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单元提升练(十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2024·湖南长沙模拟)希波斗争时代的希罗多德在记述几场重大战斗时始终未提神的干预和帮助,同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斗争恰成显明对比。这一历史变更体现了()A.人文精神的兴起 B.工商贸易的旺盛C.民主政治的形成 D.历史叙述的科学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得出希波斗争时代即公元前5世纪,斗争记载中没有神的干预和帮助,与荷马时代成显明对比,由此可知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否定神,确定人,即人文精神的兴起,故A项正确;工商贸易的旺盛与民主政治的形成均为人文精神兴起的背景,故B、C错误;材料仅体现斗争记载中没有神话色调,与历史叙述科学性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2.(2024·陕西安康调研)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学问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探讨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见()A.学问即美德 B.挽救人类心灵C.相识你自己 D.追求生命价值解析学问即美德强调人的内心是有善性存在的,但是要通过学习学问才能体现,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心灵的信息,故B项错误;“反求于己,探讨自我”表明白主见理性地看待自己,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故D项错误。答案C3.(2024·山东潍坊调研)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材料()A.表明白坚决不移的宗教信仰B.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索C.说明白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D.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解析材料“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表明苏格拉底重视道德,材料“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表明他对死亡的超然看法,苏格拉底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连接了起来,故B项正确。答案B4.(2024·河南洛阳三模)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解析依据材料,三位思想家都突出强调了“人”的作用,即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故D项正确。答案D5.(2024·湖南雅礼中学模拟)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擅长游说,使国君接受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擅长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见。这种修辞差异()A.由地理环境确定 B.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C.由经济形态确定 D.与两者文明程度的凹凸有关解析从“中国的纵横家擅长游说,使国君接受建议”,可知是中国实行等级制度君主驾驭政权的体现,“智者学派却擅长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见”,可知体现的是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民众参加政权,故B项正确。答案B6.(2024·河北河南摸底)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才智、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C.薄伽丘思想充溢理性色调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解析从材料“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可知,薄伽丘宣扬个人奋斗,反对封建特权,故D项正确。答案D7.(2024·江西宜春调研)16世纪,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在其《君主论》中主见:“要不择手段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心集权,建立民族国家。”该主见()A.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是罗马教廷的政治诉求C.反映了地主阶级反教会压迫的愿望D.是宗教改革的核心内容解析材料“不择手段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心集权,建立民族国家”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国家统一的政治诉求,故A正确;材料“要不择手段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心集权,建立民族国家”反映的是封建君主的政治诉求,故B项错误;16世纪,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所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愿望,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故D项错误。答案A8.(2024·山西晋中名校联合)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呈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A.标记着人文精神的起源B.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C.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D.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解析人文精神的起源于古希腊,与宗教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推断其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的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宗教形式宣扬“人体美和自然美”“世俗人物的形象”,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艺术没有摆脱宗教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9.(2024·海南海口模拟)“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打算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化。”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A.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C.宣扬资产阶级的文化 D.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解析材料“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反映出这一新思想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A项属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B项属于启蒙运动主见,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的文化,故C项正确;D项属于启蒙运动主见,故D项错误。答案C10.(2024·湖北武汉模拟)“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有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同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这段话主要体现了()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B.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主见C.宗教改革中王权至上的思想D.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精神解析材料中“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同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确定了人的作用和价值,体现了显明的人文主义色调,故B项正确。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A项错误;王权至上的思想与材料中“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同等的”不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精神是指人自己思索,运用自己的智力去相识、推断和理解事物,与材料中“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1.(2024·福建莆田模拟)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见,主动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更()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B.