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维护与管理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网络维护与管理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网络维护与管理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网络维护与管理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网络维护与管理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维护与管理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12741第一章网络维护与管理基础 2260151.1网络维护与管理概述 348931.1.1网络维护与管理定义 3170751.1.2网络维护与管理重要性 346601.1.3网络维护与管理内容 3137181.2网络维护与管理职责 3204001.2.1网络维护与管理团队构成 317491.2.2网络维护与管理职责分工 423163第二章网络设备维护与管理 461372.1网络设备分类 428452.2网络设备维护方法 5286792.3网络设备管理策略 5700第三章网络安全防护 6207243.1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6131083.1.1风险类型 6178933.1.2风险来源 6166233.2安全防护措施 7225713.2.1防病毒措施 7215933.2.2防攻击措施 7187783.2.3防欺诈措施 7246183.3安全事件应急处理 7253293.3.1应急处理流程 7191703.3.2应急处理措施 712397第四章网络功能监测与优化 874564.1网络功能指标 8242514.2网络功能监测方法 891534.3网络功能优化策略 95214第五章网络故障排除 9112415.1网络故障分类 9286285.2故障排除方法 9287715.3常见网络故障案例分析 101522第六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11192016.1数据备份策略 11185146.1.1全量备份 1145686.1.2增量备份 11153716.1.3差异备份 1119386.1.4备份周期 11274646.2数据恢复方法 11161796.2.1直接恢复 1142196.2.2间接恢复 1258786.2.3逻辑恢复 12123496.2.4热备份 12192526.3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 12161546.3.1数据备份工具 12269996.3.2数据恢复工具 126877第七章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12279407.1网络设备配置方法 1269357.1.1引言 12231307.1.2配置方法 13232797.2网络设备管理软件 1343537.2.1引言 13119157.2.2管理软件简介 1484777.3网络设备配置实例 1421837.3.1引言 14294037.3.2配置实例 1430804第八章网络设备监控与维护 15266208.1网络设备监控技术 15287978.1.1监控内容 1524308.1.2监控方法 15153928.2网络设备维护策略 15111948.2.1预防性维护 1613098.2.2故障处理 1611058.2.3优化配置 1663448.3网络设备监控实例 1618589第九章网络安全策略与管理 17182089.1网络安全策略制定 17247029.1.1策略制定的背景与意义 17227529.1.2策略制定的原则 17227159.1.3策略制定的内容 17150689.2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17228679.2.1安全管理组织 17126849.2.2安全管理制度 18182929.2.3安全技术措施 18157999.2.4安全培训与宣传 18143139.3网络安全策略实施 18254929.3.1实施步骤 18159369.3.2实施注意事项 1820449第十章网络维护与管理发展趋势 181792310.1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182937110.2网络维护与管理技术发展 192013910.3网络维护与管理人才培养 19第一章网络维护与管理基础1.1网络维护与管理概述1.1.1网络维护与管理定义网络维护与管理是指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对网络设备、软件、数据及用户操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监控、检查、维护和优化活动。其目的是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网络功能,降低故障风险,保障信息安全和数据完整性。1.1.2网络维护与管理重要性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现代企业、学校、等组织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网络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网络稳定运行:网络维护与管理能够及时发觉和解决网络故障,保证网络稳定运行,提高工作效率。(2)提高网络功能:通过对网络设备、软件及配置进行优化,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3)保障信息安全:网络维护与管理包括对网络数据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4)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合理的网络维护与管理,可以降低网络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1.1.3网络维护与管理内容网络维护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设备维护:包括网络设备的硬件检查、软件升级、故障排除等。(2)网络软件维护: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软件的更新、升级和优化。(3)网络安全维护: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等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4)网络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备份、恢复、迁移等。(5)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权限分配、用户行为监控、用户培训等。1.2网络维护与管理职责1.2.1网络维护与管理团队构成网络维护与管理团队通常由以下几种角色组成:(1)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设备、软件的配置、维护和优化。(2)网络安全工程师:负责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实施和监控。(3)系统管理员:负责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的维护与管理。