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湖里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学科素养评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探索太空lǐnɡyù(),是航天人的梦想;dǐyù()敌人来犯,是军人的天职;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zérèn()。迎接未来挑战,无须páihuái(),不必kǒnɡjù(),我们众志成城,共谱时代华章。二、单项选择题。(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正月(zhènɡ) 商业簿(bù) 锲而不舍(qì)B.吞噬(sì) 追悼会(dào) 雨雪霏霏(yǔ)C.分外(fēn) 鸟鸣啭(zhuàn) 匍匐前进(pú)D.惆怅(chànɡ) 薏仁米(yì) 鄙夷不屑(xiè)2.下列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彩绘赤裸裸B.侵袭腊八粥C.拔弄万不得己D.染缸司空见惯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终日不成章(文章)B.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C.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D.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新春,厦门中山路充满了节日的喜庆,街上各种中国元素的剪纸、彩灯、糖画等工艺作品数不胜数,来往游客不计其数。B.厦门风景美如画,园林博览苑的自然景观巧夺天工,闽南朝天宫的雕像栩栩如生,日光岩顶峰俯瞰到的厦门全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C.福建省运动员葛曼棋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田径女子100米项目摘得挂冠;在第19届亚运会田径女子100米决赛中,她再次拔得头筹。D.学校里,同学们入班即静、入座即读已是司空见惯的好风景;城市里,市民们自觉走斑马线、机动车礼让行人的行为更是不足为奇。5.下列关于诗句对应的传统节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七夕节人们对月乞巧的场景。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了寒食节人们生火做饭的场面。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的是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祖的习俗。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描写了中秋节人们望月、思念亲友的画面。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鲁滨逊漂流记》紧扣“险”字,塑造了鲁滨逊勇敢、乐观的人物形象。B.《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索亚是一个敢于探索、追求自由的孩子。C.《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最终变成了一个霸道、爱欺负人的人。D.《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后,开始了如梦如幻的旅程。7.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B.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C.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D.那是一座用石头砌墙、木头作支架的白色小房子。其他附属的房屋也很小,耕地窄得几乎连马都无法在上面打滚。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写的。B.我们即使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C.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D.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9.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中国人眼中,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你是否想过,为什么要把衣放在首位呢?,,,。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也就是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礼仪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A.②③④①B.③④②① 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三、古诗文填空。(7分)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2.时光的流逝是古训里“,更有早行人”的劝告;是《长歌行》里“少壮不努力,”的悲叹。3.诗词景致。韩愈用“,草色遥看近却无”让我们感受到草木萌发的早春气息;叶绍翁则用“,一枝红杏出墙来”让我们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可春光易逝,正如词人王观言:“若到江南赶上春,。”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38分)四、阅读《父亲和作业本》,完成练习。(18分)父亲和作业本李成义我老家在甘肃天水的一个小山沟里,小时候家里很穷。我上小学一、二年级时,父亲对作业本的控制就非常严格,一学期只给两个32开的小本本,并立下规定:这本是交给老师看的,平时只能在院子里的空地上写字。就连两个小本上如何写字,父亲都规定得细细的:一页要分成三十行,一行得写三十个字,正面写完还得从背面再写。对这些规定我没什么可说的,我知道家里每年都为几个小本本而发愁。父亲一字不识,但会数数,过几个晚上,父亲坐在炕头点着油灯翻开我的作业本,一个字一个字地数,每次数完,父亲总是拍着我的背直夸:“我的娃,没费,没费。”当我到小学三年级时,家里的负担又重了一筹,因为我的作业本增加到了三本。一天晚上,我趴在炕头的煤油灯下写作文,旁边的父亲突然朝我大吼起来:“娃——你怎么学坏了?瞎眼了?”他那粗糙的手指已经按在作文本的两个空字处。我明白父亲的意思,立即分辩道:“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开头就要空两个字。”父亲不容置辩,他顺手拿起作文本往上一翻,正好翻到作文的最开头,两个字的作文题目竟占了一行!父亲被我的“浪费”激怒了,还没等我进一步解释,我的头“梆梆”挨了两下,第三下打过来时,煤油灯翻了,屋里立刻漆黑一片……两个小本本一时中断也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年开学已一个星期了,我的作业本还没有着落。一天早晨,父亲挑着两大捆荞麦秆到二十里外的县城给我换写字本。黄昏时分,我在父亲归来的路上等着,不知过了多久,远处现出三个摇摇晃晃的黑影,中间那个瘦小的黑影就是父亲的模样。我急忙赶上前去,父亲看了看我,极难为情地说:“今儿个荞麦秆没人要,天又晚了,就挑了回来。”