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辽宁省鞍山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辽宁省鞍山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鞍山市2025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能跃迁:DeepSeek的进击与边界

①在人工智能的竞技场中,DeepSeek作为通用大模型领域的“中国选手”,正以惊人的速度突破技术藩篱。其核心架构采用混合专家系统(MoE),通过动态激活参数模块,实现了从“百科全书式通才”到“领域专家”的灵活切换。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该系统可同时处理交通流量预测、电网故障诊断、环境污染溯源三类任务,仅需调用32%的神经元网络便能完成精准决策。这种技术路径不仅降低了算力消耗,更让模型在医疗诊断、金融预测等场景中展现出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

②然而,DeepSeek的进化并非无懈可击。当面对需要跨文化理解的隐喻性表达时,系统仍会陷入“语义迷障”:它能精准拆分《庄子》中“子非鱼”的语法结构,却难以捕捉东方哲学中的辩证内核。在2024年中美智库对话测试中,系统将“韬光养晦”直译为“隐藏武器的光芒”,完全丢失战略智慧的内涵。开发者尝试通过“文化映射算法”注入《论语》《道德经》等典籍数据,但如何让机器理解“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智慧,仍是悬而未决的命题。

③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伦理设计机制。DeepSeek在自动驾驶测试中曾面临经典的电车难题变体:当必须选择撞击违规行人或保护车内乘客时,系统给出的“最优解”竟随着地域法律差异而变化。在德国选择优先遵守交通法规,在日本倾向保护行人安全,这引发了学界争议——AI的道德判断是否应该具有文化差异适应性?技术中立原则与人文价值的碰撞在此显露无疑。

④最新进展显示,研发团队正在构建“伦理沙盒”系统。该系统允许AI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文化背景的道德困境,例如在中东地区优先考虑家族集体利益,在北欧国家侧重个人权利保护。但批评者指出,这种做法可能加剧价值判断的碎片化。

(选自《科技人文观察》2024年第3期,有删改)材料二:

镜中之人:AI时代的认知重构

①当DeepSeek类AI开始撰写逻辑严密的哲学论文,人类引以为傲的理性思维正在遭遇去神秘化危机。剑桥大学2024年脑成像研究表明,使用者与AI对话时,前额叶皮层的活跃度会下降23%,杏仁核活动增强15%,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正在将思考权柄让渡给算法。更令人担忧的是,参与者在接受AI建议时,其决策质量与算法置信度呈负相关——越是深信不疑,错误率反而越高。

②但技术的双面性在此显现。深圳中学开展的对照实验显示,经常与文学型AI对话的青少年,其比喻创造能力提升了17%,叙事结构复杂度增加24%。这印证了麦克卢汉“媒介即延伸”的论断——AI不是思维的替代品,而是认知的协作者。就像望远镜扩展了视觉边界,AI正在重塑我们的思维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研发的“诗教AI”系统,通过分析用户创作的古体诗,能给出平仄调整建议和意象拓展方案,使传统诗词教学效率提升三倍。

③真正的危机或许藏得更深。当AI能够模拟《论语》的对话风格与用户探讨伦理问题时,文化传承的主导权正在发生微妙转移。我们在训练AI理解《楚辞》的香草美人传统时,也在不自觉地将文化解读统一化。那些曾经需要十年寒窗才能领悟的微言大义,正在被转化为可量化的参数矩阵。更严峻的是,AI系统倾向于将《红楼梦》中的诗词解析为统计学意义上的高频意象组合,完全消解了“满纸荒唐言”的悲怆美学。

(选自《思想界》2024年5月刊,有删改)材料三:

ChatGPT还挂在嘴上,DeepSeek又来了,作家们又面临新一轮饭碗能否端下去的危机。客观地说,DeepSeek的确相当深入,求索的力度也越发强劲,尤其在知识储备、视野、逻辑辨析等方面,甩出一般写作者绝非三里五里。以长跑作比,假如之前的ChatGPT的脚步声已然入耳,那DeepSeek基本是近身了。入耳的和近身的不是落在队尾的那些人,而是跑道上的先头部队。如果继续放眼这场马拉松,文学AI肯定会无限接近跑得最快的那一群越来越少的人。

