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化学分子机制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地址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一、选择题1.生物化学分子机制的基本概念
A.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哪些物质?
1.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
2.水和矿物质
3.酶、维生素、激素
4.以上皆非
B.以下哪个不是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
1.遗传信息传递
2.细胞信号转导
3.能量代谢
4.生物物理学
C.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不包括以下哪个?
1.构效关系
2.物质守恒
3.自由能变化
4.相对论
2.蛋白质折叠与修饰
A.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的哪种力量起着主导作用?
1.亲水性作用力
2.疏水性作用力
3.离子键
4.以上都是
B.蛋白质修饰中,以下哪种修饰形式不常见?
1.羧基化
2.羧肽化
3.磷酸化
4.羟基化
C.蛋白质修饰的生物学意义不包括以下哪个?
1.蛋白质稳定
2.蛋白质功能调节
3.细胞信号传递
4.蛋白质降解
3.酶与酶促反应
A.酶促反应的原理是?
1.酶能降低反应活化能
2.酶能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3.酶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4.以上都是
B.酶活性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最小?
1.温度
2.pH值
3.酶浓度
4.酶的形态
C.酶与底物结合形成的中间产物称为?
1.原酶
2.活化酶
3.酶底物复合物
4.催化剂
4.酶动力学与酶反应机制
A.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的是哪种现象?
1.酶促反应的速率
2.酶的活性
3.酶的稳定性
4.酶的合成速率
B.酶反应的初速度V0与底物浓度[S]的关系是?
1.线性关系
2.反比关系
3.平行关系
4.抛物线关系
C.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1.酶的最小结构域
2.酶催化底物反应的部分
3.酶的调节位点
4.酶的结合位点
5.酶调控与酶活性的变化
A.酶的变构调控主要是指?
1.酶结构的改变
2.酶活性的变化
3.酶的合成和降解
4.酶的活性中心的改变
B.酶抑制剂的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个?
1.竞争性抑制剂
2.非竞争性抑制剂
3.反向竞争性抑制剂
4.反向非竞争性抑制剂
C.酶活性受抑制时,以下哪种现象不正确?
1.V0降低
2.Km升高
3.Vmax降低
4.Kcat降低
6.糖类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A.糖类的主要功能是?
1.构成生物大分子
2.供给能量
3.调节生理功能
4.以上都是
B.以下哪种糖不是碳水化合物?
1.葡萄糖
2.甘露糖
3.果糖
4.阿拉伯糖
C.糖酵解过程的主要产物是?
1.二磷酸果糖
2.三磷酸腺苷
3.丙酮酸
4.磷酸戊糖
7.脂类与脂代谢
A.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能量储存
2.结构支持
3.生物膜组成
4.以上都是
B.以下哪种脂不是甘油酯?
1.油酸
2.棕榈酸
3.亚油酸
4.磷脂
C.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的主要产物是?
1.乙酰辅酶A
2.丙酮酸
3.肝酸
4.糖
8.氨基酸代谢与氨基酸代谢途径
A.氨基酸的主要代谢途径是?
1.糖酵解
2.三羧酸循环
3.氨基酸降解
4.以上都是
B.以下哪种氨基酸不属于必需氨基酸?
