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教材)_第1页
机械制图教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教材)_第2页
机械制图教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教材)_第3页
机械制图教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教材)_第4页
机械制图教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授课计划

绪论

章节内容§1—1制图基本规定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1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1.了解图样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目的要求3.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特点。

4.了解图样的一般规定及机械制图等国家标准。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特点。

重占

图样的一般规定及机械制图等国家标准。

图样的一般规定

难点

图样的一般规定及机械制图等国家标准c

复习题P1-2

仪器教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一、图样的内容和作用

图样是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表示的工程对象,并有必要

技术说明的图。图样是全球工程界的语言。根据装配图所表示的装配关

系和技术要求,把合格的零件装配在一起,才能制造出机器或部件。

千斤顶电动机

装配图表示组成机潜或部件中各零件间连接方式和装配关系的图

样。零件图表达零件结构形状、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二、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目的

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具,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作为现代型技能型人才,必须学会掌握这种语言,初步具备识读和绘制

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研究的图样主要是机械制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

习后续的机械基础和专业课程以及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

础。三、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M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正投影制助联础

<!>.主要内容《

机被图H的我示法

、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别,」蚣制

1.<2>、基本要求:

2.熟悉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学会正确使用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初步掌握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

3.掌握运用王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的图示方法,并具备一

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4.掌握运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的图示方法,并具备一

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时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5.理解并掌握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的画法和注法规定,

以及螺纹紧固件连接、齿轮啮合、键和销连接等画法规定。

了解各种技术要求的符号、代号和标记的含义,具备识读和绘制中

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自始至终把物体的投影与物体的形状紧密联系,不断地

“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既要想象物体的形状,又要思考作

图的投影规律,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2.学与练相结合

3.规律性的投影作图;规范性的制图标准。

§1-1制图基本规定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GB/T14689/993)

1.图纸幅面是指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

基本幅面代号有AO、A1.A2、A3.A4五种。

2.图框格式图纸上限定绘图区域的线框称为图框。

图框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样绘制在图框内部。其格式分为

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两种。

为复制或缩微摄影时定位方便,应在图纸各边长的中点处绘制对中符

号。对中符号是从纸边界回入图框内5mm的一段粗实线

标题栏是由名称及代号区、签字区,更改区和其他区组成的栏目其格式

和尺寸由GB/T10609.1-1989规定。标题栏位于图纸的右下角。

二、比例(GB/T146904993)

比例是图中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建议尽量采用机件的实际大小(1:1)画图,以便反映其真实大小。

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中标明。

当某视图采用不同的比例时,必须另行标注。

三、字体(GB/T14691-1993)

字体指图中汉字、字母、数字的书写形式。图样中的字体书写必须

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课时授课计划(第3页)

方法与指

讲授内容和过程

字体号数即字体高度h分为8种:1.8,2.5,3.5,5,7,10,14,20mm”

如需书写更大的字,其字体高度应按J2的比率递增。

四、图线(GB/T4457.4-2002)

1.图线的线性及应用

绘制机械图样使用的基本图线:粗实线、细实线、细虚线、细点画

线、细双点画线、波浪线、双折线、粗虚线、粗点面线。

图线宽度在下列数系中选择(该数系的公比为l:V2):0.13mm,

0.18mm,0.25mm,0.35mm,0.5mm,0.7mm,1mm,1.4mm,2mm。

机械制图中通常采用粗细两种线宽,其比例关系为2:1,粗线宽度

优先采用0.5mm或0.7mm。

不连续线的独立部分称为线素,如点、长度不同的画和间隔。各线

素的长度应符合规定。

2.图线的画法

(1)细虚线、细点画线、细双点画线与其他图线相交时,应交于画或长

画处。

(2)细虚线直接在实线延长线上相接时,细虚线应留出空隙。

(3)细虚线圆弧与实线相切时,细虚线圆孤应留出间隙。

(4)画圆的中心线时,圆心应是长画的交点,细点画线两端应超出轮廓

2〜5mm。

(5)考虑缩微制图的需要,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一般不小于0.7

mnio

课时授课计划

章节内容§1-2尺寸注法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2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1.掌握尺寸标注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目的要求

