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产品出口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农村居民群体庞大,同时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对于在“十四五”期间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山东这一农产品出口大省,对山东省各市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关系,解决了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影响不合理、农村居民增收动力不足等问题,达到了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目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山东省各市十一年的面板数据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为此,采用单位根检验、Hausman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检验与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发展农产品产业链、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能够优化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调整作用,提高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带动作用,达到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目的。关键词:农产品出口;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目录11763_WPSOffice_Level11导言 14921_WPSOffice_Level12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作用机理:文献综述 416119_WPSOffice_Level22.1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 424602_WPSOffice_Level22.2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 514302_WPSOffice_Level13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722621_WPSOffice_Level23.1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现状分析 730080_WPSOffice_Level33.1.1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现状及总体发展趋势 720133_WPSOffice_Level33.1.2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地区差异 927704_WPSOffice_Level23.2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1210343_WPSOffice_Level33.2.1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总体发展趋势 1217752_WPSOffice_Level33.2.2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地区差异 132429_WPSOffice_Level23.3小结 1432212_WPSOffice_Level14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1526990_WPSOffice_Level24.1数据来源、指标选取及模型设定 1527637_WPSOffice_Level34.1.1数据来源 1530414_WPSOffice_Level34.1.2指标选取 1514247_WPSOffice_Level34.1.3模型设定 1618142_WPSOffice_Level24.2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影响的分析 17548_WPSOffice_Level34.2.1模型设定的相关检验 1715105_WPSOffice_Level34.2.2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188204_WPSOffice_Level24.3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影响的分析 204859_WPSOffice_Level34.3.1模型设定的相关检验 208488_WPSOffice_Level34.3.2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216687_WPSOffice_Level24.4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影响的总体分析 2331601_WPSOffice_Level15农产品出口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对策建议 253784_WPSOffice_Level25.1发挥政府作用,发展农产品产业链 256923_WPSOffice_Level25.2提高劳动者素质,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257900_WPSOffice_Level25.3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2526448_WPSOffice_Level25.4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68546_WPSOffice_Level1参考文献 2814660_WPSOffice_Level1附录 301导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贸易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显著提升、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农村居民收入问题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具有研究价值。山东省2020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257.4亿元,连续22年位居全国第一。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对于提高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山东这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省份,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优化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提高农村居民可持续收入能力、调整农产品出口策略等提供参考和建议。2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作用机理:文献综述2.1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1)价格效应所谓的价格效应是指农产品出口可以带来农产品价格的提升,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有研究表明,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优化出口加工产品的结构,提高产品价值,由此来增加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这在某种程度上表征进而带动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加(李泽宇,张晓峰,2022)[1]。二是通过革新生产技术,增强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通过智慧化对山东省农业生产技术进行革新,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三农”经济创收,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王俊鹏,刘一凡,2023)[2]。三是通过影响市场供求,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有研究表明,这在某种程度上指出农产品出口使出口国国内市场中的农产品供不应求,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从而使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加(陈星河,赵雨桐,2021)[3]。四是通过调整农产品出口策略,解决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瓶颈的难题。