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商洛市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在古希腊神话中,可以从一些女性人物形象中分析出女性的觉醒意识、权力意识和独立意识。女性意识是女性作为人,尤其是作为女人的价值的自觉与自信。它立足于女性主体自身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认知的精神活动,以女性独特的方式去感知世界、体验人生,传达女性的欲望和诉求,体现了女性对自身经验与价值的自觉。女性的自我意识是对生命意义、价值存在和身份地位的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代表是美狄亚。美狄亚做出报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在爱情关系中遭遇伊阿宋的背叛,但她采取了破釜沉舟的方式进行报复。我们可以从美狄亚的整个故事中看到其在父权社会制度压迫下的意识觉醒。总体来看,美狄亚的故事是其女性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是希腊神话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深刻体现。当其自我意识因社会制度没有得到满足,被他人意识凌驾于自我意识之上时,她会勇敢地去反抗、斗争,去争取,去打破性别定位的男性政治文化体系。希腊神话中女性的自我意识,动摇了男性政治的霸权地位,实现了女性社会性别的文化超越。在古希腊神话中,为何会产生女性独立意识?从社会层面来分析,女性被男性社会化精神不断影响,两种力量角逐所带来的后果是,女性的自我意识被放逐,失去了自我的有力支撑后,外来的强权冲击会使得女性主体分崩离析,由最初的“自我”转为“非我”。首先,从阿尔忒弥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中独立意识的体现。阿尔忒弥斯是月亮女神,“月亮”代表着女性的神性与女性的本能。女性的独立性是女性化的,并不是迎合社会定义下的女性该具有哪些特质,而是从始至终她只扮演自己的角色,并不是以男性特征为标杆。其次,阿尔忒弥斯的独立意识还体现在她与众不同的地位上。她是天父宙斯和泰坦女神的女儿,与孪生弟弟日神阿波罗同属十二主神,月亮不是借助于太阳的光辉,而是以自身的力量照耀世人。甚至这姐弟诞生的神话也隐含着揭示其独立性的意向。传说在阿尔忒弥斯诞生后,她的母亲勒托迟迟不能产下阿波罗,最后在阿尔忒弥斯的帮助下,整整九日阿波罗才呱呱坠地,因为这个故事阿尔忒弥斯常被民间奉为接生之神。所以从诞生伊始,阿尔忒弥斯就多方位地展现了她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希腊神话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女性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诉求表现出来。希腊神话中,女性对自己的人格和命运的认知与处理方式,她们深层的精神伤痛和内心人格的分裂与冲突,都准确地表达了远古时期社会冲突的不可调和性和女性意志的坚韧性,以及女性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人格精神力量。(摘编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形象与意识、文化体现》)材料二:女性意识指女性以主体的身份实现对自身价值、社会地位和生命本身的自觉认知,将女性还原为与男性地位同等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女性同男性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觉醒女性意识,从浅层次来说就是觉醒女性自我意识。在汤显祖笔下,杜丽娘由于天性受到压抑、自由受到束缚而感到痛苦,出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杜丽娘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杜宝是名儒高官,母亲是规矩甚严的大家闺秀。这样的家庭注定丽娘从小就会被各种规矩束缚。父亲杜宝曾训斥丽娘说:“你白日睡眠,是何道理?”《牡丹亭·闺塾》一出中丽娘也借训斥丫鬟说出:“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不仅如此,这种森严的规矩还束缚着人看什么书的内心。