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微量物证检验问题研究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公民的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占交通事故的比率也不断升高。为了逃避经济赔偿,避免承担法律责任,一些犯罪分子在事故发生后驾车或弃车逃逸,有的利用各种手段,破坏事故现场、肇事车辆,有的逃逸后伪装车辆。然而,无论逃逸的犯罪分子多么狡猾,他们都会留下一些微量物证。对微量物证进行检验与分析将会得到更加公正的结果,同时公正地处理交通事故为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供了重要帮助。然而,我国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微量物证的应用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有待探索。微量物证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结果鉴定有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起着直接作用。合理高效地运用微量物证可以为交通事故中的双方当事人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微量物证的检验方法不同,检验材料广泛。要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使痕迹物证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认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研究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微量物证的类型和特点、提取的方法、存在的问题、应用的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微量物证;交通肇事逃逸;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目录TOC\o"1-2"\h\u摘要 I目录 III绪论 11.微量物证概述 21.1微量物证概念和特点 21.2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微量物证 32、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微量物证检验 52.1油漆物证的检验 52.2玻璃物证的检验 62.3金属物证的检验 72.4橡胶、塑料物证的检验 83、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微量物证应用 10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绪论伴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交通逃逸案件时有发生。21世纪以来,人们对法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案件的真实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将微量物证鉴定技术应用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终于取得了突破。虽然通过对交通肇事逃逸现场的勘验检查,以及对相关物证的分析与鉴定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来确定相关车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但这并不能准确判断案件性质,也不能判断本质上的联系。而且,在事故现场提取的微量物证体积小含量微,物证也是由于车辆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形式多样,很难直接定性。因此,我们要对现场提取到的微量物证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到科学的、客观的鉴定结果,最终才能还原案件的真实情况。微量物证检验已经成为新时代公安工作不可或缺的鉴定方式,目前,微量物证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方面已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为了使微量物证在交通肇事领域发挥更深层次的作用。本文将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微量物证的种类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微量物证检验的过程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微量物证的应用提供帮助。1.微量物证概述1.1微量物证概念和特点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通常都会伴随着碰撞和刮蹭,碰撞和刮蹭实质上是作用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物体之间由于力的作用相互接触,相互接触的双方物质会发生信息的交换。信息的交换传递的是原始物证的信息,而这种原始的信息可以证明当事双方发生过物质的交换。