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护理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特训1_第1页
主管护师-护理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特训1_第2页
主管护师-护理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特训1_第3页
主管护师-护理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特训1_第4页
主管护师-护理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特训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管护师-护理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特训1单选题(共100题,共100分)(1.)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是A.健康教育是卫生宣教的延续B.都是传播卫生知识,只是名称(江南博哥)不同C.健康教育是传播与教育并重,卫生宣教是单纯的知识传播D.健康教育形式是一对一,卫生宣教是集体授课E.二者无区别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虽然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两者均是传播卫生知识,但绝不仅是名称不同或形式不同。健康教育的过程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被做为一种治疗手段引入护理,形成"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一体化"的护理新模式。(2.)健康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包括A.管理学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传播学理论D.预防医学理论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科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3.)行为诊断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目标人群A.形成的时间已久的行为B.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C.刚刚形成的行为D.正处在发展期的行为E.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行为诊断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其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①区别引起疾病或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②区别重要行为与相对不重要行为;⑧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4.)从健康计划实施时开始,并贯穿于计划执行全过程的评价活动是指A.形成评价B.总结评价C.过程评价D.效应评价E.结局评价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过程评价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5.)消毒剂生物学监测的要求是A.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B.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C.细菌含量<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D.细菌含量<200cfu/ml,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E.细菌含量<5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①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细菌含量必须(6.)内镜消毒灭菌方法正确的是A.气管镜每季度监测B.肠镜的细菌数≤100cfu/件C.肠镜的细菌数≤50cfu/件D.关节镜每季度监测E.关节镜的细菌数≤20cfu/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①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各种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监测,细菌数≤20cfu/件;②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和活检钳等,每个月监测,均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7.)儿科病房空气培养细菌总数的卫生学标准为A.≤20cfu/mB.≤50Cfu/mC.≤100cfu/mD.≤200Cfu/mE.≤500cfu/m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Ⅲ类环境的空气消毒:这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8.)传染病区设置隔离室的主要目的是A.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B.便于对病人进行监护C.将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分开D.将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从空间上分开E.方便家属探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设置隔离室最主要的目的是切断感染链中的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将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分开是防止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9.)属于医院感染高危人群的是A.ICU病人B.心内科病人C.妇科病人D.骨科病人E.眼科病人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ICU(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病人的明显特点是病情危重而复杂。(10.)在护理管理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和管理,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维持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这体现的是A.科学管理B.人性理论管理C.人事管理D.行为科学管理E.系统管理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行为科学理论强调在护理管理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和管理,强调护理管理者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维持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11.)