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研究论文题目设计题库_第1页
历史文献研究论文题目设计题库_第2页
历史文献研究论文题目设计题库_第3页
历史文献研究论文题目设计题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试卷第=PAGE1*2-11页(共=NUMPAGES1*22页) 综合试卷第=PAGE1*22页(共=NUMPAGES1*22页)PAGE①姓名所在地区姓名所在地区身份证号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所在地区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3.不要在试卷上乱涂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内填写无关内容。一、填空题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

2.“《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全书共65卷。”

3.“《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全书共294卷。”

4.“《史记》中的本纪篇,以时间为纲,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5.“《三国志》中的志篇,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司马迁

2.陈寿65

3.司马光294

4.本纪

5.志

解题思路:

1.题目要求填写《史记》的作者,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史记》是由司马迁所著,因此答案为司马迁。

2.《三国志》的作者为陈寿,此书共分为65卷,涵盖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3.《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294卷,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末年(公元959年)的历史。

4.《史记》中的本纪篇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以时间为纲,以人物为中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5.《三国志》中的志篇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是对这段历史的详细记录和分析。二、选择题1.以下哪一部作品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

2.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尊称为“史圣”?()

A.司马迁B.班固C.范晔D.陈寿

3.《资治通鉴》的编写体例是()

A.纪传体B.编年体C.年谱体D.考古体

4.以下哪一部作品被称为“正史”?()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

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史学巨匠”?()

A.司马迁B.班固C.范晔D.陈寿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A.《史记》

解题思路:《史记》是由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世称为“二十四史”之首,因此选择A。

2.答案:A.司马迁

解题思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严谨的治史态度和卓越的史学成就,使他被尊称为“史圣”,故选A。

3.答案:B.编年体

解题思路:《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的历史著作,属于编年体,故选B。

4.答案:A.《史记》

解题思路:“正史”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官方正史,其中《史记》是第一部,之后《汉书》等二十四部史书均被纳入正史范畴,因此选A。

5.答案:A.司马迁

解题思路:司马迁以其卓越的史学成就,被后世誉为“史学巨匠”,故选A。三、简答题1.简述《史记》的体例特点。

《史记》的体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纪传体,将纪、传结合,纪述国家大事,传写人物生平;

纪传结合,以纪为主,纪传互证,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历史画卷;

按照时间顺序编写,从黄帝到汉武帝,展现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

重视历史人物的评价,以人物为中心,突出了历史人物的作用;

语言生动,富有文学性,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简述《三国志》的写作特点。

《三国志》的写作特点包括:

采用纪传体,以纪为主,传为辅;

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详细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

着重描写了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突出了人物性格和特点;

语言简练,条理清晰,便于读者阅读;

坚持史实,尊重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3.简述《资治通鉴》的编写目的。

《资治通鉴》的编写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历史研究:总结历史经验,为后人提供借鉴;

教育启示:通过历史事件,培养读者的品德和智慧;

治国理念:为君主提供治国理政的参考;

统一思想:加强国家凝聚力,促进民族认同。

4.简述“二十四史”的编纂背景。

“二十四史”的编纂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

历史编纂传统的形成:从汉代开始,史书编纂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历史文献的积累:历经数百年,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献;

历史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历史的研究逐渐深入,需要对历史进行系统整理;

政治需要:统治者希望通过编纂史书,巩固统治,弘扬国威。

5.简述《史记》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主要包括:

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人物性格、才智、品德等方面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个性突出:不同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如刘邦的豁达、项羽的勇猛等;

丰满多样:既有英雄豪杰,也有平凡百姓,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历史性:人物形象具有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史记》的体例特点为纪传体,纪传结合,按时间顺序编写,重视人物评价,语言生动。

解题思路:分析《史记》的编纂形式、写作手法、内容特点等方面,归纳总结其体例特点。

2.答案:《三国志》的写作特点为纪传体,以三国时期历史为背景,着重描写重要人物和事件,语言简练,尊重史实。

解题思路:分析《三国志》的编纂形式、内容特点、语言风格等方面,总结其写作特点。

3.答案:《资治通鉴》的编写目的为历史研究、教育启示、治国理念、统一思想。

解题思路:分析《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历史价值、政治意义等方面,归纳总结其编写目的。

4.答案:“二十四史”的编纂背景为历史编纂传统、历史文献积累、历史研究深入、政治需要。

解题思路:分析“二十四史”编纂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政治背景等方面,总结其编纂背景。

5.答案:《史记》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为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丰满多样、历史性。

解题思路:分析《史记》中的人物描写、性格特点、历史背景等方面,总结其人物形象特点。四、论述题1.论述《史记》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为后世史书提供了范例;

(2)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

(3)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解题思路:

从《史记》的编纂体例入手,阐述其对后世史书的影响;分析《史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突出其在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和传播方面的作用;结合《史记》的文学价值,阐述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2.论述《三国志》在三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

《三国志》是陈寿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它在三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后世研究三国历史提供了可靠依据;

(2)以纪传体形式记载了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为研究三国人物和事件提供了丰富素材;

(3)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解题思路:

从《三国志》的编纂目的和体例入手,阐述其在三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分析《三国志》对三国人物和事件记载的丰富性,突出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结合《三国志》的文学价值,阐述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3.论述《资治通鉴》在历史编纂学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编纂学价值。它在历史编纂学上的地位和影响

(1)创立了编年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为后世历史编纂提供了范例;

(2)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系统梳理,提高了历史编纂的科学性;

(3)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解题思路:

从《资治通鉴》的编纂体例入手,阐述其在历史编纂学上的地位;分析《资治通鉴》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梳理的科学性,突出其在历史编纂学中的作用;结合《资治通鉴》的文学价值,阐述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4.论述“二十四史”的编纂意义和价值。

答案: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的精华,包括《史记》、《汉书》、《三国志》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其编纂意义和价值

(1)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古代历史,为后世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丰富资料;

(2)确立了纪传体史书的编纂体例,为后世历史编纂提供了范例;

(3)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解题思路:

从“二十四史”的编纂目的和内容入手,阐述其在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分析“二十四史”在编纂体例和文学价值方面的价值;结合“二十四史”对后世历史研究的影响,阐述其编纂意义。

5.论述《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方法及作用

(1)运用多种手法,如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2)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使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

(3)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解题思路:

从《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入手,分析其具体运用;阐述这些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结合《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塑造意义。五、名词解释1.纪传体

纪传体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一种编纂形式,以人物为中心,纪年为主线,通过记载重要人物的活动和事迹,反映历史的发展变化。这种体裁在《史记》中得到充分体现,由纪、传两部分组成,纪记载帝王的生平事迹,传记载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

2.编年体

编年体是一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历史事件的史书编纂体例。它以年代为线索,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便于读者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品。

3.年谱体

年谱体是以个人生平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个人一生经历和事迹的史书编纂形式。它通常包括个人的出生、成长、教育、仕途、退隐等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年谱体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正史

正史是指官方编纂的历史著作,具有权威性和正统性。中国古代的正史主要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等二十四史。

5.史圣

史圣通常指的是司马迁,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司马迁在史学研究上具有极高的成就,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纪年为主线,记载重要人物的活动和事迹,反映历史的发展变化。

2.编年体:按照年代顺序编排历史事件的史书编纂体例,以年代为线索,反映历史发展的脉络。

3.年谱体:以个人生平为线索,记载个人一生经历和事迹的史书编纂形式。

4.正史:官方编纂的历史著作,具有权威性和正统性。

5.史圣:司马迁,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

解题思路:

1.理解各名词的定义和特点。

2.结合具体的历史文献,如《史记》、《资治通鉴》等,理解各名词的实际应用。

3.对比分析不同历史编纂体例的特点和优缺点。

4.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加深对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六、问答题1.请列举《史记》中的五篇名篇。

《项羽本纪》

《吕不韦列传》

《孔子世家》

《淮阴侯列传》

《太史公自序》

2.请列举《三国志》中的三位著名人物。

曹操

诸葛亮

关羽

3.请列举《资治通鉴》中的五项重大历史事件。

陈胜吴广起义

秦始皇统一六国

汉武帝开疆拓土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隋唐统一战争

4.请列举“二十四史”中的三部史学著作。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5.请列举《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性格

利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特点

运用夸张和讽刺手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结合历史事件和背景来塑造人物

通过作者的评价和评论来补充人物形象

答案及解题思路:

1.解题思路:根据《史记》的内容和学术评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五篇名篇进行列举。

2.解题思路:结合《三国志》的内容和人物评价,选取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

3.解题思路:从《资治通鉴》中选取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结合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的要求。

4.解题思路:依据“二十四史”的构成和内容,选取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

5.解题思路:结合《史记》的写作手法和人物描述,分析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七、论述题1.论述《史记》中的历史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其历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天人合一为基本思想,强调历史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

(2)崇尚法家思想,认为历史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主张以法治国。

(3)重视历史人物的作用,强调英雄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

(1)为后世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多文学作品都以《史记》为背景。

(3)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和研究,促进了历史学的繁荣。

解题思路:

(1)阐述《史记》中的历史观。

(2)分析《史记》历史观对后世的影响。

2.论述《三国志》中的政治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

《三国志》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一部纪传体史书,由陈寿所著。其政治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君臣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具有贤能,臣子应忠诚。

(2)崇尚法治,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3)关注政治制度,认为政治制度对国家兴衰有重要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1)为后世政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政治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对后世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启示,许多政治家借鉴《三国志》中的政治理念进行实践。

(3)激发人们对政治的关注和研究,促进了政治学的繁荣。

解题思路:

(1)阐述《三国志》中的政治观。

(2)分析《三国志》政治观对后世的影响。

3.论述《资治通鉴》中的历史编纂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光编纂。其历史编纂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史料的真实性,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

(2)重视历史规律,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3)关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历史。

对后世的影响:

(1)为后世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编纂方法,对历史编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为后世历史著作提供了典范,许多历史著作借鉴了《资治通鉴》的编纂思想。

(3)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和研究,促进了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