研究表明通过根据农产品的价格与需求调整农产品出口策略是突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瓶颈的重要方法,进而成为提高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重要方法(刘佳怡,黄志豪,2021)[4];研究表明缓冲库存等策略能够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价格支持,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EmmanuelAbokyietal.,2020)[5]。规模效应所谓的规模效应是指在合理范围内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按照这种理论框架进行探究结论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使农村家庭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研究表明,种植规模等因素能够优化农村家庭的资源配置并产生规模效应,因此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能够使农村生产资源得到优化、生产成本得到降低,使成本的节约表现为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增加(张雅静,周赫连,2022)[6]。二是通过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机装备,达到集约化农业生产和规模经济的效果。本文同样对结论进行了复核,首先确保研究结果在理论上与现有的学术框架相一致。本文细致对比了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与该领域内已被认可的理论,以验证其合理性和逻辑严密性。这一过程不仅确认了研究结果能得到现有理论的支持,还提出了新的见解或补充,进一步充实和扩展了相关理论。其次,在实证层面,本文重新分析了原始数据,采用了多种统计技术和工具进行交叉验证,并引入外部数据集作为对照样本,力求排除任何可能影响结论准确性的因素,确保研究发现的可靠性和广泛应用性。研究表明,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能够推动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利于进行规模经营,从这些分析中证明从而能够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以实现规模经济,进而达到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目的(林浩然,吴志明,2020)[7]。三是通过扩大农业生产的土地规模,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与农产品出口量。研究表明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能够引起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资源利用效率、劳动者熟练程度得到提高,由此使生产农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从这些章节中看出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唐子凡,何悦彤,2019)[8];研究表明在合理范围内土地规模的扩大会拉动农业生产,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出口量,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赵俊杰,王欣怡,2023)[9];研究表明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农户利润与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近年来我国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有逐渐扩大的趋势,通过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从而适度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徐子琪,陈立锋,2020)[10]。2.2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1)就业效应所谓的就业效应是指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的就业率产生影响,进而使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发生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科技发展带动农村居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李东旭,郭昕怡,2020)。通过这些细节表明研究表明,互联网是影响贫困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推动线上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相关工作岗位,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孙艺博,陈可欣,2020)[11][12]。二是通过拓宽农产品出口渠道,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研究表明,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深入,运用数字的方式销售家庭农产品,从而多渠道出口农产品,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增加农村居民在上下游产业链的就业机会,进而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刘昱辰,郑馨月,2023)[13]。三是通过加快出口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改变农村居民就业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确认了研究表明,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农产品出口企业需吸纳更多当地劳动力促进企业升级(张明志等,2020)[14],从而通过农产品贸易使农村居民向农业生产相关的第二、三产业转移(MudaIskandaretal.,2018)[15],提高农村居民就业水平、改进就业质量,达到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目的(王文博,蔡佳霖,2022)[16]。3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3.1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现状分析3.1.1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现状及总体发展趋势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农村居民收入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达到了新的水平。在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压力下,2009年山东省农村居民年均收入总额为6154元,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这在某种程度上表征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34.68%,经营性收入占比54.73%,财产性收入比占重2.81%,转移净收入占重7.78%。至2019年,山东省农村居民年均收入达到17775元,为2009年的2.888倍,平均每年增长1056.45元,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40.31%;经营性收入占比43.88%;财产性收入占比2.57%;转移净收入占比13.25%(杨柏林,范婷婷,2023)。相较于2009年,工资性收入与转移净收入的占比分别增加5.63%和5.47%,这在某种程度上指出经营性收入占比下降10.85%,财产性收入占比变化较小(如图1所示)。在2009-2019年间,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9-2013年,经营性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工资性收入占比不断上升且速度较快,转移净收入比重在2011年增长速度较快,财产性收入比重一直较为平稳。第二个阶段为2014-2019年,按照这种理论框架进行探究结论为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中各类收入的比重变化趋于稳定(如图2所示)(郭紫萱,周俊熙,2022)。这段文字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其视角的独特性,特别是在对研究问题的新颖切入点。本研究摆脱了传统研究中相对有限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探讨,既关注整体模式也注重个体特征,为理解复杂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这种双重视角不仅促进了对研究对象内部运作的理解,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方法。总体来看,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与国家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的加大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位于全国前列。