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与实施方案_第1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与实施方案_第2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与实施方案_第3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与实施方案_第4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与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与实施方案TOC\o"1-2"\h\u27660第一章引言 3288981.1制定背景 3289821.2制定意义 377791.3制定目标 315434第二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构建 488262.1标准体系框架 4244922.2标准分类与层级 426932.3标准制定原则 53486第三章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5144813.1生产环境要求 575343.1.1地理环境 5303093.1.2土壤环境 5273383.1.3水资源环境 635653.2生产技术规范 6268773.2.1种植技术规范 6312513.2.2养殖技术规范 6207153.3生产投入品管理 669823.3.1农药管理 6184283.3.2化肥管理 6300073.3.3饲料添加剂管理 639323.3.4农业废弃物管理 726527第四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测 715894.1检测方法与标准 787074.2监测体系建立 7242784.3监测结果处理 821206第五章农产品包装与标识 896935.1包装材料选择 8216065.2标识内容规定 8296605.3包装与标识管理 928281第六章农产品储存与运输 994976.1储存条件与设施 9147236.1.1储存条件 941826.1.2储存设施 10227476.2运输方式与要求 10155536.2.1运输方式 10111056.2.2运输要求 10226526.3储运过程监控 10200716.3.1监控体系 10318436.3.2监控措施 1127876第七章农产品市场准入与监管 11284057.1市场准入标准 11259097.1.1制定原则 11265077.1.2准入条件 11250847.2监管体系构建 1172327.2.1监管机构 1299477.2.2监管制度 12307857.2.3监管手段 1261727.3违规处理措施 1213647.3.1处理原则 12318787.3.2处理措施 1210964第八章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13130388.1宣传教育策略 13136998.1.1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体系 1385218.1.2制定宣传教育计划 13304228.1.3创新宣传手段 1344218.1.4强化政策宣传 13326768.1.5加强科普宣传 1337648.2培训体系建立 13228888.2.1制定培训规划 13159558.2.2建立培训基地 13313458.2.3构建多元化的培训主体 1460578.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4216888.2.5建立培训效果评价机制 147968.3培训内容与方式 1472148.3.1培训内容 1495798.3.2培训方式 142247第九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 14113069.1风险识别与评估 14147329.1.1风险识别 14191929.1.2风险评估 15188009.2应急预案制定 15224029.2.1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15275969.2.2应急预案内容 1588579.3应急响应与处理 15219269.3.1应急响应启动 15242809.3.2应急响应措施 1687439.3.3应急处理 1610679第十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施与评估 16511710.1标准实施策略 161279910.1.1制定实施计划 162519810.1.2加强宣传和培训 16382410.1.3提供技术支持 163082710.1.4强化监管力度 161373110.2实施效果评估 173198210.2.1设立评估指标 17983410.2.2数据收集与分析 173054410.2.3社会监督与反馈 173129010.3持续改进措施 171423010.3.1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173082310.3.2定期修订标准 171067710.3.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72437610.3.4创新监管手段 17第一章引言1.1制定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国家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导致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提出了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任务,旨在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1.2制定意义(1)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有助于保证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安全,减少农药、兽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影响。(2)维护国家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国家食品安全。(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有助于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养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对环境的负担,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度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对外贸易发展。1.3制定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通过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2)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质量安全水平,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3)推动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4)提升消费者信心。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第二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构建2.1标准体系框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框架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其构建旨在为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提供科学、系统的技术规范。该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基础层: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性标准,如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等。(2)技术层: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规范,包括种植、养殖、施肥、用药、防疫、屠宰、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的标准。(3)管理层: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方面的标准。(4)应用层: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际应用,如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执行的标准,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与要求。2.2标准分类与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根据不同的分类和层级,可分为以下几类:(1)分类: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性质和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1)产品标准: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包装等方面的要求。2)生产技术标准:涉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种植、养殖、施肥、用药、防疫等技术要求。3)检验检测标准: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监测等技术规范。4)管理标准: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证认可、追溯等方面的要求。(2)层级: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作用范围和执行力度,可分为以下几层:1)国家标准:具有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的效力,适用于各类农产品。2)行业标准: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指导性。3)地方标准: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特定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4)企业标准: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仅适用于本企业。2.3标准制定原则在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标准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成果,保证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系统性原则:标准体系应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实现各环节的有机衔接。(3)前瞻性原则:标准制定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趋势,保证标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适应性。(4)协调性原则:标准制定应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国际标准相协调,实现国内外标准的对接。(5)实用性原则:标准制定应充分考虑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实际需求,保证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6)动态性原则:标准制定应具备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需求。第三章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3.1生产环境要求3.1.1地理环境农产品生产的地域环境应满足国家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的要求。