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第二课时)(课件)-高二物理精讲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_第1页
光电效应(第二课时)(课件)-高二物理精讲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_第2页
光电效应(第二课时)(课件)-高二物理精讲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_第3页
光电效应(第二课时)(课件)-高二物理精讲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_第4页
光电效应(第二课时)(课件)-高二物理精讲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2节光电效应(第2课时)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制作:陈庆威目录CONTENT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光的波粒二象性拓展学习巩固提升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第一部分康普顿效应01.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1918〜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seffect)。X-ray

康普顿的学生,中国留学生吴有训测试了多种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证实了该效应的普遍性。经典力学的困惑02.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入射的电磁波引起物质内部带电微粒的受迫振动,振动着的带电微粒进而再次产生电磁波,并向四周辐射,这就是散射波。散射的X射线频率应该等于带电粒子受迫振动的频率,也就是入射X射线的频率。相应地,X射线的波长也不会在散射中发生变化。因此,康普顿效应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光子模型03.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动量,光子的动量p与光的波长λ和普朗克常量h有关: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光子能量:E=hν光子模型解释康普顿效应04.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1.若光子和外层电子相碰撞,光子有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少,于是散射光的波长大于入射光的波长。2.若光子和束缚很紧的内层电子相碰撞,光子将与整个原子交换能量,由于光子质量远小于原子质量,根据碰撞理论,碰撞前后光子能量几乎不变,波长不变。3.因为碰撞中交换的能量和碰撞的角度有关,所以波长改变和散射角有关。对现代物理的影响康普顿散射原理被应用于CT扫描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医学成像的精确度和效率。在粒子物理实验中,光子动量的测量对于探测高能粒子反应和粒子性质至关重要。康普顿效应验证了光子具有动量,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关键实验支持。康普顿效应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光子动量在粒子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康普顿散射在医学成像中的作用AI篇光的波粒二象性AI篇第二部分牛顿的微粒说牛顿认为光是由微小粒子组成,这些粒子沿直线传播,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理论01牛顿通过棱镜实验发现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粒子混合而成,提出了颜色的粒子理论。颜色的粒子理论02惠更斯和托马斯·杨的波动说惠更斯提出光波理论,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每一点都可视为新的波源,形成次级波。惠更斯原理托马斯·杨通过双缝实验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为波动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托马斯·杨双缝实验波动说在19世纪初期面临牛顿粒子说的挑战,但实验结果逐渐支持波动理论。波动说的挑战与支持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统一了电、磁、光现象,为光的波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电磁场理论的提出01他建立了描述电磁场基本规律的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为光的波动性提供了数学模型。麦克斯韦方程组02麦克斯韦通过电磁理论计算出光速,与实验测量值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性。光速的理论计算03波动说的实验支持托马斯·杨通过双缝实验展示了光的干涉现象,为波动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预测了光波是电磁波的一种,为波动说提供了理论基础。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菲涅耳的衍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性,解释了光在遇到障碍物时的传播方式。菲涅耳的衍射实验01020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理论实验显示,光照射金属表面时,只有频率超过一定阈值的光才能释放电子,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实验验证爱因斯坦的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中光能的量子化,即光子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光强无关。能量量子化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光由离散的量子组成,这一理论为光电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光量子假说01、02、03、康普顿效应理论康普顿通过实验发现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后波长变长,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康普顿散射实验康普顿效应的理论解释基于光子与电子的弹性散射,提出了著名的康普顿散射公式。理论解释与公式康普顿效应为量子力学提供了重要证据,支持了光具有粒子性质的观点。量子力学的证实从电磁理论到量子电动力学爱因斯坦在1905年解释了光电效应,提出光量子假说,为光的粒子性提供了实验依据。光电效应的发现量子电动力学(QED)是描述电磁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由费曼、施温格和朝永振一郎等人发展完善。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提出了一组描述电磁场行为的方程组,为光的波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提出01、02、03、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统一通过双缝实验,光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揭示了其波动性,同时光子的单个击中点又显示了粒子性。双缝实验01康普顿效应中,光子与电子碰撞后波长变化,体现了光的粒子性,同时波长变化的规律符合波动理论。康普顿效应02光的波粒二象性00.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1.光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波动性,如干涉、衍射、偏振现象。2.光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粒子性:E=hν

拓展学习第三部分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拓展学习总结提升第四部分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堂小结0102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波动性,如干涉、衍射、偏振现象。2.光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seffect)。例题1例题精选01.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参考答案】C如图所示,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发现散射的X射线的波长比入射的X射线波长大,则散射的X射线比入射的X射线()A.频率大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