对文学来说,这不是刚刚才收到的坏消息。报纸、电话、电影、电视、电脑、网络,每一种新事物出现,文学都要被判一次死刑;手机短信、博客、微博、QQ、微信,每一款交流工具问世,文学也都要为生死捏一把汗。但文学一直活得好好的。AI来了,这回有点不一样。尤其ChatGPT生猛来袭,画风确实大变,文学尚待反应,DeepSeek又驾到,满世界都是吃瓜的群众:文学真要在劫难逃了。

劫肯定是劫,几秒钟就拿出一篇相当出彩的文章,你不能装看不见。至于劫有多大,是否插翅难飞,望天打卦无益,时间说了算。就眼下,我们还是有宽广的阵地,聊举一例:文学所能塑造出的复杂的人,DeepSeek还力有不逮。DeepSeek可以正确、深刻,可以利落、华美,但它没法纠结犹疑、出其不意、无理取闹耍赖皮,没法欲言又止、声东击西、此时无声胜有声。高明的文学擅写那些自相矛盾的瞬间:在暴怒时意外流泪、在谎言里暗藏真相、在算计中顿生仁慈,在冷漠中突然温柔;可以让英雄在凯旋夜梦魇缠身、庸人在琐碎里瞥见神性、绝望者在堕落的边缘刹那觉醒……这些人类独有的精神褶皱,恰如被暴雨击穿的蛛网,破碎处自会编织新经纬;如遭飓风摧折的老树,断裂处偏能抽出嫩绿枝。那些理不清的纠结、道不明的悸动、压不住的荒唐,正是灵魂的胎动,是旧我龟裂时透出的新芽。当AI还在计算最优解时,文学已让林黛玉葬完落花又笑自己痴,令堂吉诃德折断长枪却更信骑士道,叫阿Q画不圆圆圈反觉太阳格外亮——这般破而后立的生机,才是生命真正的源代码。在DeepSeek和还会到来的各种AI面前,这种“自新的可能”正是我们可资自信的法宝。

(根据《人民文学》2025年第3期卷首语改编)(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动态激活参数模块,MoE系统能够实现多任务处理,在医疗诊断方面的逻辑推理水平已超越医生。

B.伦理沙盒系统允许AI根据地域文化调整道德判断,这种做法可能加剧全球价值共识的分裂与对立。

C.脑成像研究显示的前额叶活跃度下降、杏仁核活动增强,说明与AI对话有导致智力水平全面退化的风险。

D.《红楼梦》里“满纸荒唐言”的悲怆美学,不应该、也不可以通过AI对其中的诗词进行高频意象组合来解析。

(2)下列创作构思不足以增加材料三所说的文学“自新”的可能性的一项是(

A.恶棍行凶时想起童年歌谣

B.胜诉者在理直气壮时莫名心虚

C.新媳妇缝完百合花被一定要盖烈士身上

D.别里科夫挪进新公寓仍给衣柜套油布

(3)下列对三则材料共性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都认为当前AI技术已具备颠覆人类文化主体地位的绝对优势。

B.均指出技术发展需要建立文化差异适应性与伦理判断的统一标准。

C.共同探讨了AI时代技术突破与人文价值之间的复杂辩证关系。

D.均主张通过限制AI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来保护人类文明的独特性。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说明AI处理伦理难题与文学创作时,分别面临什么困境。

(5)请综合三则材料,梳理分析AI对文化发展的影响。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待一场雪廖华歌

去冬没落一场雪,当然也没下一次雨。太阳像是迷了路,误闯进这个季节本该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天空总是澄澈蔚蓝得不见一丝云,每每艳阳高照。这样的暖冬令人心生疑虑和渴盼。

自己并非完全如农人那样为来年的收成忧思焦虑,亦非仅仅为了想满足一下雪里寻梅的诗情画意,而是确如民谣所说:好花不能连开仨月,好雨不能连下十天。面对暖冬,我也说不上哪儿出了问题。在北方,不下雪的冬天还叫冬天吗?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那场久远以前盛大纷飞的雪,莫非在奔来的路上遭遇了意外,不得不又退回到白居易的诗行中吗?高骈的《对雪》、刘义庆的《咏雪》、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施敬安的《题寒江钓雪图》……这些咏雪的美好诗词尽管给我以心灵的慰藉,给我全新的感受和无穷领悟,但终究无法与一场真实的雪相媲美,唯有雪才能使整个大地都温润、通明、亮堂起来。

