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成绩登记表
序单元测验平月期月期总
姓名
号12345678910时考中考末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学生成绩登记表
序单元测验平月期月期总
姓名
号12345678910时考中考末评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教学计划
教材:
教学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要求:
各单元重点:
教学方法和措施:
教学进度安排
起讫
周次教学内容节数总课时序数备注
月日
——"
二
四
五
六
玄
A
九
十
十一
教学进度安排
起讫
周次教学内容节数总课时序数备注
月日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目录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01《同底数辕的乘法》............................................................1
02《幕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4
03《累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7
04《同底数累的除法》(一)......................................................10
05《同底数辕的除法》(二)......................................................13
06《整式的乘法》(一)..........................................................16
07《整式的乘法》(二)............................................................19
08《整式的乘法》(三)..........................................................22
09《平方差公式》(一)..........................................................25
10《平方差公式》(二)..........................................................27
11《完全平方公式》(一)........................................................30
12《完全平方公式》(二)........................................................32
13《整式的除法》(一)..........................................................35
14《整式的除法》(二)..........................................................37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5《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40
16《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二)..................................................42
17《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一)................................................44
18《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一)................................................46
19《平行线的性质》(一)........................................................48
20《平行线的性质》(二)........................................................50
21《用尺规作角》................................................................52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22《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54
23《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57
24《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59
25《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二)..............................................61
第四章三角形
26《认识三角形》(一)..........................................................63
27《认识三角形》(二)..........................................................66
28《认识三角形》(三)..........................................................68
29《认识三角形》(四)..........................................................70
30《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72
3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74
3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76
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78
34《用尺规作三角形》...........................................................80
3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82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36《轴对称现象》................................................................84
37《探索轴对称的性质》.........................................................87
38《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90
39《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93
40《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三)....................................................95
41《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98
第六章概率初步
42《感受可能性》...............................................................101
43《频率的稳定性》(一).......................................................103
44《频率的稳定性》(二).........................................................105
45《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一)...................................................107
46《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二)...................................................109
47《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三)...................................................111
48《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四)...................................................114
01《同底数塞的乘法》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同底数恭的乘法》
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单元第一章
版本北师大版册别下册
备酒艮人员信息
主备者姓名主备者单位
学科备课组长年级备课组长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同底数哥的乘法》是第一章《整式的乘除》的第1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运
算、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上引入的,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宜接影响后继内容的学习。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第
的其他运算性质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他们的认识仅处于感知的层面,对于
具体的相关概念还缺乏了解.经验基础: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许多事物都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经
验基础.学生面临的问题:该年龄段的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缺乏学习的方法和语言概括能力,因此会出现对概
念分析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引导发现教学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同底数辕的乘法的运算法则于价任务一:掌握同底数塞的乘法的运算法则并能用符号表
并能用符号表示,并会用同底数死的乘法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同底数累乘法运算法则的导评价任务二:通过同底数辕乘法运算法则的导出及运用,培
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和相互转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化性以及通过同底数弃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评价任务三:让学生体会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和相互转化性。
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会横向纵向的思考,鼓励学生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同底数移的乘法运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同底数恭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底数互为相反数时的乘法运算,及其结果符号的确定.
突破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1.什么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什么?
2.填空:2X2X2=2(),
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经
a•.烟Ua)
历知识展现的过程;让
复习回顾
学生知识再现、独立完
(5分钟)3.说出an的各部分名称及意义,并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法
成问题、积极回答.
形式:
108=
(-2)4=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
活动1.探索lO^xlO5等于多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础上,利用集体的智
4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①100";②100%慧,找出猜想中的正确
③10,④10”答案,并通过“转化”
那到底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思想得出结论.
提示:根据岸的意义).
师生共同得出结果:
探究新知Itfxio5.
(18分钟)=a0xl0x.l0)x(10xl0x...l0)-
'-----------------''--------------------'
8个10S个10
1
=10xl0x-10-
13不10
=10,3=108+5.
BP:108xl03=108+3.
活动2.计算下列各式:
1.(1)102X103:(2)10sX108:(3)WXIO%加、n
都是正整数):
你发现了什么?由于前面的计算打好
了坚实的基础,
2.2"X2"等于什么?QJxQJ和(一3广x(—3)"
的推导过程是用填空
的形式简化公式的推
呢?5、"都是正整数)
导过程,即避免了重复
3.议一议:如果用、”都是正整数,那么等教学过程,也节约时
于什么?为什么?间,同时也能达到让学
aman生经历从具体到一般
=(a"••••a)-〈aw…@,的推导过程.
(》个口()仅*
=aa...a•
(一)个0
=a().
于是我们得到:aman=an,+n(勿,〃都是正整数).