1.色氨酸
2.亮氨酸
3.苯丙氨酸
4.苏氨酸
C.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以下哪种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
1.丙氨酸
2.亮氨酸
3.异亮氨酸
4.苏氨酸
答案及解题思路:
1.A;B.生物化学研究的是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及其规律,不包括遗传信息和生物物理学。C.自由能变化是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与生物化学相关。
2.A;B.蛋白质修饰中不常见的是羧肽化。C.蛋白质修饰的生物学意义包括蛋白质稳定、功能调节和细胞信号传递。
3.A;B.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的是酶促反应的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V0与[S]成抛物线关系。C.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催化底物反应的部分。
4.A;B.酶的变构调控是指酶的活性中心结构改变。C.酶活性受抑制时,V0和Km会降低,Vmax会根据抑制剂类型而变化。
5.A;B.酶抑制剂的类型不包括反向非竞争性抑制剂。C.酶活性受抑制时,Kcat(催化常数)不变,但酶促反应速率降低。
6.A;B.糖类不是碳水化合物,它们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C.糖酵解过程的主要产物是丙酮酸,随后进入三羧酸循环。
7.A;B.脂类不是甘油酯,它们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C.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的主要产物是乙酰辅酶A。
8.A;B.非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可以合成的,而必需氨基酸是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C.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丙氨酸可以转化为葡萄糖。二、填空题1.生物化学分子机制是指研究细胞内分子如何相互作用和调节,以完成生命活动的过程。
2.蛋白质折叠的关键驱动力包括氢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
3.酶的活性中心由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组成。
4.酶促反应的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底物分子自身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产生能量。
5.酶的调节方式有酶的共价修饰、酶的变构调节和酶的活性抑制。
6.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是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
7.脂肪酸合成酶属于转移酶类酶。
8.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尿素和尿酸。
9.生物氧化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线粒体。
10.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是己糖激酶。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细胞内分子如何相互作用和调节,以完成生命活动的过程。
解题思路:理解生物化学分子机制是研究生命活动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的科学。
2.答案:氢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
解题思路:掌握蛋白质折叠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间力。
3.答案: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解题思路:了解酶的活性中心由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组成。
4.答案:底物分子自身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产生能量。
解题思路:理解底物水平磷酸化是一种能量产生方式。
5.答案:酶的共价修饰、酶的变构调节和酶的活性抑制。
解题思路:掌握酶的调节方式,包括酶的共价修饰、酶的变构调节和酶的活性抑制。
6.答案: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
解题思路:熟悉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
7.答案:转移酶。
解题思路:了解脂肪酸合成酶属于转移酶类酶。
8.答案:二氧化碳、水、尿素和尿酸。
解题思路:掌握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9.答案:细胞线粒体。
解题思路:了解生物氧化作用的主要场所。
10.答案:己糖激酶。
解题思路:熟悉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三、简答题1.简述生物化学分子机制的研究方法。
方法一:光谱学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方法二:色谱法
分子排阻色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腹腔色谱
方法三:同位素标记技术
标记底物
标记酶
方法四:生物化学方法
蛋白质印迹
Westernblot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2.阐述蛋白质折叠的分子机制。
蛋白质折叠依赖于多种分子间和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包括:
二级结构形成:α螺旋、β折叠、β转角
氢键的形成和断裂
脂溶相互作用
氨基酸侧链的疏水作用
金属离子和配体的结合
3.说明酶的活性与酶动力学的关系。
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能力。
酶动力学研究酶的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包括: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米氏方程)
酶的抑制和激活作用
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4.举例说明酶的调控机制。
反馈抑制:如异柠檬酸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
激活剂:如ATP激活磷酸化酶。
别构效应:如氧合血红蛋白对氧气的反应。
