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概论微生物药物_第1页
第一章绪论概论微生物药物_第2页
第一章绪论概论微生物药物_第3页
第一章绪论概论微生物药物_第4页
第一章绪论概论微生物药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概论微生物药物(2)来源于微生物初及代谢产物得药物氨基酸、核苷酸等辅酶、酶得辅基、维生素等有机酸、醇类等化学药物与生化药物(3)来源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得药物抗生素:就是指由微生物或动植物产生,在较低浓度下可以抑制或杀死她种微生物或肿瘤细胞得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生物药物素(Biopharmaceutin)酶抑制剂与诱导剂、免疫调节剂与细胞功能调节剂、受体拮抗剂与激动剂等。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学:微生物药物得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原理作用机制产生菌得菌种选育寻找新药得基本方法与途径医用微生物药物具备得条件生物活性大有较大得差异毒力其她特性

2、微生物药物得发展(一)抗生素得发现与发展 微生物之间得拮抗现象(antagonism)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得微生物共同生长在一起,一种微生物产生得次生代谢物(如抗生素),抑制甚至杀死其它微生物得现象。在培养皿上表现为抑菌圈现象。1874年,W、Robert发现某种真菌能抑制细菌得生长,这就是世界上最早报道得拮抗现象。其后,很多微生物学家相继发现这种现象。1899年,R、Emmerich与O、Low报道,局部应用假单胞菌得培养滤液治愈了皮肤感染症,这就是世界上首次利用拮抗现象治疗感染症得实例。(二)拮抗现象得发现与利用1、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就是人类发现得第一个实用抗生素(antibiotics)。它得发现被誉为人类寿命得第二次革命。早期叫盘尼西林(油剂),现制成可溶性钠、钾盐粉剂。(三)40年代-60年代:抗生素时代发现1928,英国学者A、Fleming在研究葡萄球菌得变异时,偶然发现一个培养皿污染了霉菌,这种霉菌后来鉴定为点青霉(Penicilliumnotatum)。在点青霉菌落周围,出现了无葡萄球菌生长得透明圈。后来,利用点青霉培养滤液进行抗感染试验,获得成功。提纯1938年,牛津大学生理学家H、W、Florey开展了抗生素得系统研究;在E、B、Chain等化学家得协助下,于1940成功获得纯净得青霉素,用于对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得治疗,产生了惊人得效果。工业化生产由于当时英国正处于二战前沿,青霉素得研究工作被迫转移到美国。在美国,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后来,又筛选了被称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得高产菌株,改良了培养方法,从此开展了大规模得工业化生产。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应用与获奖1941,青霉素开始用于救治二战中得伤病员。1942,美国将青霉素大规模用于临床试验。1945,Fleming、Florey与Chain三人因发现青霉素同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FlemingFloreyChain2、链霉素1943年,S、A、Waksman由鸡咽喉中分离到一株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griseus),该菌能产生链霉素(streptomycin),对G+菌与G-菌都有效,特别就是对结核杆菌有特效。应用与获奖由于当时结核病(如肺结核病)对人类得威胁很大,因而链霉素得发现与应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得反响。此后几十年链霉素就是治疗肺结核病得重要药物。因此,1952年,S、A、Waksman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3、其她抗生素1947-1960年间,抗生素研究进入全盛时期,已发现得与实用化得分别达1000多种与40余种,例如: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hloromycetin):对眼结膜炎、角膜炎、砂眼与肠伤寒有特效。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与土霉素(oxytetracycline):对当时流行得斑疹伤寒以及由痢疾杆菌引起得赤痢有显著疗效。红霉素(erythromycin)与白霉素(leuycin):对青霉素耐药菌有效。卡那霉素(kanamycin):对链霉素耐药菌有效。制霉菌素(nystatin)与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抗真菌抗生素。头孢霉素(cephamycin)