工作前制订计划时要求充分发挥创造力,提出一些新方法、新措施。这遵循的是A.可考核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重点原则D.创新原则E.弹性原则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创新原则指计划是一个创造性的管理活动,要求充分发挥创造力,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12.)健康教育诊断的基本步骤中,不属于流行病学诊断最终应回答的问题是A.威胁目标人群生命与健康的疾病或健康问题是什么?B.影响该疾病或健康问题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什么?C.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受害者在性别、年龄、种族、职业上有何特征?D.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是什么?E.对哪些(哪个)问题进行干预可能最敏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流行病学诊断回答的问题除了选项A、B、C和E外,还包括“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在地区、季节、持续时间上有何规律?”。选项D是行为诊断的主要目的。(13.)属于临床护理活动终末质量评价的是A.护理人员数量B.护理器械设备的性能C.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D.开展整体护理情况E.开展健康教育情况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临床护理活动终末质量评价是评价护理活动的最终效果,指每个患者最后的护理结果或成批的护理结果质量评价。常用的评价方式有同级评价、上级评价、下级评价、服务对象评价(满意度)、随机抽样评价等。故选C。(14.)下列属于控制基本方法的是A.目标控制B.资金控制C.人力控制D.技术控制E.全面控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预算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目标控制,故选A。【该题针对“控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15.)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的主要药物,在应用中要做到A.对一切感染症都应尽早使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B.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考虑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C.有了各种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就不成问题了D.抗菌药物可用作消毒剂,对皮肤伤口消毒E.发热病人都是感染,均可用抗菌药物治愈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抗菌药物使用应该慎重,不可滥用,使用前要做药敏试验,针对特定敏感性菌使用,不可盲目过早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细菌耐药。【该题针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合理使用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16.)护理部授予护士长相应的职责和权力,所遵循的管理原则是A.弹性原则B.能级原则C.行为激励原则D.随机制宜原则E.参与管理原则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能级原则的基本内容:建立合理稳定的能级结构;不同的能级主体应授予不同的权力,完成不同的职责;不同能级的主体应给予与之相应的岗位。护理部授予护士长相应的职责和权力符合能级原则,故选B。(17.)进行方案评估时需要评估比较的主要内容包括A.可行性、风险性、可能带来的影响B.可行性、合理性、可能带来的影响C.风险性、影响性、可能带来的效益D.可行性、风险性、可能带来的效益E.可行性、合理性、可能带来的效益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进行方案评估时评价比较的主要内容是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方案实施的风险性。【该题针对“决策”知识点进行考核】(18.)进行目标判定时可以依据的价值指标是A.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学术价值B.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理论价值C.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理论价值D.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学术价值E.经济价值、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进行目标判定时可依据的价值指标包括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该题针对“目标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19.)健康教育处方适用于A.门诊慢性病人B.入院时的病人C.住院病人D.即将出院的病人E.术后康复期的病人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在门诊中,一般慢性病人约占60%以上,门诊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门诊治疗的同时,配合健康教育处方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既可加快疾病痊愈,又能节省医疗经费。(20.)健康教育的核心为A.促进人们自身护理能力和行为B.促进人们住院适应能力C.促进人们自我保健能力和行为D.促进人们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E.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核心是促使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制定一系列使行为和生活方式向有益于健康方向发展的策略,从而降低危险因素,预防各种因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健康问题或疾病。(21.)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为A.调查研究B.传播健康信息C.协调护患关系D.人际沟通E.护理教育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它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以传播健康信息为主要措施。(22.)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为A.协作性B.自主性C.目的性D.可塑性E.差异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目的性是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改造环境。