(4)技术支持工程师:负责用户技术支持和故障排查。1.2.2网络维护与管理职责分工(1)网络管理员职责:负责网络设备、软件的日常监控与维护;负责网络故障的排查与修复;负责网络功能的优化;负责网络设备、软件的配置与升级。(2)网络安全工程师职责:负责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负责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与处理;负责安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负责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培训。(3)系统管理员职责:负责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负责系统故障的排查与修复;负责系统功能的优化;负责系统软件的配置与升级。(4)技术支持工程师职责:负责用户技术支持与培训;负责故障排查与修复;负责用户权限的分配与管理;负责用户投诉的处理。第二章网络设备维护与管理2.1网络设备分类网络设备是构成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交换设备:包括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三层交换机等,主要用于实现网络数据的交换和路由。(2)传输设备:包括光纤收发器、光纤调制解调器、光端机等,用于实现网络数据的传输。(3)接入设备:包括网卡、无线接入点、宽带接入设备等,用于实现用户接入网络。(4)安全设备: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用于保障网络安全。(5)存储设备:包括磁盘阵列、存储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等,用于存储网络中的数据。2.2网络设备维护方法网络设备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定期检查:对网络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配置文件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故障排查:当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时,采用逐步排查的方法,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3)系统升级:定期对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固件等进行升级,提高设备功能和安全性。(4)备份与恢复:对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数据等进行备份,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恢复。(5)预防性维护:针对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负载情况进行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风险。2.3网络设备管理策略网络设备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设备管理制度:明确网络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的管理规定,保证设备管理规范化。(2)建立设备档案:对网络设备进行编号,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状态、维护记录等,便于管理和查询。(3)实施动态监控:采用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设备故障。(4)优化配置:根据网络需求,合理配置网络设备的参数,提高网络功能。(5)加强培训:提高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保证网络设备得到有效维护和管理。(6)定期评估:对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定期评估,分析设备功能、安全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第三章网络安全防护3.1网络安全风险分析3.1.1风险类型网络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具有自我复制、传播和破坏功能的恶意程序,可分为引导区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等。(2)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指通过网络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设备进行非法访问、破坏、窃取信息等行为,主要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网络钓鱼等。(3)网络欺诈:网络欺诈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施欺诈行为,如网络购物欺诈、虚假广告等。(4)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第三方非法获取、泄露或篡改企业或个人数据,导致信息泄露、财产损失等。(5)网络入侵:网络入侵是指黑客利用系统漏洞、弱密码等手段,非法访问或控制计算机系统,进行恶意操作。3.1.2风险来源网络安全风险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人员:企业内部人员可能因操作失误、恶意操作或疏忽导致网络安全。(2)外部攻击者:黑客、竞争对手、恐怖分子等外部攻击者可能对网络系统进行攻击。(3)系统漏洞: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应用程序等存在漏洞,可能导致网络攻击。(4)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如网络病毒、恶意软件等,可能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3.2安全防护措施3.2.1防病毒措施(1)定期更新病毒库,保证防病毒软件能够检测到最新病毒。(2)对重要文件和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发觉病毒立即隔离、清除。(3)对移动存储设备进行病毒扫描,防止病毒传播。(4)加强员工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对病毒邮件、恶意网站的识别能力。3.2.2防攻击措施(1)部署防火墙,过滤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2)开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觉异常行为立即报警。(3)定期检查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应用程序的漏洞,并及时修复。(4)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限制远程访问权限。3.2.3防欺诈措施(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防欺诈意识。