女子看什么书,说什么话,想什么事都有着严格的界定,稍有出界,便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这些规矩强行将她们塞入“大家闺秀”的模子,剥离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使得女性成为一个个温顺而又惯于自我束缚的玩偶。可人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人的思想,对自我的追求是人的本能。丽娘作为一个青春鲜活的少女,虽自小规矩加身,但心中始终保留着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她不盲从长辈的思想,而是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父亲杜宝请来的老师陈最良认为《诗经》中的《关雎》一诗讲述的是后妃之德,特意将其作为第一课的讲授内容,意在教育丽娘要遵守封建社会中的女德。但丽娘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首爱情诗。她渴望美好的爱情,但又困于封建道德伦理的枷锁,因此总是无端地感到烦闷。丽娘作为闺阁小姐,无法接触外男,便只好借梦境来寄托自己的精神,与书生柳梦梅在梦中定情约会。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梦中相会意味着丽娘在精神上已经走出了闺阁,跨出了追求自我的重要一步。她勇敢地跨过了封建礼教的界限,她没有遵从封建社会的女德,没有对情爱避如蛇蝎,没有用底层规矩将自己束缚成木头人。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爱而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也是她女性意识觉醒的集中体现。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花花草草,她热爱有生命力的一切事物,是一个冲破旧束缚积极向上的女性形象。杜丽娘身上有着封建社会所不容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反叛精神,这种反叛精神正是她自我意识觉醒的结果,也是她人格魅力之所在。(摘编自《中西方文学中女性意识分析——以杜丽娘与朱丽叶为例》)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女性意识立足于女性主体自身,传达女性的诉求,体现了女性对自身生命的体验感和价值存在的关照与追求。B.
美狄亚的自我意识是在爱情关系中遭遇背叛后逐渐产生的,她勇于反抗男权社会体系,实现了女性意识的引领。C.
阿尔忒弥斯的身世和身份,已然赋予了她独立的特质,从她诞生后帮助母亲诞下弟弟,就已经展示了她的独特性。D.
杜丽娘渴望美好爱情,并未被封建社会中的女德洗脑,但也只能将理想寄托在梦中,突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2.
下列对材料二的内容理解和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丽娘的家庭情况,决定了她会被各种规矩束缚,言行举止都被规定好了,所以她表现出了比其他人更明显的反抗精神。B.
杜丽娘作为一个青春鲜活的生命,她有着对正常生活的渴望,不一味盲从师长,也不懦弱服从,而是勇敢追求自我。C.
材料二引用《牡丹亭》中的台词,说明了封建礼教的可怕之处,更充分论证了杜丽娘在家中所受到的约束桎梏。D.
材料二层次分明,先对女性意识进行解读,再详细分析杜丽娘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最后评价杜丽娘的可贵之处。3.
下列选项中,最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中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的观点的一项是(
)A.
美狄亚觉得男女是平等的,当她得知伊阿宋背叛了她时,她选择了抗争,当意识到抗争无果时,则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报复。B.
朱丽叶毅然冲破了世仇的藩篱,决定和爱人私奔。在私奔失败后,爱人服毒已死时,朱丽叶也毫不犹豫地追随着爱人而去。C.
祥林嫂在被婆婆绑走卖给山里
贺老六时,她拼命反抗,叫哑了嗓子,甚至把额头撞出一个血洞,拼死不愿嫁给贺老六。D.
简·爱面对不平的人生,并没有在屈辱中沉沦,而是坚信“我是自己的主人”,不断奋发进取,自信且光明,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4.
请结合材料,分析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5.