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向促进健康的方向改善行为,因此人类行为的目的性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23.)实施目标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一步是A.制定目标体系B.组织实施C.考评成果D.实施奖惩E.考核评价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目标管理分为:制定目标体系,组织实施,考核评价三部分。而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选A。(24.)糖尿病病人学习皮下注射方法时,常采用A.无意模仿B.有意模仿C.强迫模仿D.主动交往E.被动交往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人们通过有意模仿获得自己崇拜、羡慕的行为,获得自身的健康。(25.)“社会舆论对酗酒的谴责”对酗酒行为来说是一种A.抑制因素B.倾向因素C.偏向因素D.促成因素E.强化因素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强化因素是指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此处社会舆论对酗酒的谴责属于使酗酒行为减弱的因素,故该题选E。(26.)个体决定是否采取某种行为,以适应目前或长远的需要的适应形式属于A.应对B.应激C.顺应D.调试E.反射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人类行为的主要适应形式有6种,即反射、自我控制、调试、顺应、应对和应激。应激是指个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当某种行为可导致两方面的结果时,个体常常对自己的部分行为进行控制,以达到适应社会目的的适应方式是自我控制。个体与他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形式叫做调试。个体与群体不断接受新的经验、改变自己行为方式,以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适应形式称为顺应。个体决定是否采取某种行为,以适应目前或长远需要的适应形式称为应对。(27.)受者在接触信息时的心理特点不包括A.求真B.求快C.求新D.求短E.求近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受者在接触信息时,普遍存在着"四求"的心理。求真:信息真实可信。求新:信息新颖引人。求短:信息短小精悍,简单明了。求近:信息在生活、地域、情感、认识、知识等方面贴近受者。(28.)实现母乳喂养的强化因素是A.母亲愿意进行母乳喂养B.母亲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C.丈夫对妻子进行母乳喂养给予支持D.医务人员指导母亲如何正确哺乳E.在时间、地点上方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强化因素是指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的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等。丈夫的支持属于强化因素。(29.)下列哪项不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需要A.尊重需要B.安全需要C.社会需要D.生理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故选C。(30.)倾听时的主要技巧为A.及时提问B.理解内容C.必要时重复D.集中精力E.及时澄清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在倾听的过程中,要专心,不要轻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到"倾心细听"。主要表现为集中精力、及时反馈。(31.)由于暗示效应导致对健康教育目标人群评价效果出现偏倚。此偏倚因素为A.暴露因素B.观察因素C.回归因素D.选择因素E.信息因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暗示效应是测量者或评价者的言谈、态度、行为等使目标人群受到暗示,并按照测量者的希望进行表现的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尽管测量者测量到的是测量对象当时的表现,但其知识、态度、行为等表现并非健康教育干预所致,而是接受暗示的结果。(32.)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确定为医院感染的时间要求是A.入院12小时后发生的感染B.入院24小时后发生的感染C.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D.入院72小时后发生的感染E.入院1周后发生的感染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33.)男,34岁。因髋部粉碎性骨折急诊入院,5天后出现肺部感染,该感染属于A.医院感染B.院外感染C.院前感染D.并发症E.原发感染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34.)门诊教育不采用的形式是A.候诊教育B.随诊教育C.出院教育D.咨询教育E.健康教育处方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门诊教育包括候诊教育、随诊教育、咨询教育和健康教育处方,住院教育包括入院教育、病房教育和出院教育。(35.)梅毒的病原体为()A.细菌B.病毒C.衣原体D.螺旋体E.支原体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梅毒的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离体后,一般1~2小时死亡。对消毒剂抵抗力差,低效消毒剂即可将其杀灭。(36.)以下指标中用于衡量暴露因素与医院感染之间统计学联系强度大小的是A.相对危险度B.医院感染患病率C.罹患率D.医院感染发病率E.比值比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医院感染概率之比,是衡量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发生医院感染之间统计学联系强度大小的指标。(37.)属于高效消毒剂的是A.聚维酮碘B.苯扎溴铵C.过氧化氢D.氯己定E.乙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过氧化氢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等特点。(38.)用于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的B-D试验属于A.化学监测B.生物监测C.物理监测D.工艺监测E.反应监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化学检测、工艺监测、生物监测。B-D试验属于化学监测。(39.)属于会议计划工作的是()A.准备会议内容B.安排与会人员的要求C.选择会议规程D.确定会议议题E.报道会议消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明确会议的必要性,确定会议议题,安排会议议程,确定会议成员,安排会议时间,选择会议地点,准备会议资料,合理安排与会人员的食、住、行、购、娱、医等。(40.)消毒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使用A.