第二天一大早,当我醒来时,家里空无一人,父亲和母亲又挑着两大担荞麦秆上县城赶集去了。父亲对本本的充分利用还体现在两次“回收”上:头一次是把我用铅笔写过的作业本收过去,再让上中学的哥哥用钢笔写一遍;等哥哥写完再收过去归自己“享用”。父亲将一张张纸切割成一叠叠的小条,烟瘾袭来,他便拿出一张小纸条卷一根旱烟吧嗒吧嗒地抽起来,那苍老的面孔上才堆积出一片笑容。往后,贫困有增无减。当我上五年级时,贫困终于把父亲撵出了村子。那年秋天的一个上午,父亲怀里揣着一个洋瓷大碗,胳膊夹着一件破棉袄到省城卖苦力去了。三个月后,父亲背着个大布包回来了。一抖,布包里跳出来许多大小不一的本子,本子都已经写过。父亲说,城里人有钱,本子背面都不写,自己就捡了回来。用这些被丢弃的本子,我又写了两年,一直写到初中二年级。再后来,贫困把我从校园里撵了出来。那年我十六岁,读了三个月的高一。不读书便是农民。当我跟着父亲奔波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时,父亲和作业本的故事也就结束了。(选文有删改)1.父亲细数“我”本子上的字数的原因是()。(2分)A.父亲不识字,练习数数。B.父亲担心“我”的作业漏做了。C.家里穷,父亲怕“我”浪费。D.父亲检查“我”的作业是否做完了。2.第2自然段中父亲说“娃——你怎么学坏了?瞎眼了?”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A.他担心“我”趴在炕头上写字影响视力。B.他责怪“我”把煤油灯打翻浪费灯油。C.他不满“我”要求新增作业本增加负担。D.他怒责“我”写作文留空格是浪费本子。3.第4自然段中父亲把哥哥写完的作业本收过去归自己“享用”,这里“享用”指()。(2分)A.用作业本来记账。B.用作业本来换旱烟。C.用作业本来练习写钢笔字。D.将作业本割成小纸条卷烟抽。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贫困是“我”失学的重要原因。B.从父亲对“我”作业本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小气又粗暴。C.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父亲“难为情”的原因是没有给“我”换到写字本,内心感到自责。D.文章通过对父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虽贫困但仍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的父亲。5.文章围绕“父亲和作业本”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作家冰心说过:“父爱是沉默的。”请结合文中事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7.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五、学校开展了主题为“追溯汉字源头·赓续中华文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练习。(20分)材料一:甲骨文是探知殷商文化的丰富史料从考古发现来看,商代文字的载体有甲骨、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角器,相应就有甲骨文、金文、玉石文字、陶文、骨角文字等名目。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真正的中华基因,足以筑牢中华传统文明发展进程的基盘,可据以追索中国上古史的未知,窥探距今3300多年前后的殷商社会生活场景,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延伸历史轴线。甲骨文中记载有真实存在的商王室谱系。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以特有的甲骨卜辞或记事刻辞,在龟甲兽骨上刻下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信仰追求的生活事象等。甲骨文中还记有商王国政治疆域地理架构以及相应的内外服制度、风霜雨雪的气象及水旱虫灾、粮食作物以及名类繁多的建筑名称。20多种乐器名、10多种不同祭歌名、50余种病患记录……可以说,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甲骨卜辞中均有展现。材料二:漫画甲骨——商朝农田开荒记甲骨文小学堂甲骨文“劳”,字形上面是两个“火”,下面是一个“衣”,有专家认为,这种字形指人在灯光下缝衣,以表辛劳之意。甲骨文“男”,由“田”和“力”组成,表示用耒在田间耕作。因农耕者多为男性,故以“男”作为男子的称呼。甲骨文“夙”,描绘了一个跪坐的人,双手捧着月亮,表示人在早上月亮还未落下时便从事劳作,以体现时间之早。甲骨文“牧”,由“牛”和“攴”组成,“攴”像手持木棍(或鞭)以敲击、驱赶的样子,与“牛”组合表示手持鞭子放牛之意,本义是放牧。材料三:甲骨文进校园——“10后”爱上甲骨文在安阳市铁佛寺小学四年级(3)班教室里,美术老师杜丹丹正给孩子们讲解“舞”的甲骨文字形。在五年级(2)班教室里,一堂以“推荐一本好书”为主题的语文课正在进行。讲台上,介绍起甲骨文字,11岁的赵国兴侃侃而谈。“学校已经构建了以语文教学为主,与艺术课、综合实践课相融合的甲骨文课程体系,有识读课、书法课、故事课、文化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兴趣。”安阳市铁佛寺小学党支部书记刘艳丽介绍,无论是教学楼走廊还是绿化带、体育场,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游戏中,甲骨文元素无处不在。让学生接触甲骨文,有的小学注重“学”,有的小学则侧重“玩”。在安阳市烧盆窑小学的手工坊,不同年级的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学习甲骨文雕版印刷的拓印技艺流程。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通过排版、刷墨、覆纸、拓印等工序,制作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甲骨文雕版印刷作品。美术社团的孩子们正在制作“甲骨册页”。他们用铅笔在牛皮纸上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兽骨轮廓,再沿着描绘出的线条慢慢撕开,接着,他们在“兽骨”片上写上甲骨文字,制成“甲骨片”,再把一个个“甲骨片”粘贴在书页上,就做成了专属的“甲骨册页”。(选自《河南日报》)1.下列不属于商代文字的载体的一项是()。(2分)A.甲骨B.青铜器 C.瓷器D.陶器2.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2分)A.汉代政治制度B.唐代科技发展 C.殷商王室谱系D.宋朝文化艺术3.通过甲骨文学习,学生们不能了解到的信息是()。(2分)A.商代文字载体B.殷商社会生活场景C.殷商社会的信仰追求D.商朝的政治疆域地理架构4.下列不属于安阳市铁佛寺小学在推广甲骨文方面采取的措施的是()。(2分)A.开设了甲骨文识读课B.构建甲骨文课程体系C.组织了甲骨文雕版印刷活动D.在教学楼走廊展示甲骨文元素5.下列关于材料中甲骨文的课程开展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美术课——讲解甲骨文字形B.语文课——推荐一本好书C.美术社团——制作“甲骨册页”D.手工坊——绘制甲骨文图形6.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劳”字,上面两个“火”,下面一个“衣”,指人在灯光下缝衣,表示辛劳。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