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3 生物与环境(第02期)(教师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3 生物与环境(第02期)(教师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3 生物与环境(第02期)(教师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3 生物与环境(第02期)(教师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3 生物与环境(第02期)(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生物与环境

考点1生物的特征

1.(2024•宿迁·中考真题)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乡村田野的优美景色。水稻、

青蛙等都是生物,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描述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有系统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

C.生物都能运动D.生物都能适应任何环境

【答案】B

【解答】解:A、具有系统不属于生物的特征,例如:植物不具有系统,错误。

B、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正确。

C、运动不属于生物的特征,例如:植物一般不能运动,错误。

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或行为。但并不是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死亡。例如:

将鲫鱼放到海水中,不久鲫鱼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错误。

故选:B。

2.(2024•牡丹江·中考真题)小康同学在作文中写了“……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静静的湖面上

荷花绽放……”一段话。其中能够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A.蔚蓝的天空B.朵朵白云C.静静的湖面D.荷花绽放

【答案】D

【解答】解:蔚蓝的天空、朵朵白云、静静的湖面不属于生物,没有体现生命现象。荷花绽放,说明生物

能够生长和繁殖,能够体现生命现象。

故选:D。

3.(2024•绥化·中考真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以下描述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汽车行驶B.火山喷发C.鲸鱼呼吸D.高山流水

【答案】C

【解答】解:A、汽车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汽车行驶,不属于生命现象,A错误;

B、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B错误;

C、鲸鱼呼吸,生物能进行呼吸。属于生命现象,C正确;

D、高山流水,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D错误。

故选:C。

4.(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下

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钟乳石C.珊瑚D.生石花

【答案】D

【解答】解:A、机器人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因此机器人不属于生物,A不符合题意。

B、钟乳石虽然能够慢慢的长大,但是一个钟乳石不能变为两个或多个,没有繁殖现象,不具备生物的特征,

因此钟乳石不属于生物,B不符合题意。

C、珊瑚是热带和亚热带浅海中主要由珊瑚虫、还有石炭藻及有孔虫等造礁生物的灰质骨骼残体堆积而成的

礁状体,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因此珊瑚不属于生物,C不符合题意。

D、生石花属于植物,虽然外观酷似卵石,但和其他植物一样具有叶绿素、具有气孔、具有根系,一样要吸

收水分和养分、要进行周围环境气体交换、要进行光合作用、要生长开花结籽,因此生石花属于生物,D符

合题意。

故选:D。

5.(2024•滨州·中考真题)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语句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

的是()

A.稻花香里说丰年B.横看成岭侧成峰

C.草长莺飞二月天D.一枝红杏出墙来

【答案】B

【解答】解:A、水稻属于植物,稻花香里说丰年体现了植物的生殖和繁殖,属生命现象;

B、横看成岭侧成峰是指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

不同的样子,不属于生命现象;

C、草属于植物,莺属于动物,草长莺飞二月天属于生命现象;

D、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对光照刺激做出的反应,属于生命现象;

故选:B。

考点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6.(2024•宁夏·中考真题)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沙漠中植物稀少——环境影响生物

B.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

C.蚯蚓疏松土壤——环境影响生物

D.北极熊皮下脂肪厚——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C

【解答】解:A.沙漠中由于烈日炎炎,年降雨量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导致沙漠中植物稀少,体现

了环境影响生物,A正确。

B.大树的蒸腾作用,降低了自身的温度,还通过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大树

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

C.蚯蚓不停地在土壤里来回穿梭,使土壤变的疏松,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C错误。

D.北极熊皮下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形成隔热层,具有保护和保温的作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正

确。

故选:C。

7.(2024•菏泽·中考真题)“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亭亭玉立的荷花,振翅欲飞的蜻蜓,生

动展现了初夏美景。下列有关荷花和蜻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荷花植株的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的气腔,体现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

B.蜻蜓点水的现象,体现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C.荷花与蜻蜓的细胞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蜻蜓与荷花的细胞分裂时,二者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不同

【答案】D

【解答】解:A、莲藕的根、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里面储存着空气,以满足根、茎、叶对氧气的

需要。因此莲藕根和茎及叶柄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但是该特征不能说明生物

影响环境,A错误。

B、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现象,B错误。

C、荷花与蜻蜓的细胞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蜻蜓细胞没有细胞壁,C错误。

D、蜻蜓与荷花细胞分裂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母细胞的中央形成新

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把细胞质分成两部分;动物细胞是母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质分成两