环氧乙烷熏蒸法B.紫外线照射C.高压蒸汽法D.消毒液浸泡法E.电离辐射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气甲醛气体消毒、灭菌。(41.)拟定标准的第一步是()A.收集资料,拟定初稿B.论证研究,收集资料C.调查研究,收集资料D.讨论验证,调查研究E.拟定初稿,收集资料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拟定标准的步骤:(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2)拟定初稿,讨论验证。(3)报批审定,公布实行。(42.)以下消毒方法中不适用于空气消毒的是A.紫外线照射B.臭氧消毒C.甲醛熏蒸法D.过氧乙酸熏蒸法E.过氧化氢喷雾法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过氧化氢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等特点。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等。(43.)不宜用于手部消毒的是A.氯己定醇B.聚维酮碘C.戊二醛D.苯扎溴铵E.乙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戊二醛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等特点。常用灭菌浓度为2%。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44.)某医院有400张病床,根据编制原则,其护理人员的编设最少约为()A.350~400B.420~450C.480~510D.403~432E.202~216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某医院有病床400张,根据卫生部《编制原则》,其工作人员的编设约为多少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可配备多少人?护理人员多少人?根据卫生部《编制原则》,300~450张床位医院工作人员的编设按1:1.4~1.5计算,即400×1.4~400×1.5=560~600(人)。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设的70%~72%,则最多配备560×72%~600×72%=403~432(人)。护理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50%,应为403×50%~432×50%=202~216(人)。(45.)以下不属于门诊教育内容的是A.候诊教育B.出院教育C.随诊教育D.咨询教育E.健康教育处方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门诊教育主要包括候诊教育、随诊教育、咨询教育和健康处方教育。(46.)不需要洗手的情况是A.护理两名病人之间B.穿隔离衣前C.给同一病人输液后,准备导尿前D.给病人伤口换药后E.与病人交谈后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洗手指征:①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②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③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47.)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第一步是A.了解教育者的意愿和能力B.确定教育目标C.制定教育计划D.评估患者的环境E.评估教育需求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评估教育需求是患者健康教育程序的第一步骤。通过调查分析,评估教育需求旨在了解教育对象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为确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提供依据。(48.)以下区域中属于Ⅱ类环境的是A.普通手术室B.儿科病房C.急诊室D.注射室E.治疗室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医院环境分为四类区域。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Ⅳ类环境指传染科和病房。(49.)需要进行呼吸道隔离的疾病为A.天花B.霍乱C.乙型肝炎D.麻疹E.鼠疫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呼吸道隔离是预防经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的隔离方式。用于肺结核、麻疹等。(50.)不需进行消化道隔离的疾病是A.麻疹B.甲型肝炎C.脊髓灰质炎D.霍乱E.细菌性痢疾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消化道隔离用于防止经粪一口传播的感染。用于伤寒、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等。(51.)需要进行接触隔离的疾病是A.大面积烧伤B.霍乱C.乙型肝炎D.麻疹E.艾滋病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接触隔离用于传染性强或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经接触传播但不必严密隔离的感染采用的隔离方式。用于皮肤白喉、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面积烧伤、破伤风、气性坏疽、脓疱病等。(52.)开放性肺结核应采取A.保护性隔离B.血液隔离C.呼吸道隔离D.消化道隔离E.抗酸杆菌隔离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支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护理措施中,有条件者,病人应单居一室,进行呼吸道隔离,室内保持通风,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人外出时应戴口罩。(53.)适用于了解对方感觉、态度等真实情况的提问方式是()A.封闭式B.开放式C.简明式D.探索式E.偏向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开放式提问的问题比较笼统,旨在诱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觉、认识、态度和想法。适用于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54.)红霉素的给药方法正确的是A.间歇给药B.一日一次性给药C.连续给药D.肌内注射E.皮下注射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吉他霉素等)及多烯抗生素(两性霉毒B)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避免毒性反应。用注射用水溶液溶解后放入盐水中静脉滴注,防止水解失效。(55.)抗感染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B.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C.细菌缺乏药物的靶位点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E.损伤细菌的细胞膜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临床上抗感染药物主要对病原微生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毒性作用",对病人不造成危害。