消退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D.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解析宗教改革主要反对天主教会、教皇的特权统治,没有涉及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和寻求民主,故A项错误;材料中用德语传教,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可冲击天主教会的统治,但起不到“消退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用德语传教,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可激发德意志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德意志人民抗拒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故C项正确;从“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可知没有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2.(2024·安徽江南十校模拟)马丁·路德说过,“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晰地劝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看法,因为违反良心既担心全,也不正值。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由此可知马丁·路德()A.主见信仰即可得救B.反对信仰基督教C.主见人是自由和独立的D.认为人人都可干脆阅读《圣经》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马丁·路德信仰方面改革,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只是变更信仰方式,不是反对基督教,故B项错误;材料中“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看法”说明思想自由的主见,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宗教改革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13.(2024·辽宁沈阳模拟)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限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限制取代从前的限制。这里“新型的限制”指的是()A.虔诚的信仰 B.教会的仪式C.真诚的善行 D.神父的指引解析如马丁路德改革强调只需虔诚的信仰,就能获得灵魂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主见简化宗教仪式,所以不符合材料中的“限制”,故B项错误;真诚的善行并非新型限制形式,故C项错误;神父的指引亦看不出新型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A14.(2024·山西太原调研)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见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酷爱)。这一思想的提出()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解析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的确能够发挥作用但是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加尔文思想影响下宗教派别是加尔文宗,故B项错误;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与材料中“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酷爱)”相左,故C项错误;材料中对于上帝的信仰(即宗教)与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酷爱(世俗生活)同日而语,故D项正确。答案D15.(2024·广东五校联考)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路德创建德意志独立的教会组织并领导开展反对罗马天主教的斗争,这却得到了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国王的支持。由此可见()A.法国天主教不受罗马教廷管辖B.法国国王更加关注现实政治利益C.法国国王是一个不够虔诚的天主教徒D.法国国王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前,欧洲教会权力高于世俗王权;宗教改革时期,路德等人宣扬王权应高于教权,故取得部分世俗国王的支持,题干即属于此种状况,故选择B项。A项不符合史实,故解除;C项过于表面,解除;法国国王代表封建专制势力的利益,解除D项。答案B16.(2024·河南洛阳模拟)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斯堡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确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C.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势力范围的界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确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说明奥斯堡和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欧洲宗教改革已经起先,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世俗权力高于教权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17.(2024·广东珠海调研)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索的芦苇……所以我们全部的尊严都在于思索……通过思索,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中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据关键信息“全部的尊严都在于思索……通过思索,我们理解世界”可知,材料主见人自己思索,并运用自己的才智去相识、推断和理解事物,这主要反映了理性主义的思想内涵。答案C18.(2024·湖北荆门调研)“它击碎了一个权威,却又树立了另一个权威。它用学问的力气抗拒了迷信,但是却陷入了对学问的重新迷信之中。”这段话适合用来评价()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解析“却陷入了对学问的重新迷信之中”,与智者学派无关,故A项错误;“却陷入了对学问的重新迷信之中”,与文艺复兴无关,故B项错误;“却陷入了对学问的重新迷信之中”,与宗教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用理性抗拒封建迷信和专制王权,有反权威的历史作用,但是启蒙运动中对理性主义的提倡,对自然科学乃至科学主义的崇拜导致了理性主义牢笼的禁锢,故D项正确。答案D19.(2024·湖北襄阳调研)伏尔泰在针对各种形式的镇压、狂热、偏执的“丑行”时说:“因为看法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异。”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强调()A.法律的权威 B.宗教信仰自由C.人人同等 D.人的思想自由解析法律的权威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宗教信仰自由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人人同等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因为看法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异”可知伏尔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言论自由,故D项正确。答案D20.(2024·江西百所重点中学模拟)梁启超说:“《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这里的“原动力”是指()A.提倡民主,主见人民主权B.摧毁教会威信,解放民众思想C.崇尚理性,主见个人自由D.主见三权分立,抗拒专制权威解析本题考查卢梭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卢梭主见主权在民,反对专制,这为法国大革命供应了理论支持,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民约论》无关。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主见,D项错误。答案A21.(2024·江西名校三联)卢梭曾写信给伏尔泰说:“你的诗使我失去安慰,并且濒于无望,并迫使我反对上帝。(但这)片刻也无法诱使我怀疑自己灵魂的永存和精神的上帝;我感受它、坚信它,我憧憬它、期盼它,并且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捍卫它。这表明()A.伏尔泰给启蒙运动带来消极影响B.法国启蒙运动渐渐误入歧途C.卢梭对理性主义有着自己的见解D.卢梭并非真正的启蒙思想家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卢梭不同意伏尔泰对基督教精神、理性主义的理解,而对理性有着自己的相识和理解,故选C项。答案C22.(2024·湖南长沙模拟)某位思想家强调,屈从于他律就是道德上的软弱,道德软弱是蒙昧主义盛行的前提;而自主的自律则是道德上的英勇,道德上的英勇是启蒙(思想)得以普及的前提。这位思想家是()A.卢梭 B.康德C.伏尔泰 D.孟德斯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家的思想。题干材料强调自律,这是康德的观点。答案B23.(2024·山西重点中学测试)“康德对自由的相识是,一方面它不是在(外在的)阅历中,另一方面它又不是随意的。”