2.理解尺寸标注基本规则。

2、理解尺寸标注基本规则。

重点掌握尺寸标注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难点掌握尺寸标注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复习题

仪器教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机件结构形状的大小和相对位置需用尺寸表示。

尺寸标注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一、尺寸标注基本规则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依据,与图形的

比例和绘图的准确度无关C

(2)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以mm为单位时,

不需标注计量单位的名称或代号;若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

应的计量单位名称或代号°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

加说明。

(4)机件的每一尺寸,在图样中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

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5)在不致引起误解和不产生理解多义性的前提下,力求简化标

注。

二、尺寸要素

(1)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线引

出,也可直接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等作为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应超出尺寸线约2〜5mm。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

直,必要时允许倾斜。

(2)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

的线段平行。尺寸线一般不用其他图线所代替,也不与其他图线重

合或在其延长线上,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尺寸线或尺寸界线相交。

(3)尺寸数字及相关符号

课时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表L4常用的符号和缩写词

为七含义符号含义

0白:锐X/土里头孑L

R半径1__1沉孔或铭、E

S球T深皮

EQS均面□正方形

C斜度

t呼度O钿良

弧氏屐开长

尺寸注法示例

尺寸终端形式

d为粗实线宽度,方为尺寸数字高度

线性尺寸数字方向

线性尺寸标注

一般采用第一种方法注写,同一张图样中标注形式应尽可能

统一。

小尺寸注法

当没有足够的位置标注尺寸时,箭头可外移或用小圆点代替

两个箭头;尺寸数字也可写在尺寸界线外或引出标注

课时授课计划

章节内容

§1-3尺规绘图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2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能正确合理的使用绘图仪器与绘图工具。

目的要求

重点

绘图仪器与绘图工具的使用

难点绘图仪器与绘图工具的使用

复习题练习册1-9P9-10

仪器教具绘图仪器与绘图工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1•尺规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铅笔和铅芯HB

或B:画粗线;

H或HB:写字;

2H或H:画细线及底稿。

丁字尺及图板

丁字尺用来画水平线,并与三角板配合使用,可画竖直线及

150倍角的斜线。

三角板

三角板分45°和30°-60°两块,可配合丁字尺画竖直线及

150倍角的斜线;或用两块三角板配合画任意角度的平行线。

比例尺

比例尺供绘制不同比例的图样时量取尺寸用,尺面上有各种

不同比例的刻度,但要注意每一种刻度,常可用作几种不同的比

例。

例如,对于标明1:100刻度的比例尺,它的每20小格(真实长

度为20mm)代表20mm时.是1:1的比例;若代表2m时,是1:100

的比例;若代表2mm时,是10:1的比例。对于1:200刻度的比例

尺,它的每10小格(真实长度为10mm)代表2m时,是1:200的比

例。

分规

分规是用来量取尺寸和等分线段

圆规用于画圆或圆弧。

其他工具

曲线板(绘制非圆曲线);・削铅笔刀;・橡皮;・塑料透明胶

纸(固定图纸);•量角器(测量角度);•擦图片(修改图线);•

砂纸(磨铅笔);

・小刷(清除图面上橡皮屑等工

时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曲线板(绘制非圆曲线)

曲线板的用法

根据若干个已知点,选择曲线板合适的弧段,每次至少要吻合四个

点(三段线)。前一段重复上次所描,中间一段是本次所描,后一段留待

下次描,分段描绘出圆滑的曲线段。

儿何作图

等分圆周及正多边形作图

正多边形一般采用等分其外接圆,连各等分点的方法作图。

斜度和锥度

斜度是指一直线或平面相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斜度=tana=

H:L=l:no

采用斜度符号标注时,符号的斜线方向应与斜度方向一致。

锥度是正圆锥底圆直径与圆锥高度之比或正圆锥台两底圆直径之差与圆

锥台高度之比,即:

