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等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等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等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等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等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的思想,并建立了调节人际关系的礼乐制度。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A.专制君主的权力出现异化B.治国理念趋于理性C.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D.宗法意识日趋淡漠2.如表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义”的解释。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处臣之事君,义也义者,正也……然而正者,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A.儒家道德观念已被普遍接受B.各家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提高C.法家理念渗透到各家思想中D.知识阶层注重追求有序社会3.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政府组织能力强大C.水利工程技术领先D.隋文帝的励精图治4.唐代服饰宽衣大袖、色彩鲜艳,多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宋代服饰修长、纤细、淡雅朴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B.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淡雅之风C.社会成员身份逐渐趋于平等D.儒家思想的变化影响了审美观念【高二五校联考试题历史卷第1页(共6页5347B5.北宋医家王惟一总结前人经验,主持设计制造了两具针灸铜人。铜人作为针灸教学的标准化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的模型,一具被放在朝廷医官院供医者观摩练习;另一具被放置在京城大相国寺供人们参观学习。由此可知,制造针灸铜人A.保障了民众的身体健康B.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革新了疫病防治的手段D.有利于医疗知识的传播6.1592年利玛窦来华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方式,盛赞孔子为“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者,证明基督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利玛窦在南昌被称为A.选官制度呈现开放特征B.儒家文化顺应时代发展C.入乡随俗助力西学东渐D.东西文化相互吸收借鉴7.历史上由外国传入中国的瓜果蔬菜有很多,如下表。材料表明由来名称举例今名“胡”系列“胡”系列大多为两汉至“番”系列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洋”系列引入A.中外饮食结构已趋同B.中国饮食文化兼收并蓄C.外来蔬果十分受青睐D.中外文明交流双向频繁8.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废除旧历,普用国历”,要求各省市将“一会及习俗上点缀品、销售品一律加以指导改良,按照国历日期举行”。然而普通民众乃至自命历进行。这主要缘于A.西学的科学性值得推敲B.民众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C.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底蕴D.国民政府政令缺乏强制性9.中国现代交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桥梁建设方面,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为一体,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在轨道交通领域,磁悬浮列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研发与应用取得进展,城市地铁网络日益密集,中欧班列的开通,加强了中国与欧洲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中国现代交通的发展A.助力国家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战略B.侧重于轨道交通领域的新突破C.表明中国交通技术已全面领先世界D.把重点集中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明那”“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A.能为受害人伸张正义B.祛除了习惯法的印记C.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D.保护了奴隶主的财产苏格拉底柏拉图些人分别能造就儿童的体质和教给他们身体方面的本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B.增强了雅典的军事力量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D.利于实现男女政治平等12.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B.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D.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13.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以上。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这意味着A.横跨太平洋的贸易网络形成B.美洲地区社会发展进程停滞C.美洲族群混合程度世界最高D.多元文明格局的平衡被打破14.在15世纪后,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始了在美洲的殖民活动。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白人移民被称作半岛人,处于最上层;美洲出生,父母都是白人移民的人,被称为克里奥尔人,一直受到歧视。半岛人与当地的印第安妇女结合,混血后代被称为梅斯蒂索人。葡萄牙人与非洲人的混血后代,被称为穆拉托人,处于底层。这表明,殖民活动A.改变人口结构和分布B.改变世界人文地理格局C.促进文明交流与交融D.促成世界文化多元发展【高二五校联考试题历史卷第4页(共6页5347B15.19世纪末,热带医学成为英国重点发展的医学。英国人诺特说到,一个国家的气候对于住民健康及性格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从温带地区突然移居到热带地区的人来说,必须具备完整的健康生活守则与疾病预防的知识。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医疗技术水平世界领先B.医学研究服务于殖民扩张C.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D.热带疾病造成了社会灾难16.从1960年开始,围绕东京城市外围的高速铁路站点不断增多,每年都有几十公顷住宅区被开发出来,由于住宅空间设计与环境比市区更优越,价格更便宜,设施了大量居民迁入,东京城市外围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综合性城市。这一现象说明A.大城市社会问题得以解决B.东京城市的发展潜力削弱C.现代交通促进城市化发展D.社会资源实现更优化配置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大一统”并不是简单的政治一统,而应该看作天人的一统,也就是德礼和刑政,由此构成中华文明历世不衰的政道传统。尽管历史上无数次改朝换代,但后来的胜利者往往都会承认前一王朝在政治上与文化上的合法性。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多有侵扰乃至统治中国(中原王朝),但最终不分夷夏,都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洪流当中。