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规划与开发手册_第1页
旅游景点规划与开发手册_第2页
旅游景点规划与开发手册_第3页
旅游景点规划与开发手册_第4页
旅游景点规划与开发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景点规划与开发手册TOC\o"1-2"\h\u24825第一章概述 262301.1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3112041.1.1旅游资源分类 343781.1.2旅游资源调查 3239741.1.3旅游资源评价 3122921.2旅游市场研究 3183911.2.1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3283581.2.2旅游市场竞争分析 374721.2.3旅游市场潜力预测 374261.3旅游规划目标与原则 3241391.3.1旅游规划目标 4292791.3.2旅游规划原则 48138第二章旅游规划布局 4179872.1旅游功能分区 4173042.2旅游线路规划 5170322.3旅游节点设计 517757第三章旅游产品开发 6206393.1旅游产品类型与特点 6316223.1.1旅游产品类型 6156123.1.2旅游产品特点 7311123.2旅游产品策划与设计 7109523.2.1旅游产品策划 7259333.2.2旅游产品设计 75473.3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8248063.3.1市场导向策略 855033.3.2资源整合策略 8294343.3.3创新驱动策略 8242913.3.4文化挖掘策略 8275353.3.5可持续发展策略 831752第四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8286924.1旅游交通规划 822324.2旅游住宿设施建设 8288974.3旅游餐饮与购物设施规划 812507第五章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970405.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9245835.2恢复性景观建设 9144645.3生态旅游产品设计 1025244第六章旅游市场营销 1063066.1市场营销策略 10114396.2旅游形象塑造 1152756.3旅游宣传推广 1123885第七章旅游服务与管理 12316857.1旅游服务标准 1222747.1.1概述 12290417.1.2服务内容标准 12275877.1.3服务流程标准 12301417.1.4服务态度标准 12282117.2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13322767.2.1概述 13279907.2.2旅游基础设施 13252907.2.3旅游服务设施 1363837.2.4旅游服务人员 13211017.2.5旅游服务标准 13296617.3旅游安全管理 13165767.3.1概述 13137457.3.2安全预防 14139537.3.3安全应急 14322187.3.4安全监管 1420581第八章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1433778.1旅游人才需求分析 14284028.2人才培养与引进 1584338.3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1526139第九章旅游法律法规与政策 1587979.1旅游法律法规体系 15130019.1.1法律法规概述 15144959.1.2旅游法律法规分类 16117119.1.3旅游法律法规作用 16303799.2旅游政策制定与实施 16118909.2.1旅游政策概述 16279449.2.2旅游政策制定 16260649.2.3旅游政策实施 17267979.3旅游行业监管 17143449.3.1监管体系 1799379.3.2监管 17219729.3.3行业协会自律 1763569.3.4社会监督 18167209.3.5企业内部管理 181015第十章旅游项目评估与监测 181660410.1旅游项目评估方法 18411210.2旅游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8499310.3旅游项目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 19第一章概述1.1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是旅游景点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前提。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旅游资源分类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三大类。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文化景观、民俗风情等;社会旅游资源包括城市景观、现代设施、节庆活动等。1.1.2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调查是对旅游资源现状、分布、特点、价值等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调查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开发程度等。1.1.3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价值、开发潜力和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评价方法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开发条件、市场前景等。1.2旅游市场研究旅游市场研究是对旅游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市场潜力等进行分析的过程,为旅游景点规划与开发提供市场依据。1.2.1旅游市场需求分析旅游市场需求分析包括对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特征、消费行为、旅游动机等进行研究。分析内容主要有旅游者类型、旅游消费水平、旅游目的地选择等。1.2.2旅游市场竞争分析旅游市场竞争分析是对旅游景点所在区域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竞争优势和劣势等进行研究。分析内容主要有竞争对手类型、竞争策略、市场份额等。1.2.3旅游市场潜力预测旅游市场潜力预测是对旅游景点未来市场前景的预测,包括市场容量、市场增长率等。预测方法有趋势预测、相关分析等。1.3旅游规划目标与原则旅游规划目标是旅游景点规划与开发的总体方向,旅游规划原则是规划实施的基本遵循。1.3.1旅游规划目标旅游规划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提高旅游产品质量;(2)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3)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满足旅游市场需求;(4)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3.2旅游规划原则旅游规划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3)注重旅游产品创新,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4)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第二章旅游规划布局2.1旅游功能分区旅游功能分区是旅游规划布局的基础环节,旨在根据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和游客需求,合理划分旅游区域,实现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功能分区应遵循以下原则:(1)突出特色:依据各旅游区域的资源特色,进行差异化开发,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2)合理布局:充分考虑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提高旅游区的整体服务水平。(3)保护优先:在旅游功能分区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4)可持续发展:保证旅游开发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功能分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观光游览区:以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等为主要旅游资源,提供观光、游览、科普等服务。(2)休闲度假区: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舒适的气候条件为主要旅游资源,提供休闲、度假、娱乐等服务。(3)专项旅游区:以特定旅游资源为主题,开展特色旅游活动,如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4)旅游服务区:提供旅游住宿、餐饮、购物、交通等综合服务设施,满足游客基本需求。2.2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是旅游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游客提供合理的旅游行程,提高旅游体验。旅游线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突出特色: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2)合理衔接:保证旅游线路之间的顺畅衔接,避免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不便。