锥度=2tan(a12)=D:L=(D-d):1

圆弧连接

用线段(圆弧或直线段)光滑连接两已知线段(圆弧或直线段)称为圆

弧连接。该线段称为连接线段。光滑连接就是平面几何中的相切。

时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圆弧连接可以用圆弧连接两条已知直线、两己如圆弧或一直线一圆

弧,也可用直线连接两圆弧。

(1)用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两已知相交直线M、N

先分别作两已知直线M、N的平行线L、K,且使平行线的距离为R,

两线L、K的交点。即为连接弧圆心;

再分别找出连接圆弧与直线M、N的切点T1、T2,再以0为圆心,

R为半径画连接弧。

椭圆

(1)同心圆法G隹确画法)

(2)四心法(近似画法)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图步骤

(1)基准

确定平面图形的尺寸位置的几何元素称为基准。一个平面图形至少

有两个基准,如直角坐标X、Y方向基准。常用作基准线的有:①对称

图形的对称中心线;②较大圆的中心线;③较长的直线。

(2)定形尺寸

确定平面图形上各线段形状大小的尺寸称为定形尺寸,如直线的

长度、圆及圆弧的直径或半径,以及角度大小等。

(3)定位尺寸

确定平面图形上的线段或线框间相对位置的尺}称为定位尺寸。

平面图形中圆弧线段的分类

根据圆心的两坐标及半径可确定一个圆弧。

时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具备上述三个尺寸的圆弧称己知弧;

具备上述两个尺寸的圆弧称中间弧,一般给出半径R;

具备上述一个尺寸的圆弧称连接弧,一般给出半径R。

缺少的尺寸,可利用相切的条件作出。

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

(1)画出基准线,并根据各个封闭图形的定位尺寸画出定位线;

(2)画出已知线段;

(3)画出中间线段;

(4)画出连接线段。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标注尺寸时要考虑:

(1)齐全,不多不少;

(2)清晰,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标注尺寸的步骤:

(1)分析图形各部分的构成,确定基准;

(2)注出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

(3)检查。

尺规绘图的操作步骤

(1)准备好铅笔及圆规;擦净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

(2)根据所绘图形的大小和比例,选取合适的图纸幅面。

(3)用丁字尺找正后,用胶带固定图纸。

(4)用细实线画图框及标题栏。

(5)布图,先画基准线,再画主要轮廓线,最后画细节。

(6)检查、修改底稿作图线。

(7)按先曲线后直线、先实线后其他线的顺序描深。尽量使同类线的粗

细、浓淡一致。

(8)标注尺寸,书写其他文字、符号,填写标题栏。

(9)检查,改正错误,清洁封面,完成全图。

(9)检查,改正错误,清洁图面,完成全图。

课时授课计划

§2-1投影法的概述

章节内容

§2-2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3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目的要求

2.掌握三视图的关系和投影规律

2、掌握三视图的关系和投影规律

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重点

三视图和形成的投影的规律。

难点二视图的形成志投影规律c

复习题P11-15

仪器教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2-1投影法的概述

一、投影法的概念

投影法: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

形的方法。

投射中心:所有投射线的起源点

投射线:发自投射中心且通过物体上各点的直线。

投影面:在投影法中得到投影的面。

投影(图):根据投影法所得到的图形。

二、常见投影法的分类

1、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对投影

的大小有影响。量性较差。

2、平行投影法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度量性较

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三、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1、真实性

2、积聚性

3、类似性

时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2-2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一、三视图的形成

1、一个视图不能表达形体的真实形状

三视图的形成: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法

向各投影面投射,即可分别得到正面投影、水平投影和侧面

投影。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射,在正面上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射,在水平面上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射,在侧面上所得的视图。

如下图所示:

二、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和方向尺寸

V面、H面(主、俯视图)——长对正。

V面、W面(主、左视图)——高平齐。

H面、W面(俯、左视图)——宽相等。

例题

课时授课计划

章节内容§2-3基本体的投影作图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3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1.了解基本儿何体的种类

目的要求2.掌握平面立体的投影特点

3.掌握平面立体表面点的投影

重点

平面立体的投影特点和画法

难点表面点的求法

复习题练习册P17

仪器教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一、基本体的概念

二、平面立体2.曲面立体

三、平面立体

平面立体是平面围成,平面是由直线段组成,而每

条线段都可由其两端点确定,因此作平面立体的

三视图,即是绘制其各表面的交线及各顶点的投

影。

1.棱柱六棱柱四棱柱三棱柱的投影与表面

点的求法

六棱柱八个面的特点:上下两个面为水平面

前后两个面为正平面

其余四个面为铅垂面

均可利用平面投影的积聚性直接求出表面点

2.棱锥、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的投影与表面点

的求法

三棱锥四个面的特点:底面为水平面;后面的一个

锥面为侧垂面;其余两个面为一般位置平面,这两个平

面上的点不能直接求出,而要采用一般位置平面求点的

方法求表面点(画辅助线)

二棱锥四个面的特点:底面为水平面;后面的一个

锥面为侧垂面;其余两个面为一般位置平面,这两个平

面上的点不能直接求出,而要采用一般位置平面求点的

方法求表面点(画辅助线)

三棱锥四个面的特点:底面为水平面;后面的一个

锥面为侧垂面;其余两个面为一般位置平面,这两个平

面上的点不能直接求出,而要采用一般位置平面求点的

方法求表面点(画辅助线)

时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3.圆柱的投影与表面点的求法

4.圆球的投影与表面点的求法

课时授课计划

章节内容§2-4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4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L掌握空间点的点的投影及规律。

2.掌握直线的投影规律

目的要求

3.了解两条直线的相对位置的投影特点

4.掌握平面形的投影特征

重点

点的投影规律。直线的投影规律。平面的投影特征

难点点的相对位置。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面的投影特征

复习题P20-25

仪器教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一、点的投影

过空间点A的投射线与投影面P的交点即为点A在P面

上的投影。

平齐)

a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葭到Z轴距离(宽相等)

2、点的坐标及投影规律:

①"ZOX轴"%"xoz轴

②(/“、==A〃,(A至IJVlfli的Sb离)

aZ,=.=Aa"(A至面的胖4离)

〃,〃、==z=Aa(A到H面的距离)

3.两点的相对位置

两点的相对位置指两点在空间的上下、前后、左右

位置关系。

判断方法,

▲x坐标大的在左

▲y坐标大的在附

▲z坐标大的在上

4.重影点

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为一点时,则称此两点为该投影面的重影

点。

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为一点时,则称此两点为该投影面的重影

点。

时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二、直线投影

1、直线的投影规律

真实性平行

积聚性垂直

收缩性倾斜

2、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征

一般位置直线

特殊位置直线

投影面的平行线:正平线水平线侧平线

投影面的垂直线:铅垂线正垂线侧垂

线

总结特点:

一般位置直线三斜三收无实长

投影面的平行线一真两收一实长

投影面的垂直线一积两真一实长

平面对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征

1.真实性平行

2积.聚性垂直

3收.缩性倾斜

三、平面的三面投影

1.一般位置平面

2.投影面的垂直而正垂面铅垂面侧垂面

3.投影血的平行面止平面水平面侧平面

总结投影特性:

一般位置平面三斜三收无实形

投影面的垂直面一积两收无实形

投影面的平行面一真两积一实形

课时授课计划

章节内容§3-1立体表而上点的投影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4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1.掌握三视图知识

目的要求2.学会棱柱表面点的投影的绘制方法,

2.学会棱柱表面点的投影的绘制方法。

重点棱柱表面取点的作图方法

难点棱柱表面取点的作图方法

复习题练习册P27-28

仪器教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本节为常见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因为中职类高一新生制图