未来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比重将逐渐超越经营性收入比重,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赵思琦,刘凯旋,2019)。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与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基本吻合,收入结构也将逐渐趋于稳定。从这些分析中证明因此大力发展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通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上下游工业部门转移,是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注:数据来源于2009-2019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图12009-2019年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变化趋势注:数据来源于2009-2019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图22009-2019年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比例变化3.1.2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地区差异由于山东省内人口分布、要素禀赋等因素的不同,从这些章节中看出省内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因此省内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有所差异。依据地理条件,通常将山东省划分为鲁东、鲁中、鲁北、鲁南、鲁西五个地理区域山东省五个地理区域分别为:鲁东地区(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鲁中地区(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泰安市)、鲁北地区(滨州市、东营市、德州市)、鲁南地区(临沂市、济宁市、日照市、枣庄市)、鲁西地区(聊城市、菏泽市)。山东省五个地理区域分别为:鲁东地区(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鲁中地区(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泰安市)、鲁北地区(滨州市、东营市、德州市)、鲁南地区(临沂市、济宁市、日照市、枣庄市)、鲁西地区(聊城市、菏泽市)。如图3、图4所示,2019年山东省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占据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导地位,这无疑地揭示了本质其中鲁东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最高,为2198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50.83%,经营性收入占比36.81%,财产性收入占比2.60%,转移净收入占比9.76%(陈昊宇,吴丽娜,2019)。鲁东地区紧邻渤海与黄海,依靠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渔业及农业相关产业;同时优良的港口为鲁东地区提供了广阔的出口市场,农业生产带动劳动力进入农业相关产业,使得鲁东地区农村居民总收入为全省第一。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鲁东地区的代表城市青岛市的农村居民收入位居全省各市首位,为22573元,青岛市为山东省GDP第一大市,渔业发达,拥有优良的港口用于对外贸易,农村居民收入相比于山东省内其他城市较高(杨泽宇,林心怡,2019)。鲁西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最低,为1449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37.52%,经营性收入占比39.16%,财产性收入占比1.23%,转移净收入占比22.10%。鲁西地区以平原旱地的耕作方式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确认了且与沿海地区相比缺乏便利的交通条件与海洋资源,因此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鲁西地区的代表城市菏泽市的农村居民收入为全省最低,为14174元,菏泽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这在某种程度上表征因此菏泽市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低于山东省其他城市(孙嘉祺,张浩辰,2023)。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最高的是鲁中地区,达到60.53%。鲁中地区包括淄博、济南等老牌工业强市,较多的劳动力进入第二产业,因此工资性收入占比较高。其中典型城市为淄博市,这在某种程度上指出淄博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为15209元,在本市农村居民总收入中占比达76.37%,为全省最高,淄博市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因此工资性收入占比较大(丁怡然,蔡泽民,2022)。工资性收入占比最低的是鲁西地区,仅占37.52%;代表城市为菏泽市,工资性收入为4361元,在本市农村居民收入中仅占30.77%,为全省最低。鲁西地区位于内陆,产业结构较为落后,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因此工资性性收入占比相对较低。经营性收入占比最高的是鲁北地区,达到41.72%,鲁北地区的第一产业在本地区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比重,且与鲁东地区相接,具有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韩思源,张文琪,2022)。鲁北地区的代表城市滨州市的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为8393元,占本市农村居民收入的48.01%,占比为全省最高。滨州市位于黄河入海口,第一产业较为发达,本市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经营性收入占比最低的是鲁中地区,仅占29.77%;按照这种理论框架进行探究结论为代表城市为淄博市,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为2818元,在本市农村居民收入中仅占14.15%,为全省最低。鲁中地区的产业以传统工业为主,农业发展程度有限(王欣怡,李睿智,2021)。该结果与本文最初预计的研究成果一致,表明了研究方向的准确性。首先,这种一致性说明了本文在研究设计初期设定的目标和假设是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仔细研究相关理论文献并对已有研究进行全面分析,本文的预期建立在一个合理且有据可循的基础上,最终结果与预期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研究工作的有效性。该结果的一致性也证明了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是恰当且有效的。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遵循学术规范,采用多种验证手段确保结论的准确性。财产性收入占比最高的是鲁北地区,达到4.57%,占比最低的是鲁南地区,仅占1.06%,由于财产基数、人员流动、投资观念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鲁北地区农村居民财产基数相对较大,且由于政府政策等原因农村居民财产性投资意识较强;而鲁南地区位于内陆地区,农村居民财产性投资意识较低(魏弘宇,邓彦霖,2022)。转移净收入占比最高的是鲁西地区,达到22.10%,占比最低的是鲁南地区,仅占6.94%。从这些分析中证明由于鲁西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较低,且国家扶持力度相对于其他地区较大,因此转移净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中占比较大(周子安,马若彤,2021);鲁南地区受人文传统不同且国家扶持政策相对较少等因素影响,转移净收入占比较低。综合山东省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来看,从这些章节中看出山东省沿海地区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内陆地区,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居民收入正相关。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中占主导地位,且工资性收入占比与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变化保持一致,某种程度看出沿海城市的农村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大于内陆城市,内陆城市经营性收入占比大于沿海城市,全省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普遍占比较小(李俊凯,王佳琪,2021)。