(3)注重体验:充分考虑游客的旅游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4)提高效益:通过旅游线路规划,提高旅游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线路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旅游线路类型: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游客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旅游线路,如一日游、半日游、多日游等。(2)旅游线路布局:结合旅游功能分区,合理安排旅游线路的空间布局,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3)旅游交通安排:根据旅游线路布局,规划合理的旅游交通线路,提高旅游区的可进入性。(4)旅游节点设置:在旅游线路上设置必要的旅游节点,提供旅游咨询、购物、休息等服务。2.3旅游节点设计旅游节点是旅游线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游客旅游过程中的休息、购物、娱乐等活动的场所。旅游节点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明确:根据旅游节点的类型,明确其主要功能,如交通枢纽、购物场所、餐饮服务等。(2)美观实用:旅游节点设计应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满足游客的需求。(3)环境舒适:旅游节点应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度,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4)文化内涵:挖掘旅游节点所在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节点的吸引力。旅游节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交通节点:设计便捷的交通设施,如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点等,提高旅游区的可进入性。(2)购物节点:根据游客需求,设置特色商店、纪念品店等,提供丰富的购物体验。(3)餐饮节点: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餐饮服务,满足游客的饮食需求。(4)娱乐节点:设置娱乐设施,如游乐场、电影院等,丰富游客的夜间生活。(5)咨询服务节点:提供旅游咨询、导览等服务,帮助游客了解旅游区相关信息。(6)休息节点:设置休息区,提供座椅、遮阳设施等,方便游客休息。第三章旅游产品开发3.1旅游产品类型与特点3.1.1旅游产品类型旅游产品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根据旅游产品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风光型: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山水风光、湖泊河流、海滩岛屿等。(2)文化历史型:以历史文化为主要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古迹遗址、历史建筑、民间艺术等。(3)休闲度假型: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旅游产品,如度假村、温泉、高尔夫球场等。(4)主题公园型:以娱乐、游玩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如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等。(5)农家乐型:以体验农村生活、享受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如农家乐、采摘园等。(6)活动参与型:以参与性、互动性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产品,如徒步、探险、自驾游等。3.1.2旅游产品特点(1)体验性:旅游产品强调游客的亲身体验,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风情和氛围。(2)创新性:旅游产品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3)可持续性:旅游产品开发要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旅游业的长期发展。(4)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品味。3.2旅游产品策划与设计3.2.1旅游产品策划(1)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游客喜好和旅游目的地资源,为旅游产品策划提供依据。(2)产品定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明确旅游产品的类型、特色和目标市场。(3)产品主题:确定旅游产品的主题,突出产品特色,提高游客吸引力。(4)产品包装:对旅游产品进行形象设计,包括标识、宣传口号、导览图等。3.2.2旅游产品设计(1)旅游线路设计:根据旅游产品的类型和主题,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包括景点、交通、住宿等。(2)服务设施配置:根据游客需求,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如餐饮、购物、娱乐等。(3)活动安排:设计丰富的旅游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4)宣传推广:制定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策略,扩大市场影响力。3.3旅游产品开发策略3.3.1市场导向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3.3.2资源整合策略整合旅游目的地各类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旅游产品质量。3.3.3创新驱动策略加大旅游产品创新力度,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3.3.4文化挖掘策略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3.3.5可持续发展策略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4.1旅游交通规划旅游交通作为连接旅游景点与游客的重要纽带,其规划必须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应充分调查分析旅游地的交通需求,包括游客数量、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等,以确定交通建设的规模和类型。旅游交通规划应与区域交通网络相结合,形成便捷、快速的交通系统,提高旅游地的可达性。还需关注旅游交通的绿色环保问题,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2旅游住宿设施建设旅游住宿设施是旅游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应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舒适度。应根据旅游地的接待能力、游客结构等因素,合理确定住宿设施的类型、规模和档次。住宿设施的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还应加强旅游住宿设施的服务质量,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4.3旅游餐饮与购物设施规划旅游餐饮与购物设施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应注重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在餐饮设施规划方面,应充分考虑地域特色、饮食习惯和游客口味,提供丰富多样的餐饮选择。同时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证游客的用餐安全。在购物设施规划方面,应突出旅游地的特色商品,提高购物体验,同时注重商品的性价比。还应加强旅游餐饮与购物设施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第五章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5.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是旅游景点规划与开发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维护景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在旅游景点规划与开发过程中得到重视:(1)生态调查与评估:在旅游景点开发前,应对景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调查,了解生态系统类型、物种组成、生态功能等信息,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对景区生态环境进行评估,预测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保护措施。(2)生态保护区划分:根据生态调查与评估结果,合理划分生态保护区,对重点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实施严格保护。生态保护区应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保证景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3)生态修复与重建:对景区内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重建,采取工程、生物和生态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4)生态景观设计:在旅游景点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生态景观设计,利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提高景区的生态价值。