:抗菌谱广、能抑制很多其它抗生素得耐药菌。(四)半合成抗生素得时代1、天然抗生素时代得跌落进入1960’s以后,抗生素时代似乎从它得顶峰上跌落了下来,主要表现在:(1)大部分筛选工作都就是重复过去已有得发现,寻找新抗生素变得越来越难。(2)已有得抗生素也由于日益增加得耐药性问题与不断显现得副作用问题而困扰着医药卫生界。2、半合成新抗生素得发展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化学家对已有抗生素得化学结构有了进一步得了解,开始进入半合成新抗生素得发展时期。(1)抗生素活性母核得发现在这一时期,化学家先后发现了青霉素与头孢霉素得活性母核(活性基团)。(2)半合成抗生素得人工合成化学家与制药工作者用化学方法对这些抗菌素得活性母核重新装配不同得侧链,获得了许许多多具有扩大抗生谱、增强抗菌活力、改善药物代谢动力学、耐酸、耐酶、抑制耐药菌等新特性得各种半合成青霉素与半合成头孢霉素,从而使抗生素时代再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新局面。(3)半合成抗生素得发展目前,半合成青霉素与半合成头孢霉素得品种在70个以上,产量与销售额占据了抗生素得半壁江山。(五)微生物药物应用范围得扩大1、抗肿瘤药物得筛选与应用过去,微生物药物主要限于抗感染抗生素得筛选与应用。从1950‘s起,利用动物转移实验肿瘤与癌细胞组织培养技术,人们开始了对微生物产生得抗肿瘤药物得探索,并取得较大进展。1951年以来,先后发现了以下抗癌抗生素,目前多数仍在临床上应用。嗜癌菌素(carzinophilin)放线菌素D(actinomycinD)肉瘤霉素(sarkomycin)丝裂霉素C(mitomycin)色霉素(chromomycin)道诺霉素(daunomycin)新制癌菌素(neocarzinostatin)博来霉素(bleomycin)阿霉素(adriamycin)等2、酶抑制剂得筛选与应用自1960’s以来,由于认识到人体内一些代谢酶得紊乱就是引起各种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症等)得重要原因,因此,微生物产生得酶抑制剂得筛选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得重视。1987年至今,成功地开发了以下酶抑制剂:(1)乌苯美司(ubenminex):细胞表面氨肽酶抑制剂。因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而用于某些癌症如非淋巴性白血病得辅助治疗。(2)洛伐她丁(lovastatin)、普伐她丁(pravastatin)与辛伐她丁(simvastatin):肝脏

