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DB36T-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DB36T-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DB36T-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DB36T-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22年10月,[赣市监标函〔2022〕19号]《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五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项目计划号:DB36-2022-5-16),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与推广监测处承担《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制订工作。2主要工作过程(1)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从2021年6月起,项目承担单位就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研究和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方案,并按照相关要求展开标准制订工作。工作组成员由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同志组成。工作组成立后,明确了内部分工及进度要求。(2)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起草标准初稿2021年7月到2022年11月,工作组成员多次分赴省内各水稻生产基地、农事服务中心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听取水稻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管理部门等单位的意见,起草了标准初稿。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引用的标准见表1。表1引用的相关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1GB16151.12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谷物联合收割机2GB/T20790-2006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技术条件3JB/T5117-2017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技术条件4NY/T498-2013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3)召开标准制订工作研讨会,形成征求意见稿2022年11月,工作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讨论,对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研讨,对标准草稿全文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4)征求意见修改后,形成标准送审稿2022年11月1日~11月20日,工作组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全省范围内的科研、大专院校、推广、生产企业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工作组将反馈意见逐条进行了分析,决定是否采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标准送审稿。3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与推广监测处。工作组成员:吴罗发,等。工作组成员所做的工作:吴罗发负责方案制定、标准内容编写等工作;其他成员主要负责标准资料的收集、调研、征求意见和意见处理汇总等工作。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本标准编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执行。本标准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性原则本标准以现有的国内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有关资料为基础,重点围绕着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中关键的技术规范和作业质量等要求编制而成,符合我国现阶段水稻生产的政策要求。(2)协调性原则在编制过程中,凡国家现行的标准已有规定的,本标准力求与其保持一致,力求使本标准有一定的先进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3)科学性和适用性原则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对有关技术要求等内容的叙述尽可能清楚确切,并开展过案例验证研究,对所拟标准进行印证,使得本标准执行起来尽可能易实现和可操作,充分满足使用要求。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标准内容框架标准内容包括:a)一般要求;b)确定适宜收获期;c)收获;d)作业质量。(2)范围的确定本标准适用于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收获减损技术。