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悲怆的南极探险今日,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试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终,阿蒙森队凯旋班师,而斯科特等五名最终冲击南极的人却永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斯科特,一名英国皇家海军上校,一名普一般通的海军上校。他在海军的服役深得上司满足,以后又同沙克尔顿一起组织过探险队。没有任何特别的迹象示意出他是一位英雄,他的脸同成千上万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毫无表情。青灰色的眼睛,紧闭的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开心的色调。他出征到过印度,折服过很多岛屿,伴同殖民者到过非洲,参与过多数次世界性战役。
不过,斯科特那种钢铁般的意志,人们还是感觉到了。他要组织一支探险队,资金缺乏,但这难不倒他。他献出了自己的财产,还借了债,因为他自信有成功的把握。年轻的妻子替他生了一个儿子,可他坚决果断。不久,挚友和伙伴们也找到了,再也没有什么能动摇他的意志。
1910年6月1日,他们离开英国。那正是这个盎格鲁-撒克逊岛屿王国阳光绚丽的日子,绿草如茵,鲜花盛开。
南极世界
经过短暂休息,他们于1911年1月在麦克默多海湾新西兰的埃文斯角登陆,这里是长年结冰的极地边缘。他们建起一座准备过冬的木板屋。12月和1月在这里算是夏季,因为一年之中只有这段时间白天的太阳会在天空中悬挂几小时。
他们进行小型的外出活动,试验机动雪橇、练习滑雪和驯狗,同时,也为以后的远征建立仓库。一个探险小组从西面带回的消息使整个屋子宁静无声,他们在途中发觉了阿蒙森的冬季营地。斯科特立即明白:现在,除了寒冷和危急以外,还有另一个人向他挑战,要夺去他作为第一个发觉地球最终隐私的人的荣誉。这个人就是挪威的阿蒙森。斯科特在地图上反复测量,当他发觉阿蒙森的营地比自己的营地离南极近110公里时,他完全惊呆了,却没有气馁。“为了我的国家的荣誉,振作起来!”——他在日记中傲慢地写道。
阿蒙森这个名字在他的日记中仅仅出现过这一次,但是人们可以感觉到:此后,在这座孤寂的四周是冰天雪地的小屋上覆盖着焦虑的阴影,阿蒙森的名字每时每刻都使他坐卧担心。
向南极点进发
电话铃最终响了,从视察高地传来消息:太阳出来过了,几个月来太阳第一次在这寒季的黑夜里露了1小时脸。太阳的光线特别微弱、惨淡,几乎不能使冰冷的空气复活。不过,仅仅看到了太阳这一点,就足以使人欢乐。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段有光线的短短暂间,探险队惊慌地进行准备。机动雪橇在前面嘎嘎地开动,后面跟着西伯利亚矮种马和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橇。整个路程被预先周密地划分为几段。每隔两天路程设置一个贮藏点,为以后返程的人储备好新的服装、食物以及最重要的煤油。
安排制订得特别周密,但还是没有奏效。经过两天的行程,机动雪橇全都出了毛病,变成一堆无用的累赘;西伯利亚矮种马的状况也不像预期的那么好。
1911年11月1日,他们分成几组动身。这支奇妙的探险队起先有30人,然后是20人、10人,最终只剩下五个人在那白色荒原上孤独地行走着。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一个人始终用毛皮和布块把自己裹得密密层层,只露出胡须和一双眼睛,看上去像个野人。一只包着毛皮的手牵着一匹西伯利亚矮种马的笼头,马拖着他载得满满的雪橇。在他后面是一个同样装束、同样姿态的人。他们夜里钻进帐篷,为爱护西伯利亚矮种马,朝着迎风的方向筑起了雪墙。其次天一早,他们又重新登程,怀着单调、荒芜的心情穿过这千万年来第一次被人呼吸的冰冷的空气。
天气始终特别恶劣,有时只能走30公里。时间愈来愈珍贵,因为他们知道还有另一个人正向同一目标挺进。在这里,每一件小事都可以酿成危急。一条爱斯基摩狗跑掉了,一匹西伯利亚矮种马不愿进食——全部这些都能使人惴惴担心,因为在这荒无人烟的雪原上一切有用的东西都变得极其珍贵,活的东西更成了无价之宝。说不定那永垂史册的功名就系在一匹矮种马的四只蹄上,而风雪充溢的天空则很可能阻碍一项不朽事业的完成。
与此同时,全队的健康状况也出了问题。一些人得了雪盲症,另一些人四肢冻伤。饲料愈来愈少,西伯利亚矮种马愈来愈精疲力竭。最终,这些矮种马刚刚走到比尔兹莫尔冰川脚下就全部死去。他们曾温顺地摩挲过它们多数次,可现在却不得不去把这些忠实的牲口杀掉。他们把这难过的地方叫做“屠宰场营地”。就在这鲜血淋漓的地方一部分探险队员离开队伍,向回走去,而另一部分队员现在就要去作最终的努力。
他们每天走的路愈来愈少,雪都结成了坚硬的冰碴。他们不能再滑着雪橇前进,必需拖着雪橇走。坚硬的冰凌划破了雪橇板,走在像沙粒般硬的雪地上,脚都磨破了。12月30日,他们到达南纬87度,即沙克尔顿到达的最远点。最终一批支援人员也必需返回了,只有五个选拔出来的人可以始终走到极点。斯科特将不合适的人挑出来。这些人不敢违拗,但心情沉重。目标近在咫尺,他们却不得不回去,把荣誉让给其他伙伴。他们相互又握了一次手,用男性的坚毅隐藏起自己感情的激烈。他们——五名选择出来的人:斯科特、鲍尔斯、奥茨、威尔逊和埃文斯孤独地接着向一切未知的南极点走去。
南极点
最终几天的日志显示,他们愈来愈感到担心。不过,希望的火花也在日志的字里行间闪亮。斯科特愈来愈起劲地记录着走过的路程:“只要再走150公里就到极点了,可是假如这样走下去,我们真坚持不了。”两天以后的日志是:“还有137公里就到极点了,但是这段路程对我们来说将特别困难。”之后又突然出现了充溢信念的声音:“只要再走94公里就到极点了!即便不能到达那里,我们也已走得特别特别近了。”1月14日,希望变成了确有把握的事:“只要再走70公里,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从其次天的日志里,已经可以看出他们那种喜悦和几乎是轻松开心的心情:“离极点只剩下50公里了,不管怎么样,我们就要达到目的了!”这欢欣鼓舞的几行字使人深切感受到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弦绷得多么紧,似乎他们的全部神经都在期盼和着急面前颤抖。
“心情激昂”——日志上这样记着。1月16日这一天,他们早晨启程,动身得比平常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漂亮的隐私。中午,五个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忱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他们为人类所作的确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鲍尔斯变得担心起来,眼睛紧盯着雪地上的一个小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路标。