教师补充解释处〃都是正整数的原因,并请学生用
自己的语言概括该结论,最后师生共同用精炼的文字概
括表述同底数塞的乘法的运算性质:
同底数箱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这一性质可以推广到多个同底数幕相乘的情况:
aman.....ap=相'+"+•+J
例1.计算:
5例1让学生运用同底数
⑴(一3yx(-3)6:(2)r_l_Yx_l_;(3)一Px;
IjTiJxm事的乘法的运算性质
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
(4)b2mb2mx
解题的书写步骤,在积
解:⑴(_3)7x(-3)'=(-3户=(-3)”:累解题经验的同时,体
⑵UY会将同底数籍的乘法
111"HI111"Vlll;运算转化为指数的加
法运算的忍想.例2通
<3)-X3-X5=一V*5=-X8;
过实际应用题,让学生
(4)b2,n=/?2m+2,,+,=b4m+l.体会同底数案乘法在
典型例题例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X10WS,太阳光照现实中的应用.
(10分钟)射到地球上大约满要5XU)2s.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
远?底数互为相反数的幕
解:SXIO-XSXIO^ISXIO'^I.SXIO"</37)相乘时,先把底数统
答: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1.5X101”一,再进行计算.
例3.计算:
⑴(2a+5严・(2a+扮3•(21+6尸:
(2)(x—y)2•(y—x)s.
分析:将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
解:(1)原式=(2a+6—=(28+犷;
(2)原式=一(万一回2・(广。'=-(万一。,.
1.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错误的请改正.
(1):
随堂练习(10757
(2)优+优=〃:
分神)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
(3)/=y2°
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
55
(4)X-X=X;惯,进一步加强对同底
2
(5)a4•a4=2a4.数吊的乘法的运算性
质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1.(1)正确;(2)(3)(4)(5)错误,(2)
已不能运舔,(3)(4)(5)的正确结果分别为y9,X6,
2.计算:
(1)x2x5;(2)aa6:(3)
(-2)X(-2)4X(-2)3;(4)Z1/3.
解:(1)x2x5=x2+5=x7:
(2)a,Ci6=a"6=ci7.
(3)(-2)x(-2>x(-2>=(-2)…=(-2)8=256
(4)/,.产=尸3叽1=/叫
3.计算:
⑴(_1)x(_1x(-1y;
222
(2)a2〃6;
(3)-2x(-2)2x(-2)4:
<4)(4+b)4•(4+Z?)7;
(5)(n-m)1・(〃―/n)4:
(6)Cm-n)5・(m—n)7•Cm—w)9.
答案.⑴_L;(2)d:(3)-128;(4)(a+Z?)";
64
(5)(〃-"M:(6)(m-n)21.
课堂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1分钟)本节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巩固新知
(1分钟)
5.板书设计
1.1同底数的乘法
同底数箱的乘法:同底数塞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an=am+n(m、n为正整数)
6.教学反思与改进
3
02《嘉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餐的乘方与枳的乘方》(一)
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单元第一章
版本北师大版册别下册
备酒艮人员信息
主备者姓名主备者单位
学科备课组长年级备课组长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事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是第一章《整式的乘除》的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的
基册上进一步学习箱的乘方,是对耗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让学生体会箱的乘方运算是一种比乘法还要高级
的运算,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本节内容乂是整式的乘法的主要依据,也为后面学习方程、函数做了准备。
2.学生情况分析: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技能,并且了解了
有关乘方的知识,而通过对前一节课的学习,对于塞的运算中“同底数塞的乘法法则”已非常熟悉,而与之有关的
延伸题及变形题都有一定的涉及。活动经验基础:在前一节课学生已经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学习了归纳
概括的研究方法。在探讨“幕的乘方”的关系式中,学生仍可根据事的意义的有关计算,经历从特殊到•般的研究
过程,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能够用字母表达式体现展示
这一规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空间,加深对法则的探索过程及对算理的理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讲练结合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幕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评价任务一: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器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塞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过评价任务::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经验自主探究塞的乘方的运
程,进一步体会鼎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算性质,并清楚的表达。
3.情感与态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评价任务三: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从活动中体验
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耗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能利用法则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辕的乘方法则的探究过程.
突破方法:(1)在引导这个推导过程,步步深入,层层引导。
(2)要求学生对性质深入的理解。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如果甲球的半径是乙球的〃倍,那么甲球的体积是
乙球的“倍:地球、木星、太阳可近似看作是球体:木
星、太阳的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10倍和IOz倍,它们的从地球、木星、太
体积分别约为地球的多少倍?阳的半径关系入手有
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
问题情境
习兴趣,唤起了他们的
(5分钟)
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导
(木星为地球的10'倍;太阳为地球的(1。2)'倍).入新课.
那么你知道(IO)3等于多少吗?10,走吊的形式,
因此我们把这样的运算叫做事的乘方.这节课我们就来
研究事的另一个运算---察的乘方.
活动L探索(3与2等丁多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感受寻找希的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结果:①36:②12?;③38.乘方运算规律的必要
探究新知那到底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小组合作讨论(老师性,激发了学习动机,
4
(18分钟)提示:根据某的意义和同底数累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先将底数改成字母a,
师生共同得出结果:再将指数依次改为字
(34)2=34X34=34+4=38.母m,n.这里从具体数
即:(34)2=3、字到一般字母,循序渐
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活动2.填空:
律,最后探究得出凝的
42(
(1)(a)=a)乘方的运算性质:
=〃(M)=〃().(dT55〃都是
即:(tz4)2=a(正整数),即某乘方,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让学生思考后再次完成填空.