部分,D正确。

故选:D。

8.(2024•通辽·中考真题)梭梭是沙漠地区生态保护的“有功之臣”,根向地生长超过9米,叶呈鳞片状。

干旱炎热的夏季,部分嫩枝会自动脱落以减少水分散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生长离不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B.叶肉细胞核内遗传物质与根毛细胞核内的不同

C.部分嫩枝自动脱落可降低蒸腾作用面积

D.梭梭的发达根系有利于适应干旱的环境

【答案】B

【解答】解:A、细胞生长是指细胞由小变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了组织,因此根的

向地生长离不开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A正确。

B、叶肉细胞和根毛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分裂和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故叶肉细

胞核内遗传物质与根毛细胞核内的相同,B错误。

C、由题干可知,干旱炎热的夏季,部分嫩枝会自动脱落以减少水分散失,故可降低蒸腾作用面积,C正确。

D、梭梭的发达根系有利于充分吸收水分,从而适应干旱的环境,D正确。

故选:B。

9.(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例中,与其它三项所描述的关系不同的是()

A.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

B.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C.企鹅皮下脂肪很厚

D.雷鸟的保护色

【答案】A

【解答】解:A、地衣是一种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它们生长在岩石表面,通过分泌酸性物质加速岩石的风

化过程。可见,“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符合题意;

B、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地区,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能减少热量的散失,有助于保持体温稳定,抵抗严寒环

境。可见,“企鹅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

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可见,雷鸟的保护色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4•滨州·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不属于生物对环

境影响的是()

A.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

B.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

C.在农场中饲养蚯蚓可改善土质

D.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

【答案】A

【解答】解:A、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A符合题意;

B、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体现动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在农场中饲养蚯蚓可改善土质,说明生物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3生物和生物之间的联系

11.(2024•泰安·中考真题)入侵生物豚草常与本地植物鬼针草混生在一起。某研究小组模拟不同酸雨环

境对豚草和鬼针草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生的豚草与鬼针草会争夺阳光、水分、有机物和生存空间等,存在竞争关系

B.酸雨pH值越小,对鬼针草株高的影响越显著,体现环境能影响生物

C.酸雨pH值越小,豚草与鬼针草的株高差距越明显,说明豚草更适应酸性环境

D.豚草进一步扩散会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可能破坏生态平衡

【答案】A

【解答】解: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混生的豚

草与鬼针草会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空间等,存在竞争关系,但二者不会竞争有机物,有机物是

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A错误;

B、酸雨pH值越小,鬼针草株高越矮,说明酸雨对鬼针草株高的影响越显著,体现环境能影响生物,B正确。

C、酸雨pH值越小,豚草株高变化不明显,而鬼针草株高越矮,说明豚草更适应酸性环境,C正确。

D、豚草的入侵会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造成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

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A。

12.(2024•陇南·中考真题)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和羊的关系是()

A.捕食B.竞争C.寄生D.共生

【答案】B

【解答】解:牛和羊都是草食性动物,都通过吃草来获取营养,具有共同的食物需求,可见它们之间是竞

争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4生态系统

13.(2024•牡丹江·中考真题)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地球上所有陆地生活的生物的总和

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D.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环境

【答案】C

【解答】解: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

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符合

题意。

故选:C。

14.(2024•广东·中考真题)推进深远海养殖是“打造海上新广东”的重要举措之一,养殖的鱼类在海洋

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

【答案】B

【解答】解:A.生产者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

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A不符合题意。

B.消费者指各种动物,所以养殖的鱼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符合题意。

C.分解者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促

进物质循环,C不符合题意。

D.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它们为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营养、生存空间,D不

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4•广东·中考真题)为研究解决宇航员未来在月球上长期生存的问题,我国科学家建成了“月宫

一号”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图甲),舱内有小麦、生菜、黄粉虫(富含动物蛋白,可食用)和微生物等。志

愿者在舱内完成了370天的封闭实验。

请回答:

(1)图甲植物舱中的二氧化碳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可以精准调控二氧化碳浓度。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

合成,为志愿者提供食物来源。

(2)尿液和生活废水经微生物处理后用于配制营养液,营养液中的水可被植物根尖的吸收,通过输

导组织运输到叶片,绝大部分水以水蒸气形式通过(填结构名称)散出,水蒸气经冷凝净化后供

志愿者使用。

(3)“月宫一号”初步建立了完整的生命保障系统。请在图乙中,用“→”和文字补充人与其他生物的物

质循环关系。

(4)如果未来你到月球上的基地开展科研工作,你最想研究的生物学问题是:。

【答案】(1)光合作用;有机物

(2)成熟区;气孔

(3)