请结合材料,概括女性意识的具体表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心目中的晋祠蒋殊“忽然间我们才惊异地抓住车窗,望着那一角正殿的侧影,爱不忍释。”第一次在一本书中读到这句话时,怦然心动,“那样魁伟的殿顶,雄大的斗栱,深远的出檐,到汽车过了对面山坡时,尚巍巍在望,非常醒目。”婀娜侧影,是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那是1934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受朋友费正清夫妇邀请,前往山西汾阳消夏,途中与晋祠不期而遇。一次遇见,念念不忘。于是在汾阳停留月余之后,二人在“心力俱疲,还带着种种行李什物,诸多不便”的状况下,还是毅然决定专程去一趟晋祠,“因那一角殿宇常在心目中,无论如何不肯失之交臂”。结果当然没让二人失望。走进晋祠后他们发现,“晋祠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读到文章的那一年,我十七岁,刚刚从乡村来到省城太原。彼时对太原的认识,只是火车站很漂亮,迎泽大街很宽阔,西山煤炭滚滚,太钢钢花飞扬。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文字,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太原。他们与晋祠的初遇之美,吸引着我走进晋祠,去目睹集宏大、神秘、威严、典雅、华丽、幽静于一身的晋祠。晋祠初名唐叔虞祠,为纪念西周时期晋国始祖唐叔虞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关于晋祠最早的记载出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历史上,多个朝代都曾对晋祠进行过扩建、修缮和重修。晋祠内国宝荟萃,最著名的是“三宝”“三绝”“三匾”。“三宝”为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三绝”为周柏、难老泉、宋代彩塑像;“三匾”为“水镜台”匾、“对越”匾、“难老”匾。在梁思成、林徽因眼里,圣母殿“尚属初见”;唐槐周柏“枝干奇伟,虬曲横卧,煞是可观”;鱼沼飞梁“是我们现在所知的唯一的孤例”……建筑艺术层面之外,晋祠的后面还藏着故事。一座气势恢宏的园林,竟源自两个孩童的嬉戏。《吕氏春秋》记载:周成王即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姬诵,幼年继位的他与弟弟姬虞关系亲密。一天两人嬉戏时,他从地上拾起一片桐树叶并剪成“玉圭”状,笑着对弟弟说:“我把唐地封给你。”后来,姬虞带着工匠、乐师等庞大队伍来到三晋大地,成为唐国君王。因排行第三,被称为唐叔虞。叔虞死后,其儿子姬燮将唐改为晋,追封父亲为晋王,并在晋阳西南不远的悬瓮山下、晋水之畔,为父亲修建了一座祠宇,便是今天的晋祠。而晋阳,即今天的太原。记得初次来到饱经沧桑的晋祠时,我感慨万千。当年叔虞来到晋地,兴农田、修水利、重农业、亲民生,开启了这片土地的繁盛。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代又一代晋地人民接力对晋祠进行修建、重建、扩建,让建筑挺立,让艺术绽放,让历史流传。晋祠,成为我了解太原的一本大字典。多年后,我接手了一本呈现山西历史文化的刊物。第一年,就因一篇文章涉及《晋祠之铭并序》碑刻,走进晋祠。对于《晋祠之铭并序》碑刻,梁思成、林徽因当年只有一句简单的记录:“唐贞观碑原石及后代另摹刻的一碑均存,且有碑亭妥为保护。”当我们走近碑石,唐风的华彩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公元646年,正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唐太宗李世民回到阔别多年的太原,旧地重游,在晋祠触景生情,亲笔书写下这篇《晋祠之铭并序》。从文学角度看,《晋祠之铭并序》是盛行于初唐的文辞华丽、气势磅礴的骈体文。《晋祠之铭并序》碑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等价值于一体,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今天,在书法界乃至文化界,《晋祠之铭并序》碑广为人知。今年春天,一位南方朋友慕名来太原。到达后的第一个晚上,她便先行游览了酒店附近的汾河公园,并大赞汾河水之柔之美。我只回复了她一句:明天,带你去晋祠。果真,站在晋祠水母楼一侧的台骀庙前,她赞叹不已。她这才知道,远古时期的太原是一片汪洋。关键时刻,治水官台骀挺身而出,通过“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永久留下“台骀治汾”的美名,并开创了一座日后叫作“太原”的城市。离开台骀庙,走过豫让桥,这位南方朋友强烈要求再看看汾河水。台骀治理过的汾河水,流传于历史故事里的汾河水,早已远去。从1998年至2021年,太原历经二十三年,完成了四十三公里长的城区全部汾河段治理,并建成了汾河公园。如今,汾河公园成为一座4A级景区,成为太原人的网红打卡地。那天晚上,我领着朋友沿汾河公园自南而北,一路走向一个特别的景点——雁丘园。她说,早听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词来自一对殉情的大雁,却不知是诗人元好问在太原汾河畔的遇见。诗人有感而发写下《摸鱼儿·雁丘词》,其中的名句流传千古。元好问在太原遇到大雁,也曾数次游历晋祠。今日雁丘园,正是依托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所进行的创意设计。古老的晋祠历经沧桑,直到今天,“那一角殿宇”依然在太原人的心目中。晋祠,令与它相遇的人念念不忘,令与它朝夕相处的太原人成了痴情儿女。(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在十七岁从乡村来到省城太原时,梁思成夫妇对晋祠的描述吸引了“我”,使“我”走进晋祠去感受它的魅力。B.