知识基础薄弱,但课堂积极性高,所以拿棱柱来举例不仅简单易

懂,而且能调动他们动手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来加以辅助,给学生们一个立体直观

的印象,便于理解掌握。因为棱柱投影特征和表面上点的求法同

圆柱体非常类似,所以这个知识弄懂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

象,也便于以后的学习。设计原则: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多练,

在实际作图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并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立体表面点的投影

一、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

1.投影特性

一个视图积聚,反映棱柱的形状特征:另外两个视图均为矩形

线框。

2、注意的问题:

(1)可利用平面投影积聚性求的

(2)若平面处于可见位置,则该面上的同面投影也是可见的;反

之为不可见。

二、分析棱柱表面上的点

1.一般位置

2.特殊位置

四、作业

1.练习册P27-28

课时授课计划

章节内容§3-2截交线的投影作图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6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熟练掌握圆柱体、圆锥体截割的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目的要求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重点圆柱体截割的截交线的画法

难点圆柱体截割的截交线的画法

复习题练习册29-33

仪器教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3-2截交线的投影作图

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就是求截平面与曲面立体表面的共有点的投

影,然后把各点的同名投影依次光滑连接起来。

当截平面或曲面立体的表面垂直于某一投影面时,则截交线

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具有积聚性,可直接利用面上取点的方法作

图。

(一)圆柱的截交线

1.基本类型

平面截切圆柱时,根据截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不同,

其截交线有三种不同的形状。对照表3—1分析讲解。

2.讲解例题

(1)例一。如图所示,求圆柱被正垂面截切后的截交线。

分析:截平面与圆柱的轴线倾斜,故截交线为椭圆。此椭圆

的正面投影积聚为一直线。由于圆柱面的水平投影积聚为圆,而

椭圆位于圆柱面上,故椭圆的水平投影与圆柱面水平投影重合。

椭圆的侧面投影是它的类似形,仍为椭圆。可根据投影规律由正

面投影和水平投影求出侧面投影。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时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图3—15圆柱的截交线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2)例二,如图所示,完成被截切圆柱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

分析:该圆柱左端的开槽是由两个平行于圆柱轴线的对称的正平面

和一个垂直于轴线的侧平面切割而成。圆柱右端的切口是由两个平行于

圆柱轴线的水平面和两个侧平面切割而成。

图3—16补全带切口圆柱的投影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课时授课计划1

章节内容§3-3相贯线的投影作图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6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1介.绍相贯线的概念

目的要求2讲.解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3讲.解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

3、讲解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

重点利用立体投影的积聚性求作两个圆柱体相贯的相贯线的画法

难点利用立体投影的积聚性求作两个圆柱体相贯的相贯线的画法

复习题练习册P35

仪器教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一)相贯线的性质

1.相贯线的概念

两个基本体相交(或称相贯),表面产生的交线称为相贯线。本节

只讨论最为常见的两个曲而立体相交的问题。

2.相贯线的性质:

(1)相贯线是两个曲面立体表面的共有线,也是两个曲面立体表面

的分界线。相贯线上的点是两个曲面立体表面的共有点。

(2)两个曲面立体的相贯线一般为封闭的空间曲线,特殊情况下可

能是平面曲线或直线。

求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线的实质就是求它们表面的共有点。作图时,依次

求出特殊点和一般点,判别其可见性,然后将各点光滑连接起来,即得

相贯线。

(二)相贯线的阿法

1、两个相交的曲面立体中,如果其中一个是柱面立体(常见的是圆

柱面),且其轴线垂直于某投影面时,相贯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一

定积聚在柱面投影上,相贯线的其余投影可用表面取点法求出。

2、讲解例题。

如图所示,求正交两圆柱体的相贯线。

分析:两圆柱体的轴线正交,且分别垂直于水平面和侧面。相贯线在水

平面上的投影积聚在小圆柱水平投影的圆周上,在侧面上的投影积聚在

大圆柱侧面投影的圆周上,故只需求作相贯线的正面投影。出示模型辅助

讲解。

(a)立体图(b)

