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_第1页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_第2页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_第3页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_第4页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清晰梳理故事情节,精准分析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深切体会文言文的语言之美和节奏之妙,培养文言文语感。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探讨文本的内涵与艺术特色,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认识到家庭内部矛盾的复杂性与危害,增强家庭责任感与亲情意识。领悟文章所蕴含的历史教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扎实积累文言词汇,透彻理解文意。全面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深入领会文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及作者的褒贬倾向。透过文本,探究"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历史事件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和启示。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加深对文意的理解。2.讲授法:系统讲解文言知识,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把握文章要点。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历史场景中,增强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一段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画面中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士兵们奋勇厮杀。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激烈的战争场景。在古代,战争频繁发生,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与战争紧密相连。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讲述战争故事的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一起去探寻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2.简单介绍郑国的历史背景:郑国是春秋时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而本文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郑国的内部,一场兄弟之间为了争夺权力的斗争由此展开。(二)解题(3分钟)1.逐字解释"郑伯"指的是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克"意为战胜、打败;"段"是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于鄢"表示地点,即在鄢这个地方。整个标题的意思就是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2.介绍《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对后世的历史著作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选自《左传》,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领略到《左传》叙事的精妙之处。(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强调重点字音:鄢(yān)、廪延(lǐnyán)、缮甲兵(shànjiǎbīng)、共叔段(gōngshūduàn)等。展示节奏划分示例: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的字音、节奏和语气等方面。对于读得不准确或节奏不当的地方,教师及时纠正并给予指导。4.全班齐读课文,力求读得整齐、流畅、有感情。(四)疏通文意(20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3.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实词"亟请于武公"中的"亟",意为屡次,多次。"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中的"都",指大城市;"城"指城墙;"雉"是古代城墙的长度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大叔完聚"中的"完",意为修缮;"聚",指聚集百姓。虚词"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中的"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姜氏何厌之有"中的"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正常语序为"姜氏有何厌"。"不如早为之所"中的"为",动词,安排,处理。特殊句式"郑武公娶于申"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郑武公于申娶",意思是郑武公从申国娶妻。"亟请于武公"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亟于武公请",即屡次向武公请求。"姜氏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前文已提及。4.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课文,重点强调关键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意。(五)分析课文内容(20分钟)1.梳理故事情节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梳理:起因:郑武公娶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武姜恶之,偏爱共叔段,多次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均被郑武公拒绝。经过:共叔段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先是使都城超过规定,后又收贰邑为己有,进而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建议庄公早做处理,庄公却欲擒故纵,等待共叔段叛乱。共叔段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准备袭击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结果:庄公得知共叔段起兵的日期,派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讨伐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地,庄公又追到鄢地。共叔段再次逃亡,最终逃到共国。2.分析人物形象郑庄公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郑庄公的人物形象。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郑庄公阴险狡诈、老谋深算。他明知共叔段和武姜的野心与阴谋,却不动声色,欲擒故纵,等待最佳时机一举消灭对手。例如,当公子吕建议他采取行动时,他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充分展现了他的城府之深。同时,他也有果敢决断的一面,一旦时机成熟,便迅速出击,平定叛乱,维护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共叔段引导学生从共叔段的行为入手分析其形象。学生讨论后得出:共叔段贪婪狂妄、愚蠢无知。他在母亲的宠爱和支持下,不断扩张势力,公然违抗庄公的命令,试图夺取君位。他盲目自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庄公的警惕,最终落得个逃亡的下场。武姜让学生根据武姜对两个儿子的态度来分析其形象。学生分析后教师总结:武姜是一个偏心狭隘、昏聩糊涂的母亲。她因庄公寤生而厌恶他,偏爱共叔段,甚至不惜为共叔段的叛乱提供帮助,全然不顾及国家的利益和稳定,其行为令人唾弃。(六)深入探究(10分钟)1.提问学生:"从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家庭关系、权力斗争、为人处世等方面进行思考:在家庭关系中,要珍惜亲情,避免因偏爱和私欲而引发矛盾和冲突。武姜对共叔段的偏爱导致了兄弟相残的悲剧,这警示我们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家庭成员。权力斗争往往会使人丧失理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共叔段为了争夺权力不择手段,最终自取灭亡。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获取和运用权力。为人处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识破他人的阴谋诡计,不能被表象所迷惑。郑庄公面对共叔段和武姜的阴谋,冷静应对,最终取得胜利,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洞察人心,保护自己。2.探讨文章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引导学生思考:"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儒家的'礼'和'孝'的思想?"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文章中郑庄公和共叔段作为兄弟,本应遵循"礼"的规范,和睦相处。但共叔段违背了"礼",挑起事端,最终失败。而郑庄公虽然平定了叛乱,但他对母亲武姜的处理方式也引发了人们对"孝"的思考。他将武姜安置在城颍,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来又在颍考叔的启发下,与母亲和好如初,这一过程体现了儒家倡导的在家庭关系中要注重"礼"和"孝"的思想。(七)课堂小结(5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文言知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章的启示等。2.教师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伯克段于鄢》这篇精彩的文言文,积累了丰富的文言词汇,梳理了曲折的故事情节,分析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深入探究了文章所蕴含的启示和儒家思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研读古代文学作品,汲取其中的智慧和营养,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八)布置作业(5分钟)1.背诵课文,并默写重点字词和句子。2.以"从郑伯克段于鄢看家庭关系"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和理解。3.阅读《左传》中的其他篇章,感受其叙事风格和文学魅力。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言文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