(3)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确定根据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要求,引用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4)技术内容的确定工作组依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与推广监测处近几年对水稻机械化收获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并广泛征求行业内各相关单位、有关专家意见,确定具体标准文本内容。①一般要求a)选用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条件应符合GB16151.12的规定,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技术条件应符合GB/T20790-2006中第5章的规定,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技术条件应符合JB/T5117-2017中第5章的规定。水稻联合收割机应按使用说明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保养,确保机器技术状态良好,在整个收获期能正常工作。b)水稻生长高度在65cm~110cm,穗幅差≤25cm时,应选用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高度超出110cm时,应适当增加割茬高度,对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应适当调浅脱粒喂入深度。c)收割易脱粒品种(脱粒强度小于100g)时,应选用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收割难脱粒品种(脱粒强度大于180g)时,应选用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d)机手及辅助人员应经过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机手应取得有效的相应机型水稻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掌握水稻品种、谷粒含水率、种植模式、收割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机具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知识以及作业质量标准要求。e)机手在损失偏大或出现其它不符合要求情形时,应对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调整,仍然不符合要求的,应更换水稻联合收割机。f)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应驾驶操作水稻联合收割机:酒后、服食嗜睡及含有醇类药(食)品或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品的;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的;患病未愈、怀孕的;未满18周岁以及有妨碍安全作业病残缺陷的。g)机手及辅助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发辫不应外露,穿着适宜的衣物,扣紧钮扣,扎紧袖口,穿好防滑鞋,不应佩带头巾或围巾,不应在腰部缠绕毛巾,必要时戴好防尘眼镜和防尘口罩。非作业人员不应进入作业区。②确定适宜收获期a)根据水稻生长特征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谷粒含水量在15%~28%时,应进行收获。b)根据稻穗外部形态谷粒全部变硬,多数穗颖壳变黄,穗轴上干下黄,有70%的枝粳已干枯,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应进行收获。c)根据生长时间早籼稻在齐穗后25d~30d,中籼稻在齐穗后30d~35d,晚籼稻在齐穗后35d~40d,中晚粳稻在齐穗后40d~45d,应进行收获。③收获a)作业前检查作业前要实地察看作业田块土地、种植品种、生长高度、植株倒伏、水稻产量等情况,预调好保持机具良好工作状态,预防和减少作业故障,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检查、去除田里木桩、石块等硬杂物,了解田块的泥脚情况,对可能造成陷车或倾翻、跌落的地方应做出标识,以保证安全作业。查看田埂情况,如田埂过高,应用人工在右角割出(割幅)×(机具长度)的空地,或在田块两端的田埂开1.2倍割幅的缺口,便于水稻联合收割机顺利下田。检查水稻联合收割机各仪表、水温、油温及油压是否正常。检查水稻联合收割机各连接运转部件、润滑油、皮带链轮张紧度是否符合要求,液压系统油管接头连接是否紧密,各防护罩是否齐全牢固。检查水稻联合收割机电气设备和信号装置工作状态及刹车制动情况。b)作业速度选择作业时应根据水稻品种、高度、产量、成熟程度及稻秆含水率等情况来选择前进挡位,用作业速度、割茬高度及割幅宽度来调整喂入量,使水稻联合收割机在额定负荷下工作,尽量降低夹带损失,避免发生堵塞故障。作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地头作业转弯时,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防止清选筛面上的物料甩向一侧造成清选损失,保证收获质量。当水稻产量超过9000kg/hm2时,应降低作业速度,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应适当减小收割幅宽。若田间杂草太多,应考虑放慢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速度,减少喂入量,防止喂入量过大导致作业损失率和含杂率过高等情况。c)确定作业行走路线四边收割法。对于长和宽相近、面积较大的田块,开出割道后,收割一个割幅到割区头,升起割台,沿割道前进5m~8m后,边倒车边向右转弯,使机具横过90。,当割台刚好对正割区后,停车,挂上前进挡,放下割台,再继续收割,直到将水稻收完。梭形双向收割法。对于长宽相差较大、面积较小的田块,沿田块两头开出的割道,长方向割到割区头,不用倒车,继续前进,左转弯绕到割区另一边进行收割。d)特殊情况收割方法收割潮湿水稻及湿田作业:在季节性抢收时,如遇到潮湿水稻较多的情况,应经常检查凹板筛、清选筛是否堵塞、及时清理。