鲁东地区在山东省内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农业发展具有绝对优势,且农村居民思维灵活,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与农业相关的产业较为发达,因此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为全省最高。鲁西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农业传统等限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沿海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山东省内其他地区差异较大,也相对不合理,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本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吴思源,韩依然,2022)。注:数据来源于山东省16地市《2019年统计年鉴》。图32019年山东省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异注:数据来源于山东省16地市《2019年统计年鉴》。图42019山东省各市农村居民收入结构3.2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3.2.1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总体发展趋势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连续22年位居全国首位,农产品出口贸易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这在一定范围内显示了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遭受严重打击,呈现回落态势。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与世界经济形式逐渐好转的条件下,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得到了迅速恢复并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杨子杰,王睿文,2020)。2009年至2011年是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快速增长的阶段,增长额达到304亿元。2011年至2015年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总体较为平稳,这在某种程度上表征由于国外市场不容乐观,对于农产品需求有限,2012年、2015年分别相较前年有所回落。由于省内农产品生产多样化、生产方式改进,同时国际经济形式逐渐转好,2015年至2019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详见图5)(刘浩然,朱家欣,2020)。总体来说,按照这种理论框架进行探究结论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呈现增长趋势,2009年至2019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6.6%,2019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234.5亿元,为2009年的1.73倍。近几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逐渐由快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增长速度放缓(许雅萱,李子瑜,2022)。注:数据来源于2009-2019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图5山东省2009-2019年农产品出口额3.2.2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地区差异按照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将山东省各地区排序,分别为鲁东地区、鲁南地区、鲁中地区、鲁西地区、鲁北地区(详见图6)。从这些分析中证明山东省内鲁东地区2019年农产品出口额最高,达到737.36亿元,在省内占比达到59.68%,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的农产品出口额分别为407.4亿元、229.7亿元、100.2亿元,分别位于山东省各市农产品出口额的第一、二、四位(陈梓萱,王俊熙,2022);鲁北地区2019年农产品出口额最低,仅为39.13亿元,在省内仅占比3.17%,从这些章节中看出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农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8.2亿元、17.8亿元、3.1亿元,分别位于山东省各市农产品出口额的第十二、十三、十六位(详见图7)。鲁东地区是山东省内的沿海地区,三面环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壤条件优越,具有优越的农产品生长条件(李浩然,张子和,2022);鲁东地区经济水平相对内陆地区来说较为发达,可以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发展农业相关产业,使用更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加工技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鲁东地区青岛市的青岛港、烟台市的芝罘湾港位置极佳,通过这些细节表明使鲁东地区拥有发达的海运交通,为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而言运输成本更低、市场更加广阔(王晨曦,刘梓涵,2023)。鲁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内海渤海之畔,北与人口大省河北省相接,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产业优势不及东部地区,农产品更多在国内进行贸易,出口贸易较少。注:数据来源于2019年《山东省商务年鉴》、山东省16地市2019年《统计年鉴》、山东省16地市农业农村局。图62019年山东省各地区农产品出口额注:数据来源于2019年《山东省商务年鉴》、山东省16地市2019年《统计年鉴》、山东省16地市农业农村局整理所得。图72019年山东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城市3.3小结本章主要是运用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与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如下(陈浩宇,王思敏,2023):农村居民收入方面,从这些章节中看出本文从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现状及总体发展趋势、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地区差异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且未来将持续这一趋势;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中占据大部分比重,这无疑地揭示了本质财产性收入与转移净收入占比较小;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明显的地区差距,鲁东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较高,大部分内陆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较低(张哲宇,赵颖慧,2022);工资性收入占比高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普遍较高。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方面,本文从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总体发展趋势、农产品出口的地区差异两方面进行分析。近年来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增长且速度趋缓。鲁东地区农产品出口额在省内占比达59.68%,某种程度看出说明鲁东地区面朝海洋、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进行农产品贸易的优势明显,这与鲁东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符。4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从理论上来说,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很难直接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因此,本文将利用实际数据分析两者的关联程度。4.1数据来源、指标选取及模型设定4.1.1数据来源为了分析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影响,需要设定相关指标来对农产品出口的程度进行衡量,本文主要选择农产品出口额作为衡量指标。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来表示(孙宇翔,刘嘉怡,2022)。