晋祠最初名为唐叔虞祠,是为纪念西周时期晋国始祖唐叔虞而建造的,其背后的故事十分丰富且意义深远。C.
《晋祠之铭并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晋祠触景生情后亲笔书写
,此碑集多种价值于一身,是难得的珍品。D.
为了把汾河公园建成国家4A级景区,太原历经二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十三公里长的城区全部汾河段的治理工程。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心目中的晋祠”为标题,直接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统领全文内容,同时也引起读者好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
文章介绍晋祠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将晋祠比作一本大字典,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晋祠丰富的历史文化。C.
文章讲述了一系列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晋祠。D.
文章结尾段运用对比的手法,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晋祠的喜爱和赞美,另外也体现了晋祠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8.
文章中多次提到梁思成与林徽因对晋祠的评价和感受,请简要分析这些内容在文中的作用。9.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晋祠的历史、建筑、文化等,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晋祠在这些方面的独特价值。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李陵论何去非善将将者,不以其将予敌;善为将者,不以其身予敌。主以其将予敌,而将不辞,是制将也;将以其身予敌,而主不禁,是听主也。故听主无断,而制将无权,二者之失均焉。汉武召陵欲为贰师①将辎重也,而陵恶于属人,自以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愿得自当一队,以步卒五千涉单于庭,而无所事骑也。夫所谓骑者,匈奴之胜兵长技也。广泽平野,奔突驰践,出没千里,非中国步兵所能敌也。以匈奴之强兵骑之众居安待佚为制敌之主。而吾欲以五千之士,擐甲负粮,徒步深入,策劳麾惫,为赴敌之客。是陵轻委其身以予敌矣。而汉武不之禁也,乃甚壮之,而听其行。上无统帅,而旁无援师,使之穷数十日之力,涉数千里之地,以与敌角而冀其成功。陵诚勇矣,虽其所以摧败,足以暴于天下,卒以众寡不敌,身为降虏,辱国败家,为天下笑者,是汉武以陵与敌也。故曰:二者之失均焉。(选自《何博士备论》,有删改)材料二:李陵论白居易《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酌其本末,事不相侔③,而陵窃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改)[注]①贰师:汉武帝命李广利到大宛国的贰师城(现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城)取良马,所以委任李广利为贰师将军。②逭(huàn):逃避。③侔:相等。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以匈奴A之强B兵骑C之众D居安E待佚F为制G敌之主。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受制于人,与《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中的“制”用法不同。B.
当,统领、掌管,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中的“当”词义不同。C.
于,介词,表对象,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中的“于”用法不同。D.
微,降低,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微”词义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武帝召来李陵,想让他为贰师将军李广利负责辎重粮草的运输,但是李陵讨厌被他人领导,想独立掌管一支军队。B.
在广大的草地与平旷的原野上,奔跑、冲击、驰骋、践踏,在千里之内随时出没,这不是中原的士兵所能抵挡的。C.
范蠡在越国战败后力图兴复,曹沫在鲁国被齐国侵损侮辱后讨回损失,二者都是保存性命以图后效,李陵也是这样的人。D.
吴国、齐国,是越国、鲁国的敌国,匈奴是汉朝的外臣,作为大汉的将军被单于活捉,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侮辱了国家。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汉武不之禁也,乃甚壮之,而听其行(2)而陵窃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14.
