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主题提炼易错点解析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主题提炼易错点解析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主题提炼易错点解析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主题提炼易错点解析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主题提炼易错点解析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主题提炼易错点解析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要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人海子笔下的理想家园。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诗意的生活,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陷入了购房难的困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购房政策,以下是一些购房知识。1.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与文章主旨不符的说法。(3分)A.诗人的理想家园令人向往。B.购房难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C.购房政策对于解决购房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D.诗人海子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下列关于购房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3分)A.购房者只需支付房屋总价的一定比例即可。B.购房者可享受购房补贴、贷款优惠等政策。C.购房者需一次性支付房屋总价。D.购房政策只针对一线城市。3.下列关于购房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3分)A.购房者应了解购房政策,合理选择购房时机。B.购房者应关注房屋质量,避免购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C.购房者应关注房屋地段,以便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D.购房者应购买面积较大的房屋,以备不时之需。4.下列关于购房风险的描述,正确的是(3分)A.房屋价格波动。B.房屋质量问题。C.政策变化。D.以上都是。5.下列关于购房贷款的说法,正确的是(3分)A.购房者可享受贷款利率优惠。B.购房者需一次性支付贷款利息。C.购房者可享受免息贷款政策。D.贷款额度与房屋总价无关。6.下列关于购房税费的说法,正确的是(3分)A.购房者需支付房屋交易税费。B.购房者可享受税费减免政策。C.购房税费与房屋面积无关。D.购房税费由购房者承担。7.下列关于购房合同的说法,正确的是(3分)A.购房合同需由购房者和开发商双方签订。B.购房合同需明确房屋面积、价格、交房时间等条款。C.购房合同需由购房者和开发商共同保管。D.购房合同可由购房者自行拟定。8.下列关于购房纠纷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3分)A.购房者可向相关部门投诉。B.购房者可寻求法律援助。C.购房者可要求开发商承担赔偿责任。D.以上都是。9.下列关于购房保障的说法,正确的是(3分)A.购房者可享受购房保障政策。B.购房保障政策只针对低收入家庭。C.购房保障政策与购房贷款无关。D.购房保障政策只针对特定地区。10.下列关于购房心理的说法,正确的是(3分)A.购房者应理性对待购房,避免盲目跟风。B.购房者应关注房屋价格,避免过度消费。C.购房者应关注房屋质量,确保居住安全。D.以上都是。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要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题材,错误的是(3分)A.赋B.律诗C.古风D.绝句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描写手法,错误的是(3分)A.动静结合B.情景交融C.白描D.细节描写3.下列关于这首诗的主题,错误的是(3分)A.怀乡之情B.时光流逝C.忧国忧民D.离别之情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意象,错误的是(3分)A.猿啸B.鸟飞C.落木D.长江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语言,错误的是(3分)A.朴实无华B.含蓄典雅C.雅俗共赏D.饱含哲理6.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韵律,错误的是(3分)A.仄起平收B.仄仄平平C.平仄平平D.平仄仄平7.下列关于这首诗的修辞手法,错误的是(3分)A.比喻B.对偶C.借代D.拟人8.下列关于这首诗的作者,错误的是(3分)A.杜甫B.白居易C.王之涣D.李白9.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背景,错误的是(3分)A.唐朝B.唐朝晚期C.唐朝中期D.唐朝初期10.下列关于这首诗的文学价值,错误的是(3分)A.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B.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品质。C.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D.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四、文言文阅读(共30分)要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孟子·告子下》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五百家之家,破其臣,此无他,唯仁义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1.下列对文中“王何必曰利?”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A.王不需要谈论利益。B.王应该关注仁义而非利益。C.王不应该只考虑个人利益。D.王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2.下列对文中“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A.如果上下级之间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险。B.这句话强调的是利益冲突对国家安全的威胁。C.这句话暗示了国家政治的不稳定。D.这句话与仁义观念相对立。3.下列对文中“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A.王认为仁义比利益更重要。B.王主张国家治理应以仁义为本。C.王认为谈论利益是多余的。D.王希望国家能够实现仁义的理想。4.下列对文中“万乘之国,弑其君,五百家之家,破其臣”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A.这句话描述了国家政治动荡的情景。B.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C.这句话强调了仁义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D.这句话与王对仁义的看法无关。5.下列对文中“此无他,唯仁义故也”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A.这句话表明国家的稳定依赖于仁义。B.这句话强调了仁义是解决国家问题的关键。C.这句话与王对利益的看法无关。D.这句话是对王之前观点的肯定。6.下列对文中“王何必曰利?”这句话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是(3分)A.反问B.设问C.排比D.对比7.下列对文中“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这句话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是(3分)A.反问B.设问C.排比D.对比8.下列对文中“此无他,唯仁义故也”这句话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是(3分)A.反问B.设问C.排比D.对比9.下列对文中“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这句话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是(3分)A.反问B.设问C.排比D.对比10.下列对文中“万乘之国,弑其君,五百家之家,破其臣”这句话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是(3分)A.反问B.设问C.排比D.对比五、古诗词鉴赏(共30分)要求: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题材,错误的是(3分)A.边塞诗B.寓意诗C.赏景诗D.忧国诗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意象,错误的是(3分)A.黄犬B.苍鹰C.雕弓D.天狼星3.下列关于这首诗的情感,错误的是(3分)A.热血沸腾B.忧国忧民C.英雄气概D.意气风发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语言,错误的是(3分)A.通俗易懂B.含蓄典雅C.饱含哲理D.激昂豪放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韵律,错误的是(3分)A.