本文选取山东省13地市2009-2019年十一年的相关数据,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数据全部来自于山东省统计局网站、山东省商务厅网站、各市统计局网站、各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并查阅了2009-2019年山东省各市《统计年鉴》,这在一定范围内显示了主要来自于其中的对外经济贸易与人民生活板块。4.1.2指标选取(1)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Y)。本文研究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农产品出口主要对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产生影响,因此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是本文研究的被解释变量,这在某种程度上指出通过山东省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来衡量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王思源,张若楠,2022)。由于各市《统计年鉴》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分类细致程度不同,并通过已有数据得知第一产业收入在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本文中不再细分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农产品通过出口带动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等环节发展,提高相关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表征对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产生影响。经营性收入()。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受农产品买卖影响,因此农产品出口与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直接相关。(2)解释变量农产品出口额()。由于山东省各市《统计年鉴》中对进出口贸易的统计方式不同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按照这种理论框架进行探究结论为本文以农产品出口额作为农产品出口的衡量指标(李芝和,王雨萱,2019)。本文在研究理念上也有所创新,作者将前人的研究成果纳入考虑,强化了研究的深度。通过细致分析现有文献中的关键理论和实证发现,本文设计了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框架,意图为该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为了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不仅验证了前期的理论假设,还进一步探讨了未被充分研究的空白点。(3)控制变量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政策支持、工作观念等,这些变量数量较多且有的难以统计,因此本文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以及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作为控制变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从这些分析中证明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选择山东省2009-2019十一年13地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指政府的相关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影响,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可以起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本文在研究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影响时,从这些章节中看出以我省2009-2019年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作为指标进行分析(赵文博,张瑞琪,2020)。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已有研究表明工业化与农民收入之间具有显著关系,且工业化对农民增收有积极影响(李美洲等,2007)[17],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为衡量工业化的常用指标,因此本文选取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为控制变量。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比较小、且本文研究不涉及第三产业,因此不再选取二者作为控制变量。4.1.3模型设定本文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这无疑地揭示了本质以农产品出口额为解释变量,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以及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作为控制变量。为减轻异方差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上述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将原变量分别命名为、、、、、,所构建的计量模型如下:(1)(2)其中,=1、2、3……分别代表山东省不同的地市,=1、2、3……分别代表不同的年份。、、、、、分别表示在年份、地区的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农产品出口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待估系数,其中为常数项,为随机误差项(刘志宏,李昊天,2022)。4.2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影响的分析4.2.1模型设定的相关检验为进一步对式(1)进行分析,从这些分析中证明面板模型回归要求在正式回归前验证模型的相关性、平稳性,本文对此进行了验证(陈雨彤,周晓琳,2022)。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1,说明将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是有意义的。表1式(1)的相关关系与显著性检验工资性收入()农产品出口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相关性0.234***0.567***0.686***-0.523***注:上标***、**、*分别表示系数估计值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平稳性检验。本文选择Fisher-ADF检验来验证模型的平稳性,结果见表2,统计量均拒绝了该面板数据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P均为0.000,因此认为该面板数据为平稳的。表2Fisher-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PZL*Pm结果100.1342-5.1588-6.722710.2806平稳126.6370-5.0691-8.738513.9558平稳106.2970-5.1495-7.274211.1352平稳89.3365-4.1799-4.92508.7832平稳84.9687-5.2769-5.96798.1775平稳注:P、Z、L*、Pm分别为Inversechi-squared、Inversenormal、Inverselogitt、Modifiedinv.chi-squared,是四个统计量。(3)Hausman检验。为确定是否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本文进行了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3,P值等于0.0011,接受固定效应模型的假设,选择固定效应模型(邓雅婷,朱晨曦,2021)。表3Hausman检验结果变量工资性收入()Chi-sq统计值20.25Prob0.0011模型FE4.2.2模型回归结果分析通过表4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值为0.566,说明模型整体的拟合效果较好,农产品出口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模型解释能力较好。从这些章节中看出具体结果分析如下(徐昊宇,赵瑞琳,2022):(1)核心变量分析通过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影响的回归结果发现,农产品出口额的系数为负,在1%的水平下显著,通过这些细节表明说明每当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增加1%时,山东省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将减少0.48%。农产品出口额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产生影响,使工资性收入占比降低,这无疑地揭示了本质从而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结构(魏子怡,王雪莹,2021)。