共价修饰:如磷酸化/去磷酸化。
5.简要介绍糖类代谢的主要途径。
糖酵解: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产生ATP和NADH。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氧化为二氧化碳,产生ATP、NADH和FADH2。
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将NADH和FADH2中的电子传递,产生大量的ATP。
6.阐述脂肪酸代谢的基本过程。
脂肪酸活化:脂肪酸与辅酶A结合形成酰辅酶A。
β氧化:酰辅酶A经过一系列反应逐步分解为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
7.解释氨基酸代谢的多样性。
氨基酸代谢不仅包括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还包括:
氨基酸的转氨作用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的硫化和甲基化反应
氨基酸的糖基化和磷酸化反应
8.比较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糖酵解:
发生在细胞质中
不需要氧气
产生少量ATP
丙酮酸
三羧酸循环:
发生在线粒体中
需要氧气
产生大量ATP
完成脂肪酸、氨基酸和糖的代谢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生物化学分子机制的研究方法包括光谱学分析、色谱法、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生物化学方法。
解题思路:列举各种生物化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2.答案:蛋白质折叠的分子机制涉及二级结构形成、氢键、脂溶相互作用、疏水作用和金属离子结合等。
解题思路:概述蛋白质折叠的基本步骤和涉及的相互作用。
3.答案:酶的活性与酶动力学的关系在于酶动力学研究酶的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如底物浓度、温度和pH。
解题思路:解释酶活性与酶动力学之间的联系。
4.答案:酶的调控机制包括反馈抑制、激活剂、别构效应和共价修饰。
解题思路:列举常见的酶调控机制并简述其作用。
5.答案:糖类代谢的主要途径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解题思路:概述糖类代谢的三个主要步骤。
6.答案:脂肪酸代谢的基本过程包括脂肪酸活化、β氧化和乙酰辅酶A的进一步代谢。
解题思路:描述脂肪酸代谢的关键步骤。
7.答案:氨基酸代谢的多样性体现在氨基酸的合成、分解、转氨作用、脱氨基作用等多种反应。
解题思路:解释氨基酸代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8.答案: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在于发生部位、氧气需求、ATP产生量和代谢产物不同。
解题思路:比较两种代谢途径在生理功能上的差异。四、论述题1.论述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答案:
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生物体中扮演着的角色。酶的作用主要包括:
加速化学反应:酶能够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精确催化: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够选择性地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调节代谢过程:酶参与调节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维持生命活动的平衡。
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酶参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如酸碱平衡、离子平衡等。
解题思路:
首先阐述酶的定义和功能,然后具体说明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最后强调酶的重要性。
2.分析蛋白质折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及修复机制。
答案:
蛋白质折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包括:
错误的氨基酸排列:氨基酸序列中的错误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异常。
错误的折叠:蛋白质可能折叠成错误的构象,导致功能丧失。
蛋白质聚集:蛋白质可能形成错误的聚集状态,导致疾病。
修复机制包括:
蛋白质折叠酶:如分子伴侣,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
蛋白质降解系统:如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热休克蛋白:在应激条件下,帮助蛋白质恢复正常的折叠状态。
解题思路:
首先描述蛋白质折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介绍相应的修复机制,最后讨论这些机制在维持蛋白质正确折叠中的重要性。
3.阐述酶的动力学参数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
答案:
酶的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
最大反应速率(Vmax):酶达到饱和状态时的反应速率。
酶的米氏常数(Km):酶对底物的亲和力,K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
酶的比活性:单位质量的酶所具有的活性。
酶活性与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是:
Vmax与酶的数量和活性有关,Vmax越大,酶活性越高。
Km反映了酶与底物的亲和力,Km值越小,酶活性越高。
比活性是衡量酶纯度和效率的重要指标。
解题思路:
介绍酶的动力学参数,然后分析这些参数如何反映酶的活性,最后讨论比活性在酶研究中的应用。
4.探讨酶调控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
酶调控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包括:
调节代谢途径: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控制代谢途径的流量和方向。
维持代谢平衡: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通过酶的调控维持代谢的稳定性。
响应环境变化:酶的调控能够使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如温度、pH等。
解题思路:
首先说明酶调控的定义,然后列举酶调控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最后讨论酶调控在维持生物体稳态中的重要性。