(4)研究如何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或月球环境下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特

点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或微生物在封闭生态系统中对废物处理和营养循环的作用或长期月球生活对人体

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适应性)

【解答】解:(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这是植

物生长的基础,也是为生态系统提供食物和氧气的主要途径。

(2)植物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叶片中的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通过气孔,

植物散失大部分水分,形成水蒸气,这是植物调节水分和温度的一种方式。

(3)在“月宫一号”这样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维持系统稳定的关键。人通过食物链与黄粉

虫和植物相互联系,黄粉虫可以作为食物来源,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氧气和食物,人类呼出

的二氧化碳又可以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图解如下:

(4)月球环境与地球截然不同,具有极端的温度变化、高辐射、低气压和缺乏大气层等特点。可研究如何

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宇航员长期生存和科研工作至关重要。这个

问题是开放性的,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回答。例如,可以考虑研究:月球环境下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特点及其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微生物在封闭生态系统中对废物处理和营养循环的作用。长期月球生活对人体生理和

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适应性。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有机物

(2)成熟区;气孔

(3)

(4)研究如何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或月球环境下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特

点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或微生物在封闭生态系统中对废物处理和营养循环的作用或长期月球生活对人体

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适应性)

16.(2024•枣庄·中考真题)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序号①~⑥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d表

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除图中所示外,无机环境还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的物质是

(答出一种)。

(2)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包括图中的(填序号)。

(3)若图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包括个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各

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则d代表的能量大约是b的。

(4)若图中的生产者是玉米,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针对b的具体调控措施是(答

出一点),农田生态系统较森林生态系统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原因是。

【答案】(1)分解者;无机盐(或水);

(2)呼吸作用;①③④⑤;

(3)4;肉食性动物1;1%~4%;

(4)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或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的农药灭杀植食性动物等);生物种类

少,营养结构简单。

【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能分解动物的遗体、粪便、碎屑等,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返回到

无机环境,故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图中无机环境能为生产者提供二氧化碳等,故除二氧化碳外无

机环境还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的物质是无机盐、水等。

(2)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故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包括图中的①③④⑤。

(3)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肉食性动物2,故该食物链包括4个

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肉食性动物1。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则b传递到d的能量

大约是b×10%×10%~b×20%×20%,即b的1%~4%。

(4)b是流入植物性动物的能量,若图中的生产者是玉米,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针对b的具体调控措施

是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或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的农药灭杀植食性动物等。一个生态系统

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故农田生态系统较森林生态系统更易

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故答案为:(1)分解者;无机盐(或水);

(2)呼吸作用;①③④⑤;

(3)4;肉食性动物1;1%~4%;

(4)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或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的农药灭杀植食性动物等);生物种类

少,营养结构简单。

17.(2024•青海·中考真题)神舟十八号航大员乘组在轨期间,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在问

天实验舱内,4条斑马鱼(图1)、金鱼藻和微生物组成了小型水生生态系统(图2)。科学家将研究空间环

境对鱼类生长发育、生态系统运行与物质循环的影响,实现中国在空间培养脊椎动物方面的突破。请分析

作答:

(1)斑马鱼、金鱼藻和微生物组成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的部分。

(2)在问天舱中,金鱼藻通过作用产生氧气供斑马鱼呼吸,鱼呼出的被藻类吸收

利用。斑马鱼产生的粪便由分解,为藻类生长提供养料。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小型水生生态系统模拟制作了如图3的两个生态瓶,放在阳光充足、温度

适宜的环境中。几天后,发现B瓶中的小鱼比A瓶中的小鱼活跃。请你分析A瓶中的小鱼不活跃的原因可

能是。

【答案】(1)生物;(2)光合;二氧化碳;分解者;(3)缺少生产者,氧气不足。

【解答】解:(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绿色植物)、消费

者(主要动物)、分解者(主要细菌、真菌)组成。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等。斑马鱼、金鱼藻

和微生物组成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

叶绿体

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该水生生态系统中→,斑马鱼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为金鱼藻光合作用提