-羟基-

-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3)阿卡糖(acarbose)、沃格里糖(voglibose)、米格列醇(miglitol):唾液腺与胰腺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用于治疗糖尿病。(4)奥里司她(orlistat):胰脂酶抑制剂。用于减肥与控制高血脂、高血糖。3、免疫抑制剂得发现与应用环孢菌素A(cyclosporinA)、藤霉素(tacrolimus,FK-506):原为抗真菌抗生素,但发现有免疫抑制作用。1980’s中期成功地应用于防治器官移植后得免疫排异反应,引起了医学界得广泛瞩目。4、免疫激活剂得发现与应用1970’s-1990’s,微生物产生得各种免疫激活剂也受到人们得青睐。已在临床上用来进行抗癌、抗病毒得辅助治疗,或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创伤性溃疡得治疗。如:(1)裂褶菌素(sizofilan):由普通裂褶菌(Schizophyllummune)产生。普通裂褶菌(2)香菇多糖(lentinan):从香菇(Lentinusedodes)中提取。(3)云芝多糖(krestin):从云芝(彩绒革盖菌)(Coriolusversicolor)中提取。(4)某些病原细菌得灭活细胞或细胞成分或细胞提取物。二、微生物药物得分类(一)抗生素分类1、按产生来源分类真菌产生得抗生素放线菌产生得抗生素细菌产生得抗生素其她微生物产生得抗生素其她生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产生得抗生素2、按用途分类抗感染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农用抗生素畜用抗生素食品保藏用抗生素工农业产品防霉防腐用抗生素实验试剂专用抗生素3、按作用性质分类繁殖期杀菌作用得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静止期杀菌作用得抗生素:如链霉素、多粘菌素等。速效杀菌作用得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慢效杀菌作用得抗生素:如环丝氨酸等。4、按化学结构分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类多肽类氯霉素类核苷类聚醚类甾体类脂环类蒽环类蒽醌类安莎类其她类5、按作用机制分类抑制或干扰细胞壁合成得抗生素抑制或干扰蛋白质合成得抗生素抑制或干扰DNA、RNA合成得抗生素抑制或干扰细胞膜功能得抗生素作用于能量代谢系统得抗生素(二)生理活性物质得分类2、维生素类药物3、氨基酸类药物4、核苷酸类药物5酶与辅酶类药物6、酶抑制剂7、免疫调节剂8、激素类药物三、微生物药物得研究方法与一般流程1、微生物药物得产生菌2、有效菌株得筛选3、产生菌得保藏4、产生菌得选育5、发酵培养6、有效物质得分离纯化7、化学鉴别与结构测定8、药理与临床评价9、工业化研究10、基础研究四、微生物药物得研究进展1、非抗生素类生物活性化合物得数量持续增加1965年以前,主要得研究目标就是抗生素,此后,才开始其它活性化合物得研究。进入1980’s,其它活性化合物得研究有了突飞猛进得发展。这些非抗生素类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免疫调节剂、抗氧化剂、抗炎剂、激素拮抗或激活剂、神经突生长诱导剂、除草剂、驱虫剂以及各种酶抑制剂等。2、抗微生物活性化合物得作用靶标由细菌扩大到其它微生物

传统得抗细菌作用抗生素自1980’s中期以来很少有新得发现,加上抗生素得滥用造成细菌以外得病原菌频繁出现,使筛选作用靶标开始向其它微生物如真菌、病毒、原虫以及微生物以外得生物如寄生蠕虫、昆虫等转移。3、发现得药用微生物种类不断扩大药用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与真菌,其中以放线菌为主,而早期研究得放线菌大多就是链霉菌。随着微生物学研究得发展,发现了一些过去不常见得放线菌,称之为稀有放线菌。例如,1960’s发现得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就是一种稀有放线菌,可产生庆大霉素(jentamycin)。1990’s,又发现了一类稀有细菌—粘细菌(Myxobacteria),可产生各种药理活性物质特别就是环氧噻酮类(epothilones)抗癌活性物质。另外,对古细菌、动植物内生菌、人工难培养菌与极端环境条件下生存得微生物产抗生素与药理活性物质得研究,也逐渐受到人们得重视。制药工作者用红豆杉(紫杉)得内生真菌Taxomycesandreanae

,生产出抗癌药物紫杉醇。红豆杉(紫杉)4、重组DNA技术得应用使筛选模型更加多彩,药用微生物来源更加丰富(1)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构建基因工程菌,使其产生新得抗生素衍生物或杂合抗生素或有价值得抗生素中间体,或提高现有抗生素得产量,或在多组分代谢产物中选择性地产生所需要得有效成分。(2)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新得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使其表达与疾病相关得酶或受体蛋白,用于建立新生物活性物质得筛选模型,或用来研究生物活性物质得作用机制。5、老抗生素及其半合成衍生物不断发现新得生物学活性,开发新应用环孢菌素A(cyclosporinA)就是老抗生素开发新用途得一个典型例子。已开发成为一个优良得用于器官移植得免疫抑制剂。同样,原先作为一般抗生素研究得布雷青霉素(bredinin)与雷帕霉素(rapamycin),现也已成为临床应用得优良免疫抑制剂。我国学者陶佩珍也发现,弱抗生素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具有很强得抗病毒活性。五、当前寻找新微生物药物得热点1建立新得筛选模型,寻找非抗生素类得生理活性物质。2基因工程菌3扩大微生物来源4应用定向生物合成与突变生物合成5结构改造六、生物技术得应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