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月夜忆舍弟》。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露从今夜白"等,流畅准确地翻译诗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意境。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离散亲人的牵挂,培养学生珍视亲情、热爱家乡的情感。感受诗歌所蕴含的家国之思,激发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复杂情感的交织,如思乡之情与忧国之情的融合。引导学生透过诗歌的字面意思,领悟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基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内容、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明月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明月的诗句。学生可能会回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等。2.教师总结:明月常常寄托着人们的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杜甫在月夜写下的思念弟弟的诗《月夜忆舍弟》。(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介绍作者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题材广泛,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秋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杜甫流亡颠沛,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这一年,杜甫的几个弟弟相继离散,生死未卜。在一个月夜里,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弟弟的牵挂之情。(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7分钟)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节奏。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的优点与不足。4.全班齐读读得整齐、流畅,读出诗歌的韵味。(四)理解诗句,疏通文意(10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诗句,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尝试共同解决。3.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共性问题字词解释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露从今夜白: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兄弟们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所,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捎出去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诗句翻译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孤雁的哀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译文: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译文: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五)研读诗歌,体会情感(15分钟)1.分析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学生回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夜的凄凉画面,戍楼上传来的更鼓声断绝了行人的往来,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声。营造了一种冷落、凄凉、寂静的氛围。教师总结:首联通过描写"戍鼓""断人行""边秋""雁声"等意象,渲染了战争时期边塞的紧张气氛和凄凉景象,为下文抒发情感做了铺垫。2.分析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提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偏爱和深深的眷恋。教师补充:这两句诗还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白露、明月等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3.分析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提问:从这两句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回答:感受到诗人对离散弟弟的牵挂和担忧,以及对家庭破碎的悲痛。教师总结: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兄弟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诗人的忧思之情更进一层,真挚感人。4.分析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提问: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尾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家书长期不能送达,是因为战乱频繁,生死茫茫,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牵挂之情因战争的持续而更加深沉。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教师总结:尾联以一种无奈的感慨作结,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凝重。(六)总结诗歌主旨(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全诗内容,思考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夜边塞的凄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离散弟弟的牵挂之情以及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忧虑之情,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七)拓展延伸(5分钟)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与亲人分别时的感受,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展示一些战争时期人们流离失所、亲人离散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珍惜和平的情感。(八)课堂小结(3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作者、背景、诗句理解、情感分析等。2.强调重点知识,如诗歌的表现手法、主旨等。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诵读这首诗,加深理解和记忆。(九)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并默写《月夜忆舍弟》。2.以"思念"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住宅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江苏镇江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笔试带答案2024年
- 2024年山东德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省鲁信创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C)(含答案)
- 2025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建设工程施工索赔研究
- 领导就职上任表态发言稿(4篇)
- 商业用房租房合同(4篇)
- 2025年厨师工作总结范文(16篇)
- 初中学生成长评价方案
- 工程项目档案归档方案
- 智慧教育下的小学生德育策略创新实践案例分享
- 种植土施工方案
- 个人二手房买卖合同样本与个人二手房买卖合同
- T-GDCKCJH 090-2024 微生物电化学法水质生物毒性在线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 皮肤T细胞淋巴瘤病因介绍
- 2024配电网行波故障测距功能规范
- 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知识培训
- 管道支吊架调整施工方案
- 船舶运输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