供原料。斑马鱼的排泄物会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金鱼藻利用。金鱼藻的光

合作用又可为斑马鱼提供氧气、有机物等物质。因此斑马鱼和金鱼藻在物质上可形成互相利用的循环。

(3)A瓶中没有植物,缺少生产者,没有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导致氧气不足,小鱼不活跃。

故答案为:(1)生物;(2)光合;二氧化碳;分解者;(3)缺少生产者,氧气不足。

18.(2024•泰安·中考真题)东平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近年来,经过清理网箱、治理餐船等措

施,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消失多年的刀鲚重现,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类日渐增多。请分析回答:

(1)刀鲚、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等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它们通过摄食获得的能

量,最初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可以通过由捕食关系形成的在生物

之间进行传递。

(2)如图表示东平湖中水草、虾、针鱼、青头潜鸭等生物的能量金字塔。青头潜鸭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过

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通过尿液和粪便散失。

该能量金字塔反映的能量传递特点是。

(3)采取的“清理网箱”措施有效控制了过度养殖,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生物种类减少、水质富营养化,

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曾经消失的动物重现,增加了的多样性,增强了生

态系统的能力。

【答案】(1)消费者;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2)呼吸作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生物种类(物种);自动(自我)调节。

【解答】解:(1)刀鲚、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等动物自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只能靠外界的有

机物生活,故刀鲚、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等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消费者。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起点

是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故它们通过摄食获得的能量,最初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食物

链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故能量可以通过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

网在生物之间进行传递。

(2)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青头潜鸭摄入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的

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通过尿液和粪便散失。该能量金字塔

反映的能量传递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

多样性。故曾经消失的动物重现,增加了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

养结构就越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故答案为:(1)消费者;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2)呼吸作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生物种类(物种);自动(自我)调节。

19.(2024•陕西·中考真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图是小秦的旅行路线。请你帮助小秦完善其旅行

分享。

(1)第一站:这里高温多雨,植被丰富。而我曾经去过的撒哈拉沙漠的北部高温干旱,植物十分稀疏、种

类单一。导致两地植物种类差异巨大的非生物因素是。

(2)第二站:这里是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水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观察环颈鸻(héng)时,了解到的捕

食关系如下表:

捕食者昆虫环颈鸻跳鼠赤狐

被捕食者植物昆虫植物、环颈鸻环颈鸻、跳鼠

其中包含环颈鸻的食物链有条。环颈鸻的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是。表中生物若要构

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的生物成分是。

(3)第三站:1957~2020年,毛乌素沙地的红石峡沙地植物园,植被覆盖率从1.8%增长至67%,植物种类

从20多种增长至500多种。现在的毛乌素沙地生物种类丰富,直观体现了多样性,

这使毛乌素沙地的能力增强。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如今的“绿进沙退”。国际

社会纷纷点赞:“世界沙漠化防治看中国!”

(4)旅行中,感受到我国幅员辽阔、环境多种多样。这充分地体现了我国是某一种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

请你写一条保护该多样性的宣传语(限20个字以内):

【答案】(1)水

(2)2;捕食和竞争;分解者

(3)生物种类(物种);自动(自我)调节

(2)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合理即可)。

【解答】解:(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

一一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一一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故导致热带雨林和沙漠植物种类差异

巨大的非生物因素是水。

(2)由表格可知,包含环颈鸻的食物链有植物→昆虫→环颈鸻→跳鼠→赤狐、植物→昆虫→环颈鸻→赤狐,

2条。环颈鸻的捕食者有跳鼠和赤狐,跳鼠又是赤狐的食物,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生态系统的

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植物)、消费者(主要动物)和分解者(主要细菌、真菌)组成,故表中生物若要

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

多样性。故毛乌素沙地生物种类丰富,直观体现了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

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故生物种类丰富使毛乌素沙地的自动(自我)调

节能力增强。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保护该多样性的宣传语有: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故答案为:(1)水

(2)2;捕食和竞争;分解者

(3)生物种类(物种);自动(自我)调节

(2)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合理即可)。

20.(2024•绥化·中考真题)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如图是某草原生态

系统的一部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草原生态系统组成中,草属于者。

(2)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草→鼠→狐这条食

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3)以下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A.草→鼠→蛇→鹰

B.草←鼠←蛇←鹰

C.阳光→草→鼠→蛇

D.草→鼠→蛇→细菌

(4)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5)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说明生物能够不断地环境。(选填“适应”或“影响”)

【答案】(1)生产;(2)狐;(3)A;(4)生物圈;水;(5)适应。

【解答】解:(1)在草原生态系统组成中,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

食物,属于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

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故在草→鼠→狐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狐。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