(2)对涉及资金、敏感信息的操作进行权限控制,防止内部人员滥用职权。(3)利用技术手段,如数字签名、SSL加密等,保证数据传输安全。(4)加强网络安全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置网络欺诈行为。3.3安全事件应急处理3.3.1应急处理流程(1)发觉安全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2)应急小组对安全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级别和影响范围。(3)根据事件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隔离攻击源、修复漏洞等。(4)通知相关部门,如技术部门、法务部门等,共同参与应急处理。(5)对安全事件进行跟踪,及时调整应急措施。(6)应急处理结束后,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3.3.2应急处理措施(1)隔离攻击源:立即中断与攻击源的通信,防止攻击扩散。(2)修复漏洞:针对安全事件涉及的漏洞,采取紧急修复措施,如更新系统补丁、更改配置等。(3)数据备份: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不丢失。(4)恢复业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受影响的业务。(5)法律处置:对涉及犯罪行为的安全事件,依法进行处理。第四章网络功能监测与优化4.1网络功能指标网络功能指标是评估网络功能优劣的重要参数。常见的网络功能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带宽:带宽是指网络传输速率,通常以比特每秒(bps)为单位。带宽越高,数据传输速率越快。(2)延迟:延迟是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延迟包括传播延迟、处理延迟、排队延迟和传输延迟。(3)丢包率:丢包率是指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率。丢包率越高,网络功能越差。(4)往返时间(RTT):往返时间是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再返回发送端所需的时间。RTT越低,网络功能越好。(5)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数据量。吞吐量越高,网络功能越好。4.2网络功能监测方法网络功能监测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以下几种方法可用于网络功能监测:(1)网络流量监测:通过收集网络接口的流量数据,分析网络流量趋势,发觉异常流量。(2)网络设备监测:监测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如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接口状态等。(3)网络功能指标监测:实时监测网络功能指标,如带宽、延迟、丢包率等。(4)网络故障监测:通过检测网络故障事件,定位故障原因,及时处理。(5)网络功能分析:对网络功能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功能瓶颈,为优化网络提供依据。4.3网络功能优化策略针对网络功能监测发觉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优化:(1)带宽优化:增加带宽、优化网络拓扑结构、采用负载均衡技术等。(2)延迟优化:减少网络设备处理延迟、优化路由算法、采用快速重传技术等。(3)丢包率优化:优化网络设备功能、提高链路质量、采用丢包恢复技术等。(4)往返时间优化:减少网络设备处理时间、优化路由策略、采用快速转发技术等。(5)吞吐量优化:提高链路利用率、优化网络协议、采用拥塞控制技术等。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网络功能:(1)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升级和优化。(2)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如虚拟专用网络(VPN)、软件定义网络(SDN)等。(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4)建立健全的网络运维管理制度,提高运维效率。(5)加强网络监控与预警,及时发觉并处理网络故障。第五章网络故障排除5.1网络故障分类网络故障可以根据其表现和影响范围,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故障:包括网络设备的硬件故障、网络连接故障和电源故障等。(2)协议故障:涉及网络协议配置错误、协议不兼容等问题。(3)配置故障: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错误、路由策略错误等。(4)软件故障:如操作系统故障、病毒感染、软件冲突等。(5)安全故障:涉及网络攻击、恶意代码传播等。5.2故障排除方法网络故障排除应遵循以下步骤:(1)现象观察:收集故障现象,了解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等。(2)故障定位: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缩小故障范围。(3)故障诊断: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对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验证。(4)故障修复:针对确诊的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5)故障总结:总结故障原因及解决过程,为今后的网络维护提供借鉴。以下几种常用的故障排除方法:(1)ping测试:用于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2)traceroute测试:用于查看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3)抓包分析:通过捕获网络数据包,分析故障原因。(4)日志分析:查看网络设备的日志信息,查找故障线索。5.3常见网络故障案例分析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网络故障案例分析:案例一:网络连接故障现象:某公司内部网络无法访问外部网络。原因:检查发觉,故障发生时,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线出现故障。解决方法:更换连接线,恢复正常网络连接。案例二:协议故障现象:某公司内部网络中的部分计算机无法访问其他计算机。原因:检查发觉,部分计算机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配置错误。解决方法:修改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使其与其他计算机在同一子网内。案例三:配置故障现象:某公司内部网络无法访问外部网络。原因:检查发觉,路由器的路由配置错误。解决方法:重新配置路由器,使其能够正确路由数据包。案例四:软件故障现象:某公司内部网络中的部分计算机出现蓝屏现象。原因:检查发觉,部分计算机感染了病毒。解决方法:使用杀毒软件清除病毒,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案例五:安全故障现象:某公司内部网络遭受DDoS攻击。