随着微量物证分析技术的进步,其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微量物证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是一种科学的、客观的结果,对案件的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建立人、汽车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微量物证1.2.1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微量物证的特点1.2.1.1难以发现,难以提取微量物证的最大特点是量小体微,因此微量物证检验首先就难在物证的提取与包装上。但只要现场的采集人员多加注意,原始和真实的证据就会被保留下来。另一方面,侦查人员很难理解微量物证的重要性,在办案中忽视了微量物证的作用,这就造成了微量物证提取和保存的困难。事实上,微量物证在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中往往起着意想不到的作用。1.2.1.2分布范围广泛,位置分散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事故发生时产生的物证往往呈分散式掉落,分布极其广泛。微量物证的分布还应考虑事故的具体类型和造成事故的车辆类型。事故类型主要影响物证的分布。追尾后逃逸案件的物证主要分布在车辆的前部和后部,而刮蹭后逃逸案件的物证分布在车辆的两侧,撞人后逃逸案件的物证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车辆前部、车辆底盘等部位。由于物证分布较广,所以取证要全面,不能偏颇。1.2.1.3易受污染,易丢失肇事逃逸案件与其他刑事案件不同,现场环境尤为复杂,往往伴随着人员和车辆的进出。无论是案件的发生阶段还是证据的采集阶段,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嫌疑人、抢救伤患的医生护士,还有现场的侦查人员都有可能破坏物证。而微量物证具有难以发现,难以提取,体积小,含量小的自身特点。与其他痕迹证据相比,它更容易被污染,同时也更容易丢失。1.2.1.4具有分离性和附着性微量物证一般呈分散式掉落,由于现场环境复杂,掉落的同时通常附着在周围的其他物体上,如交通事故现场的事故车辆附近、车辆上、受害人等。微量物证由于其量小体微的特性,导致其非常容易与附着物分离,所以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提取和包装微量物质证据显得尤为重要。1.2.2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微量物证的种类1.2.2.1油漆物证众所周知,油漆是一种化学材料。它可以通过喷涂,涂覆,刷涂和其他方法作用于物体的表面。干燥固化后,在物体表面稳定,具有防锈,保护,装饰等功能。现代涂料是由各种物质的混合物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辅助材料、颜料、溶剂和油漆中最重要的成膜物质(聚合物树脂、天然树脂、改良润滑脂)。油漆中各种成分的比例不同,会导致油漆材料证据的差异。同时,涂料还具有非常长的耐候性和抗污染性。因此,当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时,最直观、最重要、最易于辨认的物证就是油漆物证。物证鉴定中心可以检验油漆物证并出具相关检验报告来得出检材与样本相同的结论,也可以得出检材与样本不符的结论排除怀疑车辆。1.2.2.2玻璃物证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无机物。玻璃的主要成分由三部分组成:成形剂、中间体和修饰剂。它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材料。在车辆的制造中,玻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车辆的生产都会有玻璃的参与比如风挡玻璃、氙气大灯、倒车视镜玻璃和汽车侧门玻璃等。交通事故必定存在碰撞,而碰撞通常伴随着巨大的力的作用,因为玻璃的易碎特性,在碰撞发生时汽车玻璃的破碎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送检的玻璃物证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2.3金属物证车辆的主体由金属制成。在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或擦伤。因此金属物证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微量物证鉴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交通事故发生时,伴随着巨大的力的作用必然会有金属碎屑的产生。另外可以从金属碎屑的位置分布或大型金属客体的形变情况来判断事故的原因和作用于客体的外力的方向。1.2.2.4橡胶物证橡胶是生活中常见的弹性物质。它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的分子数是巨大的。橡胶原子通常以卷曲形态存在,弹性和延展性也就成为了橡胶的特性,橡胶一般不会产生塑性形变,保持原态的概率很大,因此作为物证橡胶不可忽视。橡胶广泛用于常见的各种样式的交通工具。由于橡胶具有很强的弹性,在交通事故中,当较大的冲击力和高温的作用留在对方物体上或在现场脱落时,不会轻易产生本身结构的损坏,在自然状态下可以长时间保持,在自然风和太阳照射的条件下橡胶材料证据所反映的信息也不会改变。与肇事现场的其他的微量物证相比,橡胶物证可以为我们提供碰撞力的方向、接触点位等信息,其价值不可低估。1.2.2.5塑料物证塑料的比强度高,耐化学性好,重量轻,电绝缘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和降噪性,以及相对较好的电阻。塑料的种类千变万化,其在交通工具制造业最常见的材料是PVC、PE聚合物、聚丙稀(C3H6)n、abs。它们用于汽车内饰底盘、汽车保险杠、后视镜盖、氙气大灯灯罩、驾驶门把手、汽车挡泥板等部件。为了减轻车辆重量,除了大量由塑料制成的零件外,许多新的汽车和自行车也由塑料制成。2.