时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图3-21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2.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相贯线的作图步躲较多,如对相贯线的准确性无特殊要求,当两圆柱垂

直正交且直径有相差时,可采用圆弧代替相贯线的近似画法。如图3-22

所示,垂直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可用大圆柱的D/2为半径作圆弧来代替。

图3・22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两圆柱正交的类型

两圆柱正交有三种情况:(1)两外圆柱面相交;(2)外圆柱面与内

圆柱面相交;(3)两内圆柱面相交。这三种情况的相交形式虽然不同,但

相贯线的性质和形状一样,求法也是一样的。如图3—23所示。

出示模型辅助讲解。

(h)外圆柱面与内圆柱面相交

时授课计划(第3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二)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两曲面立体相交,其相贯线一般为空间曲线,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

能是平面曲线或直线。

1.两个曲面立体具有公共轴线时,相贯线为与轴线垂直的圆。

2、当正交的两圆柱直径相等时,相贯线为大小相等的两个椭圆

(投影为通过两轴线交点的直线)。

3、当相交的两圆柱轴线平行时,相贯线为两条平行于轴线的直

线。

课时授课计划2

章节内容§4-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7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目的要求2

2、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1.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囱法

重点

2.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2、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1.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难点2.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2、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复习题练习册P38

仪器教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

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

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

图4一2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

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

01X1.01Y1.0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N

X101Y1.ZY101Z1.ZX10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

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

OX、OY、0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l.ql.rl表示。例如,在图

4-24»,pl=01Al/OA,ql=O1B1/OB,rl=OIC1/OCo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

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用的不同,轴测图可以

分为:

1)正轴测图一一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

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一一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

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口寸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一一pl=ql=rl,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一一pl=rlrql,简称正(斜)二测图;

3)正(或斜)三等测轴测图一一plWqlWrl,简称正(斜)三测图;

本章只介绍工程上常用的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的画法。

3.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中仍互相平行;物体上平行

于坐标轴的线段,在轴测图中仍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且同一轴向所有

线段的轴向伸缩系数相同,

(2)物体上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可以用坐标法确定其两个端点然后

连线画出。

(3)物体上不平行于轴测投影面的平面图形,在轴测图中变成原形的类

似形。如长方形的轴测投影为平行四边形,圆形的轴测投影为椭圆等。

(二)正等测图

1.正等测图的形成及参数

(1)形成方法

如图4一3(a)所示,如果使三条坐标轴OX、OY、0Z对轴测投影

面处干倾角都相等的芍置,把物体向轴测投影面投影,这样所得到

的轴测投影就是正等测轴测图,简称正等测图。

授课计划(第3页)

方法与

讲授内容和过程

指导

(2)参数

图4一3(b)表示了正等测图的轴测轴、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等参数及画

法。从图中可以看出,正等测图的轴间角均为120。,且三个轴向伸缩系数相

等。经推证并计算可知pl=ql=rl=0.82。为作图简便,实际画正等测图时

采用pl=ql=rl=l的简化伸缩系数画图,即沿各轴向的所有尺寸都按物体

的实际长度画图。但按简化伸缩系数画出的图形比实际物体放大了1/0.82

21.22倍。

2.平面立体正轴测图的画法

用例题讲解正等测图的画法。

(1)长方体的正等测图

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点,选择其中一个角顶点作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原

点,并以过该角顶,点的三条棱线为坐标轴。先画出轴测轴,然后用各顶点

的坐标分别定出长方体的八个顶点的轴测投影,依次连接各顶点即可。

图4一4长方体的正等测图

作图方法与步骤如图4—4所示。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步骤。

课时授课计划1

章节内容§4-2正等轴测图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7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了解正等轴测图的形成,熟悉正等轴测图的特点,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画法规