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故食物链中书

写正确的是草→鼠→蛇→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括大

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改变环境。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

刺根系非常发达,说明生物能够不断地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1)生产;(2)狐;(3)A;(4)生物圈;水;(5)适应。

21.(2024•滨州·中考真题)为确定某湖泊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研究者分析了动物消化道内的食

物成分,结果如表所示;如图是整个湖泊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生理过程。据图回

答问题([]内填字母):

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水蚤小球藻、硅藻

脊尾白虾水蚤

鳙鱼水蚤、脊尾白虾

(1)表中5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

分,除含有表中列出的部分外,还包括图中的[]。图中的成分A包含表中的。

(2)碳以的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填

序号)。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若此湖泊受到废旧电池污染;则5种生物体内

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如果污染严重,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

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答案】(1)鳙鱼和脊尾白虾;D分解者;小球藻、硅藻

(2)有机物;②③④⑤;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鳙鱼;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脊尾白虾是鳙鱼的食物,鳙鱼和脊尾白虾有共同的食物水蚤,故表中5种

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鳙鱼和脊尾白虾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其中生物部分主要由生产者(主要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动物)、分解者(主要细菌、真菌)。非生物部

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等。故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含有表中列出的部分外,还包括图中的D分解

者。图中的成分A是生产者,包含表中的小球藻、硅藻。

(2)碳元素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传递形式为有机物。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分

解者的分解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故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②③④⑤。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

链单向的,只有约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故若此湖泊受到废旧电池污染;则5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鳙鱼。在一般

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

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故如果污染严重,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故答案为:(1)鳙鱼和脊尾白虾;D分解者;小球藻、硅藻

(2)有机物;②③④⑤;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鳙鱼;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22.(2024•牡丹江·中考真题)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4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八号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实现对接,此次航天任务之一是实现太空

养鱼。研究人员将斑马鱼和金鱼藻共同放在一个密闭透明的箱体中,在太空环境建立一个小型自循环水生

生态系统,持续观察在微重力环境条件下斑马鱼的生存状态。

(1)在水箱内金鱼藻能通过光合作用持续为斑马鱼提供有机物和,而斑马鱼则通过呼吸作用

产生,为金鱼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从而实现生态系统内部平衡。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为使这个小型生态系统能相对稳定运行,在水箱内除了植物和动物以外,

还需要补充等生物;在空间站内保证植物光合作用最需要的条件是。

(3)此次实验是继太空培育拟南芥和水稻这样的种子植物,饲养家蚕这样的无脊椎动物之后,首次进行太

空培养斑马鱼这样的动物。

【答案】(1)氧气;二氧化碳;碳—氧

(2)细菌、真菌;光照

(3)脊椎。

【解答】解:(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

化碳,故在水箱内金鱼藻能通过光合作用持续为斑马鱼提供有机物和氧气,而斑马鱼则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二氧化碳,为金鱼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从而实现生态系统内部碳—氧平衡。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斑马鱼属于消费者,金鱼藻属于生产者,为使这个小型生态系统能相对稳

定运行,在水箱内除了植物和动物以外,还需要补充分解者,即细菌、真菌等生物。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

是光,故在空间站内保证植物光合作用最需要的条件是光照。

(3)体内有由脊椎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故太空培养的斑马鱼属于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氧气;二氧化碳;碳—氧

(2)细菌、真菌;光照

(3)脊椎。

23.(2024•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鳄蜥(如图所示),广西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处于珍稀濒危状态,被誉为

原始蜥蜴类的“活化石”、爬行界的“大熊猫”。鳄蜥主要分布在溪流纵横交错的常绿阔叶林地区,常栖息

于溪流积水坑上方的枝条上;当遇到蛇类或鸟类时,立即跃入水中避险;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小鱼、虾

等。

材料二:①过去,由于人们在鳄蜥栖息地开采煤矿、改造林地,导致溪流两岸的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恶化,

难以恢复,鳄蜥失去生存家园。②在宠物贸易和药用价值等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不断有不法分子捕捉和倒

卖鳄蜥,造成其数量骤减。

材料三: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鳄蜥数量有所回升。广西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功人工繁育并野外

放归鳄蜥。2024年5月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首个鳄蜥科普研学基地在广西启用,提高了社会对鳄蜥

的关注度,引导群众依法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1)据材料一分析,鳄蜥的栖息地属于(填“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请补充完整一条