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微量物证的检验2.1油漆物证的检验2.1.1油漆物证的提取在事故现场寻找油漆证据的工作重点是明确造成交通事故的接触部分,并在不破坏其他痕迹证据的情况下在接触部分附近提取。发生事故的汽车与其他车辆接触时,由于碰撞产生的力量较大,汽车上涂有的油漆会以碎片的形式散落在现场。当肇事的汽车与自行车或行人相撞时,可以采用自然光或者人工光源,用大倍数的放大镜仔细观察自行车或行人,看是否有油漆附着在自行车上或行人的衣服上。在肇事现场发现油漆物证的碎片时,应当使用清理过的镊子提取油漆物证,将其放入没有使用过的收集瓶或物证袋中。对于散落的油漆物证颗粒,提取时应使用刀片刮擦的方法刮取样本,在刮取之后将样本放入物证袋中。提取后,应及时在装有检验材料的收集瓶或样品袋上标记检验材料,以免混淆检验材料。2.1.2油漆物证的检验2.1.2.1初检制成检材的油漆物证用裸眼或放大镜细致的检查后,就可以看到颜色或层数的差异,并可以直接得出是否相同的结论。在裸眼观察过后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主要采用立体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汽车油漆用于多层物证。每一层的性质不同,不同涂料的层数也不同。可以用立体显微镜观察油漆证据的层数、每层的厚度、每层的顺序和颜色。了解被检材料的特性后,仔细观察涂料、腻子和底漆的渗透性、色调、残留形式、材料分布。油漆中使用的着色材料有很多种,颜色也不同。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可以制成多种颜色。如果样品和比较样品之间的色差很大,则可以在初步检查中得出否定的结论。但是,必须要排除油漆的形式状态,污染物,检查材料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2.1.2.2成分分析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的原理是通过红外光谱的吸收峰的频率、形状和强度来反映涂料物质的分子化学结构。红外光谱法可以对油漆物证的有机成分进行检验,有机成分即为颜料和成膜物质,还可以对无机成分进行检验,包括物理颜料,防锈材料等,油漆物证的整个分子结构将通过红外光谱展现出来。将研磨好的KBR和油漆物证放入模具中,之后进行压片处理,压制成红外光膜片,对膜片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分析完毕后将红外光谱绘制出来。红外光谱法仅仅需要少量的送检材料,尤其是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验的灵敏度更高,出检结果的速度快,可以反复测试。扫描电镜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涂料的基本步骤是:将检材放置在待检台上,之后观察其放大后的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由于其产生的二次电子,可以有较高的放大倍率。扫描电的电子束照射到油漆检查材料时产生的二次电子,二次电子对检材的表面形状敏感度不同,从而可以反映出油漆物证的表面形态。当油漆物证的扫描电镜图像,与采集到的检验材料的扫描电镜图像一致时,便可以得到其二者是否为同一物质的结论。方法是用导电胶将检验材料和样品固定在观测台上,用薄膜机在检验材料和表面涂上一层导电膜。在扫描电镜数千倍的倍数下对检查材料和样品进行测试,得到扫描电镜图片,然后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2.2玻璃物证的检验2.2.1玻璃物证的提取对于较大的玻璃碎片,可以直接提取。对于附着在其他物体上的玻璃碎片,最好将整个物体进行提取,并将整个物体以及玻璃碎片进行检查,防止有遗落导致检验不能。对于散落的大块玻璃,用医用橡胶手套收集,用双手接触碎片的侧边,注意不要接触玻璃表面;对于玻璃碎屑,应当使用尖钳最好是带橡胶头的,避免使用金属镊子,以防止滑动或损坏玻璃。保留在框架上的碎片最好作为一个整体送去检查。如果条件不允许,应将玻璃碎片依次拆解取出,并注明玻璃碎片原有的取向和固定方法,也要注意不要再损坏玻璃碎片,形成新的痕迹。大块玻璃以支柱加持的形式固定,存放在盒子中进行检查。传统方法难以提取现场遗留的细小玻璃碎片或附着在其他物体上的微量玻璃碎片,主要采用真空吸法、超声休克萃取法、毛刷萃取法、胶带粘接法、微量物证粘接剂萃取法等方法提取。2.2.2玻璃物证的检验2.2.2.1初检运用裸眼,观察汽车玻璃的外观,包括其厚度和弧度,之后对采集的检材进行裸眼观察,看二者的形态是否一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玻璃证据的显微分析有多种类型,常用的是偏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检验的对象是事故现场采集的反光颗粒,最开始要判断反光颗粒是否为玻璃物证。由于玻璃材料证据是无定形的,这与其他细颗粒在本质上有所不同,偏振光显微镜就可以利用干涉原理进行区分其他比较常用的显微镜是干涉显微镜,干涉显微镜主要用于确定玻璃证据来自车辆的哪一部分。由于不同玻璃曲度不同的,在干涉测量后便可以将不同部分的玻璃区分开来。2.2.2.2成分分析原子光谱法。Si是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玻璃的化学成分测试可以通过结合原子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来分析。发射光的定性分析和吸收光的进一步定量分析。原子光谱学的原理是:不同类型的玻璃样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元素,由于元素的能量状态不同,可以通过测量不同元素在跃迁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来确定元素的类型,通常包含Al,Si,Na,Mg,Ca和其他元素。