没有多久,他们发觉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柱,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四周是营地的残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罕至的南极点竟在35天内两次被人发觉,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闻所未闻、不行思议的事。他们恰恰是其次批到达的人,仅仅迟到了一个多月,但是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意味着拥有一切,其次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无穷的苦痛苦恼——这原委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幻想,可现在这些幻想全完了。”——斯科特在日记中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宣判了的死囚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接着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终路程。他们谁也不想劝慰别人,只是静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前行。1月18日,斯科特上校和四名伙伴到达极点。他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特别刺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难过之地。“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分。”——这就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述。
他们在那里发觉的唯一不同寻常的东西,不是自然界,而是对手留下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阿蒙森还留下一封信等待不相识的其次名到来,他信任这其次名会随后到达,所以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却正是他自己梦寐以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成功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然后就离开了。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特别可怕。”
罹难
回来的路程危急增加了十倍。在前往极点的途中有罗盘指引,而现在除了罗盘,他们还必需顺着自己原来的踪迹走去。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必需当心翼翼地绝不离开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那里储存着食物、衣服和煤油。错过了贮藏点,就无异于走向死亡。
他们心中钢铁般的意志也已松懈。来时他们满怀希望,这希望体现了全人类的新奇和渴求,也给他们增加了无穷力气。现在,他们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皮肤不受损伤、为了自己肉体的生存、为了没有任何光彩的回家而斗争。说不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胆怯 回家。
阅读那几天的日志是可怕的。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寒季比平常来得更早。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乏累不堪的躯体。在阴森孤独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敬佩,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探讨的威尔沙博士。他在离死亡寸步之远时,还接着进行着科学视察,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物品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然而,人的志气最终慢慢被自然的巨大威力消蚀。他们的脚早已冻烂;食物的定量愈来愈少,一天只能吃一顿热餐,身体特别虚弱。一天,伙伴们可怕地发觉,他们中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上念念有词,不停地埋怨所受的苦难。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他们又必需快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志里看不出斯科特原委准备怎么办。2月17日夜里一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那一天他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地”,重新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第一次吃了较丰富的一餐。
现在只有四个人接着走路了,但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悲观。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必需精打细算地运用这最必需的燃料。他们接着拖着自己往前走,而奥茨的脚趾已经冻掉了。风刮得比任何时候都厉害,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再次感到可怕的无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特别之少。
