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栽培技术实践分析及病虫害防治研究论述_第1页
油松栽培技术实践分析及病虫害防治研究论述_第2页
油松栽培技术实践分析及病虫害防治研究论述_第3页
油松栽培技术实践分析及病虫害防治研究论述_第4页
油松栽培技术实践分析及病虫害防治研究论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油松是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的一种针叶树种,其生长速度较快,而且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木材材质也非常优良,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其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均较高。所以,为使油松产业获得更好发展,该文当中结合实践主要阐述分析油松的相关栽培技术,同时针对其常见的一些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关键词:油松;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油松在绿化环境、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关中地区时常被选作造林的重要树种。为了有效提高油松的栽培技术水平,促使油松产业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本文主要论述了油松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希望能对油松栽培与营林生产有所帮助。1栽培技术1.1育苗1.1.1科学选择育苗地由于油松属于一种喜光树种,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在中性以及微酸性土壤当中能够较好地生长。所以在育苗实践当中,应首选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开展育苗工作,不可选择地势相对低洼、湿度较大或盐碱地块进行育苗。1.1.2精细整地在秋季开始实施育苗工作之前,深翻土壤,合理整地与耙磨,然后混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并联合应用敌百虫粉杀灭地下害虫,按照长宽分别为6m、1m的规格设置好畦,并确保畦地平整性。1.1.3种子处理①种子冬藏之后再催芽。根据播种时间提前3个月,用浓度为0.2%的高锰酸钾将种子浸泡24h,挑选出其中的秕粒,然后再将种子捞出,根据种子量的多少用2倍量的湿沙与之混合,放置到储藏坑内进行冬藏。待播种时取出种子,筛除其中的沙子,并运用40℃的温水浸泡种子1~2d,捞出之后放到向阳处,运用草帘进行覆盖达到保湿的效果,种子裂嘴率达到70%以上便可随时播种。②利用温汤对种子进行浸泡催芽。选用45℃的温水对种子进行24h浸泡,然后挑选出其中的秕粒,接着利用冷水再对种子进行浸泡,时间为48h,将冷水倒出,并根据种子的数量,加入两倍量的湿沙混合,放置到向阳背风处进行催芽,种子大部分裂嘴之后及时进行播种。1.1.4播种及时播种,对于提高油松育苗成活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关中地区每年的5~6月份时常出现高温天气,比较干燥,极易导致油松幼苗发生日灼伤或者猝倒病,因此,为了避免高温干燥不良天气条件,对育苗工作带来的影响,播种时间以4~5月份为最佳。播种时采用条播方式,把底水灌足,有利于保墒。按照15~20cm的间隔设置播种沟,其宽度为7cm,平整好沟底,把种子顺着播种沟均匀地撒入其中,之后利用2cm厚的细土覆盖。倘若土壤比较黏重,可将沙土与草木灰混合之后,均匀地撒入播种沟内,覆盖细土,浇水。1.1.5田间管理油松育苗出圃时间需要2~3年,所以必须要认真落实各项管理措施。首先为了减少鼠害和鸟害,避免苗木出现日灼伤与立枯病应当委派专人进行看护。其次,在幼苗顶壳出土这段时间,根据土壤条件及时浇水,幼苗出齐之后还要做好防淤、防涝,避免幼苗出现立枯病。5~6月遭遇干旱天气时,必须要及时浇灌。而7月份之后,则需要严格控制浇水量和施肥量,避免出现苗木二次生长现象。土壤封冻之前及时浇灌封冻水。一年生的油松苗木在5~6月份结合浇水进行及时追肥,二到三年生的苗木,在四月份进行追肥。如果采用山地进行育苗的,还应及时松土除草,在4~6月份结合降雨天气及时追肥。为避免苗木发生立枯病与日灼伤,可以选择向日葵或者玉米等作物种植在畦埂上,可以起到良好的遮阴作用。幼苗出齐之后,利用0.5%的硫酸亚铁进行喷施,间隔7~10d施用一次,一直持续至7月份。