在等待一场雪的日子里,时光仿佛被无限拉长。每天清晨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满怀渴念又忐忑惶恐地推开窗子,希冀能有皑皑白雪于深夜突然降临,那该是多么令人惊喜、欢欣、怡悦啊。这时刻,我脑海里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满满都是庄严和敬畏,内心一直默念祈祷着,唯愿映入眼帘的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绝妙奇景,然而,希望越大,失望倍增,一次次望着窗外那似乎是一成不变的灰黄景色,我是那样怀念漫天飞舞的白雪,怀念雪天特有的喜乐情致和安适静好……

漫长干燥的冬季,偶尔也会刮起冷冽的风,但却依旧没有带来雪的消息,这滋养生命的甘霖,该不会健忘爽约吧?雪最懂得麦苗对它的依恋和痴爱,怎忍心轻易辜负?“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我执信,纷纷扬扬的大雪,一定正在飞来的途中,纵然跨越千山万水,它们也绝不会失信。有谁比雪更深知,大地上的万物急需它们的浇灌、滋润和孕生?

在我那偏远深山的故乡,雪给农人们带来的欢喜和幸福向来都是具体而实在的。庄稼人的皱纹分明是被厚厚的冬雪给熨平的,他们开怀的笑声更是漫天飞雪给点燃的,雪让他们踏踏实实吃下定心丸,变得神情自若从容泰然。每每大雪天,才真正是父老乡亲们最快乐开心的日子,他们放下总也忙不完的活计,安享围炉烤火,谈论着大雪带来的好年景,每个人心里无不洋溢着对丰收的期许和向往。村里年龄最大最受人尊敬的谭四爷,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头枕白馍睡。天下大雪,就是在给咱庄稼人下麦面,麦根喝足了水,铁定的好收成!那种来自骨子里对雪的醉心和喜爱,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

雪天更是孩子们的最爱。在雪地上奔跑,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摇下一树树落雪,手冻得通红却不知冷,更不肯停歇,对大人们的喊叫,根本不理睬,全当耳旁风。胖胖的喜贵老也跑不快,总被我们的雪团击中,被我们摇下的落雪灌满衣领。望着他咧嘴放声哭的模样,大家不仅不哄劝他,还发出阵阵得意的笑声。涕泪满脸的喜贵,便拿我们刚刚堆起的雪人发气,在他狠狠的“践踏”下,漂亮的雪人很快身首相异,委地而亡。我们斥责他,将更多的雪团投向他,喜贵这时却破涕大笑,为他成功报复手舞足蹈,这发自内心的胜利者的欢笑,让整个雪野都抖动起来。那天真、纯洁、欢跃、温馨的画面,已成为记忆里最暖的色调,永远温暖着我的生活和创作……

并非为什么具体的事,可我的心情却总也好不起来。寻思细想,应是因了太久地等待一场雪,把我等得焦灼疑虑了吧?环境对人的影响原来如此之大,可见数日阴雨连绵或整个冬天的阳光明媚,都无不令人怅然、隐忧,无法真正安静下来。人们总希望天遂人愿,该严霜雨雪就下,该阳光普照就照,风雨阴晴,顺应时序。可自然界千变万化,所有的气候都是大自然运行的产物,从来就没有随心所欲便能获取的幸福美好,天气也亦不例外。

蓦地,心头闪过一道光,苏东坡之语从遥远的岁月深处走来: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干枯悬浮的心顿时被温情暖意抚慰,慢慢湿润安定下来,面对宇宙万物,真正的强大,是允许一切事情发生,允许遗憾,允许不如人意……人生的剧本本来就是跌宕起伏出乎意料的,对一场雪的期盼何不如此?我很快沉静下来,开始静静地看书写作,静静地处理日常,静静地过好每一个今天…