对于李陵战败被俘一事的归咎,白居易与何去非评价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二)古代歌阅该(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自叙杜荀鹤①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②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注]①杜荀鹤:晩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才华横溢,仕途坎坷。②奈值:奈何。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常常饮酒作乐,琴书相伴,且年老多病,所以一直都以贫为乐。B.
“宁为”表现了诗人坚决的态度,他在诗人和政客之间做出了选择。C.
诗人作诗秉承济世救民的原则,他言真行端,但是这不为世情所容。D.
本诗内容转化自然,尾句和首句呼应,强化了诗人的隐士形象。16.
如何理解颔联中的“怕”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刚最近很爱看央视
《朝闻道》节目,他觉得这个节目的命名很好,让他想起了《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名言。(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阐述忧患勤劳及贪图安逸的得失。(3)王老师在语文课上讲解“侧面烘托”表现手法,他从唐宋诗文中举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来表现音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长年不晒被,百万只螨虫陪你睡”,你可别以为这是句玩笑话,被子作为我们每天都接触的物品,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滋生螨虫和细菌的“温床”。被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积累大量的汗液,同时吸收空气中的湿气,慢慢变潮。如果卧室过于潮湿,比如恰逢南方的梅雨季节时,还可能产生霉菌。长年不晒的被子,
①
,另一个(
甲
)的问题是“螨虫”。没什么比“一条长年不晒的被子”更让螨虫喜欢的了。长年积累的“潮”加上人体脱落的皮屑,简直就是专为螨虫提供的“乐园”。据说,成人每天脱落的0.5——1克皮屑,能让一百万只尘螨吃得饱饱的。尘螨带来的直接健康危害就是过敏。
②
,尘螨的尸体和分泌物也会成为过敏原。在我国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过敏原中,尘螨排名第1位,可谓是(
乙
)。不仅经常晒晒被子,能杀菌、抑制螨虫繁殖,还能让被子蓬松柔软,增大被子的保暖性。然而,
③
,用恰当的方法。不要在清晨和黄昏晒被子,因为这些时间段空气里的湿度很高,被子可能会越晒越湿。晾晒时间建议在10:30——14:30,这个时间紫外线比较充足,晒完以后及时收回去。晾晒时可以适当拍打被子,有人说被子一拍打,里面的纤维就断了,这种说法有点(
丙
)。如果被面比较厚,比如棉的或涤棉的,这种比较结实的问题不大。如果是丝绸的,最好别拿坚硬的工具拍打。晾晒最好的方法是让被子接触身体的那一面向阳光,一来保护被面的材质,二来被里接触人体更多,直接晒到阳光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晾晒效果。18.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
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
这篇科普文段使用了第二人称“你”,请分析其表达效果。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
文中“温床”与“乐园”两个词语的使用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段进行简要分析。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越来越多的人远行旅游追求诗意生活,可是只有在远方才能有诗意生活吗?对此,你有何启示?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解析【答案】1.D
2.A
3.C4.
①女性自我意识在男性话语权的背景下被放逐,失去了自我的有力支撑,女性失去自我,这导致了女性深层的精神伤痛和内心人格的分裂与冲突。②女性被束缚在既定的“模子”里,被迫成为温顺的玩偶,女性因自由受到束缚而感到痛苦。因此试图反抗,女性意识逐渐觉醒。
5.