食物链:植物→→鳄蜥→蛇。鳄蜥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2)材料二中划线部分(填序号)表明,当人类活动对鳄蜥栖息地的干扰超过其自我(自动)

调节能力时,会导致鳄蜥失去生存家园。

(3)由材料三可知,保护鳄蜥最有效的措施是。某同学参加鳄蜥科普研学后,

认识到不能买卖鳄蜥,理由是:。

【答案】(1)森林;昆虫(或小鱼、虾);消费者

(2)①

(3)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鳄蜥能保护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即可)

【解答】解:(1)由资料一可知,鳄蜥主要分布在溪流纵横交错的常绿阔叶林地区,故鳄蜥的栖息地属于

森林生态系统。鳄蜥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小鱼、虾等,故完整的食物链是:植物→昆虫(或小鱼、虾)

→鳄蜥→蛇。鳄蜥自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只能靠外界的有机物生活,故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

分中的消费者。

(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故材料二中划线部分①表明,当人类活动对鳄蜥栖息地的干扰超过其自我(自动)

调节能力时,会导致鳄蜥失去生存家园。

(3)由材料三可知,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鳄蜥数量有所回升,故保护鳄蜥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

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故不能买卖鳄蜥的理由是:保护鳄蜥能保护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答案为:(1)森林;昆虫(或小鱼、虾);消费者

(2)①

(3)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鳄蜥能保护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即可)

24.(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努力建设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黑龙江也有着

丰富的湿地资源,如扎龙湿地、兴凯湖湿地、七星河湿地等。每年四月,大量候鸟成群结队来繁衍生息,

以鱼为食,鱼以虾为食,而虾则以植物为食,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勃勃生机。

资料二: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

容易产生环境问题。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聚焦于“塑料污染解决方案”,旨在减少全球

塑料污染。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有助于全球治理塑料污染,为推动可持

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湿地生态系统素有“”之称,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

(2)资料中,候鸟、鱼、虾、人等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者。

(3)资料一中,如果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在的体内积累最多。

(4)湿地生态系统中动植物资源越丰富,成分越复杂,其能力就越强,但这种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的。

(5)结合资料二,为减少全球塑料污染,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答案】(1)地球之肾

(2)消费

(3)候鸟

(4)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5)不随手乱扔塑料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尽可能减少塑料袋使用,去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

【解答】解:(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

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2)消费者无法自己制造食物,它们通过食用其他生物获取能量。候鸟作为迁徙的鸟类,它们在不同地区

寻找食物和栖息地,可以是食草动物或食肉动物,因此属于消费者。鱼和虾根据它们的食物来源,属于消

费者。人类作为杂食性动物,既食用植物也食用动物,因此也是消费者。

(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湿

地中营养级最高的是候鸟,因此“如果此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在候鸟的体

内积累最多。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自动

调节)能力就越大,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5)我们应该不随手乱扔塑料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尽可能减少塑料袋使用,去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少

点外卖;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故答案为:(1)地球之肾

(2)消费

(3)候鸟

(4)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5)不随手乱扔塑料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尽可能减少塑料袋使用,去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

考点5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5.(2024•宿迁·中考真题)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不同的食物链。下列各项中,

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草→鹿→野兔→狼B.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

C.草→昆虫→食虫鸟→蛇D.阳光→草→昆虫→食虫鸟

【答案】C

【解答】解:A、草→鹿→野兔→狼,野兔不能以鹿为食,A不符合题意。

B、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者,B不符合题意。

C、草→昆虫→食虫鸟→蛇,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

者,C符合题意。

D、阳光→草→昆虫→食虫鸟,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非生物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2024•陇南·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阳光→水稻→麻雀→鹰B.水草→鲫鱼→野鸭→细菌

C.青草→蝗虫→青蛙→蛇D.土壤→青草→绵羊→狼

【答案】C

【解答】解:AD、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阳光和土壤属于非生物部分,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AD错误。

B、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应该出现在食物链中,

B错误。

C、青草是生产者,蝗虫吃青草,青蛙吃蝗虫,蛇吃青蛙,反应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可

表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C正确。

故选:C。

27.(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草尽狐兔愁”的谚语中蕴含着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A.阳光→草→兔→狐B.草→兔→狐→细菌