有露水时,要等到露水消退后再进行作业。在进行湿田收割前,应提前2d~3d排干田中积水。应仔细确认水稻状态(倒伏角的大小)和田块状态(泥泞程度),收割过程中如遇到水稻联合收割机打滑、下沉、倾斜等情况时,应降低作业速度,不急转弯,不在同一位置转弯,避免急进、急退;应及时排除粮仓内的谷粒,尽量减轻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重量。在较为泥泞的湿田中收割倒伏水稻或潮湿水稻时,应低速、少量依次收割,并及时清除割刀和喂入筒入口的稻秆屑及泥土。收割倒伏水稻:收割倒伏水稻时,应通过安装“扶倒器”和“防倒伏弹齿”装置,尽量减少倒伏水稻收获损失,收割倒伏角小于45。的倒伏水稻时应放慢作业速度。收割倒伏角在45。~60。的倒伏水稻,应将拨禾轮位置前移、调整弹齿角度后倾;收割倒伏角大于60。的倒伏水稻,应使用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逆向收割,应将拨禾轮位置前移且转速调至最低,调整弹齿角度后倾。收割过熟水稻:水稻完全成熟(谷粒由黄变白,枝梗和谷粒变干)后,在霜冻、晴天大风高温后,穗茎和枝梗易折断,严禁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应使用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留茬高度应在10cm~15cm,应防止切割器“入泥吃土”、减少切穗、漏穗。e)试割作业从易于水稻联合收割机下田的一角开始,沿着田埂割出一个割幅,割到头后倒退5m~8m,然后斜着割出第二个割幅,割到头后再倒退5m~8m,斜着割出第三个割幅;用同样的方法开出横向方向的割道。试割作业行进长度以30m左右为宜,根据水稻、田块的条件确定适合的作业速度,对照作业质量标准仔细检测试割效果(损失率、含杂率和破碎率),并以此为依据对相应部件(如风机进风口开度、振动筛筛片角度、脱粒间隙、拨禾轮位置、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喂入深浅、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高度等)位置及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再进行试割并检测,直至达到作业质量合格为止。水稻品种、田块条件有变化时要重新试割和调试机具。f)作业时安全注意事项驾驶室内乘坐人员不应超过核准人数,不得放置有碍驾驶操作的物品。坡道作业,应缓上缓下。水稻联合收割机行驶经过>10°斜面时,应由辅助操作人员引导行驶。倒车时,应提前观察周围情况,鸣喇叭或发出信号示意,必要时应有人指挥进行。工作部件运转时,严禁用手触摸或用器具拨弄传动部位和割台。切割器堵塞,必须在停机和切断动力后方可进行清理;切割器和脱粒滚筒同时堵塞时,严禁一同清理。清理切割器时,严禁转动滚筒。卸粮时严禁人员进入粮箱,不得用手、脚或其他铁器伸入卸粮绞龙内清理粮食。水稻联合收割机进入田块、跨越沟渠、田埂以及通过松软地带,必要时应使用具有适当宽度、长度和承载强度的跳板。水稻联合收割机长距离转移时,应用专用运输车辆运载。装卸板应具有足够长度、宽度和承载质量,且具有防滑装置并带挂钩。引导装卸时,机器正前方和正后方不应站人。应用绳索将水稻联合收割机与车厢板固定,收割台降至最低位置,发动机熄火,踩下制动器并锁定踏板。g)日常保养与检查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日常保养。日常保养时,应关闭发动机,踩下制动器并锁定踏板,将各手柄放到“关”或“分离”位置。发动机未冷却时,不应打开水箱盖;发动机未熄火时,不应注油。应经常检查凹板筛和清选筛的筛面,防止被泥土或潮湿物堵死造成粮食损失,如有堵塞要及时清理。每班次前应检查空气滤清器滤网堵塞情况,做必要清理。检查割台、输送带及传动轴等运动及连接部分的紧固件和连接件,防止松动。检查各运转部件及升降系统是否工作正常。检查和调整各传动皮带的张紧度,防止作业时皮带过度张紧或过松打滑。检查搅龙箱体、粮仓连接部、振动筛周边等密封性,应防止连接部间隙增大或密封条破损导致漏谷。检查脱粒齿、凹板筛是否过度磨损。每个工作班次间隙及时清理,检查清理散热器,将散热器上的草屑、灰尘清理干净,防止散热器堵塞,引起发动机过热、水箱温度过高。④作业质量a)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作业质量要求,随时查看作业效果,如遇损失变多等情况要及时调整机具参数,使机具保持良好状态,保证收获作业低损、高效。b)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损失率专业测试方法按NY/T498-2013中5.1的规定进行检测。损失率简易检测方法按NY/T498-2013中5.2的规定进行检测。c)损失率目测法采用“一平米法”或“巴掌法”(约1/30平米)进行测量。选择自然落粒少的田块,在收获后的地块随机选取5个测点,划出“一平米”或“一巴掌”的面积,记录掉落在该面积内的籽粒个数并求平均值,根据当地的小麦或水稻千粒重和平均亩产量估算平均损失率。不同的小麦和水稻品种按千粒重和亩产量,根据公式(1)确定落地籽粒判定标准粒数。(1)式中:Si—第i个测点损失率;Ni—第i个取样区籽粒数量,单位为个;G—该地块往年稻谷千粒重,单位为克;B—收割机工作幅宽,单位为米。d)破损率、含杂率等项目按NY/T498-2013中的规定进行检测。污染情况用目测法观察。e)对检测项目进行逐项考核,检测项目全部合格,判定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减损作业质量合格,否则不合格。表2作业质量项目要求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损失率≤2.8%≤2.5%破损率≤1.5%≤0.5%含杂率≤2.0%≤1.0%割茬高度/cm≤15茎秆切碎合格率≥90%污染情况收获作业后无油料泄漏造成的粮食和土地污染损失率(简易检测)≤7粒/dm2三、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本标准不涉及专利问题。四、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江西省是农业大省,双季稻种植面积约29260.66km2,单季稻种植面积约3919km2。据统计,江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