原因:攻击者通过大量伪造的数据包,占用网络带宽,导致正常业务受到影响。解决方法: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攻击进行阻断和防护。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第六章数据备份与恢复6.1数据备份策略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以下为数据备份的几种策略:6.1.1全量备份全量备份是指将所有数据完整地备份到指定的存储介质中。全量备份的优点是恢复速度快,但缺点是占用存储空间较大,且备份时间较长。适用于数据量较小或对数据恢复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6.1.2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指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增量备份的优点是备份速度快,存储空间占用较小,但恢复速度较慢。适用于数据量较大或对存储空间要求较高的场景。6.1.3差异备份差异备份是指备份自上次全量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差异备份介于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之间,恢复速度和存储空间占用均适中。适用于对数据恢复速度和存储空间有一定要求的场景。6.1.4备份周期根据数据重要性和业务需求,制定合适的备份周期。常见的备份周期有每日备份、每周备份、每月备份等。合理设置备份周期,保证数据安全与备份效率的平衡。6.2数据恢复方法数据恢复是将备份的数据重新恢复到原始存储介质的过程。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数据恢复方法:6.2.1直接恢复直接恢复是指将备份的数据直接恢复到原始存储介质。适用于数据丢失较小,且备份文件完整的情况。6.2.2间接恢复间接恢复是指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其他存储介质,再拷贝到原始存储介质。适用于原始存储介质损坏或数据丢失较大的情况。6.2.3逻辑恢复逻辑恢复是指通过数据恢复软件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将丢失的数据恢复到原始存储介质。适用于文件系统损坏或数据丢失的情况。6.2.4热备份热备份是指在业务运行过程中,实时备份关键数据。当发生数据丢失时,可立即切换到热备份,保证业务连续性。6.3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以下为几种常用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6.3.1数据备份工具(1)WindowsBackup: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备份工具,支持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2)NortonGhost:一款功能强大的数据备份软件,支持磁盘克隆、分区备份等功能。(3)AcronisTrueImage:一款专业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软件,支持多种备份策略和恢复方法。6.3.2数据恢复工具(1)Recuva:一款免费的数据恢复软件,支持恢复删除、格式化等丢失的数据。(2)EaseUSDataRecoveryWizard:一款功能强大的数据恢复软件,支持恢复多种存储设备上的丢失数据。(3)FinalData:一款专业级的数据恢复软件,支持恢复硬盘、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上的丢失数据。通过合理运用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和工具,保证数据安全与业务连续性。第七章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7.1网络设备配置方法7.1.1引言网络设备配置是网络维护与管理中的环节。合理的配置方法可以保证网络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网络功能和安全性。本节主要介绍网络设备配置的基本方法。7.1.2配置方法(1)命令行接口(CLI)命令行接口是一种通过字符界面进行网络设备配置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串行接口、网络接口或SSH等方式访问设备的CLI界面。CLI配置具有以下特点:直接操作设备,响应速度快;支持批量操作,提高配置效率;便于记录和回溯配置历史。(2)图形化界面(GUI)图形化界面是一种通过图形界面进行网络设备配置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或专用软件访问设备的GUI界面。GUI配置具有以下特点: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直观展示设备状态,便于监控;支持可视化配置,降低配置难度。(3)远程配置远程配置是指通过远程访问设备进行配置。常见的远程配置方法有Telnet、SSH、Netconf等。远程配置具有以下优点:实现跨地域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支持加密通信,保证配置安全;方便集中管理,降低维护成本。(4)批量配置批量配置是指通过脚本或自动化工具对多个网络设备进行统一配置。批量配置具有以下优势:提高配置效率,减少重复劳动;保证配置一致性,降低故障风险;方便后续维护和管理。7.2网络设备管理软件7.2.1引言网络设备管理软件是网络维护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管理员高效地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监控、故障排查等工作。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设备管理软件。7.2.2管理软件简介(1)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网络设备监控的协议。它通过收集设备上的功能指标、故障信息等数据,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实时监控。(2)SyslogSyslog是一种用于收集和记录网络设备日志的系统。它可以将设备上的日志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日志服务器,便于管理员分析故障原因。(3)NetFlowNetFlow是一种用于收集和统计网络流量数据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管理员了解网络流量分布、识别异常流量,从而优化网络功能。(4)NMS网络管理系统(NMS)是一种集成的网络管理软件,提供全面的网络设备监控、配置、故障排查等功能。常见的NMS软件有HPOpenView、IBMTivoli、CiscoWorks等。