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1页
必修二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2页
必修二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3页
必修二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4页
必修二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知考纲•明考情]

考试

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知识内容

要求

基因重组a基因突变b染色体畸变a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诱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a变育种在农业b转基因技术a

育种生产中的应用

转基因生物和

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生物多样性和

c转基因食品的ba

应用统一性的实例

安全性

种群的基因库、

进化论对多样性和统选择是进化的

bb基因频率、基因b

一性的解释动力

型频率的概念

自然选择与生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影响基因频率

ba物适应的关系b

的计算变化的因素

及实例

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

a

形成的过程及实例

第一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素能目标★备考明确

I»I验

|猛力通过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类型的探

10与

能判断,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

|理解力

I—思维能力力

............O理考点•提素能O.............

廨屈考点一基因突变

必备知识自.学.区

1.生物变异的类型

比较项目可遗传的变异不遗传的变异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发生改变

遗传情况能在后代中再次出现仅限于当代表现

无育种价值,但在生产上可利用改良

是育种的原始材料,能从中选育出符

应用价值环境条件来影响性状的表现,以获取

合人类需要的新类型或新品种

高产优质产品

不遗传的变异

n

基因理

表现型+环境条件

(改变)(改变(改变)

1八诱

联系t因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卜

染色体畸变

一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的实例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

^DNA^CTT突变CAT

—-------

|bGAAGTA

\I1I

zmRNAGAAGUA

丁丁

氨基酸谷氨酸缀氨酸

、蛋白质正常异常

红细胞卜*二

形状Es

(1)图示中a、b、c过程分别代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突变主要发生在虱填字母)

过程中。

(2)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4=

替换成十。

(3)用光学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能(填“能”或“不能”)o

3.基因突变

(1)概念: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苴酸庄列发生改变的现象或过程。

⑵相关描述

比较内容分析

①形态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以从表现型的明显差异来识别

②生化突变: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导致某个特定生化功能的改变或丧失

类型

③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所有的突变都是生化突变

①物理因素,如各种射线的照射,温度剧变等

②化学因素,各种能改变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化合物,如亚硝酸、碱基

诱发因素

类似物等

③生物因素,如麻疹病毒等

(所有生物〕3_心位

均可发生

①普遍性V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卜甘H行人

1不同个体的任何细胞J

特点②多方向性:基因A可突变为基因由、a2>a3……

③稀有性:基因突变频率一般是很低的

④可逆性:显性基因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也可突变为显性基因

⑤有害性:大多数的基因突变会给生物带来不利的影响

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引起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使DNA分子中的核昔

机理酸顺序发生改变,其对应的mRNA的碱基顺序也随之改变,导致由mRNA翻

译的蛋白质出现异常,最终表现为遗传性状的改变

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进化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础小题】

1.判断正误

⑴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X)

⑵病毒、大肠杆菌及动、植物都可发生基因突变(J)

(3)有丝分裂前期不会发生基因突变(义)

(4)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X)

(5)在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X)

(6)一个人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V)

⑺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V)

(8)诱变因素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并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义)

2.热图导析:据图分析基因突变机理

体内因素:异

常的代谢物

质等

①一因素:

射线、激光等

②—因素:基因

病毒等结

③—因素:

亚硝酸、碱基

类似物等

(1)①②③分别表示引起基因突变的什么因素?

提示:物理、生物、化学。

(2)④⑤⑥分别表示什么类型的基因突变?

提示:增添、替换、缺失。

(3)为什么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易发生基因突变?

提示: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复制,DNA复制时需要解旋成单链,单链DNA容易

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碱基的改变。

(4)基因突变一定产生等位基因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真核生物基因突变一般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病毒和原核细胞中不

存在等位基因,其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核心素养

理解拓展——融会贯通•探规寻律

1.辨析基因突变的一个“一定”和四个“不一定”

项目内容解读

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

一个“一定”基因突变使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基因结构的改变

DNA中碱基对的增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的

添、缺失和替换不一DNA片段也可发生碱基对的改变,但不属于基因突

定是基因突变变

四个“不一①突变可能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②

定”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

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种氨基酸。③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

当代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病毒和原核细胞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原核生物

生等位基因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新基因

①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

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传给后代,但有些植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

遗传给后代代。②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

遗传给后代

2.明确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影响的四种情况

类型影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小可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也可能使翻译提前终止

增添大对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大对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增添或缺失3