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损伤细胞膜;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56.)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错误的是A.术前0.5~1小时通过静脉给予一次足量抗生素B.需有明确指征C.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D.择期的结直肠手术前,还需通过导泻或灌肠进行肠道准备E.污染手术使用万古霉素作为预防药物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术前应用抗生素方法:①有明确指征;②在术前0.5~1小时通过静脉给予一次足量抗生素,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③择期的结、直肠手术前,还需通过导泻或灌肠剂进行肠道准备;④高危剖宫产术,应在脐带钳夹后立即预防性应用;⑤万古霉素不作为常规药物。(57.)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作用的正常菌群是A.白假丝酵母菌B.双歧杆菌C.大肠埃希菌D.棒状杆菌E.克雷伯杆菌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近年研究表明,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还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作用。(58.)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有A.甲型、丙型肝炎病毒B.甲型、戊型肝炎病毒C.乙型、丙型肝炎病毒D.乙型、戊型肝炎病毒E.甲型、乙型肝炎病毒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甲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均以粪一口传播为主。(59.)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染源为A.结核性脑膜炎病人B.骨关节结核病人C.开放性肺结核病人D.淋巴结核病人E.泌尿生殖系结核病人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播,以呼吸道传播最为常见。(60.)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同桌进餐不会感染HIVB.离体后的HIV抵抗力强,需用高效消毒剂将其灭活C.结核杆菌对消毒剂抵抗力强,需用高、中效消毒剂灭活D.结核杆菌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至数年E.结核杆菌在直射阳光下能生存2~4小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离体后的HIV抵抗力很弱,几乎所有消毒剂在短时间内均可将其灭活。(61.)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措施不包括A.监测疫情B.灭鼠、防鼠C.高危人群免疫接种D.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E.灭蝇、防蝇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主要传染源为以野栖为主的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可经鼠咬或革螨、恙螨、蚤、蚊叮咬传播,还可经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和血污染空气、尘埃、食物和水后再经呼吸道、消化道、伤口感染给人。(62.)以下关于行为学家麦格雷戈的X-Y理论(人性理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X理论认为人不愿负责任,宁愿被人领导B.X理论认为人是懒惰的C.Y理论认为人对工作是负责任的,能够自我控制D.Y理论认为人不愿负责任,人是懒惰的E.Y理论认为人是喜欢工作的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美国的麦格雷戈(DouglassMcGregor,1906-1964)于1957年提出X理论与Y理论。X理论认为人是懒惰的,不喜欢工作,在严密监督下才能有效地工作。而Y理论认为人是喜欢工作的,是负责的,能够自我控制和管理。(63.)美国管理学家莱金提出的ABC时间管理方法中,C级目标指A.必须完成的目标B.最重要的目标C.较重要的目标D.很想完成的目标E.不太重要的目标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C级为不太重要可以暂时搁置的目标。(64.)护理部制定护理目标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目标数目越多越好B.目标应明确、恰当C.目标都由下级完成D.目标数目越少越好E.未实现目标的部门和个人应严惩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护理部制订护理目标时,应明确、恰当注意:①目标数目不宜太多,但应包括主要的工作特征;②目标应数量化或具体化以便于考核;③目标应具有挑战性,显示优先性,促进个人和职业上的成长。(65.)以共同制定的目标为依据来检查和评价目标完成情况,这指的是A.人本管理B.组织管理C.决策管理D.目标管理E.计划管理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目标管理以共同制定的目标为依据来检查和评价目标达到情况的一种管理方法。(66.)用图形表示组织的整体结构、职权关系及主要职能,称为A.程序B.结构图C.规划图D.政策E.组织图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组织图也称组织树,指用图形表示组织的整体结构、职权关系及主要职能。组织图一般描述下列几种组织结构及管理关系方面的信息:权力结构、沟通关系、管理范围及分工情况、角色结构和组织资源流向等。(67.)"确定正式组织结构及组织运作程序"属于组织设计的哪一个步骤A.决定人员配备B.确立组织目标C.形成组织结构D.业务活动分类E.确定职权和职责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对组织设计进行审查、评价及修改,并确定正式组织结构及组织运作程序,颁布实施的步骤属于形成组织结构。(68.)去污染就是人为地将机体的A.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部分去除B.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全部去除C.已定植的细菌部分或全部去除D.正常菌群部分或全部去除E.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部分或全部去除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去污染就是人为地将机体的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部分或全部去除的一种防止感染的措施。(69.)以下关于组织文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B.组织文化的核心是护理价值观C.是一种隐藏的价值因素和精神源泉D.是价值观、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习惯的总和E.