7.3网络设备配置实例7.3.1引言本节将通过一个实例来展示网络设备的配置过程,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7.3.2配置实例(1)交换机配置以Cisco2960交换机为例,以下为基本配置步骤:设置交换机名称:Switch>enable;Switchconfigureterminal;Switch(config)hostnameSwitchName;设置密码:Switch(config)linevty015;Switch(configline)passwordPassword;配置管理IP地址:Switch(config)interfacevlan1;Switch(configif)ipaddress192.168.1.1255.255.255.0;Switch(configif)noshutdown;(2)路由器配置以Cisco2911路由器为例,以下为基本配置步骤:设置路由器名称:Router>enable;Routerconfigureterminal;Router(config)hostnameRouterName;设置密码:Router(config)linevty015;Router(configline)passwordPassword;配置接口:Router(config)interfaceGigabitEthernet0/0;Router(configif)ipaddress192.168.1.1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shutdown;第八章网络设备监控与维护8.1网络设备监控技术网络设备监控技术是保证网络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实时监测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觉并处理网络故障,提高网络运行效率。8.1.1监控内容网络设备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运行状态:包括设备启动时间、运行时长、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等。(2)网络接口状态:包括接口流量、错误率、带宽利用率等。(3)设备配置信息:包括设备型号、版本、配置文件等。(4)设备功能指标:包括吞吐量、延迟、丢包率等。8.1.2监控方法(1)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通过SNMP协议,可以实现对网络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2)Syslog:利用Syslog协议,可以收集设备日志信息,便于故障排查。(3)NetFlow:通过NetFlow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监控和分析。(4)CLI(命令行接口):通过CLI,可以远程登录设备,查看设备状态和配置信息。8.2网络设备维护策略网络设备维护策略是为了保证网络设备稳定运行,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维护策略:8.2.1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在设备出现故障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更换零部件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如温度、湿度等。(2)定期清洁设备,如风扇、散热器等。(3)更换设备易损件,如电源模块、风扇等。8.2.2故障处理故障处理是指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故障定位:通过监控系统和日志信息,确定故障设备。(2)故障原因分析:分析故障原因,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3)故障处理: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8.2.3优化配置优化配置是指根据网络需求,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设备接口配置,提高网络带宽。(2)优化路由策略,提高网络功能。(3)更新设备固件,修复已知漏洞。8.3网络设备监控实例以下是一个网络设备监控实例,以某企业核心交换机为例:(1)设备监控内容: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接口流量、错误率等。(2)监控工具:采用SNMP协议,使用网络监控软件进行实时监控。(3)监控方法:a.通过SNMP协议,获取设备CPU利用率和内存使用率信息。b.通过NetFlow技术,获取设备接口流量和错误率信息。c.通过Syslog协议,收集设备日志信息,便于故障排查。(4)故障处理:a.当CPU利用率长时间超过80%时,分析原因,采取优化配置或增加设备等措施。b.当接口错误率超过正常范围时,分析原因,采取更换接口模块或调整网络策略等措施。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网络设备监控与维护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做好网络设备监控与维护工作,才能保证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第九章网络安全策略与管理9.1网络安全策略制定9.1.1策略制定的背景与意义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复杂,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企业生存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9.1.2策略制定的原则(1)安全性:保证网络系统在遭受攻击时,能够迅速发觉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2)可行性:策略应具备实际可操作性,便于实施和管理。(3)动态性:根据网络安全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策略。(4)合理性:策略应与组织实际情况相结合,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9.1.3策略制定的内容(1)确定网络安全目标:明确网络安全防护的重点和目标,为策略制定提供依据。(2)风险评估:分析网络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为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持。(3)安全措施: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等。(4)安全培训与宣传: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保证策略的有效实施。9.2网络安全管理措施9.2.1安全管理组织(1)设立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实施和监督。(2)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职责。9.2.2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明确网络安全工作的总体方向和目标。(2)制定网络安全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保证网络安全。(3)制定网络安全操作规程,指导员工进行安全操作。9.2.3安全技术措施(1)防火墙:部署防火墙,对内外网络进行隔离,防止非法访问。(2)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觉并处理异常行为。(3)安全审计:对网络设备和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