小增添或缺失位置增加或缺失一个氨基酸对应的序列

个碱基

【对点落实】

1.用射线处理纯种小麦种子,使其体内一条染色体上的TD8基因突变成S基因,导

致编码的多肽链的第18位的亮氨酸替换为赖氨酸,从而导致该纯种小麦种子发育为矮化的

突变体小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产生的S基因对TD8基因为显性

B.TD8基因和S基因的脱氧核昔酸的排列顺序相同

C.TD8基因突变成S基因时基因结构没发生改变

D.TD8基因与S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从而导致该纯种小麦种子发育为矮化的突变体小麦”可

知,突变产生的S基因对TD8基因为显性,A正确;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

增添、缺失或替换,TD8基因突变成S基因,则TD8基因和S基因的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

序不相同,B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因此TD8基因突变成S基因时基

因结构发生改变,C错误;TD8基因与S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它们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

置相同,D错误。

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C.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一定会使其指导合成的肽链长度发生变化

解析:选B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A错误;基因突变一定

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

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会使其指导合成的肽链长度发生变化,如发生

碱基对替换时,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的特点,其指导合成的肽链长度不一定发生变化,D

错误。

3.基因D因碱基对A/T替换为G/C而突变成基因d,则下列各项中一定发生改变的

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C.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

D.基因中噤吟碱基所占比例

解析:选B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A错误;碱基对替换后,基因

中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

变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C错误;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喋吟碱基所占的比例,始终是50%,

D错误。

4.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M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促

进赤霉素的合成,与此酶相比,m基因控制合成的酶只在第229位由丙氨酸(GCU、GCC,

GCA、GCG)变为苏氨酸(ACU、ACC,ACA、ACG),失去了原有的酶活性。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M基因突变为m基因是因为G-C替换为A-T

B.M基因突变为m基因后导致三个密码子发生改变

C.赤霉素是M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促进豌豆茎的生长

D.在杂合体Mm个体中,M基因表达,m基因不表达

解析:选A根据第229位由丙氨酸(GCU、GCC、GCA、GCG)变为苏氨酸(ACU、

ACC、ACA、ACG),说明M基因突变为m基因是因为G-C替换为A-T,A正确;由

A分析可知:M基因突变为m基因后导致一个密码子的改变,B错误;M基因控制合成的

酶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故赤霉素不是M基因的表达产物,C错误;在杂合体Mm个体中,

M基因表达,m基因也表达,只是表达的酶失去了原有的活性,D错误。

5.Tay-Sachs病是一种基因病,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异常酶引起的。下表为

正常酶和异常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异常酶的mRNA不同于正常酶的

mRNA的原因是()

密码子位置

酶的种类

4567

苏氨酸丝氨酸缴氨酸谷氨酰胺

正常酶

(ACU)(UCU)(GUU)(CAG)

苏氨酸酪氨酸丝氨酸缴氨酸

异常酶

(ACU)(UAC)(UCU)(GUU)

A.第5个密码子中插入碱基A

B.第6个密码子前UCU被删除

C.第7个密码子中的C被G替代

D.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UAC

解析:选D分析表格,正常酶的第4〜7个密码子依次为ACU、UCU、GUU、CAG,

而异常酶的第4〜7个密码子依次为ACU、UAC、UCU、GUU,比较正常酶和异常酶的密

码子可知,最可能是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了UAC,致使该位点后的密码子都向后移了一个

位点。

[规律方法]

基因突变机理的“二确定”

(1)确定突变的形式:若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则一般为碱基对的替换;若氨基酸

序列发生大的变化,则一般为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2)确定替换的碱基对:一般根据突变前后转录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判断,若只有一

个碱基不同,则该碱基所对应的基因中的碱基即为替换碱基。

实验探究一领悟方法•提升技能

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断

⑴突变类型

(2)判定方法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一显性突变

•自交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一隐性突变

j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显性突变

-杂交后代没有出现突变性状+隐性突变

【对点落实】

6.果蝇的某个基因若发生突变,会出现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与多对野生型果蝇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突变型个体

B.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突变,一对突变型果蝇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

C.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为了探究一只雄果蝇在受到致变因素后是否发生

该突变,可选野生型雌果蝇与之杂交,通过后代雌雄比来推测

D.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为了探究一只雌果蝇在受到致变因素后是否发生

该突变,可选野生型雄果蝇与之杂交,通过后代雌雄比来推测

解析:选C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相应的基因用a表示),与多对野生型果蝇

(AA)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突变型个体(aa),A正确;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突变(相应的