是组织经营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总和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习惯的总和,属于管理的软件范围。组织文化不是组织表面的经营活动和文化活动,而是隐藏在背后的价值因素和精神源泉。护理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70.)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领导行为逐步推移的程序是A.低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B.低工作与高关系→高工作与低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C.高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D.高工作与低关系→低工作与高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E.高工作与低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高关系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领导的行为应按下列程序逐步推移:高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根据下属的成熟度,工作行为与领导行为构成了四个阶段。(71.)关于淋病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淋病奈瑟氏菌引起B.淋病的致病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强C.低效消毒剂即可杀灭致病菌D.有症状的患者是传染源E.健康人通过接触被污染的便器也可被感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该菌喜潮湿、怕干燥,对外界的抵抗力弱,低效消毒剂即可将其杀灭。现症患者和带菌者是该病的传染病。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染方式,此外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衣物、便桶等感染。(72.)在组织沟通过程中"几种媒介相互冲突",属于A.发送者障碍B.接收者障碍C.沟通通道障碍D.解码障碍E.反馈障碍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几种媒介互相冲突属于沟通通道的障碍。(73.)吴某,男,35岁,吸入性肺脓肿,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关于该病原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革兰阴性球菌B.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土壤中C.人群中带菌状态相当普遍D.很少对全身各系统引起感染性疾病E.凝固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人和动物的皮肤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人群中带菌状态相当普遍。对全身各系统均可引起感染性疾病,其中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综上,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A、B、D、E是错误的。(74.)有效训导的方法错误的是A.用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下属B.对于反复发生的错误,逐步加重处罚C.批评对事不对人D.以行动强化语言E.提出防范错误的建议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有效训导的方法:①以平等、客观、严肃的态度面对下属;②具体指明问题所在;③批评对事不对人,不要损害下属的尊严和人格;④允许下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⑤控制讨论;⑥对今后如何防范错误提出建议,达成共识;⑦对于反复发生的错误,逐步加重处罚。(75.)某医院发生大规模甲型肝炎暴发,以下措施错误的是A.查找感染源B.对感染病人及同期住院病人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C.进行消化道隔离措施D.医院于36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E.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省卫生行政部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经调查证实确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76.)冲突双方以放弃部分利益为前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方的部分需要,达成彼此接受的协议,此解决方法是A.协商B.迁就C.合作D.妥协E.回避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当协商不能解决问题时,寻找仲裁人,仲裁人采取妥协的办法,让每一方都得到部分的满足。作为领导者,首先根据公平的原则,迅速找到双方的共同点,然后找出他们之间最大的可容点和心理接受点,从而使双方都退让一步,达成彼此可以暂时接受的协议。(77.)解决各方面矛盾,使整个组织和谐一致,使每一个部门、单位和组织成员工作同既定的组织目标一致。此方法称为A.合作B.协调C.领导D.组织E.协商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协调的本质在于解决各方面矛盾,使整个组织和谐一致,使每一个部门、单位和组织成员工作同既定的组织目标一致。(78.)把被控系统的执行结果与预期的目标及标准进行对照检查,从而发现问题,采取纠偏措施。此方法属于A.质量控制B.预算控制C.进度控制D.目标控制E.反馈控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目标控制是把总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分目标,并确定他们的考核标准,输入被控系统,然后把被控系统的执行结果与预期的目标及标准进行对照检查,从而发现问题,采取纠偏措施。(79.)对护理人员的质量评价不包括A.基本素质评价B.护理效果评价C.行为过程评价D.行为结果评价E.综合评价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护理人员的质量评价:①基本素质评价;②行为过程评价;③行为结果评价;④综合评价。(80.)以下护理操作中属于专科护理的是A.静脉输液B.铺麻醉床C.阑尾炎手术病人护理D.留置导尿术E.测量生命体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专科护理的内容包括各种专科疾病护理如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以及各种手术病人的护理技术。(81.)以下关于持续质量改进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强调通过检查手段提高质量B.强调诚信C.强调对员工尊重、引导、激励、授权D.强调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的E.强调全员参与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持续质量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持续地、渐进地变革。