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化学科学课件-九年级化学(全国)(2024)上册_第1页
认识化学科学课件-九年级化学(全国)(2024)上册_第2页
认识化学科学课件-九年级化学(全国)(2024)上册_第3页
认识化学科学课件-九年级化学(全国)(2024)上册_第4页
认识化学科学课件-九年级化学(全国)(2024)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认识化学科学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授课教师:********班级:********时间:********趣味导入(5分钟)​实验演示:在课堂上进行镁条燃烧的实验,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让学生观察镁条燃烧时发出的耀眼白光和生成的白色固体。提问学生:“看到这个神奇的现象,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其实就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科学有关。”​展示图片和视频:通过PPT展示化学工业生产、化学实验、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图片和视频,如化工厂的生产场景、实验室里的化学反应、烟花绽放的绚丽画面等,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化学科学。​(二)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0分钟)​概念讲解:讲解化学的定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涵盖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包括天然存在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微观展示:利用动画或模型,展示原子、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是如何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例如,展示水分子的结构模型,讲解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以及水在化学变化中的分子结构变化。​(三)化学与生活的联系(15分钟)​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钢铁生锈:展示钢铁生锈的图片,讲解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让学生思考如何防止钢铁生锈,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食品保鲜:介绍食品保鲜的方法,如添加防腐剂、真空包装等,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让学生了解化学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药物合成:讲述药物合成的故事,如青霉素的发现和合成,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医学领域的巨大贡献,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洗衣服时用到的洗涤剂、做饭时发生的化学变化等。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四)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0分钟)​跨学科案例展示:展示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交叉的案例,如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物理中的电学知识;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同时也与化学和物理学密切相关;岩石的形成和风化过程涉及到化学和地理知识。​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问学生:“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还能发现哪些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例子?”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五)化学的发展历程(5分钟)​化学史介绍:通过PPT展示化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炼金术、炼丹术,到近代化学的建立,如道尔顿的原子学说、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学说等,再到现代化学的飞速发展,如纳米技术、绿色化学等。讲解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科学家的贡献,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脉络。​总结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发展历程对我们的启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六)课堂小结(5分钟)​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化学的发展历程。​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七)课堂练习(5分钟)​展示几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关于化学定义的选择题、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简答题等。​选择题: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只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B.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C.化学与其他学科没有联系​D.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贡献​简答题:请举例说明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至少列举两个例子,并简述其化学原理。​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六、板书设计​1.1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的定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与生活​钢铁生锈:铁与氧气、水反应​食品保鲜:添加防腐剂、真空包装等​药物合成:改善人类健康​化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化学的发展历程:古代炼金术、近代化学建立、现代化学发展​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点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考试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物质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应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自然科学。探究新知化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1.在一个烧杯中加入3小勺小苏打,再加入少量白醋,观察现象。现象解释实验探究:会“跳舞”的红豆2.向上述烧杯中再加入一小把红豆,加入适量白醋,观察现象。烧杯中有大量的气体产生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持续产生的二氧化碳能推动红豆在液体中上下翻滚。探究新知1在一个玻璃桶里放一小团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地向下压。现象解释2交流讨论:棉花燃烧实验棉花能燃烧乙醚的性质和实验操作所引发的变化,乙醚先发生燃烧,再引发棉花燃烧。探究新知将20ml95%的酒精溶液和10ml水混合。将一块棉布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至半干。用坩埚钳夹持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现象解释3观察思考:烧不坏的手帕手帕燃烧,火焰熄灭后,手帕并没有被烧坏酒精的沸点较低,当手帕被“点燃”后,相比于水,酒精很容易从手帕中挥发出来燃烧掉,而大部分水仍然留在手帕上,保护着手帕。探究新知通过分析实验操作、实验条件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我们可以展开思维,证实以前的一些猜想,或者从中发现未知的知识。探究新知4观念建构:基于实验现象展开思维【实验1】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溶液,得到甲溶液。向甲溶液中滴加1~2滴浓氨水,观察现象。现象解释5实验探究:探究微观粒子运动的实验烧杯A中溶液变红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探究新知【实验2】在烧杯B中重新配制5ml甲溶液,在烧杯C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杯子罩在一起,观察现象。现象解释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构成氨气的微观粒子不断运动,并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探究新知5实验探究:探究微观粒子运动的实验新石器时代的双耳彩陶罐商代的青铜纵目面具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宋代的《武经总要》记载的火药配方烧制陶器冶炼、铸造青铜器铁的冶炼火药的发明探究新知1中国古代化学1661年,波义耳提出:化学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从而认识物质的本性。1775年前后,拉瓦锡建立了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运用定量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英国化学家