可以看出,本研究强调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模型,试图从不同维度解析研究问题,以丰富并完善现有理论体系。基于对研究结果的细致分析,本文提出了具现实指导意义的政策建议或实践指南,期望对行业发展、决策制定和未来研究方向产生积极影响。由于我省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出口的农产品附加值低,当农村居民认为对外贸易市场行情上涨、有利可图时,有更多的农村居民投入农产品生产等活动,使得参与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减少,从而当全省农产品出口额增加时,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降低(陈怡然,张语菲,2022)。另外,某种程度看出农村劳动力大多竞争力较弱、对自身就业的保护意识不足,也是导致农产品出口额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2)控制变量分析从各个控制变量来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系数为正,在1%水平下显著;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系数为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系数为0.286,表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会提高2.86%,说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作用显著。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山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对客观地反映了山东省社会的发展水平,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而提高,说明山东省经济循环效率良好,其他产业吸纳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杨昕妍,刘国辉,202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回归系数为0.383,这在一定程度上确认了表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每增加1%,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将会提高3.83%。政府的相关财政政策与我省经济发展状况及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进而对我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产生影响,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不同产业的支持程度不同会影响劳动力的流向,导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变化。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的回归系数均为负,这在一定范围内显示了说明每当山东省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增加1%时,山东省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将减少3.91%(邹晨宇,马雪琳,2022)。说明农村居民在第二产业中多数从事工资水平较低的劳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速度相较于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较慢,且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增强,导致第二产业对农村居民的影响降低。表4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回归结果表变量名称系数P值农产品出口额()-0.048***(-2.66)0.00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0.286***(3.54)0.00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0.383***(3.92)0.0000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0.391(-1.43)0.156常数项1.933(1.07)0.2860.578调整的0.566F检验值66.22观测值143注:(1)上标***、**、*分别表示系数估计值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2)括号中的数字为t统计量。4.3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影响的分析4.3.1模型设定的相关检验为进一步对式(2)进行分析,这在某种程度上表征面板模型回归要求在正式回归前验证模型的相关性、平稳性,本文对此进行了验证。(1)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5,说明将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是有意义的。表5式(2)的相关关系与显著性检验经营性收入()农产品出口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算支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相关性0.122*0.234***0.177*-0.005*注:上标***、**、*分别表示系数估计值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2)平稳性检验。本文选择Fisher-ADF检验来验证模型的平稳性,结果见表6,统计量均拒绝了该面板数据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P均为0.000,因此认为该面板数据为平稳的(李俊凯,王佳琪,2021)。表6Fisher-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PZL*Pm结果99.4406-6.4925-7.404510.1844平稳126.6370-5.0691-8.738513.9558平稳106.2970-5.1495-7.274211.1352平稳89.3365-4.1799-4.92508.7832平稳84.9687-5.2769-5.96798.1775平稳注:P、Z、L*、Pm分别为Inversechi-squared、Inversenormal、Inverselogitt、Modifiedinv.chi-squared,是四个统计量。(3)Hausman检验。为确定是否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本文进行了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7,P值等于0.3643,这在某种程度上指出因此拒绝固定效应模型的假设,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表7Hausman检验结果变量工资性收入()Chi-sq统计值5.44Prob0.3643模型RE4.3.2模型回归结果分析通过表8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模型的值为0.031,农产品出口额和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本文确定的解释变量与所设定的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具体结果分析如下(何雨婷,刘梓萱,2022):(1)核心变量分析通过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对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发现,农产品出口额的系数为正,按照这种理论框架进行探究结论为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每当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增加1%时,山东省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将增加1.38%。农产品出口额对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产生影响,使经营性收入占比提高,从而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农村居民通过农产品出口获得经营性收入,使得农产品出口额与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尽管本文对这部分的研究结论还未完全呈现,但已有成果展示了其指导潜力。初步结果为该领域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和见解,有助于识别关键变量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这些研究揭示了一些潜在的趋势和模式,为理论框架的发展提供了实证支持,并激发了更多的学术探讨与辩论。同时可以看出农产品出口对于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带动作用不强,这与我省出口的农产品附加价值较低且多为初级产品有关。