基因用A表示),一对突变型果蝇杂交(AaXAa),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胚胎致死):Aa:

aa=l:2:1,因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B正确;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相应

的基因用a表示),为了探究一只雄果蝇在受到致变因素后是否发生该突变,若选野生型雌

果蝇(XAXA)与之杂交,无论该雄果蝇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后代雌雄比均为1:1,因此不能

通过后代雌雄比来推测,C错误;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相应的基因用a表示),为

了探究一只雌果蝇在受到致变因素后是否发生该突变,可选野生型雄果蝇(XAY)与之杂交,

若该雌果蝇未发生基因突变,即XAXAXXAY,则后代雌雄比为1:1,若该雌果蝇发生基因

突变,即XAxaXXAY,则后代雌雄比为2:1,因此可通过后代雌雄比来推测,D正确。

7.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

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

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

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

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则可推测毛色异常

是—性基因突变为—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

例为,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

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解析:如果毛色异常雄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由于基因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

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则毛色正常鼠是隐性纯合子,毛色异常雄鼠是杂合子。将毛

色异常雄鼠与其同窝的多只雌鼠交配(相当于测交),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

比例均为1:1。如果毛色异常雄鼠是除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则毛色异常鼠是隐

性纯合子,同窝的毛色正常雌鼠有一部分是杂合子,有一部分是显性纯合子,将毛色异常

雄鼠与其同窝的多只雌鼠交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

的比例为1:1,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毛色正常。

答案:(1)1:1隐显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

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2)1:1毛色

正常

国靠考点二基因重组

必备知识

1"概念

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

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2.发生时期和原因

时期原因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上的笠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而发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生交换

3.意义

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直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

基础。

4.类型

(1)自由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

重组(如下图)。

(2)交叉互换型: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

互换导致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如下图)。

⑶基因工程重组型:目的基因经运载便导入受体细胞,导致受体细胞中基因发生重组

(如下图)。

外源基因

重组质粒受体细胞

【基础小题】

1.判断正误

(1)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J)

(2)原核生物不存在基因重组,而真核生物的受精过程中可进行基因重组(X)

(3)Aa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X)

⑷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X)

(5)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根本的原材料(X)

(6)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都能使染色体上原来的基因位置出现等位基因(V)

2.热图导析:如图a、b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分析:

(1)图a细胞处于什么时期?细胞中的1、2号染色体发生了什么变异?

提示:图a细胞处于四分体时期。细胞中的1、2号染色体因交叉互换发生了基因重组。

(2)图b细胞处于什么时期?该细胞名称是什么?在该时期细胞中可发生哪种变异?

提示: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该时期细胞

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

(3)二倍体生物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一定能发生交叉互换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二倍体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减数分裂时),在四分

体时期,会有一定数量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1.列表对比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主要发生在:①有丝分裂间期①MI分裂后期

发生时期

②MI分裂前的间期②MI分裂前期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

1交叉互换、自由组合

产生原因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1

1基因重新组合

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应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

①都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②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了大量可

联系

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

③二者均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型

2.“三看法”判断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r(i)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或bb,则引起姐妹染色

Q建工代J单体B与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肝基因型](2)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

与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1)如果是有丝分裂中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

细胞分为基因突变的结果。

电1裂方式(2)如果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

、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rd)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图像,两条子染色体上

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如图甲。

'(2)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两条子染色

细胞分[体(同白或同灰)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

回裂图的结果,如图乙。

(3)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两条子染色

体(颜色不一致)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交叉互换

、(基因重组)的结果,如图丙(其B处颜色为“灰色”)。

【对点落实】

1.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也属于基因重组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可以证明细菌之间也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解析:选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导致基

因重组,A正确;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B错误;肺

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可以证明细菌之间也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

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D正确。

2.以下各项与基因重组无关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B.YyRr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变为S型菌

D.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有利于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

解析:选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这是基因分离的结果,与

基因重组无关;YyRr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肺

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变为S型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

要来源,有利于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

[易错提醒]

1.基因重组只是原有基因间的重新组合。

2.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发生时。

3.基因重组一般发生于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有性生

殖的个体体细胞增殖时也不会发生。

4.杂合子(Aa)自交产生的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不属于基因重组的原因是A、a控制的

性状是同一性状中的不同表现型,而非不同性状。

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是指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C.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且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

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实现基因重组

解析:选C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是指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

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A

错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错误;基因突变是广

泛存在的,且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可实现基因重组,D错误。

4.某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

相同,其原因一定不是()

A.发生基因突变B.发生过交叉互换

C.染色体结构变异D.发生了自由组合

解析:选D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有三种可能:间期发

生了基因突变、四分体时期发生过交叉互换或染色体结构变异。自由组合只发生在非同源

染色体间。

5.下图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根据图像判定每个细胞发生的变

异类型,正确的是()

①②③

A.①基因突变②基因突变③基因突变

B.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③基因重组

C.①基因突变②基因突变③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③基因重组

解析:选C图中①②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A与a所在的DNA分子是由

一个DNA分子经过复制而得到的,图中①②的变异只能来自基因突变;③处于Mil后期,

A与a的不同可能来自基因突变或MI前期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研真题•扣选考O.............