另外,为确保苗木顺利越冬,在浇灌封冻水的基础上,还应当用土覆盖苗床,土的厚度控制在6cm,第二年春季清明时节,将覆盖的土逐步去除。1.2栽植1.2.1选地整地选择半阳半阴坡为最佳,盐碱地不能栽植油松。如果是黄土丘陵地带,可以设置好反坡梯田然后再进行栽植。土石山可以在设置好水平沟的基础上挖坑,去除其中的石块,把黄土和分化的石末移入坑内进行栽植,沙区应当在合理遮阴的基础上,再开展栽植工作。1.2.2栽植栽植时间春季与秋季均可,春季进行栽植时,时间最好在3~4月份,此时油松顶芽还没有萌发,栽植成活率较高。8~9月份降雨之后及时抢墒栽植。具体进行栽植过程当中要确保苗木有着健壮的顶芽,根系未发生损伤,及时栽植,及时浇水。为促进油松早日郁闭成林,可采用混交造林的方式进行栽植,按照1.5m×2.0m设置栽植密度,选择紫穗槐或者杨树等树种栽植到行间或株间,几年之后可将紫穗槐或者杨树等树种逐步伐去,保留油松。1.2.3抚育保护为减少人畜对苗木带来的破坏,降雨之后,及时实施中耕保墒工作。1~2年生的苗木,在进入冬季之前,运用有效措施对苗木进行处理,防止冻土,第二年春季要及时解除这些保护措施,避免由于冬季寒冷天气条件下导致苗木抽干致死,苗木没有郁闭之前,必须要重视中耕除草,并在4月份进行一次追肥。2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2.1油松病害2.1.1松针锈病2.1.1.1病原及发生规律黄檗鞘锈菌是诱发该病的主要病原菌,8~9月份病菌冬孢子萌发之后形成担孢子,颜色为白色,分布在叶面上,通过气流引发传播,并经过油松松针气孔造成侵入,通过菌丝体的形式积留于松针当中越冬。性孢子器在第二年4月份这段时间形成,锈孢子器5月份产生,并在6月份飞散,对黄檗造成侵染,通过反复多次侵染之后成为冬孢子堆。5~9a生的油松苗木感病较重,且树冠上部要轻于下部。2.1.1.2防治方法①油松栽植过程当中应当远离黄檗林,距离应当超过2km。②栽植之前详细地进行调查研究,栽植地块不可选择在黄檗较多的地块,同时在开展松土除草工作过程中,或者运用除莠剂,将黄檗等转主寄主清除掉。③化学防治方面,可喷洒0.3~0.5波美度放入石硫合剂,也可喷洒波尔多液、粉秀宁或者敌锈钠,间隔7d喷施一次,持续应用3次即可。2.1.2油松落针病2.1.2.1病原及发生规律松针散斑壳菌是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原,病叶部位上的病菌以菌丝体形式进行越冬。春季3~4月份出现子囊盘,在降雨条件下吸水之后逐渐膨胀将其中的子囊孢子散发出来,借助气流引发传播,经松针气孔侵入引发病害,降雨多、湿度大的条件下,病害较为严重。2.1.2.2防治方法①选择具有较好排水性的地块作为苗圃,充分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为苗木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提高苗木病害抵抗能力。将病叶全面清除,有助于减少病害传播。②子囊孢子散发时期,利用900倍液代森锰锌进行喷施,也可喷施1∶1∶100的波尔多液,间隔10d喷施一次,一般持续应用3次即可。2.1.3油松疱锈病2.1.3.1病原及发生规律该病病原为栅锈科、柱锈属。性孢子器在4月份出现在树干上,进入5月份之后产生春孢子器,并将其中的春孢子陆续释放出来,对马先蒿叶首先造成侵入,同时形成夏孢子堆,持续造成侵染。冬孢子柱一般在9月份出现,其成熟之后,会有很多担子孢子被释放出来,并侵入油松,通过菌丝形式越冬。幼龄阶段的油松发病率较高。2.1.3.2防治方法①将松幼林周围的马先蒿及时清除掉,减少病菌扩散几率。②6~9月份这段时间,间隔10d运用1%的波尔多液进行喷施,对于苗木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感染几率。2.1.4松栎锈病2.1.4.1病原及发生规律松栎柱锈菌是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原,病菌常常通过菌丝的形式在癭瘤当中越冬,能够多年存活。性孢子器于1月份左右产生于癭瘤裂缝当中,春孢器在4月份出现在下层组织内,将树皮裂缝给突破,成熟之后发生破裂,将其中的春孢子散发出来,通过气流向栎类叶片传播造成侵害。夏孢子堆约5~6月份产生于间栎类叶背处,持续造成侵染,30日之后,有柱状冬孢子堆出现颜色为褐色。担子孢子在9月份由于冬孢子萌发而出现,通过气流向松树进行侵害,并在2~3a有瘿瘤出现,气温相对较低,湿度较大的区域,病害发生较重。2.1.4.2防治方法不可在病害发生较重的区域,营造松栎混交林。及时对成林之后的油松开展修剪工作,提高通风透光性,并在抚育工作实施过程当中,将病枝剪除,把病害发生较重的树采伐掉,减少病害的传播。发病幼林可喷65%可湿性福美铁或福美锌1∶3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进行防治,间隔7d天喷施1次。