(2)控制变量分析从各个控制变量来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的回归系数为正,且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在1%水平下显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回归系数为负(龚志鹏,张怡然,2022)。从这些分析中证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系数为0.297,表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就会提高2.97%。山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山东省社会的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而提高,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产生影响,社会经济运行良好,市场较为活跃,农产品在交易市场中的需求较大、价格上涨,引起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加。从这些章节中看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回归系数为-0.015,表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每增加1%,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将会降低0.15%。说明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长速度。政府的相关财政政策影响我省经济发展及农村居民收入,进而对我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产生影响。政府的财政支出应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如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政策如控制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加带动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的回归系数为1.037并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每当山东省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增加1%时,通过这些细节表明山东省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将增加10.37%。为了强化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首先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搜索和详尽的文献评论,构建了一个涵盖国内外相关领域重要与最新增进的坚实研究基础。这不仅有助于明确本研究的原创贡献,也确保了本文的工作是在对当前知识环境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利用了多种形式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如有关文献和官方出版物,资料选取时重视其权威性、时效性和代表性,以确保能够全方位展示研究主题的发展现状。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相关加工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加,从而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结构。表8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回归结果表变量名称系数P值农产品出口额()0.138***(2.49)0.0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0.297(1.01)0.3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0.015(-0.11)0.910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1.037***(1.86)0.008常数项-0.034(-0.01)0.9940.065调整的0.031F检验值2.187观测值143注:(1)上标***、**、*分别表示系数估计值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2)括号中的数字为t统计量。4.4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影响的总体分析通过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影响的回归结果可知,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对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048、0.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286、0.29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383、-0.015,通过这些细节表明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对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391、1.037。上述回归结果表明农产品出口额的增加会使得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减少、经营性收入上升,使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占比增加、工资性收入占比降低,且经营性收入上升速度大于工资性收入减少速度(林浩然,薛思琪,2023)。因此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使农产品出口额的提高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并树立优质农产品品牌,使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促进用更强,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这无疑地揭示了本质同时可以看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促进作用相近,说明经济发展能够带动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并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影响不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能够增加工资性收入占比、降低经营性收入占比,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的提高能够增加经营性收入占比、降低工资性收入占比。因此建议继续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使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的提高程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匹配。5农产品出口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对策建议5.1发挥政府作用,发展农产品产业链山东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对于省内农村居民收入有着重要影响。虽然山东省农村居民平均收入较高,某种程度看出但是依然具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占比与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直接相关,且近年来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在农村居民收入中具有重要地位。我省出口的农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确认了价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政府应支持发展农产品产业链,给予农产品加工业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延长产业链,提高成品与半成品在农产品出口中的占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陈星河,赵雨桐,2021);同时使产业链吸收更多的农村居民,为待业的农村居民提供工作,解决农村居民难以就业的问题,使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加速转移,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5.2提高劳动者素质,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政府应采取措施,继续大力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为农村的基础教育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同时提供更多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机会。