宁静的忙碌中,天阴了,冷风飕飕地刮,呼应着天气预报,一场大自然酝酿的神秘之雪悄然而至。初时稀疏的雪花,在空中翩然起舞;继而密集的雪片飘飘洒洒,覆盖了整个天空;后来越下越大的雪粒,在天地间织出一片妙不可言的沙沙清音。

等雪,是在等一场考量;岁梦成真,丰收在望。我与故乡村人在电话里为雪而激情欢呼,而隔空共同庆贺,我分明听见麦节在雪被下急切地呼吸,看到兴高采烈的谭四爷笑得合不拢嘴,每一道皱纹里都盛满了称心如意,乡亲们在麦苗的痛饮声中,满眼都是滚滚的金色麦浪。村头的大榆树也乐得前仰后合,山风刚刚抖落掉它身上的积雪,新的落雪很快又堆满枝头,那高低不一的三枚鸟窝,似时光结出的奇异之果,果核正是蜷缩沉睡的鸟儿。无树不成村,故乡是千年大树托举起来的,大树是村庄的语言,村庄的地标,更是村庄繁衍不息的生命力的象征。雪天的大榆树下,聚集着欢乐不已的村民,他们抽烟、说笑、谈丰收、话年景,一个个欢天喜地,乐不可支,那热气腾腾的话语,使每一寸空气都流溢着无比的欣悦和幸福。

新年伊始,有雪入怀,诗意满盈。在这天地茫茫漫漫一片白的纯洁、安谧、静美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倾听无数新芽嫩蕾急切欢快的楚音,诗人王计兵的《春天》格外令人温慰和至爱: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见多少个春天……

(选自《中国艺术报》2025.02.24)(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暖冬”的疑虑不仅源于农人对收成的担忧,更因北方冬季缺少雪的覆盖而失去了季节应有的精神内核。

B.文中引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等诗句,意在通过古诗意境反衬现实中无雪的遗憾与焦灼。

C.作者回忆故乡雪天孩童嬉戏的场景时,既描写了天真烂漫的欢乐,也暗含对当下人与自然疏离的隐忧。

D.谭四爷“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头枕白馍睡”的俗语,体现了农人对雪的依赖及雪与丰收之间的必然联系。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等待一场雪”为线索,串联起对古诗的联想、故乡的回忆、现实的思考与最终雪至的欣喜,结构严谨。

B.“太阳像是迷了路”,运用了拟人手法,既暗示了气候的反常,又赋予无雪的冬天这一自然现象以人类的迷茫感。

C.文章通过农人、孩童、诗人等多个角度描写雪的作用,又通过客观写实的笔法展现雪对生命与文化的多重意义。

D.结尾引用王计兵的诗句,既呼应前文对雪的期盼,又以“积雪”与“春天”的辩证关系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意蕴。

(3)作者在等待雪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章标题“等待一场雪”蕴含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二、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七年,吴王夫差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败齐师于艾陵。至缯,召鲁哀公而征百牢,季康子使子贡以周礼说太宰嚭,乃得止。九年,为驺伐鲁,至,与鲁盟乃去。十年,因伐齐而归。十一年,复北伐齐。越王勾践率其众以朝吴,厚献遗之,吴王喜。唯子胥惧,谏曰:“越在腹心今得志于齐犹石田无所用。”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还报吴王。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六月,越王勾践伐吴。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夫差,夫差恶其闻也。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暮下。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吴王已盟,与晋别,欲伐宋。太宰嚭曰:“可胜而不能居也。”乃引兵归国。国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罢敝,于是乃使厚币以与越平。二十三年,越王灭吴。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材料二:

昔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王曰:“偃王,有道之君也,好行仁义,不可伐。”王孙厉曰:“臣闻之,大之与小,强之与弱也,犹石之投卵,虎之啖豚,又何疑焉?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为武而不能任其力,乱莫大焉。”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材料三: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无武亦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节选自《说苑•指武》)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越在腹心A今B得C志D于齐E犹石F田G无H所用。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同“嘱”,嘱托,与《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意思相同。

B.乙酉,指乙酉日,古人用干支来记日,与《登泰山记》“是月丁未”的计时法相同。

C.长,以……为长,意动用法,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用法相同。

D.玩,“忽视、轻慢”的意思,成语有“玩物丧志”,其中的“玩”字意思与此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去世后,吴王夫差趁齐国政治动荡的机会,北上攻打齐国。他不仅在艾陵打败了齐国军队,还从鲁国成功地索取了一百套祭品。