①勇敢地反抗、斗争,打破性别定位的不平等体系,追求自我存在的价值,体现了对传统束缚的反抗。②不迎合社会定义下女性该有的特质,始终扮演自己的角色,追求自己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体现了女性的独立意识。③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冲破束缚,积极向上,追求自己的渴望,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人格精神力量。④女性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身份地位,追求生命意义,体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突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错,根据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梦中相会意味着丽娘在精神上已经走出了闺阁,跨出了追求自我的重要一步。她勇敢地跨过了封建礼教的界限……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爱而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也是她女性意识觉醒的集中体现”可知,杜丽娘在梦中追求爱情意味着她在精神上跨越了封建礼教的界限,体现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中相关内容并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A.“所以她表现出了比其他人更明显的反抗精神”错,于文无据。材料二中并未提到杜丽娘表现出比其他人更明显的反抗精神,而是描述了她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和勇敢追求自我的精神。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祥林嫂的反抗属于对封建礼教的深信不疑,她坚信“一女不能嫁二夫”的贞操观,所以才拼死反抗,这不属于女性意识的觉醒,故最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中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的观点。故选C。【答案】6.D
7.D
8.
①引出晋祠:他们的文字吸引读者关注晋祠,使读者对晋祠产生兴趣,引出文章下文内容。②增添文化底蕴:作为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学者,梁思成与林徽因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和代表性,为晋祠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③丰富文章内容:引用他们的观点和感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晋祠的魅力。④强化情感共鸣:他们对晋祠的喜爱和赞叹之情,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对晋祠的向往和热爱。
9.
①历史价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始建于西周时期,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②建筑价值:建筑风格独特,拥有“三宝”“三绝”“三匾”等众多国宝级建筑和文物,展示了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艺和艺术成就。③文化价值:是三晋文化的重要象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众多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相关联,体现了晋祠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地位。【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D.“为了把汾河公园建成国家4A级景区”错误。由“从1998年至2021年,太原历经二十三年,完成了四十三公里长的城区全部汾河段治理,并建成了汾河公园。如今,汾河公园成为一座4A级景区,成为太原人的网红打卡地”可知,太原历经二十三年完成城区全部汾河段治理工程,之后汾河公园成为了4A级景区,并不是“为了”把汾河公园建成国家4A级景区才进行的治理工程。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D.“文章结尾段运用对比的手法”错误。文章结尾段并没有运用对比的手法,而是通过描述晋祠历经沧桑,“那一角殿宇”依然在太原人心目中,以及与晋祠相遇的人会念念不忘,太原人对晋祠的深情,来表达晋祠的魅力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故选D。【答案】10.
BDF
11.D
12.C
13.(1)但是汉武帝却不制止他,居然认为他十分英勇,听任他的所作所为。(2)然而李陵却私下里仰慕他们的行为,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
14.
①白居易侧重于分析李陵,用身为臣子的忠、孝、智、勇四大原则去一一揭破李陵的文过饰非,认为错在李陵一人。②何去非侧重于分析君臣各自的职责,指责武帝不加判断,听任臣子所为;指责李陵不自量力,轻敌而败;认为君臣二人都有过错。【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为匈奴强劲,骑兵众多,按兵不动等待敌人疲劳,是战胜敌人的主要策略。“匈奴之强”与“兵骑之众”结构一致,意思相近,各自独立成句,故在B、D处断开;“居安待佚”是主语,表示一种状态,为起强调作用单独成句;“为制敌之主”中“为”是谓语,“主”是宾语,动宾结构完整;故在“为”前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受制于人/制服。句意:这是受制于人的将领。/秦国有足够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困乏而制服他们。B.正确。统领、掌管/通“倘”,倘若、假使。句意:希望能够自己掌管一支军队。/倘若与秦国较量。C.正确。介词,表对象/介词,表被动。句意:我私下认为,他不为国家的事业而牺牲是不忠。/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溺爱的事物困扰。D.错误。词义不同,降低/无、没有。句意: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走到达今天的。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李陵也是这样的人”错误。根据材料二“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可知,白居易认为范蠡、曹沫是因为各自有原因才不死且能有所作为,而李陵是为了苟且偷生,被强虏所控制,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汉武不之禁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汉武不禁之也”;“壮”,意动用法,认为……英勇;“听”,听任。(2)“窃”,私下里;“慕”,仰慕;“是”,这;“是大失臣子之义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答案】15.A
16.