不同类型的玻璃所含的元素有微小差别,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七类。特征元素玻璃样品种类硼汽车灯罩铅白炽灯芯硼、铅车前灯芯柱硼、铅、钡车前灯灯壳硼、钡、锆注射针剂玻璃硼、钛光学白片无特征元素平板玻璃原子发射光谱法可以测定玻璃中的微量元素。玻璃是一种具有良好均匀性的无机物。原子发射光测量的元素数量可达16个以上。此外,原子吸收光谱法也是定量分析玻璃中所含元素的有效方法之一。几乎所有种类的玻璃都含有:Si、Na、K等元素,但不同种类的玻璃在元素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原子吸收光可以进行定量测试,比较材料和样品中元素含量的异同,对检材和样本进行同一认定。2.3金属物证的检验2.3.1金属物证的提取在事故现场寻找金属物证,找到事故发生时双方客体发生接触的部位至关重要,在接触部位附近提取时要注意不要破坏客体上的其他痕迹。当事故车与其他车辆接触时,车架的金属会因为碰撞产生较大的力而在肇事现场散落金属碎屑。用放大镜仔细寻找可能散落的金属碎片。当发现完整的金属碎片时,可以使用干净的不锈钢镊子轻轻去采集碎片,并将其放入干净的收集瓶或样品袋中,对于微小的金属屑,使用细毛刷将其取出并放入收集瓶中。提取前,应进行现场记录。提取后,应及时在装有检验材料的收集瓶或样品袋上标记检验材料,以免混淆检验材料。2.3.2金属物证的检验2.3.2.1初检将金属物证放在自然光下,观察金属的颜色和光泽,然后观察金属物证的表面形态是否一致。裸眼观察后用高倍率的放大镜观察金属物证表面的平整程度如此进行初步的同一认定。在金属物证的检验中经常会用到金属显微镜,由于金属材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经过高温以及其他过程,其形态会有细小的不同,例如,在进行磨糙处理后金属会有相应缺损,金属光泽也会失去,金属显微镜可也观察到这些形态的变化,但是需要提取大量的金属物证检材。2.3.2.2成分分析原子光谱法。除了来自交通车辆车身的金属元素外,还有一些更多的微量金属元素如:车辆合金捆绑物以及附着在油漆上的微量金属的证据。原子光谱法是运用金属原子的蒸气可以吸收相同原子发射的特征谱线原理,可用于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原子发射光谱是利用热能或电能对金属检材进行激发,然后对其光辐射量进行测量,定性分析激发出的发射线波长;根据激发出的发射线的强度,原子光谱法可用于不完全定量分析。扫描电镜法(SEM)。自进入21世纪以来,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种先进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常用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性能更加完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由于金属物质本身具有导电性,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二次电子对金属的感应效果更好。可以通过对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进行观察,然后直接进行是否为相同物质的识别。2.4橡胶、塑料物证的检验2.4.1橡胶塑料物证的提取案发现场的橡胶检验材料大小不统一,形状各异,有的明显,有的很难找到。因此,应根据检查材料的大小和环境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取:2.4.1.1运用镊子夹取法,对于可见的大型检查材料,戴手套或用塑料镊子将其夹紧并放入塑料袋中,服用前应注意表面残留的各种痕迹或附着物。如果有喷霜状态形成,则将蘸有乙醇的棉球擦拭干净,然后放入干净的烧杯中。2.4.1.2物质粘取法,对于汽车突然刹车时留下的轮胎划痕、橡胶鞋底的踩踏痕迹或橡胶残留物等,先拍照,然后用AC纸或水溶性胶纸粘贴,并固定在载玻片上,放入包装盒中。2.4.1.3毛刷刷取法,对于橡胶可疑灰渣和较大的分布区域,可用毛刷或铲子刷取,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后送检。2.4.1.4与客体一起采取法,如果在犯罪工具或受害人的物体上发现橡胶划痕或残留物,则与物体一起采取,使用固定式包装方法以防止检材损失,并进行移送检查。2.4.2橡胶,塑料物证的检验橡胶和塑料材料证据的检查在大体上是相似的,首先进行物理检查,然后进行化学成分分析。2.4.2.1物理检验外观检查。观察橡塑物证的柔软度,延展度,弹性和表面颜色,检验材料是否为橡塑物质及其一般分类,对于橡胶和塑料材料很少的检材应当运用显微镜观察法,在立体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紫外荧光试验。橡胶和塑料材料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产生荧光反应,不同的材料产生的荧光亮度不同,具体检验步骤如下:用紫外光照射待检材料,观察它们经过紫外光的照射后是否产生荧光反应,如果出现荧光反应,观察荧光的亮度,荧光的颜色等。橡塑物证的紫外荧光反应,可以对检验材料做出进一步的分类和筛选,在观察时要注意橡胶和塑料样品上的附着物是否对表面荧光产生影响。溶出度试验。溶出度试验是用分子结构单元不同的橡胶和塑料,在不同溶剂中测试溶解性不同的橡胶和塑料。一般来说,橡胶比较难,由于在溶剂中有不同程度的溶胀现象出现,因此塑料更容易,但溶液和解过程中的现象也不同。常用于溶解实验的溶剂有三氯甲烷、二甲基酮、C2H2CL2、四氢呋喃、CCL4、芳香烃、(CH2)5CO、乙酸二甲基甲酰胺乙酸酯和其他各种酸和碱。2.4.2.2化学检验裂解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在现阶段应用广泛,但一般针对挥发性物质,而橡胶和塑料都是高分子聚合物,他们的分子结构弯曲,所能反应信息的分子量大,不易挥发,因此,将裂解气相色谱法运用于橡塑证据更加合适。裂解气相色谱法的工作原理是在裂解器的作用下橡胶、塑料会在特定的条件分解为低分子,然后运用特定气体作为载体将低分子送进色相仪进行分离,最后得出结论。