B.吴王夫差屡次伐齐,勾践率领越国群臣朝拜夫差并奉赠丰厚财物,夫差非常高兴,伍子胥对此深感不安,他进谏夫差要警惕越国,夫差没有接受。

C.十四年,越王勾践攻打吴国,俘获了吴国太子。远在北方与诸侯会盟的吴王夫差得知消息后并未马上率兵回国,而是想隐瞒消息并争夺盟主之位。

D.王孙厉劝说楚王攻打徐偃王,认为这将像猛虎吃猪、以石击卵一样容易,否则楚国将受制于徐国,楚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发兵消灭了徐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居外久,士皆罢敝,于是乃使厚币以与越平。

②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为武而不能任其力,乱莫大焉。

(5)《司马法》认为,“好战”与:“忘战”都会给国家带来灾难,请根据材料分析原因。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宋]周紫芝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得”二字展开对往事的回忆,“相见日”三字,虽平常,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欢欣,用语晓畅而含蓄。

B.“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句,表达了作者因此次与愿相违的分别的惆怅,及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离情绪。

C.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为抒写别情作铺垫。

D.下片通过对“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友人在边塞的军队生活,塑造了雄强悍勇的曾使君形象。

(2)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将白居易与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

(2)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如果六国““,””,然后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秦人也会感到惶恐。

(3)古代诗歌中不乏描写动物鸣叫的诗句,有的诗句表现了自然景色,有的诗句寄托了作者的愁思,有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李白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句,如:“,。”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门口趴着一条大黄狗,正悠闲慵懒地摇着尾巴,拍在地上扬起一根短短的烟柱。狗嘴里的牙掉了大半,只有三两颗还坚守岗位,齿缝里口水滋滋冒着,打湿了嘴边的毛也打湿了下颌边那一小片土地。见到我的那一刻,它机警地跳起,狂吠着朝我扑来,像发誓要从我小腿上咬下一片肉。我惊思地后退,后背重重撞在墙上,大黄狗在即将碰到我的一瞬间被一根铁链狠狠拉住,一切①_______。

大片羊群散落在房子四周,喝水、追逐、吃奶、嬉戏、咩咩叫,却无人来管。这羊群,让我像踏入了一片黄熟的麦地,四顾茫然,不知该从哪里开始收割;又仿佛误入他人花园的访客,为踩坏一枝玫瑰而心怀愧疚。静静立着,试图从羊群里找到熟悉的那只,抱着它抚摸柔软的羊毛,把脸埋在它的脖子里,把额头贴在它的额角,听它奶声奶气、娇憨绵软的叫声,然后满足地喟叹。好像在很久以前,我已经做了无数件这样的事情。

生命是一片越走越窄的戈壁滩,年轻时脚程过万,走到哪里都觉得天地狭窄,并且一定要去更远处拼命折腾,以此证明自己有力挽狂澜、②_______的本事。中年时偏安一隅,像忘记了年轻时的抱负一样苟且生活,为不得已和无可奈何终日奔波,对青春、理想绝口不提,像自打生下来就是中年人的模样。老年时干脆哪里都不想去,囿于眼前这一小片地方③_______,喉咙拉风箱一样呼哧呼哧地响,却吐不出一个有力的字眼。这是规律,也是进程,与出生在哪里、生活在哪里没有关系。在某种意义上,都市与戈壁没有区别。

(1)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狂吠着朝我扑来,像发誓要从我小腿上咬下一片肉。

B.这羊群,让我像踏入了一片黄熟的麦地,四顾茫然,不知该从哪里开始收割。

C.好像在很久以前,我已经做了无数件这样的事情。

D.中年时偏安一隅,像忘记了年轻时的抱负一样苟且生活。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打湿了嘴边的毛和下颌边那一小片土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度担心考不好,或考不上理想学校,容易睡不着觉,吃不下饭,①_______。考前焦虑症往往会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不利于考生临场发挥。