C.草→兔→狐D.草←兔←狐

【答案】C

【解答】解:“草尽兔狐愁”,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

的捕食关系,即食物链:草→兔→狐。

故选:C。

28.(2024春•常州期末)被重金属污染的池塘中,体内重金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A.黑鱼B.虾C.剑水蚤D.浮萍

【答案】A

【解答】解: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

积累越多。在浮萍→剑水蚤→虾→黑鱼这条食物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黑鱼,所以,如果该生态系统的水体

被重金属污染,则体内重金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黑鱼。

故选:A。

29.(2024•吉林·中考真题)如图是一块小麦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B.乙和丙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三种动物与小麦共同构成农田生态系统

D.若麦田被重金属污染,有毒物质在小麦体内积累最多

【答案】B

【解答】解:A.蚯蚓是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呼吸,A错误。

B.乙瓢虫和丙蝗虫是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正确。

C.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构成,小麦是生产者、瓢虫是消费者、蚯蚓是分解者,缺少非生物部

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往往会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

物质才越多。在这个小麦田中,小麦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如果麦田被重金属污染,有毒

物质首先会进入小麦体内,但并不会在小麦体内积累到最多。相反,如果小麦被更高级别的消费者(如鸟

类、昆虫的天敌等)所食,那么这些有毒物质会在这些更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更多,D错误。

故选:B。

30.(2024•常州·中考真题)常州市为了加快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开展禽畜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秸秆

综合利用、清洁化生产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如图是常州市某农村的一种生态农业模

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食用菌属于。除图中所示外,还有阳光、空气、水等。

(2)图中有条食物链,人属于或营养级。

(3)能量流动的起点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

动,。

(4)本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能力较弱,因为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

(5)每年农田中有大量的秸秆需要处理,请从生态角度提出一种合理的处理措施:。

【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3;第三;第二;(3)绿色植物;逐级递减;

(4)自动调节;简单;(5)利用农业秸秆制成沼气池。

【解答】解:(1)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食用菌属于真菌,是分解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

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除图中所示外,还有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

分。

(2)图中有3条食物链:农作物→鸡→人、农作物→猪→人、农作物→人。人属于第三或第二营养级。

(3)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一般只有10%﹣20%

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本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5)生态农业主要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农业秸秆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农业秸秆制成沼

气池,同时沼气池的残渣、废液也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用来肥沃土壤。。

故答案为:(1)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3;第三;第二;(3)绿色植物;逐级递减;

(4)自动调节;简单;(5)利用农业秸秆制成沼气池。

31.(2024•牡丹江·中考真题)观察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是。

(2)图中吃虫的鸟与青蛙是关系。

(3)若草场受到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4)如果大量捕杀蛇,一段时间后,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答案】(1)5;草→鼠→猫头鹰;(2)竞争;(3)猫头鹰;(4)自动(自我)调节。

【解答】解:(1)图中有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

→食草昆虫→吃虫的鸟→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5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是

草→鼠→猫头鹰。

(2)由图可知,吃虫的鸟和青蛙有共同的食物食草昆虫,故吃虫的鸟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

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故若草场受到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猫头鹰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故如果大量捕杀蛇,一段时间后,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5;草→鼠→猫头鹰;(2)竞争;(3)猫头鹰;(4)自动(自我)调节。

32.(2024•临沂·中考真题)阅读科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DDT是一种杀虫剂。对多中昆虫具有很大毒性,正常使用时,对鸟类、哺乳动物的毒性小到可以忽

略不计,而性质稳定的DDT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残留的DDT含量会随着食物链一路飙升。

在对某草原部分生物体内DDT合量检测时发现,从生产者到最高级消费者,DDT被富集了近百万倍,大量的

DDT富集导致一些鸟类产下的卵皆是软壳的,因无法孵化而濒临灭绝,还会在动物脂肪细胞中积存,伤害其

中枢神经和肝脏。此时,美国人体内脂肪组织和血液中检出DDT的比例接近100%。。甚至远在南极的企鹅体

内也检测出DDT。1972年6月,世界许多国家相继宣告全面禁用DDT。图1示该草原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

系。

材料二2000年,世界著名杂志(Nature)药物学分册发表了一篇文章,有近3亿患者在遭受疟疾的折磨,

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疟疾主要是由按蚊传播。采用“室内滞留喷洒”DDT可以杀死携带疟原虫的按

