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卷07 变异与进化(原卷版)_第1页
单元检测卷07 变异与进化(原卷版)_第2页
单元检测卷07 变异与进化(原卷版)_第3页
单元检测卷07 变异与进化(原卷版)_第4页
单元检测卷07 变异与进化(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变异与进化单元练(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表是2005-2008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情况统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份2005200620072008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740.120.140.19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性/%2.66.1110.925.5A.该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体现了生物的适应性B.抗生素直接对细菌的耐药性基因进行选择使耐药基因频率增大C.滥用抗生素是细菌耐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D.开发新的抗生素有助于解决细菌耐药性增强的问题2.某昆虫种群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被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分割后的两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种群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不只一种B.甲种群中的显性性状个体更适应所处的环境C.0~T过程中,甲、乙种群均发生了进化D.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A基因的基因频率恢复到0.53.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的顶芽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18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4.科学理论的形成往往需要科学观察与归纳概括的结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B.艾弗里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得出DNA是主要的进传物质C.“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这一结论的得出运用了归纳法D.根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可归纳得出部分生物有共同祖先5.地球上现存的细胞生物具有共同祖先。下列不属于该观点的分子水平证据的是(

)A.所有细胞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核糖体是所有细胞生物合成蛋白质的机器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所有细胞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机制D.所有细胞生物的DNA均由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6.达尔文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DNA分析证实,约一百万年前,这些地雀的共同祖先从南美大陆迁徙至此,形成了不同岛上的初始种群。根据以上资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生物个体表型的改变B.地雀喙的形态与结构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C.由于拥有共同的祖先,故不同岛屿上不同地雀初始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由于不同岛屿上食物种类不同,导致地雀喙的外形朝特定方向发生变异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可遗传的变异,但突变的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子代B.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为多个等位基因C.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可通过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等产生新的基因型8.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将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幼苗丙细胞中有18条染色体,属于单倍体B.通常幼苗丁以及它们的后代戊都应该是纯合子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9.东亚飞蝗是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生产中经常使用农药对东亚飞蝗进行防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农药会诱导东亚飞蝗产生多种抗药性突变类型B.农药的种类不同,东亚飞蝗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方向可能不同C.农药的使用相当于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东亚飞蝗的基因型D.长期使用农药,必然会使东亚飞蝗进化成为一个新物种10.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已知I1的基因型为AaBB,且II2与II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系谱图,推断正确的是(

正常男性□正常女性O患病男性图患病女性A.I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II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C.III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D.III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11.2-氨基嘌呤(2-AP)是一种常见的碱基类似物,一般情况下与胸腺嘧啶配对,还与胞嘧啶配对。将野生型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2-AP的培养基中,得到了精氨酸合成缺陷型、链霉素抗性、乳糖不能利用等多种突变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2-AP属于化学诱变剂,可以提高突变率B.突变体经2-AP处理后可能会得到野生型大肠杆菌C.突变体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2-AP可使DNA分子发生碱基对C—G与T一A之间的替换12.西瓜(2n)的黄瓤(R)和红瓢(r)是一对相对性状,育种人员培育三倍体黄瓤西瓜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F1中发现三倍体西瓜植株,则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B.秋水仙素可滴在F1幼苗的芽尖部位,因为该部位有丝分裂旺盛,容易变异C.植株戊的基因型有四种,其中符合要求的三倍体黄瓤西瓜占1/2D.与植株甲相比,植株戊所结黄瓤西瓜较大,蛋白质和糖类等含量有所增加13.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c-myc、p16等基因的异常改变会导致结肠癌的发生。其中c-myc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其过度表达可引起细胞癌变;p16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结肠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健康人的基因组中不存在c-myc基因和p16基因C.推测c-myc基因是抑癌基因,p16基因是原癌基因D.推测结肠癌患者体内的p16基因一定呈高表达状态14.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在减数分裂I一条X染色体上出现了B和b,则一定是发生了隐性突变B.如果在减数分裂I后期,A和a没有分离,则该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可能会产生只含Y染色体的精细胞C.如果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含A和a,则一定是减数分裂I前期互换引起的D.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BY的精子,则发生的生物变异类型是染色体数目变异15.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上述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C.男性携带者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D.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根据以下两段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若干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将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生活于水中或陆地上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若干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___。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生存斗争 D.生殖隔离(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的结果。(4)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则Va在A种群中的频率是。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VaVb2000VaVa50120VbVc100200VcVc15050VaVc10080(5)材料二的两个种群是否形成新物种(是/否)。就新物种的形成而言,主要包括、自然选择、三个环节。17.我国盐碱地规模大,但主要粮食作物难以生长。下图是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普通水稻(2n=24)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的育种方案,据图回答:

(1)过程①所示育种方法称为该方法能创造人类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是因为基因突变能产生.(2)若过程①处理并筛选得到的耐盐植株经基因检测是由于单基因突变导致的,且耐盐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则过程②的目的是。(3)过程③中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表现出的特点,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4)互花米草是我们常见的耐盐植物,在沿海滩涂大量分布。有人尝试利用互花米草与水稻杂交获得耐盐水稻,但很难成功,这是因为互花米草与水稻之间存在着。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决定进化的方向。通过漫长的过程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互花米草有许多相对性状,体现了多样性。18.非洲大草原不仅草木茂盛,而且还生活着多种食草动物(如羚羊、大象、犀牛等)和食肉动物(如狮子、猎豹等),这些动物都具有自己生存的技能,如羚羊通过快速奔跑躲避猎豹的捕食,而猎豹以更快的奔跑速度进行捕猎。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后,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原因是。(2)大型食草动物的食性比较广,会啃食多种植物。这种捕食活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非洲草原上犀牛数量近几年明显减小,专家提出要加以保护,这是在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是的结果(3)比较草原上几种不同动物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图为编码甲、乙、丙三种动物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的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是,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水平上的证据。(4)若该草原发生了严重的火灾,则可能会导致层次的生物多样性降低。(5)草原上某昆虫灰体(B)对黑体(b)为显性,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昆虫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6400只,黑体3600只。F1中b的基因频率为,Bb的基因型频率为;如果该种群出现个体迁出现象,那么该种群会不会进化?为什么?。1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材料1: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2:蛙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的结果。(2)材料2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其依据是。(3)在材料2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变小。(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基因型XDXDXDXdXdXdXDYXdYA种群(个)20050100180170B种群(个)01602000270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原因是(合理即可)。三、非选择题组20.乳糖不耐受是因缺乏乳糖酶(LCT)而造成进食乳汁后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的现象。一对夫妇(Ⅱ-2和Ⅱ-3)发现其新生儿Ⅲ-1进食母乳后有乳糖不耐受现象,经医生诊断患有单基因遗传病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图7为该家庭相关的系谱图,相应的LCT基因用A/a表示。(1)为Ⅱ-2和Ⅱ-3夫妇进行遗传咨询,正确的流程是。①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方式②了解家族成员患病史③提出预防措施④估计二胎患病风险率(2)据图分析,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的遗传方式是。II-3的基因型为,她的初级卵母细胞含有个致病基因。(3)若Ⅱ-2和Ⅱ-3再生育一胎,这个孩子患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的概率为。(4)Ⅱ-3怀二胎后经胎儿细胞检测确认胎儿的LCT基因型与Ⅲ-1相同。下列观点和建议合理的是__________。(多选)A、该胎儿出生后进食母乳易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B、患病儿肠道缺乏乳糖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建议产妇立即终止妊娠,避免患病儿出生D、建议产妇继续妊娠,提前准备乳糖水解配方奶粉大多数人和哺乳动物出生时LCT基因的表达量最大,断奶后表达量逐渐降低,至成年期时表现成年型乳糖不耐受。据调查,全球多数成年人口为乳糖不耐受,只有约25%因LCT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在成年后表现为乳糖耐受。(5)哺乳动物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