一、形成生命观念

1.(2018•全国卷I)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

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

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

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

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解析:选C突变体M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

生长,说明该突变体不能合成氨基酸甲,可能是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大

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自然条件下其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故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发生

突变产生的;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不能得

到X;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使基因发生重组,产生了新的大

肠杆菌Xo

2.(2019•海南高考)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B.基因突变必然引起个体表现型发生改变

C.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

D.根细胞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的

解析:选C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A错误;由于密

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发生改变;如果是显性纯合子中的一个基

因发生隐性突变,表现型不发生改变,B错误;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如射线可引起基因

突变,C正确;根细胞不是生殖细胞,其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D错误。

3.(2017•浙江11月选考)人类的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

A-T替换成了T-A,引起血红蛋白结构改变所致。该实例不能说明的是()

A.该变异属于致死突变

B.基因突变是可逆的

C.碱基对替换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

D.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解析:选B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能说明基因突变是可逆的。

二'培养科学思维

4.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畸变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解析:选A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不存在主动适应。X射线可导致生物体发生基因突

变或染色体畸变。白花植株与原紫花品种杂交,若后代都是紫花植株,则白花植株是隐性

突变的结果,若后代都是白花或既有白花又有紫花,则是显性突变的结果。白花植株的自

交后代中若出现白花植株,则是可遗传变异;若全是紫花植株,则是不遗传变异。

5.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

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解析:选A假设敏感和抗性由基因A、a控制,若突变体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

致,则原敏感型大豆基因型为Aa,缺失了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导致抗性突变体出现,则

抗性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个

体没有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再经诱变也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基因突变是可逆的,再经

诱变可能恢复为敏感型;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此情况属于

基因突变,抗性基因可能编码肽链,也可能不编码肽链。

6.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

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

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

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

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

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通常染色体畸变涉及许多基因的变化。故基因突变涉及的碱基

对数目比染色体畸变涉及的少。(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

异,也可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3)显性突变是aa突变为Aa,在子一代中能观察到

该显性突变的性状,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为AA、Aa和aa,子二代再自交,子三

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才算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隐性突变是AA突变为Aa,在子一代还是表

现为显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为AA、Aa和aa,即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

性状,也就是隐性突变纯合体。

答案:⑴少(2)染色体⑶一二三二

[课下达标检测]含)

A级基础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D.在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

解析:选D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的特点;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

传给后代;只有基因突变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在自然条

件下,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会发生基因重组。

2.血红蛋白a珠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由ATT变成了GTT,导致a珠蛋白链很容易被

破坏,引发慢性溶血,严重时导致机体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材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B.依据对表现型的影响,该基因突变不属于致死突变

C.引起溶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细胞中a珠蛋白链增多

D.这种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替换引发的序列变化

解析:选D上述材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的危害性,没有说明其普遍性;由于该突变

可以导致机体死亡,所以该突变属于致死突变;由题干信息“突变导致a珠蛋白链很容易

被破坏“可知,不是引发细胞内a珠蛋白链增多;由题干信息“血红蛋白a珠蛋白基因的

碱基序列由ATT变成了GTT”可知,这种基因突变是属于碱基对替换引发的序列变化。

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来源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可遗传的变异|

①||染色体畸变||②

I碱山时的③H①的改变性状的改变I

A.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图中④的改变

B.图中⑤过程是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C.图中的①、②可分别表示为突变和基因重组

D.③一定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

解析:选A⑤交叉互换发生于四分体时期,B错误。①表示基因突变,不能直接用“突

变”表示,C错误。碱基对的③增添、缺失和替换未必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D错误。

4.(2018•江苏高考)下列过程不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A.经紫外线照射后,获得红色素产量更高的红酵母

B.运用CRISPR/Cas9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

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

D.香烟中的苯并花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增加患癌风险

解析:选C基因突变是指由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