蚊,从而达到预防疟疾的目的,并且不会对环境有大的危害(室内滞留喷洒,把长效杀虫剂喷洒在室内的

墙壁、天花板和大型家具顶上,蚊虫停留在其表面即被杀死)。2006年,在全世界逐渐停止使用DDT30年后,

世卫组织呼吁重新提倡使用DDT抗击疟疾。科研专家称“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却存在着

无害的使用方法”。

(1)材料一中,从草原到南极等不同地方均检测到DDT,这一现象说明。

图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

(2)材料一中,DDT含量随食物链一路飙升,富集到鹰体内的食物链有条。

(3)材料二中,疟疾的病原体是,喷洒DDT杀灭按蚊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4)通过科普短文,谈谈你对DDT使用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3;

(3)疟原虫;切断传播途径;

(4)应该禁用DDT,因为DDT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会对鹰等生物造成危害,对人造成危害。(应该合理使用

DDT;因为DDT可以杀死蚊虫,减少疟疾,挽救生命。)

【解答】解:(1)从草原到南极等不同地方均检测到DDT,这说明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

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图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富集到鹰体内的食物链有: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草→鼠→鹰,草→兔→鹰,共3条。

(3)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疟疾是由疟原虫入侵人的红细胞所致,故

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材料一中,

从传染病的传播来看,按蚊属于传播途径,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喷洒DDT杀灭按蚊属于预防传染病措

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4)此题为开放性习题,答案不唯一。应该禁用DDT,因为DDT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会对鹰等生物造成危害,

对人造成危害。(应该合理使用DDT;因为DDT可以杀死蚊虫,减少疟疾,挽救生命。)

故答案为:

(1)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3;

(3)疟原虫;切断传播途径;

(4)应该禁用DDT,因为DDT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会对鹰等生物造成危害,对人造成危害。(应该合理使用

DDT;因为DDT可以杀死蚊虫,减少疟疾,挽救生命。)

33.(2024•广东·中考真题)某海岛在20世纪80年代受采石、海浪侵蚀等影响,沙滩被碎石掩埋,植被

退化,生态功能下降。近年来,通过填土、修复植被、整治湖泊等措施,岛上的植物恢复到470余种,动

物增加到170余种,生态修复效果显著。2023年,该海岛被评为“和美海岛”。请回答:

(1)采石、海浪侵蚀导致该海岛生态功能下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是有限

的。

(2)碎石填土后植物才能生长,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3)修复植被过程中新引入60余种植物,在引种时既要考虑植物能海岛环境,又要

防止形成入侵。修复后的植被可为动物提供和,动物迁入使

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更复杂,稳定性增强。

(4)该海岛远离陆地,存在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请提出一个解决思路:。

【答案】(1)自我调节(自动调节)能力

(2)非生物

(3)适应;外来物种;物质;能量;营养结构

(4)通过填土、修复植被、整治湖泊等措施,使岛上物种多样性增加,植被增多,涵养海岛水源

【解答】解:(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自动调节)能力,但当外界干扰超过其调节能力时,生

态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生态功能下降。因此采石、海浪侵蚀导致该海岛生态功能下降,这是因为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碎石填土后植物才能生长,土壤属于生态因素的非生物因素,能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因此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3)在引入新植物时,需要考虑它们是否能适应当地环境,以避免外来物种入侵。因此在修复植被过程中

新引入60余种植物,在引种时既要考虑植物能适应当地环境,又要防止形成外来物种入侵。植被的恢复为

动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修复后的植被可为动物

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动物迁入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在一个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会形成

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网络结构使得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时更具韧性。当一个物种受到威胁时,

其他物种可以部分地替代其生态功能,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生态系系统的营养结构更

复杂,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4)由于海岛远离陆地,可能缺乏稳定的淡水供应。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充分

利用自然降雨,减少对外部淡水资源的依赖,因此可以通过填土、修复植被、整治湖泊等措施,使岛上物

种多样性增加,植被增多,涵养海岛水源。

故答案为:(1)自我调节(自动调节)能力

(2)非生物

(3)适应;外来物种;物质;能量;营养结构

(4)通过填土、修复植被、整治湖泊等措施,使岛上物种多样性增加,植被增多,涵养海岛水源

34.(2024•通辽·中考真题)青头潜鸭是全球仅存1000余只的迁徙鸟类,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苛刻。随着生

态保护项目的实施,内蒙古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自2023年起陆续观测到一些青头潜鸭,它们的到来

说明该地区()

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②自动调节能力减弱③能量循环利用加快④食物网复杂性提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答】解:①青头潜鸭对栖息地环境有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