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我们生活的大地第4节保护土壤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_第1页
第4章我们生活的大地第4节保护土壤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_第2页
第4章我们生活的大地第4节保护土壤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_第3页
第4章我们生活的大地第4节保护土壤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_第4页
第4章我们生活的大地第4节保护土壤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节

保护土壤

浙教版七年级下创设情境“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宁夏银川白芨滩的真实写照。如今,站在白芨滩沙丘远眺,148万亩的自然保护区内,一丛丛沙生植物点缀其中,成片的柠条和灌木郁郁葱葱。白芨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探究实践环境中能够供人们使用的资源都属于自然资源。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人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赖于植物的动物为食。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探究实践黄壤通常要比红壤湿润,除了常见的农作物外,也能种植茶树和蔬菜。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通常来说,黑土肥力高,盛产粮食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和小麦等;紫色土肥力相对较高,除了旱地粮食作物外,还多种植棉花、油菜和柑橘等;红壤一般酸性较高,肥力相对较低,通常适合种植水稻、茶树、甘蔗和柑橘等;我国东北肥沃的黑土红壤土黄壤土探究实践肥沃的土壤因稀缺而更显宝贵。土壤的形成需花很长的时间,几百年的时间只能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事实上,比较适合农耕的土地不足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一。深厚肥沃、适合耕作的土壤是经历了几千年才逐渐形成的。探究实践由于人们的耕作,出现了水稻土、菜园土等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土壤类型。人类在长期利用土壤的过程中改变了土壤。人们在低山丘陵修建了层层梯田,将沼泽变成肥土沃壤,在干旱区的山麓利用高山冰雪融水来营造片片绿洲。水稻土梯田沙漠变绿洲探究实践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土壤表面不断堆放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土壤造成影响。当土壤遭受污染、失去肥力或遭受风和水的侵蚀而流失时,土壤的价值就会降低。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塑料废弃物引起的白色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土壤土壤污染的原因。探究实践什么叫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也是土壤污染的来源之一。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是多样的。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废水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固体废弃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最主要的是污水灌溉带来的土壤污染。探究实践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通过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会中毒。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还会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如果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如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煤灰等工业固体污染农田化肥、农药污染工业、生活污水灌溉探究实践思考与讨论1.会引起当地土壤污染的污染物还有哪些?①尾矿、废石和工业垃圾等堆放。②酸雨:进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③尾气排放:汽油中含铅,燃烧随废气排出,导致铅污染土壤。2.针对土壤污染的现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防治或保护措施?①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②合理使用农药、化肥。③控制工业“三废”排放。④生物防治,如蚯蚓对农药的降解作用。⑤对生活垃圾和有害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⑦换土深翻等。探究实践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一般来说,植物的根系有固定土壤的作用。过度放牧过度采矿但是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山采矿等人类行为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乱砍滥伐根系固定土壤探究实践水土流失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国土面积约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6.8%,而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世界水土流失面积的14.2%。据2005年全国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平均土壤流失量约45亿吨。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被冲刷走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数量相当可观的化肥。探究实践与2011年相比,2022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4%。全国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68.88%提高到2022年的72.26%。近年来由于积极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状况有显著改善。如今,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已从治理前的不足30%提升至65%以上,黄河的年均泥沙量也从治理前的16亿吨减少到3亿吨左右。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是70年来坚持不懈治理的成果。探究实践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土壤失去水分和营养物质而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就是土地沙漠化。我国沙漠化现象严重。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一带,华北、西北地区大中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威胁。探究实践探究实践目标比较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的水土流失量。器材1.两个长30cm,宽15cm,三面高5cm的木盒。2.两只与木盒高度、宽度匹配的盛水盆。3.两块与水盆同高的木块。4.两只相同的喷壶(装等量的清水)。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5.规格为长30cm,宽15cm,厚5cm的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各二块。6.量筒一只,铲子一把。不同植被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比较探究实践过程1.分别将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平放在木盒上。2.木盒的一端钉上与水盆同高的木块,将两个木盒分别平放在水盆上。3.用两把喷水壶分别在土体中心上方20cm处,均匀地给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洒水。4.水洒完后,用量筒分别计量两个水盆中的水量和沙量,并在表4.4-1中做记录。5.分别铲除两个木盒上的表土和裸土,再依次将另一块有草皮的表土和另一块裸土平放在木盒上,然后使两个木盒倾斜30°,再按上述步骤3、4操作,并在表4.4-1中分别记录裸土和有草皮的表土的水量和沙量。探究实践表4.4-1水量和沙量记录表土体放置裸土有草皮的表土水量沙量水量沙量平放