(5)生态监测与预警: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对景区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景区生态安全。5.2恢复性景观建设恢复性景观建设是指在旅游景点开发过程中,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使其恢复原有生态功能的过程。以下恢复性景观建设措施:(1)植被恢复:对景区内受到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采用人工造林、植被重建等方法,提高景区的植被覆盖率。(2)水体修复:对景区内受到污染或破坏的水体进行治理,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恢复水体生态功能。(3)地形地貌修复:对景区内受到破坏的地形地貌进行修复,采用地形改造、土壤改良等措施,恢复地形地貌的稳定性。(4)生态设施建设:在景区内设置生态设施,如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生态步道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3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是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融入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以下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原则和建议:(1)生态优先原则:在生态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保证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2)特色鲜明原则:充分挖掘景区的生态特色,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产品,吸引游客。(3)参与性原则:鼓励游客参与生态旅游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培养游客对生态环境的关爱。(4)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旅游活动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利益。具体生态旅游产品包括:(1)生态观光产品:利用景区独特的生态景观,开展生态观光旅游。(2)生态探险产品:结合景区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设计探险旅游线路。(3)生态体验产品:让游客参与景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体验生态保护的成果。(4)生态教育产品:通过景区内的生态展示、解说等手段,提高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第六章旅游市场营销6.1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策略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有效的市场分析、产品定位和营销手段,吸引游客,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市场营销策略:(1)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通过对旅游市场的细分,明确目标客户群体,针对不同需求推出相应的旅游产品,提高市场满意度。(2)产品定位: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对旅游产品进行明确定位,突出产品特色,提升产品竞争力。(3)价格策略:合理制定旅游产品价格,充分考虑成本、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等因素,以吸引更多游客。(4)促销策略: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如优惠券、折扣、捆绑销售等,刺激游客消费,提高市场占有率。(5)渠道拓展: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高旅游产品的曝光度,增加销售机会。6.2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以下为旅游形象塑造的几个方面:(1)文化内涵挖掘: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内涵,形成独特的旅游形象。(2)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视觉识别系统,包括标志、字体、色彩等,提升旅游目的地的识别度。(3)口碑传播:通过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让游客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宣传者,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4)品牌建设:将旅游目的地打造成知名品牌,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6.3旅游宣传推广旅游宣传推广是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和吸引游客的关键手段,以下为几种有效的宣传推广方式:(1)线上宣传:利用互联网平台,如微博、抖音等,发布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吸引游客关注。(2)线下宣传:通过举办旅游节、展览、论坛等活动,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3)媒体合作:与各类媒体合作,发布旅游目的地的新闻报道、专题报道等,提高曝光度。(4)广告投放:在目标市场投放广告,包括户外广告、网络广告、电视广告等,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5)合作伙伴关系: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广旅游目的地。通过以上策略和手段,旅游目的地可以更好地开展市场营销,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七章旅游服务与管理7.1旅游服务标准7.1.1概述旅游服务标准是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基石,对于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旅游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态度、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规范。本章将详细阐述旅游服务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为旅游服务与管理提供参考。7.1.2服务内容标准服务内容标准包括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各方面的规范。具体如下:(1)旅游产品设计:应遵循市场规律,满足游客需求,体现地方特色,注重创新。(2)旅游设施配置:应满足游客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3)旅游服务项目:应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7.1.3服务流程标准服务流程标准主要涉及旅游服务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具体如下:(1)接待服务:应热情、周到,为游客提供详细的信息咨询和接待服务。(2)导游服务:应具备专业素质,讲解生动有趣,注重游客体验。(3)住宿服务:应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保证游客安全、卫生、便利。(4)交通服务:应保证游客出行安全,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7.1.4服务态度标准服务态度标准主要包括礼貌、热情、耐心、细致等方面,具体如下:(1)语言文明:员工应使用文明用语,尊重游客,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2)服务热情:员工应主动关心游客,耐心解答疑问,提供优质服务。(3)服务细致:员工应关注游客需求,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服务质量。7.2旅游服务体系建设7.2.1概述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旅游服务体系包括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服务人员、旅游服务标准等多个方面。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7.2.2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服务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交通设施:包括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2)住宿设施:包括酒店、民宿、青年旅社等,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住宿需求。(3)餐饮设施:包括特色餐厅、快餐店、咖啡馆等,提供丰富的餐饮选择。