生产区域应远离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和农业污染,保证土壤、大气和水资源质量符合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标准。同时应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为农产品生长提供适宜的自然条件。3.1.2土壤环境土壤是农产品生长的基础,应保证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要求。土壤应具备良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有利于农产品吸收养分、水分和生长。应定期对土壤进行检测,保证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3.1.3水资源环境水资源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条件,应保证水资源质量符合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标准。水资源应来源于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如地下水、山泉水等。同时应加强水资源管理,防止农业面源污染,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安全。3.2生产技术规范3.2.1种植技术规范种植技术规范包括种子(苗)选择、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种子(苗)选择应优先考虑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品种;播种应根据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进行合理安排;施肥应遵循科学施肥原则,保证农产品生长所需的营养;灌溉应遵循节约用水、合理灌溉的原则;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3.2.2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技术规范包括饲料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环节。饲料选择应保证饲料质量,不得使用违禁添加剂;饲养管理应保证养殖环境清洁、舒适,满足动物生长需求;疫病防治应加强疫病监测,采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策略,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3.3生产投入品管理3.3.1农药管理农药管理应遵循国家关于农药使用的规定,严格执行农药购买、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农药使用应遵循安全、高效、环保的原则,优先采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3.2化肥管理化肥管理应遵循国家关于化肥使用的规定,合理控制化肥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使用应遵循科学施肥原则,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3.3.3饲料添加剂管理饲料添加剂管理应遵循国家关于饲料添加剂使用的规定,严格执行饲料添加剂购买、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饲料添加剂使用应遵循安全、高效、环保的原则,不得使用违禁添加剂,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3.3.4农业废弃物管理农业废弃物管理应遵循国家关于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的规定,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推广农业废弃物减量化和循环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第四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测4.1检测方法与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保证农产品安全进入市场的重要环节。在检测方法上,我国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参照国际先进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系统的检测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主要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微生物检测三种方法。物理检测主要针对农产品的外观、色泽、口感等物理特性进行检测;化学检测主要针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微生物检测主要针对农产品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我国制定了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等。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农产品中各类指标的安全限值,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4.2监测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张覆盖县、市、省、国家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监测体系。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建设。我国加大对监测设备的投入,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我国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了监测对象、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等要求。四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的应用。监测结果为决策、农产品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提升等提供数据支持。4.3监测结果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的处理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监测结果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及时公开监测结果。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透明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二是分类处理监测结果。对监测结果进行分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合格的农产品,允许其正常进入市场;对于不合格的农产品,暂停销售,并追溯源头,查找原因。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于监测结果不合格的农产品,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强监测结果应用。将监测结果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市场准入、农产品品牌培育等方面,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第五章农产品包装与标识5.1包装材料选择农产品包装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包装材料的选择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证农产品在包装过程中不受污染。(2)环保性:包装材料应具备环保功能,易于降解或回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3)保鲜性: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特点,选择具有保鲜功能的包装材料,延长农产品的货架期。(4)经济性:在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实惠的包装材料,降低生产成本。5.2标识内容规定农产品标识是消费者了解农产品质量、产地、生产者等信息的重要途径,标识内容应遵循以下规定:(1)产品名称:应明确标示农产品名称,不得使用误导消费者的名称。(2)产地:应标明农产品产地,包括国家、省份、地市等。(3)生产者信息:包括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4)生产日期:标明农产品生产日期,便于消费者了解产品新鲜程度。(5)保质期:根据农产品特点,标明保质期或最佳食用期限。(6)质量等级: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标明农产品质量等级。(7)认证标志:如有机产品、绿色食品等认证标志。(8)产品执行标准:标明产品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5.3包装与标识管理为保证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的合规性,应加强以下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农产品包装与标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2)加强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的监督检查,保证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3)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农产品包装与标识,依法进行处理。(4)加强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5)鼓励农产品生产者使用环保、安全的包装材料,提升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的整体水平。第六章农产品储存与运输6.1储存条件与设施6.1.1储存条件为保证农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储存条件。具体要求如下:(1)温度:农产品储存温度应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性确定,一般应保持在0℃至15℃之间。对于易腐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应采用冷藏或冷冻方式储存。(2)湿度:农产品储存湿度应控制在65%至85%之间,以防止农产品因湿度过高或过低而发生霉变、腐烂等现象。(3)通风:储存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降低农产品储存过程中的病害发生风险。(4)光照:农产品储存场所应避免强烈光照,以免影响农产品品质。6.1.2储存设施农产品储存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冷藏设施:包括冷库、冷藏柜等,用于储存易腐农产品。(2)通风设施:包括通风柜、通风井等,用于保持储存场所的通风条件。(3)湿度调节设施:包括加湿器、除湿器等,用于调节储存场所的湿度。(4)防潮设施:包括防水层、防潮材料等,用于防止农产品受潮。6.2运输方式与要求6.2.1运输方式农产品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公路运输:适用于短距离、小批量农产品的运输。(2)铁路运输:适用于中长距离、大批量农产品的运输。(3)水路运输:适用于长距离、大批量农产品的运输。(4)航空运输:适用于高价值、易腐农产品的快速运输。6.2.2运输要求为保证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以下要求应予以遵守:(1)运输工具:应选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运输工具,避免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2)运输时间:应根据农产品的特性,合理规划运输时间,保证农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目的地。