2.2油松害虫2.2.1油松毛虫2.2.1.1生活习性每年发生一代,3~4龄幼虫进入10月份之后,潜藏在树皮裂缝以及落叶当中越冬,第2年春季3月份开始为害,老熟幼虫一般在6月份左右出现,并在土块以及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蛹期一般在15天左右,到7月份开始羽化,发展成成虫。幼虫阶段的油松毛虫时常群集在一起,并吐丝下垂,2龄油松毛虫之后引发分散性危害。2.2.1.2防治方法①采用针阔混交进行造林,并将封山育林工作充分做好,把遭受危害的虫枝以及枯枝落叶全面清除,移出林外进行销毁。虫茧可通过人工方式将其清除掉,也可利用人工大量捕捉幼虫,减少虫源数量。②林间悬挂黑光灯来诱杀羽化盛期阶段的成虫,减少害虫产卵量,对于控制和减少虫害带来的危害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③幼虫阶段选择2%的安得利粉剂进行喷粉防治,也可喷施25%的灭幼脲,可以使成虫与蛹发生畸形,无法交尾产卵,防治效果较好。④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害虫卵期阶段可以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能够达到80%以上的寄生率。幼虫阶段喷施苏云金杆菌或者松毛虫杆菌,一般按照1亿孢子/毫升控制含菌量,这样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2.2.2松梢螟2.2.2.1生活习性每年发生一代,通过幼虫形式潜藏在枝条内越冬,化蛹时间为6月份,并在此期羽化成成虫。白天嫩梢部位的成虫从静止状态,羽化时间集中在午后到深夜这段时间,一般在油松针叶基部或者缝隙处产卵,幼虫常常蛀食油松松梢表皮与韧皮部,3龄幼虫会蛀食木质部,造成很多流脂出现在松梢表面,慢慢变黄并枯死。2.2.2.2防治方法①认真落实各项幼林抚育措施,有利于幼林的及时郁闭,修剪过程当中,保持切口平整,短留茬,减少伤口数量以及害虫产卵。冬季通过人工手段集中清理干枯的枝梢与虫果,减少害虫数量。②由于松梢螟成虫具有趋光的习性,可运用高压汞灯或者黑光灯来进行诱杀。③幼虫孵化期运用1000倍液50%的杀松螟喷施防治,也可利用2000倍液30%的桃小灵喷施防治,还可运用1500倍液50%的辛硫磷喷施防治,以上这些药剂交替应用,每7d天喷施1次,直至害虫得到有效控制。2.2.3松纵坑切梢小蠹2.2.3.1生活习性这种害虫每年发生一代,主要以成虫的形式潜藏在油松嫩梢当中越冬,进入春季4月份之后开始产卵,幼虫孵化期为5月份,之后开始化蛹并形成成虫,越冬成虫春季4月份开始飞出并对新伐倒的衰弱树木造成危害。2.2.3.2防治方法①重视对林区松纵坑切梢小蠹等钻蛀性害虫的观察,及时了解与掌握害虫的发生情况。②造林过程当中重视针阔混交,并落实各项抚育管理措施,把林中的风折木、衰弱木全部清除。③如果是害虫新发地,害虫较为集中,可对剥下的树皮以及枝栖梢头进行烧灼,减少害虫数量。④全面清除被害木的基础上,于春季3~4月份合理设置饵木,到6月份之后,将树皮剥下,集中销毁,能够起到较好的杀虫作用。⑤如果林区周围具有充足水源,可将原木浸水,有效杀灭其中潜藏的害虫。2.2.4油松球果小卷蛾2.2.4.1生活习性一般每年发生一代,主要以蛹的形式进行越冬,进入春季4月份之后产生成虫,到5月份害虫数量最多。虫卵一般产在前一年油松球果上,也有的在油松枝叶和嫩梢上。老熟幼虫在6月份出现,并具有吐丝下坠的习性,潜藏于树冠下的杂草落叶中结茧化蛹。这种害虫在1900m海拔高度以上的松林中一般不会出现,主要对山中下部油松造成危害,纯林和混交林相比发生率较高。2.2.4.2防治方法①造林过程当中应重视针阔混交,同时应有效提升林分郁闭度,做好林木抚育松土工作,翻出土壤当中的越冬茧将其冻死,控制与减少害虫虫口数量。出现幼虫后,通过人工手段将虫果全面清除,也有助于减少害虫危害。②害虫卵期用150倍液50%的杀螟松喷施防治,也可用100倍液20%的益果乳油喷施防治,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针对于越冬幼虫或者孵化第一代幼虫盛期阶段,运用3000倍液20%的速灭杀酊来喷施防治,也可喷施2000倍液5%的来福灵,这些药剂对于防治幼虫效果较好。③由于油松球果小卷蛾成虫具有趋光习性,还可运用黑光灯进行诱杀。2.2.5松黄叶蜂2.2.5.1生活习性每年发生一代,主要以卵的形式越冬。第2年春季4月份左右孵化出幼虫,到5月份之后开始为害,老熟幼虫一般在6月份出现,化蛹期为9月份,成虫羽化产卵时间在十月份。幼虫危害时首先啃食油松针叶的顶部,之后再对针叶周围进行啃食,中部残留。3龄后的幼虫会对油松针叶整个造成侵害,老熟的幼虫多分散出现,浅藏于树冠下部的枯枝落叶当中结茧化蛹。2.2.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