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优选真题)50题(解析版)温馨提示经典基础题15题,优选提升题35题(一)(2023下·辽宁朝阳·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仿佛若有光()

(2)悉如外人()(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4)自恨不如远甚也()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其中往来种作(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4.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二)(2023下·四川广元·八年级统考期中)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材料二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①。其上为睥睨②、梁欐③之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释】①垠:边界,尽头。②睥睨(pìnì):“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③梁欐(lì):屋的正梁。④堡坞(wù):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⑤箭:指竹子。⑥中州: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技艺,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法”释义法是指在文言文阅读中,通过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其词性,进而结合语境推测其词义的一种方法。根据语法分析法,“其一西出”的“西”解释为“向西”。B.“益”的释义有“同‘溢’,水漫出来”“增加”“好处,有好处”“更加”等意思,在“益奇而坚”中是“增加”的意思。C.“类智者所施设也”和“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中的“类”的意思都是“好像”。D.成语“行兵列阵”的“列”是“排列,布置”的意思,根据成语释义法,“而列是夷狄”的“列”字可解释为“排列,布置”。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投以小石以其境过清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C.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马之千里者D.是二者,余未信之是鱼之乐也8.对材料二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B.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C.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D.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10.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时写的作品,在这两篇短文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和小石城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三)(2023下·广西防城港·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核舟记(节选)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乙】刻木巧匠周晖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咸具。两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节选自《续金陵琐事》,有改动)【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倾斜。11.下面对《核舟记》(节选)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核舟船头部分的三个游览者,苏东坡、黄鲁直、佛印。B.选段文字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加以介绍,充分表现了雕刻者精巧的技艺。C.选段文字写了三人外貌、衣着、姿态的各异,又显现了他们的神态、风度。D.选段文字描写了三人陶醉于山光水色的神态,表现了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1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佛印绝类弥勒

(2)神情与苏、黄不属(3)大可二寸

(4)篷桅橹咸具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14.《核舟记》中鲁直“如有所语”。他在与东坡说些什么?结合语境,发挥想象,为两人设计一组对话。15.《核舟记》《刻木巧匠》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都写了船上的五个人,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但写法不同,试加以分析。(四)(2023下·湖北襄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①。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④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⑤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⑥。(节选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注释】①瘦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锦绣织成的篷帐。④藉(jiè):衬垫。⑤陟(zhì):升,登(高)。⑥灵壁:即灵璧石,质地细腻温润,滑如凝脂,石表起伏跌宕、沟壑交错。1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明日过桃源县(2)石为泉啮17.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B.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C.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D.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19.【甲】【乙】两文都写到了落花,【甲】文中描写落花的句子是“”,【乙】文中描写落花的句子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0.【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桃花源,两位作者写的桃花源有什么共同之处?(五)(2023下·广西贵港·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游大林寺序①(节选)白居易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②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如至人间仙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迄今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注释】①此篇文章创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因无实权办实事,白居易在闲暇中漫游风景名胜之地。②孟夏:即阴历四月。孟,四季的第一个月。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初到恍然

初极狭,才通人 B.时节绝晚

沿溯阻绝C.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22.下列对《小石潭记》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1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B.文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第2段写游鱼的形神姿态,虚实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属于虚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属于实写。D.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前后照应,结构紧凑。2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山桃始华,涧草犹短。24.【甲】文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清”这一特点的?2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六)(2023下·辽宁铁岭·八年级统考期中)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有范延贵者为殿直①,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②为守,因问曰:“天使③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④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⑤桥道皆完葺,荒芜不耕之田垦辟,野无惰农。及至邑则鄽肆⑥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⑦,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③天使:皇帝的使者。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⑤驿传(zhuàn):驿站。⑥鄽(chán)肆:店铺。⑦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祗候”都是官职名。26.解释加点的字。(1)才通人

(2)悉如外人27.选出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武陵人捕鱼为业

范延贵者为殿直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荒芜不耕之田垦辟C.欲穷其林

知其好官员也D.并怡然自乐

自入萍乡县境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2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及至邑则鄽肆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30.【甲】【乙】两文都有环境描写,但目的却不相同,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七)(2023下·河北邯郸·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选自林嗣环《口技》)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两膝相比者

比:(2)如有所语

语:(3)两股战战

股:3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启窗而观中峨冠而多髯者B.佛印绝类弥勒

群响毕绝C.中轩敞者为舱

多髯者为东坡D.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3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说明顺序;【乙】文第一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3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八)(2023下·山东滨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①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③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节选自《石涧记》)注释:①亘石:接连不断的石头。②限阃(kǔn)奥: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36.阅读【乙】文,根据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加点字。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文言加点字解释课内迁移法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①石渠之事既穷:联系语境法②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③流若织文:词类活用:石青糁之。④民又桥焉:37.下列句子中“而”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揭跣而往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C.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3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3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0.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永州写的诗文,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自己的理解。(九)(2023下·广西贺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子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4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尤:格外B.斗折蛇形

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C.记之而去

放杖而笑

而:都是连词,表承接D.乃记之而去

予欣然从之

之:都是代词,指代他4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先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远及近,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B.【甲】文第②段写水中游鱼,或动或静,精灵可爱,同时也通过游鱼侧面表现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C.【甲】文写小石谭的曲径通幽,写游鱼的悠然自得,写潭水的空明清澈,写环境的清冷幽静,既是写景,又融入了作者的复杂情感。D.【乙】文展现了作者月夜出游的生活片段,写整个游历路程,只用了“步”“入”“历”三个动词,就使州元宵节特有的热闹景象及作者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4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