仄起平收B.仄仄平平C.平仄平平D.平仄仄平6.下列关于这首诗的修辞手法,错误的是(3分)A.比喻B.对偶C.借代D.拟人7.下列关于这首诗的作者,错误的是(3分)A.苏轼B.李白C.杜甫D.王之涣8.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背景,错误的是(3分)A.宋朝B.边塞战乱C.安史之乱D.五代十国9.下列关于这首诗的文学价值,错误的是(3分)A.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B.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C.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D.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10.下列关于这首诗的主题,错误的是(3分)A.抒发豪情壮志B.表达忧国忧民C.借景抒情D.寓意深刻六、现代文阅读(共30分)要求: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我与地坛》余华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地坛是我童年时经常去的地方。那里有古老的城墙,有茂密的树林,还有清澈的小溪。地坛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也给了我许多人生的感悟。1.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题材,错误的是(3分)A.随笔B.散文C.小说D.诗歌2.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描写手法,错误的是(3分)A.白描B.细节描写C.情景交融D.拟人3.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错误的是(3分)A.童年回忆B.人生感悟C.地坛风情D.自然景观4.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语言,错误的是(3分)A.朴实无华B.含蓄典雅C.饱含哲理D.激昂豪放5.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作者,错误的是(3分)A.余华B.莫言C.阿来D.王安忆6.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错误的是(3分)A.小山村B.地坛C.城市生活D.学校生活7.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文学价值,错误的是(3分)A.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B.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C.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D.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8.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错误的是(3分)A.抒发童年回忆B.表达人生感悟C.描写自然景观D.借景抒情9.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描写手法,错误的是(3分)A.白描B.细节描写C.情景交融D.拟人10.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题材,错误的是(3分)A.随笔B.散文C.小说D.诗歌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现代文阅读1.D解析思路:文章开头引用诗人海子的诗句,是为了引出购房难这一现实问题,并非强调海子的诗歌作品的艺术价值。2.B解析思路:根据文章内容,购房政策确实包含了购房补贴、贷款优惠等政策,旨在帮助购房者减轻经济负担。3.D解析思路:购房者在购房时,应关注房屋质量、地段等因素,而非单纯追求面积大小。4.D解析思路:文章提到购房风险包括房屋价格波动、房屋质量问题、政策变化等,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5.A解析思路:根据文章内容,购房者可享受贷款利率优惠,而非一次性支付贷款利息。6.A解析思路:购房税费包括房屋交易税费,购房者可享受税费减免政策,与房屋面积无关。7.B解析思路:购房合同需由购房者和开发商双方签订,明确房屋面积、价格、交房时间等条款。8.D解析思路:购房纠纷的处理方式包括向相关部门投诉、寻求法律援助、要求开发商承担赔偿责任等。9.A解析思路:购房保障政策确实存在,旨在帮助购房者解决购房过程中的困难。10.D解析思路:购房者应理性对待购房,关注房屋质量、地段等因素,避免过度消费。二、古诗文阅读1.C解析思路:这首诗是律诗,不属于赋、古风或绝句。2.C解析思路: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白描和细节描写也是其中的一部分。3.D解析思路: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非离别之情。4.D解析思路: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含蓄典雅,并非激昂豪放。5.C解析思路:这首诗的韵律是仄起平收,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6.C解析思路: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对偶、借代等,拟人并非其主要修辞手法。7.B解析思路: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不是李白、杜甫或王之涣。8.C解析思路:这首诗的背景是唐朝晚期,不是唐朝初期、中期或宋朝。9.D解析思路: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包括反映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等,但并非实用价值。10.C解析思路: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豪情壮志,表达忧国忧民,借景抒情,而非寓意深刻。三、文言文阅读1.D解析思路:这句话的意思是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强调的是仁义的重要性,并非说王不需要谈论利益。2.D解析思路: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上下级之间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险,反映了利益冲突对国家安全的威胁。3.C解析思路:这句话的意思是王认为仁义比利益更重要,主张国家治理应以仁义为本。4.D解析思路:这句话描述了国家政治动荡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5.C解析思路:这句话表明国家的稳定依赖于仁义,强调了仁义是解决国家问题的关键。6.C解析思路: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反问,设问、排比和对比都不是其主要修辞手法。7.C解析思路: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反问,设问、排比和对比都不是其主要修辞手法。8.C解析思路: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反问,设问、排比和对比都不是其主要修辞手法。9.C解析思路: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反问,设问、排比和对比都不是其主要修辞手法。10.C解析思路: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反问,设问、排比和对比都不是其主要修辞手法。四、古诗词鉴赏1.A解析思路:这首诗是边塞诗,寓意诗、赏景诗和忧国诗都不是其主要题材。2.D解析思路:这首诗的意象包括黄犬、苍鹰、雕弓和天狼星,拟人并非其主要意象。3.B解析思路:这首诗的情感包括热血沸腾、英雄气概和意气风发,忧国忧民并非其主要情感。4.D解析思路:这首诗的语言激昂豪放,通俗易懂,含蓄典雅,并非饱含哲理。5.C解析思路:这首诗的韵律是仄起平收,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6.C解析思路: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对偶、借代等,拟人并非其主要修辞手法。7.B解析思路: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不是李白、杜甫或王之涣。8.C解析思路:这首诗的背景是宋朝,不是边塞战乱、安史之乱或五代十国。9.D解析思路: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包括反映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等,但并非实用价值。10.C解析思路: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豪情壮志,表达忧国忧民,借景抒情,而非寓意深刻。五、现代文阅读1.C解析思路:这篇文章的题材是随笔,散文、小说和诗歌都不是其主要题材。2.C解析思路:这篇文章采用了白描、细节描写、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拟人并非其主要描写手法。3.B解析思路: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表达人生感悟,童年回忆、地坛风情和自然景观并非其主要主题。4.D解析思路:这篇文章的语言激昂豪放,通俗易懂,含蓄典雅,并非饱含哲理。5.A解析思路: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余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