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共计37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容:
本册教学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一)、
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习(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
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
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
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
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
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的数进行
估计,了解万以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的数,会用万以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
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
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
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
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
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
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
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
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
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
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
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
练习万以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
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
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
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
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
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
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
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
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
行万以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
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
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2、直尺3、小棒4、实物图5、计数器6、几何图形
教学进度表
教学时
周Q起止时间教学容(课题或页次)备注
间
22.13—2.17分苹果——分草莓4课时
32.20—2.24租船——小熊购物4课时
42.27—3.2花店买花练习一4课时
53.5——3.9过河——认识路线4课时
63.12—3.16练习课——数一数4课时
73.19—3.23拨一拨——练习五4课时
83.26——3.30铅笔有多长一1千米有多长4课时
94.2——4.6练习六——走进乡村4课时
104.9——4.13买电器一回收废电池4课时
n4.16—4.20小小图书馆――练习七4课时
124.23——4.27认识图形(角)——练习八4课时
134.30复习1课时
145.1-5.5
155.7-5.11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4课时
165.14——5.18欣赏与设计—一运白菜4课时
175.21——5.25买洗衣机——整理与复习(二)4课时
185.28-—6.1美丽的植物园――统计图表4课时
196.4——6.8总复习4课时
206.11——6.15复习4课时
216.18——6.22复习4课时
226.25-6.29复习、考试
一、除法
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
教学容: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
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
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
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4-5=4
4
5J20
0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4...商:"4”表示分4盘。
除数……5720……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5”表示每盘20……商和除数的乘积:“20”表示需20个苹果。
放5个苹果。0……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
余。
说明:“/”表示横式中的“土”。
(5)练习:第2页“试一试”的四道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再次显示20个苹果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
请每个同学用代表苹果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再小组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
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4-6=3(盘)....2(个)
3
6720
18
2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20”表示把20个苹果拿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3”表示放
了3盘(强调单位“盘”),“18”表示3盘共18个(6X3=18)。"2”表示放了3盘后还
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
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
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
试一试中的第(1)题”。
(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反思:
学生对于新学的算式大部分都能很快接受,但是对于除法的意义理解还不够,对于同一
题中有两个问题的形式学生比较难理解,本课的容需要再加一节课给予消化。
第二课时:除法(二)试商方法
教学容:P4~5“分草莓”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
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
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
104-5164-518+520+5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4-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X7=56比55大;8X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五、反思:
本节课的容学生相对较容易接受,但在订正错误的题目时出现了把除数更改的情况,以
后这部分要加以说明。
第三课时:除法(三)解决问题
教学容:P6~9“租船”“派车”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
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
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X6<258X()<387X()<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36+6=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X5+1=21。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X4+5=21。
(3)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X4+9=21。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
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6“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4-3=3(时)...1(元)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巩固练习:P7“练一练”的第1~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4.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桌子?7桌子够吗?
四、总结
五、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对于究竟哪些需要加一,哪些不需要的搞不清楚,还有对于余数用什么单
位也不是十分清楚,这节课应分成两课时上比较合适。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容:练习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
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
2.第2、3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4题
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第6题
此题使被除数数目较小,可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后分类。
6.第7题
(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派车的可能性有5种,只要求学生说出一种。至于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只要说得出道理即
可。
7.第8题
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1)、(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3)
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
五、反思:
二.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容:P10~11“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X5=4X8=7X6=36-17=80-43=
9X3=8X5=37-15=8+15=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容,让学生找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如: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付多少
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X4+66+3X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X4+66+3X4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X4+6”中的“3X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
表示4块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18元。
②算式“6+3X4”红的“3X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
表示1瓶饮料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X4+6与6+3X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4个面包
和1瓶饮料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X4+66+3X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3X4+6解法二:6+3X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
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答:
该付18元。
4.尝试独立解决
(1)提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几元?
(2)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义4=12(元)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b.20-3X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答:应找
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
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P11“试一试”
1.第(1)、(2)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第(2)题齐3学生板演并订正。
3.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也可自己创设情景来叙述算
式的意义。
四、总结: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反思:
第二课时:除加、除减
教学容:P12~13“花店买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84-736+624+881+915
4-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X8+640-6X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2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244-8=3(元),5-3=2(元)答:(略)
b.5-24+8
=5-3
=2(元)答:(略)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5-244-8表示上意思。
算式“5-24+8”中的“24”表示8枝康乃馨(即1束)24元,“24+8”表示1枝康乃馨多
少元。所以“5-24+8”表示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也可以表示1枝玫瑰花比
1枝康乃馨贵多少元?
因此计算“5-24+8”的时候,应先算24+8=3,再算5-3=2,用脱式计算式:
5-24+8
=5-3
=2(元)答:(略)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
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13“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13“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五、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容:P14~16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并
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
价值。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重点难点:通过练习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熟练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
算顺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练习课
、指导练习
1.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练习。
2.第2、3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明确问题,然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第4题。
注意图中“5个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条信息。
4.第5题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4-6=2(元)解法二:3X6=18(元)解法三:124-3=4(听)
3>218>
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
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听便宜多少元?3-124-6
=3-3
=1(元)答:
每听便宜1元。
5.第6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独立思考有什么规律,然后小组讨论,订正。
6.第7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练习。
7.第8题
先审题,指名说说错在哪里,再让学生改错。可指名板演。
三、介绍“数学万花筒”中的容
四、总结
1.评价自我及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反思:
第四课时: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容:P17“过河”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X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o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o
2.计算
32-8+820+164-430-4X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
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4-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4-9
=6(条)答:(略)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4-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
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1)独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6-8X2(6-8)X2
2.P18“练习三”的第1题。
四、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五、反思: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容:P18~19练习三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
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
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每四人准备1副扑克牌,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第2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上?(小括号)
2.第3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3)指导提问。
根据这个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3.第4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要求每个班多少人,必须知道什么?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分步列式:24+29+28=81(人)814-9=9(人)
综合算式:(24+29+28)4-9
=814-9
=9(人)答:(略)
4.第5题
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让6学生板演,全班齐练。
5.第6题
对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6.第7题
可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结果。
7.数学游戏:“24点”
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
1.评价自我及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反思:
三、方向与路线
第一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容:P20~21“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I.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
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1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2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
是谁?