倾斜

30°

(提示:活动结束后将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放回原地)

林地草地耕地裸地A60kg74.4kg3570kg6750kgB57万年8万年46年18年表4.4-2水土流失量的比较A为年降水量为346mm的情况下,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每公顷士地被雨水冲刷的泥土数量。B为陆地上20cm厚的土壤,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流失的时间。探究实践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结合表4.4-2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在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水土保持效果:林地>草地>耕地>裸地;相同水土流失量所花费的时间:林地>草地>耕地>裸地。问题讨论通过这个实验,请你提出防止土壤水土流失的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探究实践土壤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那么,如此重要的资源现状如何?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除去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分布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约89%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探究实践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km2。耕地、林地、草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70%。我国还有大量沙丘、戈壁、海拔3000m以上的难以利用的土地。土壤资源各地分布不均。耕地林地草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探究实践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有些地方出现了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和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土壤问题。联合国大会将每年12月5日定为世界土壤日,旨在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管理土壤资源。表4.4-3世界土壤日主题年份主题2019年防止土壤侵蚀,拯救人类未来2020年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2021年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2022年土壤:食物之源迁移应用土壤保护就是进行土壤管理,防止土壤破坏。土壤保护的方法包括因地形耕作、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因地形耕作就是根据地形或沿等高线开星耕地,这有助于减缓过多降水的冲刷并避免土壤的流失。保护性耕作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壤和覆盖在它上面的植物的损害。探究实践轮作就是在一块地上每年种植不同的植物。一些农作物,如玉米和棉花,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成分。在种植这些作物的第二年,农民就会换种一些只需要较少营养的作物,如燕麦、大麦或者黑麦。在第三年,农民就会种植苜蓿、花生、大豆等植物来恢复土壤的肥力。不同类型的植物从土壤中吸取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探究实践1.保护性耕作是怎样保护土壤的?2.苜蓿、花生、大豆等植物为什么能恢复土壤肥力?思考与讨论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仅保证种子发芽,并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的耕作技术。苜蓿、花生、大豆等植物属于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共生,有一定的固氮作用,从而丰富土壤中的氮元素;根系生长过程中会疏松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升秸行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质。探究实践覆盖式客土法、深翻耕法是物理修复技术。土壤形成过程较为漫长,自净能力较弱。我们要注意保护土壤,防治土壤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覆盖式客土法深翻耕法探究实践植物吸取修复技术是生物修复技术,土壤钝化修复技术属化学修复技术。植物吸取修复技术土壤钝化修复技术探究实践近20多年来,我国新增绿化面积数量较大,特别是在土地沙漠化的治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比较成功。探究实践1.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你认为当地存在哪些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耕地的现象?2.针对现状,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土壤的措施?思考与讨论加强污水监测和处理、保证耕地面系、控制建设用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开展耕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等污水灌溉、耕地利用率低、城镇交通建设用地加剧、耕地闲置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我们必须保护好土壤。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迁移应用1.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C2.残留在土壤中,引起土壤结构破坏的污染物是()A.人畜粪便 B.生活污水

C.工业污水

D.塑料和橡胶D迁移应用3.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造成这种“问题大米”的原因是()A.酸雨 B.大气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