“怕”,害怕,惧怕。诗人说自己害怕做世间的偷取俸禄的无耻之人。“怕”字并不是表现诗人的懦弱,而是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极度厌倦和排斥心理,这从侧面表现了诗人耿直、高洁、傲岸的性格。【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所以一直都以贫为乐”错误。诗人“乐于贫”是因为对当时晚唐的昏暗社会现实非常熟悉,正是因为诗人“乐于贫”,所以常常饮酒作乐,琴书相伴。故选A。【答案】17.
①.
朝闻道
②.
夕死可矣
③.
忧劳可以兴国
④.
逸豫可以亡身
⑤.
舞幽壑之潜蛟
⑥.
泣孤舟之嫠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夕、逸豫、舞、幽壑、潜蛟、嫠、舫、唯、倚。【答案】18.
(甲)不容小觑(乙)害人不浅
(丙)言过其实
19.
修改为:经常晒晒被子,不仅能杀菌、抑制螨虫繁殖,还能让被子蓬松柔软,还原被子的保暖性。
20.
①“你”为泛指,指代大众、科普对象。②创设轻松自在的对话情境,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而自然。③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提示读者结合自身经验理解知识。
21.
①除了潮②不仅是活的尘螨③晒被子要选择适当的时间
22.
①“温床”即具有良好温湿条件的育苗设施,此处用于比喻有利于螨虫滋长的环境。②“乐园”即充满快乐的园地,此处用于比喻螨虫喜爱的常年不晒又潮又脏的被子。③两个比喻生动而贴切,使得科普知识的分析生动具体,易于理解。【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甲处:此处成语要修饰“问题”,结合文中先描述被子不晒会变潮、可能产生霉菌等问题,然后说“没什么比‘一条长年不晒的被子’更让螨虫喜欢的了”,可知此处强调螨虫问题很重要,不能轻视,可填“不容小觑”。不容小觑:意思是不能小看、不能轻视。乙处:根据前文“尘螨带来的直接健康危害就是过敏。在我国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过敏原中,尘螨排名第1位”,说明尘螨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填“害人不浅”。害人不浅:意思是给别人的损害非常大。丙处:文中提到“有人说被子一拍打,里面的纤维就断了”,后面又解释“如果被面比较厚,比如棉的或涤棉的,这种比较结实的问题不大。如果是丝绸的,最好别拿坚硬的工具拍打”,说明“被子一拍打,里面的纤维就断了”这种说法有点夸大其词,可填“言过其实”。言过其实: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仅……还……”这组关联词连接的两个分句主语相同,都是“经常晒晒被子”,所以“不仅”应该放在“经常晒晒被子”后面,改为:经常晒晒被子,不仅能杀菌、抑制螨虫繁殖。一是搭配不当,“增大”与“保暖性”搭配不恰当,根据原文“经常晒晒被子,还能让被子蓬松柔软”,可知是保暖性会恢复,可将“增大”改为“还原”,改为:还原被子的保暖性。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述人称的能力。①“你”为泛指,指代大众、科普对象。在科普文章中,使用“你”可以涵盖广大的读者群体,让每一个阅读文章的人都能将自己代入其中,感受到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与自己息息相关。②第二人称的使用就好像作者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更具亲和力,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轻松愉快,减少距离感,更容易接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年期心理健康
- 计算历史地理分析-洞察及研究
- 中班安全防踩踏课件
- 2025ktv音响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CNG配送服务质量监控合同
- 2025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合同
- 2025年白灰产品定制购销合同标准文本
- 中班健康超级感冒课件
- 抽象代数的考试题及答案
- 仓管员的入职考试题目及答案
- 竞走培训课件
-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安全制度
- 君乐宝在线测评题目
- 《园林快题设计》课件
- 安全生产常识 第3版 课件 第二章 职业健康安全
- 子宫肌瘤中医护理常规
- 员工内部调配协议
-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初中数学」利用对称求线段和最值
- 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理念
-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