二、新授
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
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
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
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
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
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
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
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
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
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
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
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说一说自己的东
南、东
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
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
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
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
视。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
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
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
来说一说。
五、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结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对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爱护庄稼、树木的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嫩个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我们要去什么地方春游吗?我们将要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路线走呢?现
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春游的路线。板书:认识路线。
二探索新知。
(一)示春游路线图。
教师由简单介绍图中要进行的军事活动开始,直至讲到营地进行野炊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
师:谁想按照这条路线图向大家介绍我们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介绍路线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3)你喜欢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在倾听中交流、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接龙游戏。
1游戏规则:每人说出从起点到某一地点的方向,前一位同学的终点就是后一位同学的起点。
2指名表演接龙游戏。师某某同学把我们带到了营地,这里的风景怎样呢?
三、练一练。
1辨认营地周围环境的方位。出示营地方位图:
(1)二年级和三年纪的营地分别在指挥中心的什么地方?
(2)三年级的同学要到小山坡上放风筝,他们可以怎么走?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认识返回路线。
(1)小组介绍返回路线。
(2)指名介绍返回路线。
3认识学生的回家路线。
出示本班四位同学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图:
(1)想一想,他们四人回家分别可以怎么走?
(2)小飞同学回有几条路可以走?哪条路最近?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五、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容:P24-25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能根据路线图说出
教学重难点: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
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对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顾: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第(1)小题
先让学生观察这副情景图,可以先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这副
图充分交流,说出图书馆在小军家的东南方,在商场的北面,在电影院的西北方,在公园的
东北方……对于某一建筑物的具体位置,鼓励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坚信叙述。
第(2)小题
指导练习时,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交......路口,怎样找交.......路口才能找到邮局所在
的位置。
第(3)小题
这题的答案不惟一,有很多条路线可以到达。练习时引导学生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走最近。
第(4)小题
这是道开放题,应该让学生自己确定起点和重点,说一说在小组中交流。
第2题。
通过设计希望小区各建筑物的位置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组织这一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将书后附页中的图片剪下来,然后按所给的信息将医院、健
身房和商店贴在希望小区中,最后鼓励学生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希望小区中,并在
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小区图。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各建筑物的位置。如1号楼的东南、东北等方向各有
什么建筑物,谁在商店的东、西、西北方向等等。
三、总结
1.评价自我及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四、反思:
四生活中的大数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
解万以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难点: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投影仪和相对应的图片
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天津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吗?
生:天津广播电视塔。
师:那你知道天津广播电视塔有多高吗?
(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
师:天津广播电视塔在刚建好时,它的高度位居亚洲第一。
2.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珠穆朗玛峰。
师: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
(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老师这还有两幅图(出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3.⑴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
⑵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
师:在这几幅图中都有一些数字,以前我们学习了100以的数,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那
这些数字和100以的数比较,怎么样?
生:这些数字比100以的数大很多。
(板书:大)
师:那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
(板书:生活中的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
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
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
学生数。
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
报。
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
10X10=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
个,10X10=100,100X10=1000o
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
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
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的是正确的?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
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
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样数的。
⑵计算机演示
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到一千。
(同学跟着计算机数)
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么数。
生: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
一千。
⑶师:先一个一个地数(出示),数到10个;
再十个十个地数(出示),数到100;
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
(出示),2个一百是多少?3个一百呢?5个一百?9个一百?数到10个一百就是多少?(出
示)。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
师:接下来可以怎样数?
生:一千一千地数。
计算机演示: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数到一万。(学生一起数)
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
生:10个一千就是一万。
(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
3师: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
①师: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
生1:第一幅图有100个小木块,第二幅图有20个小木块,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共是
125个小木块。
生2: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十,最后有5个一,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②师:我只看到3个十?
生:最后的12个小木块里有1个十,就是4个十,所以是142个小木块。
③师:一百在哪了?
生:10个十就是100,所以是105个小木块。
④
(三)应用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
个小木块。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
生:不能。
师: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
粒豆子。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
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小组活动(略)
小组汇报
师:汇报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豆子,怎么摆的?
组1:我们组有963个豆子。有9个百,6个十,3个一。
组2:我们组有972个豆子。有9个百,7个十,2个一。
组3:我们组有954个豆子。有9个百,5个十,4个一。
组4:我们组有990个豆子。有9个百,9个十。
组5:我们组有1012个豆子。有10个百,1个十,2个一。
组6:我们组有988个豆子。有9个百,6个十,8个一。
组7:我们组有995个豆子。有9个百,9个十,6个一。
组8:我们组有933个豆子。有9个百,3个十,3个一。
组9:我们组有910个豆子。有9个百,1个十。
组10:我们组有989个豆子。有9个百,8个十,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宝鸡三和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查房
- 2024年国考公务员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
- DG-TJ 08-2407-2022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标准
- 2024汽车行业社媒营销趋势【微播易CAA中国广告协会】-2024-数字化
- 2024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 GIS分析-第3章-空间量测与计箣
- TSG-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宣贯解读
- 煤矿各岗位应知应会明白卡集合
- 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分析与防范探究-以中茂建筑为例1
- 退役士兵创业培训课件模板
- 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指南
- 江西兄弟连水钻有限公司年产14000t玻璃珠生产项且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