(3)运输温度:对于易腐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农产品变质。(4)运输湿度: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农产品适宜的湿度,避免农产品因湿度过高或过低而发生霉变、腐烂等现象。6.3储运过程监控6.3.1监控体系农产品储运过程监控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农产品储运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2)质量检测体系:对农产品进行定期质量检测,保证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符合相关质量标准。(3)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储运安全监管制度,对农产品储运过程进行全程监控,防止农产品受到污染。6.3.2监控措施以下措施应予以实施,以保证农产品储运过程的质量安全:(1)加强储存场所管理,保证储存条件符合要求。(2)定期检查运输工具,保证运输工具清洁、干燥、通风良好。(3)对农产品进行定期质量检测,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建立健全农产品储运安全监管制度,对农产品储运过程进行全程监控。(5)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产品储运过程的监控效率。第七章农产品市场准入与监管7.1市场准入标准7.1.1制定原则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的制定,应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首要原则,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保证市场准入标准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2)参照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准入水平;(3)考虑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特点,合理设定市场准入标准;(4)注重源头把控,强化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7.1.2准入条件农产品市场准入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产品生产者具备合法的生产资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条件;(2)农产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不得含有违禁药物和有害物质;(3)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4)农产品生产者具备一定的市场信誉和售后服务能力。7.2监管体系构建7.2.1监管机构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明确各级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监管体系。7.2.2监管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规,明确监管程序、监管内容和监管手段;(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测;(3)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保证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7.2.3监管手段采取以下监管手段,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1)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标准的农产品进行查处;(2)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3)严肃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鼓励社会监督。7.3违规处理措施7.3.1处理原则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规定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7.3.2处理措施具体违规处理措施如下:(1)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标准的农产品,禁止进入市场销售;(2)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生产者、经营者,依法予以处罚;(3)对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4)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曝光,形成震慑效应;(5)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信用惩戒,限制其参与采购、招投标等活动。第八章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8.1宣传教育策略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宣传教育策略:8.1.1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涵盖企业、农民和社会各阶层,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教育网络。8.1.2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与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宣传教育计划,明确宣传重点、任务和措施。8.1.3创新宣传手段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样化、生动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讲座、展览、论坛、现场观摩等。8.1.4强化政策宣传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政策知晓度。8.1.5加强科普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农民和消费者的科学素养,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8.2培训体系建立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体系,提高农民、企业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以下为培训体系建立的内容:8.2.1制定培训规划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与实施方案,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对象和方式。8.2.2建立培训基地依托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机构,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基地,提供培训设施和技术支持。8.2.3构建多元化的培训主体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社会团体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形成多元化的培训主体。8.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8.2.5建立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价,持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保证培训效果。8.3培训内容与方式以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8.3.1培训内容(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和监管技术;(4)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5)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8.3.2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组织农民、企业和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培训效果;(2)现场教学:结合实际操作,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培训的实用性;(3)远程教育:利用网络、电视等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4)农民夜校: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参与度。第九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9.1风险识别与评估9.1.1风险识别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各级农业部门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得到及时发觉。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流通环节进行定期监测;(2)收集、整理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3)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发生的原因、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范围;(4)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明确各类风险的特点和规律。9.1.2风险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是对风险识别阶段发觉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内容包括:(1)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范围、内容和指标;(2)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评估;(3)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控性;(4)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9.2应急预案制定9.2.1应急预案编制原则应急预案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以事实为依据,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实用性: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3)完整性: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应对的各个环节;(4)动态性:根据风险变化及时调整预案内容。9.2.2应急预案内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预案目的、适用范围和编制依据;(2)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3)应急组织体系、职责和分工;(4)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5)应急物资和设备准备;(6)应急演练和培训;(7)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更新。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