精研】《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 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全套课件
- 高标准农田施工合同
- 《热泵技术应用》课件
- 培训机构招生合作合同范例
- 电梯修理(T)特种作业取证(安徽)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2024年渣土公司运输车辆管理制度
- DB11T 2103.2-2023 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第2部分:养老机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