7.2.3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导游服务:提供专业、有趣的导游讲解,提升游客体验。(2)咨询服务:提供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交通指南等信息,方便游客出行。(3)安全服务:加强景区安全管理,保证游客人身安全。7.2.4旅游服务人员旅游服务人员是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如下:(1)员工培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2)人才引进: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旅游行业,提升服务品质。7.2.5旅游服务标准旅游服务标准是旅游服务体系的核心,具体如下:(1)制定标准:制定旅游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2)实施标准:加强旅游服务标准的实施,提高服务质量。7.3旅游安全管理7.3.1概述旅游安全管理是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旨在保证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旅游安全管理包括安全预防、安全应急、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7.3.2安全预防安全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安全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旅游安全知识,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2)安全检查:定期对旅游设施进行检查,保证设施安全。(3)安全培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7.3.3安全应急安全应急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旅游安全,制定应急预案。(2)建立救援体系:建立旅游救援体系,保证游客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援。(3)加强救援演练:定期进行救援演练,提高救援效率。7.3.4安全监管安全监管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责任。(2)监管手段: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旅游安全监管水平。(3)监管效果:对旅游安全监管效果进行评估,持续优化监管措施。第八章旅游人力资源开发8.1旅游人才需求分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有助于我们合理规划人力资源,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素质。以下是旅游人才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1)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人才需求的数量、结构和类型。(2)职业分类:对旅游行业职业进行分类,包括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导游、旅游产品开发等。(3)人才素质要求: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明确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4)人才需求结构:分析旅游行业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人才的需求,以及地域分布特点。8.2人才培养与引进针对旅游人才需求,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1)教育培训:加强旅游专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2)实践锻炼:鼓励旅游企业为员工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3)引进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旅游人才,提高旅游行业整体水平。(4)培训与选拔:定期举办旅游人才培训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关键岗位。(5)人才交流:加强旅游行业人才交流,促进人才合理流动。8.3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为了激发旅游行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应采取以下人力资源激励机制:(1)奖金制度:设立绩效奖金、项目奖金等,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2)晋升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制度,让员工看到职业发展的前景。(3)股权激励:对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4)培训与发展: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满足个人成长需求。(5)企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6)工作环境优化: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员工满意度。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第九章旅游法律法规与政策9.1旅游法律法规体系9.1.1法律法规概述旅游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旅游业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因此,旅游法律法规体系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旅游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以及国际条约和协定等。9.1.2旅游法律法规分类(1)基本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为旅游业的基本法律依据。(2)行政法规:如《旅行社条例》、《旅游住宿业管理条例》等,对旅游业的具体领域进行规范。(3)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市旅游条例》、《上海市旅游条例》等,针对地方旅游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规定。(4)部门规章:如《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旅游市场秩序管理规定》等,对旅游行业的具体业务进行规范。(5)国际条约和协定:如《世界旅游组织宪章》、《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协定》等,涉及国际旅游合作与交流。9.1.3旅游法律法规作用旅游法律法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旅游者权益: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证旅游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2)规范旅游企业经营:明确旅游企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促进企业合法经营、诚信服务。(3)促进旅游业发展:通过法律法规,加强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9.2旅游政策制定与实施9.2.1旅游政策概述旅游政策是国家或地方为促进旅游业发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旅游政策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9.2.2旅游政策制定旅游政策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旅游政策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2)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旅游政策应充分了解旅游业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旅游政策应兼顾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4)注重实效,可操作性强:旅游政策应注重实际效果,保证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9.2.3旅游政策实施旅游政策的实施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旅游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对政策的认识。(2)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保证旅游政策的有效实施。(3)加强监管和执法:对旅游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4)定期评估和调整:对旅游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9.3旅游行业监管9.3.1监管体系旅游行业监管体系包括监管、行业协会自律、社会监督和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