从日志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惊,“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最终最终出现了可怕的自白:“唯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不过,他们还是拖着乏累的身子,咬紧牙关,无望地接着向前走去。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挚友们的负担。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度,他们不得不放慢速度。奥茨心里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挚友们带来厄运。他向负责科学探讨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又艰难地走了一天,奥茨要求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他们坚决拒绝了,尽管清晰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奥茨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脚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始终到宿营地。
清早起来,他们看到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奥茨突然站起身对挚友们说:“我要到外边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谁也不敢阻拦。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般向死神走去。
现在,只有三个乏累、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乏至极,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模模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无望。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样猛烈,他们无法离开帐篷。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选择: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挽救他们了,于是确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傲慢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苦痛。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终遭受到的种种苦难。
遗言
猛烈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攻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静静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极度宁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情意。斯科特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全部活着的人写信。
那些信是写给他相识的人的,然而是说给全人类听的;那些信是写给那个时代的,但说的话却永垂千古。
他给妻子写信,提示她要照看好他最珍贵的遗产——儿子,最主要的是不要让儿子懒散。他在完成世界历史上最崇高的业绩之一后竟作了这样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爱懒散。”他仍旧为这次探险感到光荣,而不是缺憾,“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知你什么呢,它比舒舒适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他怀着最真诚的友情给同他自己一起罹难的伙伴们的妻子和母亲写信,为他们的英勇作证。尽管自己即将死去,他却以坚毅的、超人的情感劝慰那几个伙伴的遗属。
他给挚友们写信,谈到自己时特别谦逊,谈到整个民族时却充溢骄傲。他说,在这样的时刻,他为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儿子而感到欢欣鼓舞。他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宏大的发觉者,但是结果将会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丢失那种英勇精神和忍耐力气。”他还对挚友表明,这是他由于男性的倔强而始终没有说出口的话:“在我一生中,还从未遇到过一个像您这样令我敬佩和爱戴的人,可是我却从未向您表达过,您的友情对我意味着什么。”
他的最终一封信,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写给祖国的。他认为有必要说明,在这场为英国争取荣誉的搏斗中他虽然失败了,却不是个人的过错。他一一列举了种种意外,无比悲怆地恳请全部英国人不要抛弃他们的遗属。他最终一句话讲的不是自己的死,而是活着的人:“看在上帝面上,务请照看我们的家人!”以下便是几页空白信纸。
斯科特上校的日记始终记到他生命的最终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发觉这些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终一刻。最终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我的遗孀”。
回响
住在基地木板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幼儿园项目课程教学
- 2025年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AM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18204标准培训课件
- 16吨吊车培训课件图片
- 工作总结工作汇报170
- 纤维支气管镜操作
- 上海市中心商务写字楼清单
- 附九江学院第四届教工男子乒乓球单打赛程表
- 积极心理学-完整版教学课件
- 物资仓库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毕业论文(设计)
- .三坐标测量员技能考核考试题答案
- 检验科知识题库+答案
-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 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分析标准表格模版
- 大学森林生态教案
- 蛙泳教学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