波义耳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英国化学家

道尔顿意大利科学家

阿伏伽德罗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基础。1869年,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提出了元素周期律。探究新知2近代化学清代著名学者徐寿参与翻译的《化学鉴原》探究新知3现代化学促进社会发展的化学03探究新知化学健康能源材料环境生命化学创造了大量的新物质,解决了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探究新知化学有什么作用?合成氨工厂化学家通过模拟自然固氮,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氮气和氢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得氨气,并实现氨的工业化生产。2015-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农业生产需要化肥、农药,其加工、生产都离不开化学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的支持。自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一直保持在6.5亿吨以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探究新知1化学解决粮食危机化石能源排放出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探究新知2化学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我国自主研发的歼-20战斗机通过化学方法和技术制成的新一代高性能的防腐涂层钢筋,强度高、承重力大的聚乙烯高性能纤维绳索。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成功发射航天航空领域所需的新型高效推进剂,高强度、耐高温、抗老化的新型材料的开发研制需要化学科学支撑。探究新知3研制、开发新材料离不开化学港珠澳大桥新型武器的研制和武器性能的提高离不开化学科学。工业光导纤维内窥镜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各种具备卓越和独特性能的材料都需要化学家运用化学方法研发和制造。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广泛应用的半导体硅片和在工业、医疗与通信技术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的光导纤维均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制取;制造具有广泛用途的纳米材料和各种合金也需要应用化学方法。半导体硅片合金人工骨骼探究新知3研制、开发新材料离不开化学中国化学家:汪猷生物有机化学家,中国抗生素研究和生产的奠基人物理化学家,中国原子簇化学研究奠基人卢嘉锡徐光宪闵恩泽唐敖庆物理化学家,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物理化学家,2008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200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探究新知止咳糖浆化学科学在提取生物药物、研制合成药物、防治传染病、治疗疾病、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维生素C片青霉素探究新知4医药、生命健康领域发挥作用1.[2025·宿迁一模改编]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B.研制“奋斗者”号潜水器用到的钛合金材料C.研究“神舟”系列飞船轨道D.开发计算机AI系统B返回D2.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能够创造出我们需要的物质B.化学能够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C.化学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D.可燃物必须经过点燃才能燃烧【点拨】“棉花燃烧实验”告诉我们,可燃物不经过点燃也能燃烧。返回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验证微观粒子的特性。【实验1】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溶液,得到甲溶液;向甲溶液中滴加1~2滴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变红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烧杯C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实验2】在烧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烧杯B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不停地运动。返回C4.我国古代化学工艺为世界化学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①青铜器的制造②纳米技术③火药的发明④指南针的使用⑤陶瓷的烧制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②④【点拨】纳米技术属于现代化学工艺,指南针的使用和化学工艺无关,它们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返回D5.[2024·常州期中改编]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徐光宪——中国稀土之父B.道尔顿——原子学说C.徐寿——参与翻译《化学鉴原》D.拉瓦锡——元素周期律【点拨】提出元素周期律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而拉瓦锡建立了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返回D6.[2024·哈尔滨工业大学附中开学改编]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叙述不属于化学对人类作出贡献的是(

)返回D7.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下列不属于“原本不存在的物质”的是(

)A.具有超强延展性的纳米铜B.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C.具有记忆能力的材料D.空气中的氧气返回C8.“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B.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生产对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C.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D.路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点拨】自然界的所有物质都是化学物质,不使用化学物质是不现实的。返回D9.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将酒精与水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再将一块干的棉质手帕浸泡到混合液中,完全浸润后取出手帕立即点燃,发现手帕剧烈燃烧,待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但比较潮湿。对于此魔术,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会完全被手帕和水吸收B.手帕上的水吸热后汽化,吸收了较多的温度而使手帕烧不坏C.燃烧结束后手帕略有升温,但手帕的内能一定没有增加D.欲使燃烧后的手帕更干些,可适当提高混合液中酒精的比例【点拨】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并不会完全被手帕和水吸收,故A错误;手帕上的水吸热后汽化,吸收了较多的热量而使手帕烧不坏,不是吸收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