——摘编自郭晓东《中华文明何以赓续不已》材料二回溯历史,来自北、西两个方向的其他民族陆陆续续进入中原,与中原的原住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1)根据材料一,请分析归纳“中华文明何以赓(2)根据材料二,围绕“文化基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直接体现于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都是大力提倡的。——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材料二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畜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看法。(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材料二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摘编自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8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共同作用。(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作用可与今天的因特网和数码信息基础设施相提并论。津浦铁路(北起天津、南到南京浦口)1908-1912年修建通车。1938年,日军夺取了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的控制权,并在沿线火车站建立起日军统治。铁路成为日军实施南进政策,控制东南亚及西南太平洋的重要资源运输工具。1938至1939年,中共领导的大约5000人的鲁南铁道游击队成立。这些铁道游击队员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支队,如品和武器、炸药等以支援山里的八路军,成为二战期间重要的民族民主革命力量。——摘编自[德]柯丽莎《铁路与中国转型》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BDBDDCBCACABDABC1.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材料“在政治方面,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并使用人牲;而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为本,并制定调节人际关系的礼乐制度,这表明西周相对于商代而言,治国理念趋于理性,B项正确;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君主的权力出现异化,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孔子首先提出以仁、礼为核心,包括孝悌、忠恕、智、信、勇、义等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初步建立起儒家的伦理学说。西周时期儒家学派尚未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并非否认祖先地位和宗族关系,无法得出宗法意识日趋淡漠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D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有礼,男女有别”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材料中庄子、墨正确;墨子、商鞅并未完全接受儒家道德观念,排除A项;“各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对“义”的解释,并不是法家理念渗透到各家思想中,且C项不符合3.B大运河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需要投入的人力、大运河贯通加强了南北的商业往来和商旅运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没有达到“高度繁荣“的程度,排4.D根据材料“唐代服饰宽衣大袖、色彩鲜艳,多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宋代服饰修长、纤细、淡雅朴素,向着“禁欲”的方向发展”可知,宋代服饰向着“禁欲”的方向发展,是因为宋朝时响,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逐渐影响到宋代服饰风格,D项正确;宋朝通过一系施,使得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渐加强,排除A项;商品经济发展会促使文化世俗化,而宋代服饰变化的原因是受到了理学的影响,排除B项;在封建社会下,社会成员身份是不平等的,排除C项。5.D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王惟一制造的针灸铜人有两个作用,一是供医者观摩练习,二是供人们参观学习。这表明针灸铜人是为了传播医疗知识,提高针灸技术水平的教具。因此,制造针灸铜人有利于医疗知识的传播,D项正确;保障了民众的身体健康夸大了针灸铜人的作用,排除A项;针灸铜人的制作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造的,得益于医学的发展,而非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针灸铜人是方便了针灸知识和技能的传播,是教学模具的创新,而非疫病防治手段的革6.C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根据材料“盛赞孔子为‘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者,证明基督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在北京被称为‘利进士'"可知,利玛窦高度赞扬孔子,证明基督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体现了传教士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宣传西方基督教思想的特征,这有助于减少西学东渐的思想阻力,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明代选官制度的特征,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学借鉴中国文化的信息,体现不出儒家文化顺应时代发展的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儒家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的信息,体现不出东西文化相互吸收借鉴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明中国饮食文化兼收并蓄,对外持开放态度,故答案选B项;中外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人对外来蔬果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反映外国蔬果传入中国,是单向交流,排除D项。8.C根据材料“普通民众乃至自命为知识分子的人也‘随俗浮沉,不作除旧布新之念’,各种活动均依旧历进行”和所学知识可知,旧历在中国传承已久,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底蕴,深刻影响着民众生活,所以即便政府推行新历,民众仍习惯按旧历行事,C项正确;国历(公历)是科学的计时方式,西学也有其科学性,A项说法错误;材料现象主要是传统文化的影响,而非民众文化水平问题,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废除旧历,普用国历”,说明政令有一定强制性,排除D项。