目的要求定和画法步骤,能根据简单形体的的三视图画出其正等轴测图。

重点正等测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难点空间点的定位

复习题练习册P39

仪器教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正等测图

1.正等测图的形成及参数

(1)形成方法

如图4一3(a)所示,如果使三条坐标轴OX、OY、0Z对轴测投影面处

于倾角都相等的位置,把物体向轴测投影面投影,这样所得到的轴测投

影就是正等测轴测图,简称正等测图。

轴测投影面

(2)参数

图4—3(b)表示了正等测图的轴测轴、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等参数

及画法。从图中可以看出,正等测图的轴间角均为120°,且三个轴向伸

缩系数相等。经推证并计算可知pl=ql=rl=0.82。为作图简便,实际

画正等测图时采用pl=q1=rl=l的简化伸缩系数画图,即沿各轴向的

所有尺寸都按物体的实际长度画图.但按简化伸缩系数画出的图形比实

际物体放大了1/O.82F.22倍。

时授课计划(第2页)

方法与

讲授内容和过程

指导

2.平面立体正轴测图的画法

用例题讲解正等测图的画法。

(1)长方体的正等测图

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点,选择其中一个角顶点作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原

点,并以过该角顶点的三条棱线为坐标轴。先画出轴测轴,然后用各顶点

的坐标分别定出长方体的八个顶点的轴测投影,依次连接各顶点即可。

图4一4长方体的正等测图

作图方法与步骤如图4—4所示。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步骤。

课时授课计划

章节内容§5-3斜二轴测图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8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掌握斜二轴测图的特点和画法

目的要求

重点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难点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复习题练习册P40

仪器教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一、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ZX1O1Y1=ZZ1O1Y1=135°

ZXiOiZi=90°

轴向伸缩系数:p=r=lq=0.5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斜二等轴测图

例:水平圆的斜一等轴测图的画法

利用坐标法

(1)将圆直径等分为六等分,过等分点作y轴的平行线

(2)作轴测轴,在01X1轴上取各等分点,过各点作01Y1的平

行线,依据q=0.5取得各平行线的长度

(3)光滑连接各点

学生练习侧平圆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2.斜二等轴测图画法示例

例:画出正四棱台的斜二等轴测图

作图过程:

(1)建立轴测轴O1XLO1Y1.O1Z1,作出底面的轴测投影:在

01X1轴上按1:1截取,在O1Y1轴上按1:2截取。

(2)在01Z1轴上量取正四棱台的高度h,作出顶面的轴测投影。

(3)连接各可见轮廓线,整理描深即可。

时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例:画出下图所示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

分析:此组合体的形状特点是在一个方向的相互平行的平面上有多个

圆。如果画成正等测图,则由于椭圆数量过多而显得繁琐,可以考虑画成

斜二测图,作图时选择各圆的平面平行于坐标面XOZo

课时授课计划

§5-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与表面连接关系

章节内容

§5-2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计划时数2授课周次第8周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班级

作业练习练习题讨论授课日期

1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掌握表面连接关系

2.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

目的要求

3掌.握组合体的画法

1形.体分析法

重点

2组.合体的画法

难点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

复习题练习册P45-46

仪器教具

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课时授课计划(第1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一)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叠加

(2)切割

(3)综合是上面两种基本形式的综合。如图5—1所示。

图5—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2.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1)平齐或不平齐

当两基本体表面平齐时,结合处不画分界线。当两基本体表面不平齐

时,结合处应画出分界线。

(2)相切

当两基本体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画分界线。

(3)相交

当两基本体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分界线。

(二)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一一假想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体,分析各基本体的形状、

组合形式和相对位置,弄清组合体的形体特征,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形体分

析法。

(三)组合体的画法

1.形体分析

画图前,首先应对红合体进行形体分析,分析该组合体是由哪些基本

画图前:首先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分析该组合体是由哪些基本

时授课计划(第2页)

讲授内容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