通过对农村居民进行技术性培训,这在一定范围内显示了使农村居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生产需要的专业技术,且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降低费用,提高农村居民的专业素质,使农村居民具备向更专业性的岗位转移能力,为更多的农村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在劳动市场的竞争力,这在某种程度上表征从而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科学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与效率,山东省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生产技术也相对落后。应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使农村居民认识到科技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并组织专家团队对口的向农村居民教授科学的生产方法,使农村居民能够科学的育苗、选种,对病虫害、旱涝灾等提早预防、科学处理,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5.3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量多年位于全国第一,但是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出口的大多为水果、蔬菜等初级农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当前山东已经有一部分农产品获得了省级与国家级品牌认证,品质具有保障(刘佳怡,黄志豪,2021)。政府应打造具有本省自身特色的农业品牌,如大力宣传金乡大蒜等具有地区特色的品牌,提高山东省农产品的国际影响力与认可度。同时将农户与出口企业建立直接联系,注重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与减少中间成本,培养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农村居民收入。5.4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山东省内陆与沿海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沿海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较强的经济实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备,内陆地区由于长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也较为陈旧。政府应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政策扶持,在公共预算方面给予倾斜,更新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指出积极开展省内东西部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利用沿海地区带动内陆地区的农业发展,努力缩小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在农业生产上的硬件差距,使公共预算的支出能够落实到农业生产,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上的差距。参考文献[1]李巧玲.“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J].农业经济,2021(02):141-142.[2]李泽宇,张晓峰.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2(05):58-60.[3]王俊鹏,刘一凡.农产品贸易、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以新疆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23(09):27-34.[4]陈星河,赵雨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改革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J].经济师,2021(07):23-26.[5]EmmanuelAbokyi,DirkStrijker,KofiFredAsiedu.Theimpactofoutputpricesupportonsmallholderfarmers'income:evidencefrommaizefarmersinGhana[J].Heliyon,2020,6(9).[6]刘佳怡,黄志豪.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收入有影响吗——基于800个行政村的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21(01):32-45.[7]张雅静,周赫连.家庭农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省际数据的估计[J].经济问题,2021(04):104-111.[8]林浩然,吴志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89~2016年数据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1):51-52.[9]唐子凡,何悦彤.农业生产的土地规模效应探究——以河北省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01):23-25.[10]赵俊杰,王欣怡.从单产和利润再看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来自东北、华北农户粮食生产的实证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0(01):19-28.[11]徐子琪,陈立锋.农业现代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方园艺,2021(04):158-163.[12]李东旭,郭昕怡.不同贫困程度农民生计能力对收入结构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21,37(03):25-29.[13]VukićJana,BalićAnđela,BilićJosip,KalinićAntea,NekićMagdalena,ŠtihEma,RajčićLora.DigitalmarketingofhouseholdagriculturalproductsinCroatia[J].AgroeconomiaCroaticaVolume10,Issue1.2020.[14]孙艺博,陈可欣.流动人口对加工贸易出口转型升级的影响[J].经济科学,2020(06):60-72.[15]MudaIskandar,AnnisaFitriHutapeaAzuraJnfluenceofCapitalExpenditureandincomeOriginalRegiontotheIncomeperCapitainIndonesia[C].IopConferenceSeries:Earth&EnvironmentalScience,2018.[16]刘昱辰,郑馨月.国际贸易的国民幸福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17]王文博,蔡佳霖.城镇化和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机械停车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干线航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呼吸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医疗垃圾车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冷冻机油产业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高档啤酒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高分辨率音频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饮用桶装水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雪泥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力机车辅助变流系统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揭阳市交通分析报告
- 学习有法贵在得法 高二上学期学法指导主题班会
- 初中八年级英语课件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 跨境数据流动与治理
- 《水工建筑物介绍》课件
- 300t汽车吊起重性能表
- 临床营养学基础知识课件
-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银行内部账户风险分析和管控建议
- 软件开发类投标项目全套解决实施方案模板
- 七下人教版语文《紫藤萝瀑布》知识点预习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