在这里可以看出,康德认为“自由”的实现应当()A.建立严密的法制 B.贯彻公认的法则C.维护多数人利益 D.具有严格的自律解析建立严密的法制与材料“康德对自由的相识是,一方面它不是在(外在的)阅历中,另一方面它又不是随意知”不符,故A项错误;贯彻公认的法则与“康德对自由的相识是,一方面它不是在(外在的)阅历中,另一方面它又不是随意知”不符,故B项错误;维护多数人利益与“康德对自由的相识是,一方面它不是在(外在的)阅历中,另一方面它又不是随意知”不符,故C项错误;具有严格的自律与“康德对自由的相识是,一方面它不是在(外在的)阅历中,另一方面它又不是随意知”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24.(2024·陕西宝鸡质检)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安排之下挽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受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行避开地要实行的一种诚心的怜悯,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产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C.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影响。由“启蒙运动……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产生影响”可知,康德认为思想启蒙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而且之后必定会影响到政治制度。C项符合题意。答案C25.(2024·宁夏银川调研)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验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B.取得了人与上帝干脆沟通的权利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奇妙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解析“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验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表现为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同等、法治的价值观念。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与材料中“从神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A项错误;人与上帝干脆沟通是宗教改革运动,但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B项错误;宇宙运行的奇妙是科学而非个人的解放,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的主体地位,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计50分)26.(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模拟)(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荀子认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的驾驭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正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刘蔚华《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材料二普罗泰格拉在《论神》这本书一开头就说:“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很多事物阻碍了我们准确的学问,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他主见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牢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依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推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学问就是感觉”,主见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学问。——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荀子和普罗泰格拉的天人思想。(10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两种天人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以及在东西方思想发展中的影响。(10分)答案(1)荀子:明天人之分、天人合一;敬重客观自然规律(天行有常);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普罗泰格拉:怀疑神灵;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2)背景:政治改革对旧秩序的破除;社会经济发展旺盛,人们折服自然实力的提高;思想界活跃和科学技术进步。影响:荀子:人们渐渐相识到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应当敬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改造自然不能过度,不能破坏自然环境。普罗泰格拉:冲击了传统神学对人们的束缚,具有启蒙作用。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和自由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27.(2024·湖北武汉模拟)(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充分确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他们认为,人的华蜜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当具有。……这种确定人的世俗生活的看法和行动深深触动了每个人的灵魂。“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华蜜”,这已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句名言。——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觉”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探讨的清理与总结》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情愿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歼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子,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听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否定,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相互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摘编自冯国超《世界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启蒙运动破坏了哪些“传统的制度和习俗”。(8分)(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学问,分析法国启蒙思想的主要政治意义。(6分)解析第(1)问,要据材料一中的“确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确定人的世俗生活”等信息概括出特征。第(2)问,要由材料二中“自由放任”“歼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社会契约”等信息从思想、宗教和政治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问,要从民主制度的建立、政治构想和走向民主社会的途径等方面说明意义。答案(1)特征:确定了人性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03月上海市静安区融媒体中心公开招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我的职业故事与发展蓝图
- 美术课程续课标准解读
- aed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DIP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涉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六年级下册14.《有趣的碰碰球》教学课件
- GB/T 14273-1993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性能试验方法
- GB 13326-1991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噪声限值
- 2023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解析(word)及答案(扫描版)
- 治理理论课件
- APQP及五大工具课件
- 食品销售流程图
- 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附评分标准2
- 每周安全安全检查记录表
- 2. 精准医学与支气管哮喘治疗
- DB11-T 1812-2020既有玻璃幕墙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