5.论述糖类、脂类和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相互转化。
答案:
糖类、脂类和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相互转化主要包括:
糖类转化为脂类:糖类通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等途径转化为脂类。
脂类转化为糖类:脂类通过β氧化等途径转化为糖类。
氨基酸转化为糖类和脂类:氨基酸通过脱氨、转氨等途径转化为糖类和脂类。
解题思路:
介绍糖类、脂类和氨基酸的相互转化过程,然后解释这些转化在生物体内的生理意义。
6.分析生物氧化作用对能量代谢的意义。
答案:
生物氧化作用对能量代谢的意义包括:
产生ATP:生物氧化作用是产生ATP的主要途径,为细胞提供能量。
调节代谢途径:生物氧化作用参与调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途径。
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生物氧化作用参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解题思路:
首先阐述生物氧化作用的概念,然后分析其对能量代谢的贡献,最后讨论生物氧化作用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7.评价磷酸戊糖途径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答案:
磷酸戊糖途径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包括:
NADPH的:磷酸戊糖途径是NADPH的主要途径,NADPH是细胞内许多生物合成反应的还原剂。
核苷酸生物合成:磷酸戊糖途径为核苷酸生物合成提供前体物质。
氧化还原平衡:磷酸戊糖途径参与维持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
解题思路:
首先介绍磷酸戊糖途径的基本功能,然后分析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最后评价磷酸戊糖途径对细胞代谢的重要性。五、分析题1.分析影响蛋白质折叠的因素。
蛋白质折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分子伴侣的存在与否:分子伴侣可以协助蛋白质正确折叠。
pH值:不同的pH值会影响蛋白质的折叠。
温度:适当的温度有助于蛋白质折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则会阻碍折叠。
溶剂环境:离子强度、溶剂类型等都会影响蛋白质的折叠。
二级结构的存在:已经形成的二级结构有助于后续的三级结构折叠。
伴侣蛋白:如Hsp70、Hsp90等伴侣蛋白在蛋白质折叠中起关键作用。
2.比较不同酶促反应的特点。
不同酶促反应的特点主要包括:
酶的专一性:每种酶通常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反应。
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抑制剂和激活剂等因素影响。
酶的动力学性质:包括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
酶的调控机制:包括反馈抑制、共价修饰、酶原激活等。
3.探讨酶活性调控的机制。
酶活性调控的机制包括:
酶原的激活:某些酶在无活性状态下需要经过剪切或修饰才能具有活性。
共价修饰:酶通过磷酸化、乙酰化等共价修饰来调节活性。
反馈抑制:产物抑制其前体酶的活性,以维持代谢途径的平衡。
激活剂和抑制剂:通过结合到酶上,增加或减少酶的活性。
4.分析糖酵解与有氧呼吸的联系。
糖酵解与有氧呼吸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糖酵解是细胞在没有氧气条件下产生ATP的主要途径。
有氧呼吸则是在氧气存在时,将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进一步氧化,产生更多的ATP。
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是进入有氧呼吸的起点。
两种途径都涉及糖的分解,但能量产出在有氧呼吸中更高。
5.阐述脂肪酸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脂肪酸合成与分解的关系包括:
合成途径:脂肪酸通过乙酰辅酶A(AcetylCoA)逐步延长碳链而合成。
分解途径:脂肪酸通过β氧化分解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TCA循环)或用于其他代谢过程。
平衡调节:根据能量需求,细胞会调节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6.比较不同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异同。
不同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异同包括:
同:所有氨基酸都参与蛋白质合成,并经历脱氨基作用产生氨。
异:不同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存在差异,如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途径不同。
特异性:某些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具有特异性,如酪氨酸转化为儿茶酚胺。
7.分析生物氧化作用对生物体的影响。
生物氧化作用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
能量产生:生物氧化是细胞产生ATP的主要途径。
电子传递链:生物氧化过程中,电子传递链产生水,并驱动ATP合成。
氧化还原平衡:生物氧化维持细胞内外的氧化还原平衡。
毒性物质消除:生物氧化有助于解毒,如将毒物氧化成无害物质。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蛋白质折叠受分子伴侣、pH值、温度、溶剂环境、二级结构以及伴侣蛋白等因素影响。
2.酶促反应特点包括专一性、活性、动力学性质和调控机制。
3.酶活性调控机制包括酶原激活、共价修饰、反馈抑制和调节剂作用。
4.糖酵解与有氧呼吸联系在于糖酵解产物丙酮酸是进入有氧呼吸的起点,两种途径都涉及糖的分解,但能量产出有差异。
5.脂肪酸合成与分解关系在于合成途径和分解途径的相互转换,维持能量平衡。
6.氨基酸代谢途径异同在于同参与蛋白质合成和脱氨基作用,异在于不同氨基酸的特异性代谢途径。
7.生物氧化作用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能量产生、氧化还原平衡和毒性物质消除。
解题思路:
理解蛋白质折叠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熟悉酶促反应的基本特性及其调控机制。
掌握糖酵解与有氧呼吸的联系及能量产出差异。
分析脂肪酸合成与分解的相互关系及能量平衡。
比较不同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异同点。
理解生物氧化作用在能量产生、氧化还原平衡和毒性物质消除中的作用。六、实验题1.描述蛋白质电泳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原理。