心理学专家表示,适当的压力可以帮助自身集中注意力,但②_______。考生要管理好情绪,将关注点放在生活中的积极方面,然后学会接纳负面情绪,暗示自己可以克服焦虑。

除了做好心理调适,考生们还可以掌握几种放松技巧。比如,在感到焦虑时,可以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30秒,然后再呼气;还可以用力握拳30秒,③_______,体会放松感。考生任选一种办法,能很快帮助自己放松下来。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把上面文段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40个字。8.(60分)写作。

如图是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请根据漫画寓意,联系社会现实与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1)D

(2)D

(3)C

(4)AI处理伦理难题时,面临如何让机器理解文化中隐喻性表达的智慧,以及AI的道德判断在文化差异适应性和技术中立原则与人文价值碰撞的困境;AI文学创作时,难以塑造出复杂的人,无法表现人类独有的纠结犹疑、出其不意等精神褶皱。

(5)①AI在技术上有突破,如DeepSeek可实现多任务处理等,提升了一些领域的效率;②AI对人类思维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思考权让渡,但也能提升认知能力;③AI对文化传承有挑战,可能使文化解读统一化,消解文化美学,但文学也有其独特优势和自新可能;④AI的发展给文学带来危机,但文学有其不可替代之处。2.(1)C

(2)C

(3)作者在等待雪的过程中情感丰富,经历了以下变化:

疑虑渴盼:暖冬天气令作者心生疑虑,她认为北方的冬天应该下雪,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完整的,因而内心渴盼着雪的到来。失望怀念:作者每天清晨开窗盼雪,却总是失望,只能怀念过去漫天飞雪的日子以及雪天特有的喜乐情致和安适静好。焦灼不安:漫长干燥的冬季,风也没能带来雪的消息,作者因长久等待而心情焦灼,甚至影响到日常心情,变得焦虑不安。平静释然:作者由苏东坡的话得到启示,明白要允许一切事情发生,开始平静下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静静等待雪的降临。欣喜欢悦:雪终于到来,作者与故乡村人激情欢呼,共同庆贺,在雪天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和生活的美好,内心充满欣喜。

(4)文章标题“等待一场雪”蕴含以下多重意蕴:

对自然之雪的期盼:作者身处北方的暖冬,渴望一场雪的降临,以让大地温润、通明,使季节恢复应有的模样,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常期待,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故乡生活的怀念:雪在作者故乡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给农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等待一场雪”蕴含着作者对故乡雪天生活的深深怀念,对故乡亲人和故乡岁月的眷恋。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雪象征着美好与纯洁,作者等待雪的过程,也是在等待美好事物的到来,体现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希望生活能如雪中世界般纯洁、安谧、静美。对生命成长的感悟:雪能滋润大地、孕育生命,作者在等待雪的过程中,经历了情感的变化和思想的成长,领悟到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就像等待雪的降临一样,顺其自然,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等待一场雪”也意味着对生命成长的一种感悟与思考。3.(1)AEG

(2)D

(3)A

(4)①吴王滞留国外长久不归,军兵都极为疲惫,于是就派使者带上厚礼与越国媾和。

②再说实施文治却不能实现德政,奉行武道又不能显示出实力,那么祸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5)①吴国好战,无暇治理国内,使得王子被俘;频繁发动战争,军兵疲惫(士皆罢敝),无力抵抗强敌。

②徐偃王重仁义而轻武备,被人认为是卵、豚,没有保护自己的实力,最终招来楚国的入侵。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七年,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去世,大臣们争权夺利,新即位的国君势力弱小,于是就起兵向北攻打齐国。在艾陵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夫差)到达缯地,召见鲁哀公并索要一百套祭祀用的太牢,季康子派子贡用周礼劝说太宰嚭,(夫差)才停止索要。九年,(吴国)为了邹国攻打鲁国,到达鲁国后,与鲁国订立盟约才离开。十年,趁着伐齐的机会回国。十一年,再次向北攻打齐国。越王勾践率领他的民众来朝见吴王,并进献了丰厚的礼物,吴王很高兴。只有伍子胥感到担忧,劝谏说:“越国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如今(我们)在齐国得志,就好像得到了石头地,没有什么用处。”吴王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然后回国向吴王复命。吴王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愤怒,赐给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