由于高分子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裂解反应遵循这些规律,因此裂解得到的产物绝对稳定。我们将此谱称为裂纹指纹,主要的判别指标是峰数,峰形,峰高比和相对保留时间。不同的橡胶和塑料裂解光谱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热分析法。其工作原理是:用热分析仪分析橡胶和塑料,应先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样品,然后在准确检测重量的情况下连续加热样品,样品中的每种成分在加热过程中一个接一个地挥发,并被载气带走,导致样品体重减轻。在样品重量相对于温度绘制的曲线上,在某一组分下的曲线如挥发和完全挥发产生两个拐点。两个拐点的纵坐标之差表示组分的重量,拐点的横坐标表示组分挥发的温度。可以通过检测整个样品中各组分的挥发温度和含量来分析样品。3.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微量物证的应用3.1案情简介XX年X月X日,驾驶员赵某驾驶一辆粤xx江铃面包车在马安新乐林村路行驶,与王某驾驶的一辆无号牌两轮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迅速逃离现场。交警对监测到的路口进行筛查和排查,最终带回疑似车辆进行痕迹物证检查和鉴定。3.2案情分析事故是一辆蓝色货车与一辆红色摩托车相撞。事故现场周围有多处血迹和金属碎片,现场未发现其他轮胎痕迹。经监控调查,缩小范围,确认是广东AXX牌照的蓝色面包车在事故发生后逃逸并带回,但蓝色面包车车主拒不承认。事故现场照片如下:红色摩托车蓝色厢式货车3.3痕迹细目,与重点部位照片3.4结果分析通过对上述两辆车的踪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被识别车辆的货舱在距地面100厘米-104厘米范围内的右后方方向为从右上方到左下方,表面的蓝色油漆减少,棕色铁锈物质的划痕痕迹部分粘附。无牌照两轮摩托车左车把外端后侧距地面90厘米92厘米高,从右至左,附着蓝色油漆物质的划痕痕迹和棕色铁锈物质的表面在空间位置上减少,痕迹形式,力的方向和附着符合折痕体和轴承体之间相互确认关系的特点。此外,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蓝色厢式货车漆片样品的map曲线的最高峰和与红色摩托车漆片最高峰吻合,二者曲线保持一致。粤AXX的蓝色面包车的左后车厢与红色两轮摩托车的油箱板的右上角之间有接触和碰撞的物证特征。红外光谱图如下所示:红外光谱图(左边为蓝色厢式货车样本,检材为红色摩托车样本)因此,可以确定红色摩托车上的油漆和蓝色货车上的油漆为同类油漆。肇事车辆为粤AXX蓝色厢式货车。结论微量物证在肇事逃逸案件的鉴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为案件的定性起到直接作用。微量物证的有效利用可以为双方当事人提供有力的证据。微量物证的检验方法不同,检验材料广泛。要在物证的鉴定工作中不断钻研,发挥微量物证在同一认定中的决定性作用,解决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认定难题,同时也要彻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真实性需求。参考文献[1]李金光.论微量物证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J].辽宁警专学报,2009,(2):31-33.[2]张辉,朱明.通过痕迹认定肇事车辆[J].中国司法鉴定,2013,(4):67-68.[3]冯计民.红外光谱在微量物证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7-68.[4]王继芬,张淑芳,张桂霞.微量物证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应用[J].广东公安科技,2009(2).[5]李丽莉.道路交通事故车体痕迹鉴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6]谢雨贝.论交通事故微量物证的检验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5.[7]郑晓旭.一例轻型厢式货车与摩托车典型逃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地产销售人员工作总结(19篇)
- 小学一年级差生评语差生评语(32篇)
- 联通公司述职报告(7篇)
- 二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A)-洒水成画-湘教版
- 2025庆祝建团百年演讲稿(4篇)
- 文明礼仪演讲稿3范文(17篇)
- 库管员的述职报告(19篇)
- 2025年大一工作计划范文(5篇)
- 2025大学生暑假实践心得体会800字(20篇)
- 电台广告合同(5篇)
- 扎钢机控制系统的MCGS界面控制设计
-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 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
- 群众性战伤救治技术知识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部分)
- 微风发电系统施工方案
- 机械设计说明书-精炼炉钢包车设计
- E+-H-Promass-80流量计基本操作步骤说明书
-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古代科技PPT
- 心力衰竭护理业务查房
- 粉尘防爆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 固定床列管式反应器设计说明书(曾礼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