操作步骤:
(1)样品制备:将蛋白质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和变性处理。
(2)电泳槽准备:将电泳槽充满电泳缓冲液,连接电源。
(3)加样:将样品加到样品孔中,保证样品均匀分布。
(4)电泳:开启电源,使样品在电泳缓冲液中移动,根据蛋白质分子量进行分离。
(5)染色:将电泳后的凝胶进行染色处理,以便观察蛋白质条带。
原理:蛋白质电泳实验基于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差异,蛋白质分子量越大,迁移速率越慢,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2.举例说明酶活性测定方法。
方法一:酶反应速率法
原理: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通过测定产物的速率来反映酶活性。
方法二:底物消耗法
原理: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通过测定底物的消耗速率来反映酶活性。
3.阐述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及分析。
设计:
(1)选择合适的酶和底物,确定反应条件。
(2)设置一系列底物浓度梯度,进行酶促反应。
(3)测定反应过程中产物或底物的浓度变化。
分析:
(1)绘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
(2)根据米氏方程计算酶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
4.分析糖酵解实验的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
(1)记录实验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变化。
(2)计算反应速率。
(3)绘制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4)分析糖酵解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变化。
5.设计实验验证脂肪酸合成途径。
实验设计:
(1)选择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如酰基CoA合成酶、脂肪酸合成酶等。
(2)通过基因敲除或抑制关键酶的活性,观察脂肪酸合成途径的变化。
(3)检测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变化,以及脂肪酸的情况。
6.比较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1)通过基因敲除或抑制关键酶的活性,观察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变化。
(2)检测氨基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变化,以及氨基酸的代谢情况。
(3)比较不同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实验结果,分析其差异。
7.分析生物氧化作用实验的原理及结果。
原理:生物氧化作用是指生物体内通过酶催化,将有机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结果分析:
(1)观察实验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反映生物氧化作用的强度。
(2)分析实验中产生的还原剂,如NADH、FADH2等,反映生物氧化作用的效率。
答案及解题思路:
1.操作步骤:样品制备、电泳槽准备、加样、电泳、染色。原理: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差异实现分离。
2.方法一:酶反应速率法;方法二:底物消耗法。
3.设计:选择酶和底物,设置底物浓度梯度,测定反应速率。分析:绘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计算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
4.数据处理:记录浓度变化、计算反应速率、绘制关系曲线、分析关键酶活性变化。
5.实验设计:选择关键酶,基因敲除或抑制酶活性,检测脂肪酸合成途径变化。
6.实验方法:基因敲除或抑制关键酶活性,检测氨基酸代谢途径变化,比较实验结果。
7.原理: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释放能量。结果分析:观察氧气消耗量,分析还原剂情况。七、计算题1.计算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题目:假设某一酶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T(℃)=20,30,40,50,60,pH=5,6,7,8,9,对应的反应速率分别为:V=100,250,400,300,150,V=200,500,800,500,200。计算此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解题思路:通过绘制VT和VpH曲线找出反应速率最高的温度和pH值。
2.根据米氏方程计算酶的动力学参数。
题目:某一酶的米氏常数Km为5.0×10^5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200μmol/min,底物浓度为50μmol/L时,计算该酶的转换数。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V=Vmax\cdot\frac{S}{KmS}\)计算转换数。
3.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造价资料员培训课件
- 工程课件软件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综合体车位买卖及增值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水电站施工三通一平合同范本
- 喜庆的元宵节作文(15篇)
- 工程维修流程培训课件
- 工业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服务合同
-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
- 体育行业运动员伤病保险责任免除合同
- 渔业养殖及水产销售责任合同书
- GA 255-2022警服长袖制式衬衣
- JJF 1915-2021倾角仪校准规范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GB/T 3299-1996日用陶瓷器吸水率测定方法
- GB/T 15382-2021气瓶阀通用技术要求
- 标准的起源、发展与标准化课件
- 精轧机组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
- 泰国禁忌课件
- 水产养殖行业报告
- 叉车构造-、使用、维修一本通课件
-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