①强调顾客的需要,应以诚信来长期维系主顾关系;②强调了全员参与;③强调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的;④强调质量是制造出来的;⑤强调对员工尊重、引导、激励、授权;⑥是对质量持续、渐进的提高、改进过程。(82.)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属于健康教育内容的中的A.心理卫生知识B.疾病预防知识C.就诊知识D.随访知识E.行为训练知识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行为训练知识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83.)多孔材料表面消毒宜用()A.干热灭菌B.紫外线照射C.高压蒸汽法D.消毒液浸泡法E.电离辐射法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84.)冲突各方采取求同存异,避免把意见分歧公开化,此解决方法是()A.协商B.迁就C.合作D.妥协E.和平共处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和平共处是冲突各方采取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方式,避免把意见分歧公开化,这样做,虽不能消除分歧,但可避免冲突的激化。(85.)病房空气培养细菌总数的卫生学标准为()A.≤20cfu/mB.≤50cfu/mC.≤100cfu/mD.≤200cfu/mE.≤500cfu/m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Ⅲ类环境的空气消毒:这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86.)男,65岁。因肺癌住院治疗,使用头孢噻肟钠和利巴韦林抗感染,第5天出现发热(39℃)、腹痛、腹泻。大便培养:真菌感染。A.预防性用药在手术后1~3小时使用B.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继续应用2~3天C.败血症体温正常后7~10天再停药D.术前1小时静脉给予一次足量抗生素E.感染严重时可以使用4~8周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1.原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决定性优势。发生三度失调的原因常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大部分正常菌群消失,而代之以过路菌或外袭菌,并大量繁殖而成为该部位的优势菌。正常菌群的三度失调亦称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2.常见的真菌感染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曲霉菌。3.预防性用药一般在术前0.5~1小时通过静脉途径给予一次足量抗生素。(87.)男,65岁。因肺癌住院治疗,使用头孢噻肟钠和利巴韦林抗感染,第5天出现发热(39℃)、腹痛、腹泻。大便培养:真菌感染。A.毛霉菌B.隐球菌C.光滑念珠菌D.白色念珠菌E.李斯特菌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1.原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决定性优势。发生三度失调的原因常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大部分正常菌群消失,而代之以过路菌或外袭菌,并大量繁殖而成为该部位的优势菌。正常菌群的三度失调亦称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2.常见的真菌感染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曲霉菌。3.预防性用药一般在术前0.5~1小时通过静脉途径给予一次足量抗生素。(88.)男,65岁。因肺癌住院治疗,使用头孢噻肟钠和利巴韦林抗感染,第5天出现发热(39℃)、腹痛、腹泻。大便培养:真菌感染。A.急性菌痢B.急性肠炎C.二重感染D.菌血症E.菌群定植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1.原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决定性优势。发生三度失调的原因常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大部分正常菌群消失,而代之以过路菌或外袭菌,并大量繁殖而成为该部位的优势菌。正常菌群的三度失调亦称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2.常见的真菌感染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曲霉菌。3.预防性用药一般在术前0.5~1小时通过静脉途径给予一次足量抗生素。(89.)"您现在感觉好多了吧?"此提问属于A.封闭式提问B.开放式提问C.探索式提问D.诱导式提问E.特定式提问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开放式提问的问题比较笼统,旨在诱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觉、认识、态度和想法。适用于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90.)层流洁净病房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应A.≤5cfu/cmB.≤10cfu/cmC.≤50Cfu/cmD.≤100cfu/cmE.≤15cfu/cm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1.Ⅳ类区域物体表面卫生学标准:总数≤15cfu/cm,并以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200cfu/cm,物体表面中的细菌总数≤5cfu/m。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3.Ⅰ类区域环境的空气消毒: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只能采用层流通风,才能使空气中的微生物减到此标准以下。(91.)普通手术室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应A.≤5cfu/cmB.≤10cfu/cmC.≤50Cfu/cmD.≤100cfu/cmE.≤15cfu/cm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1.Ⅳ类区域物体表面卫生学标准:总数≤15cfu/cm,并以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200cfu/cm,物体表面中的细菌总数≤5cfu/m。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3.Ⅰ类区域环境的空气消毒: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只能采用层流通风,才能使空气中的微生物减到此标准以下。(92.)传染科病房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应A.≤5cfu/cmB.≤10cfu/cmC.≤50Cfu/cmD.≤100cfu/cmE.≤15cfu/cm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1.Ⅳ类区域物体表面卫生学标准:总数≤15cfu/cm,并以未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