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5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5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5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5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测控导航表学问点题号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1,2,7,8,9,152.生态系统养分结构3,4,5,6,10,133.综合考查11,12,141.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余万只不同种类的鸟,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浩大的鸟群在天空回旋,形成壮丽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安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安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D)A.灰椋鸟种内斗争必定减弱B.鸟的种类必定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定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定发生变更解析:随着灰椋鸟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增加。由于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因此农林害虫大幅度削减。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植物和鸟的种类必定削减。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D)A.特地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肯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肯定是每一条食物链的终点C.分解者都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D.分解者不肯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肯定都是分解者解析:例如蚯蚓等动物能将植物遗体残枝枯叶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属于分解者;所以分解者不肯定都是微生物,硝化细菌利用氧化氨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3.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觉,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削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加B.甲的引进并不能变更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限制甲的扩散D.该河流中全部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解析:在五年内,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加;甲引进后,甲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已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因为甲的引进已经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削减,说明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捕食物种甲,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扩散;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全部的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其生存环境包括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4.加强管理后,某自然爱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复原。数年后,出现了爱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常常到爱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D)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挚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主动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加解析:某种大型食草动物常常到爱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农作物,所以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挚友,也不能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更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正在主动地寻求人类的帮助,A、B、C错;他们到农田中采食、破坏农作物表明爱护区内食物资源不足,为了获得食物而破坏农作物,从而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加。5.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和野羊被大量捕杀后,最先受害的是(D)A.生产者 B.分解者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解析:野兔和野羊为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的干脆食物。当野兔和野羊被大量捕杀后,数量大量削减,次级消费者的食物来源短缺,因此次级消费者最先受害,数量削减。6.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C)A.其次养分级 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 D.初级消费者解析: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养分级,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其次养分级,所以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养分级。7.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就是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和养分结构,其中养分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自养型生物肯定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B.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C.大部分动物都是消费者,但也可能是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解析:生产者不肯定是绿色植物,还有可能是其他自养生物,比如硝化细菌。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C)A.一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养分级上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养分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解析: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占有不同的养分级;养分级的凹凸与生物的体型没有必定的联系;有的细菌属于生产者或消费者。10.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假如有人大量捕获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B)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峻C.蛇的数量快速增加 D.鼠的数量快速增加解析:大量捕获蛙以后,害虫失去了天敌,所以害虫数量会快速增加;蛙削减以后,蛇的数量不会变更很大,因为蛇有蛙和鼠两个食物来源,但鼠的数量会因蛇的大量捕食而削减。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织连接成食物网的缘由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养分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只有分解者D.蛇占有三、四、五三个养分级解析:由于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占有的养分级不同,所以食物链才交织连接成食物网;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食虫鸟与蛙都捕食食草昆虫,属于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不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些生物成分,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属于三、四、五养分级。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D)A.图示结构中全部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养分级、三级消费者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解析: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生物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只能组成一条食物链,即树→虫→鸟;“鸟”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三养分级、次级消费者;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都属于分解者。1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草属于,食虫鸟属于。

(2)该生态系统中,昆虫与食虫鸟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3)图中的成分构成的食物链是。

(4)若食虫鸟大量死亡,则昆虫的数量变更趋势是。

A.先增加后削减B.始终增加C.始终削减解析:(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图中草属于生产者,食虫鸟属于次级消费者。(2)该生态系统中,昆虫与食虫鸟之间是捕食关系。(3)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图中的成分构成的食物链是草→昆虫→食虫鸟。(4)食虫鸟是昆虫的天敌,若食虫鸟大量死亡,则昆虫的数量先增加,最终还会因为食物空间等环境资源的限制数量削减。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2)捕食(3)草→昆虫→食虫鸟(4)A14.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变更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接连迁入,并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更属于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3)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

(4)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解析:(1)依据题干得知: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更属于次生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同时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可知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水草腐烂后,分解者将其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之后被生产者汲取,因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4)在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位于其次养分级,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养分级。由于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所以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动物既含有初级消费者(捕食浮游植物),又含有次级消费者(捕食浮游动物),分析图可知: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既为初级消费者,又为次级消费者。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浮游生物类(4)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15.探究课题:证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的重要性和不行缺少性。探究打算:等大的玻璃瓶四个、清水、河泥、生长状况和大小均相同的金鱼若干条、生长状况和大小相同的金鱼藻若干。探究步骤:①取玻璃瓶,分别编号为1、2、3、4。②分别对4个玻璃瓶做以下处理:③视察四个玻璃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结果探讨:(1)1号和2号相比,哪一瓶中金鱼存活时间长?,缘由是

(2)1号和4号比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必备成分?(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应如何改进试验?。

(3)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缘由是

(4)本试验的结论是

解析:(1)1号玻璃瓶与2号玻璃瓶的不同之处是光照的有无,2号玻璃瓶缺少光照,金鱼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金鱼会因O2不足而死亡,故1号玻璃瓶中金鱼存活时间长。(2)1、4号的自变量应是分解者的有、无,图中1号玻璃瓶与4号玻璃瓶的不同之处为河泥的有无,若要证明分解者的不行缺少,4号玻璃瓶可加入灭菌处理后的河泥。(3)与其他3个玻璃瓶相比,1号玻璃瓶中含有金鱼藻(生产者)、金鱼(消费者)、河泥(分解者),同时还有光照(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