9.A结合所学可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有利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磁悬浮列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研发应用利于国内交通发展,推动经济交流;中欧班列加强了中国与欧洲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推动了对外开放,所以中国现代交通的发展助力了国家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战略,A项正确;材料中既提到了桥梁建设方面的成就,也提到了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不能简单地说侧重于轨道交通领域,排除B项;中国在交通领域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能就此说明中国交通技术已全面领先世界,“全面”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中国现代交通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交通工具的研发等,不能说重点只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说法片面,排除D项。10.C根据材料信息“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明那”“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可见法典对于不同阶层的人所进行的处罚规定不同,体现出严格的等级性和阶级性,故《汉谟拉比法典》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C项正确;不同的阶级享有不同的待遇,可见《汉谟拉比法典》并非一定为受害人伸张正义,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关于“打人脸颊”行为的三种处理规定,可见《汉谟拉比法典》仍然体现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即同态复仇,可见并未祛除习惯法的印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私有财产的规定,无法得出保护了奴隶主的财产,排除D项。故选C项。11.A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时期。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希腊三贤”都主张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体现了他们对人的重视,所以他们的主张实际上是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A项正确;仅根据他们的思想主张并不一定能够增强雅典的军事力量,更不一定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推动力,排除B、C两项;古希腊时期并没有实现男女平等,此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2.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希腊文化,但是随着14世纪时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迫使拜占庭学者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广泛传播,表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了文化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变化,不是天主教文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文化中心是否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13.D新航路开辟后,印第安人减少,非洲人被强迫带到美洲,这说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多元文明的平衡被打破,欧洲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D正确;题干主旨与A无关,排除;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发展较快,排除B;题干中没有对不同地区的族群混合程度进行比较,排除C。14.A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后(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据材料可知,半岛人从西班牙、葡萄牙迁移到美洲,这种背景下克里奥尔人、梅斯蒂索人、穆拉托人诞生,说明美洲的族群混合改变了人口构成和分布,A项正确;以美洲的变化得出世界改变的结论,以偏概全,排除B项;促进文明交流与交融是殖民活动的意义,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殖民活动改变了人口结构和分布,材料不能体现殖民活动促成世界文化多元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5.B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至19世纪,英国等殖民主义国家入侵热带地区,为了顺利推进殖民进程,英国加强对热带疾病的研究和预防,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的热带医学研究是为殖民扩张服务的,B项正确;材料未对比其他地区的医学成就,无法直接得出英国医疗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的结论,排除A项;社会保障体系属于英国本土社会发展的产物,与热带地区移居者的这种疾病预防要求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移居热带地区的人健康生活守则和疾病预防知识的需求,并没有直接表明热带疾病已经造成了英国本土的社会灾难,排除D项。16.C据材料“围绕东京城市外围的高速铁路站点不断增多,每年都有几十公顷住宅区被开发出来,由于住宅空间设计与环境比市区更优越,价格更便宜,设施更齐全,这些区域吸引了大量居民迁入,东京城市外围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综合性城市”可知,城市向外扩张,范围愈来愈大,使城市间的空白地带也发展为新的城市,说明现代交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大城市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东京城市自身的发展潜力,而且日本形成了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地域结构,最典型的是东京大都市圈,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排除D项。【高二五校联考试题·历史卷参考答案第2免安赟卷公众号:凹凸学长5347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原因:①“大一统“信仰的政道传统;②承继华夏文化的正统观念;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分)(2)示例一观点: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1分)鲜卑人统一了整个北方地区。②在鲜卑人统治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如学习汉文化、尊崇儒学、采用汉人官制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大力推行汉化政策,鼓励鲜卑人学习汉文化,采用汉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这些措施使得鲜卑人逐渐融入汉族社会,也加速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在汉化改革中,各个民族相互吸纳,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结合,甚至血统都变得更加多元,中国人的文化在综合各个民族的优势基因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光彩。(6分)综上,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乃至战争都会加强交融,而在交融中相互吸纳,最终丰富自身的文化基因。(1分)示例二观点:少数民族为华夏文明注入新的文化基因。(1分)论述:从10世纪到14世纪,先是契丹在北方建立了广阔的草原帝国,统治区域扩大到长城以南;此后女真人建立金朝,统一中国北方。之后蒙古崛起,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长城南北的大统一。在战争与和平的变奏中,首先是契丹、女真与北方汉人深度交融,成为新的汉人;然后是大批色目人,包括西夏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