(
(2)(〃'">=a)xa()
=a()+<)=a().
BP:=a().
(2个,()个网
活动3.…J=…).
即:("")〃=").
于是我们得到:二。研(/,〃都是正整数).
教师补充解释例〃都是正整数的原因,并请学生用
自己的语言概括该结论,最后师生共同用精炼的文字概
括表述舞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事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这一性质可以推广到多重乘方的情况:
了=优,"J
例1计算:
(1)(102)3;⑵(町;⑶(a”(4)-(/)*;
(5)3,。(6)2(—),.
解:(1)(IO?)=[。?.102.1()2=[02+2+2=]02X3=]06
(2)⑻八八八戌=产2=产5
⑶H・H=a-=4".
⑷一(方,表示(力。的相反数,
“个2
由数的乘方运算,升华
所以_(力』/.…,W=-2.2-2'=
得到岳的乘方,实现自
然过渡.
(5)(")3卜中既含有乘方运算,也含有乘法运算,
按运算顺序,应先乘方,再做乘法,
所以(W•♦y=/XJ•y=/,y=/
+l=/.
(6)2(4),-UT按运第顺序应先算乘方,最后再化
筒.
典型例题
所以2(,尸一(4尸=2/6-/4=2成一/=界
(10分钟)
例2.(1)已知:金=2,求才'的值.拓展暴的乘方在
(2)已知:缜=3,求(br的值.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根
解:(1)萧=(3丁=2"=16.据耗的乘方的逆运算
(2)侬=(3)6=36=729.
进行转化得到X和'的
例3.已知:44X83=2X,求”的值.
方程组,求出x、y,再
解:44X8,=(22)4X(23)3=28X29=2,7AX=17
计算代数式.
例4.已知22I=8M,9=3二则代数式9+9的值为
解析:由2费=8.,9'=3T得22|=2-),3.=3’解
则21=3(7+1),2尸彳一9,解得*=21,尸6,故代数
式Jx+1y=7+3=10.故答案为10.
5
1.已知2x+5y-3=0,求4"・32'的值.
分析:由2x+5y-3=0得2x+5y=3,再把4,•32,
统一为底数为2的乘方的形式,最后根据同底数抵的乘
法法则即可得到结果.
解::2*+5/-3=0,工2*+5尸3,・・・4'«32'=2"
=2""=2'=8.
2.比较2m与3%的大小,请看下面的解题过程:本题考查了舞的乘方
,fl04!BnJ2SS的逆用及同底数轻的
随堂练习72=(2),3=(3),又・・・2'=16,3=27,16
乘法,整体代入求解也
(10分钟)V27,12100V37s.
比较关键.
请你根据上面的解题过程,比较3m与5”的大小,
并总结本题的解题方法.
分析:首先理解题意,然后可得3皿;团)30,5刈=
(53)20,再比较3,与3的大小,即可求得答案.
解:=3网=(35产,5W=(5s)®,XV3S=243,5S=
125,243>125,即3>53,.*.3,M>5BO.
通过梳理本节知识,加
课堂小结深对耗的乘方运算及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1分钟)哥的乘法法则拓展应
用的理解.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巩固新知
(1分钟)
5.板书设计
1.2.1嘉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哥的乘方法则:(加,〃都是正整数).
鼎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推广到多重乘方的情况:[(4")"了=。'〃即
6.教学反思与改进
6
03《幕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岳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
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单元第一章
版本北师大版册别下册
备酒3人员信息
主备者姓名主备者单位
学科备课组
年级备课组长
长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幕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是第一章《整式的乘除》的第2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同底数移
的乘法、箱的乘方等运算法则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和基础运用,它既是对前
面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发展,又是为后面学习整式的综合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从初一学生的能力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事的意义、同底数吊的乘法、露的乘方
等知识,对整式的运算法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讨论、求证、归纳等各种能力都有了
提奇,表现欲也很强烈,所以在教学中应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果:对于学
生可能会产生的困难,在教学中应予以清晰明了,深入浅出的引导,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交流中总结认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引导发现教学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评价任务一:学生能够理解积的乘方的法则,并能够进行正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过评价任务二: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经验探究得出积的乘方的运
程,进一步体会事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算性质,并有条理的表达。
表达能力。评价任务三: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从活动中体验
3.情感与态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的乐趣。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法则的探索过程和掌握并正确运用积的乘方法则.
学习难点:运算中有积的乘方,解的乘方,同底数辕相乘等多种法则,运算时正确运用运算法则.
突破方法:(1)通过剪切等活动感受积的乘方的意义,并理解积的乘方法则。
(2)通过多个例题讲解,让学生熟悉积的乘方法则。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预计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旅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宝鸡三和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17施工安全课件
- 2025年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夏工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服务行业教学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背1000题题库【含答案】
-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2023一2024学年下学期 七年级数学期中素质评估试卷
- 2024年广东广州海珠区新港街道雇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住院规范化培训总结
- 乙肝两对半医学课件
- 乳腺疏通课件
- 医院保洁服务总体保洁服务方案
- 第19课《牧场之国》第2课时(分层作业)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 丙烯酸篮球场施工工艺
- 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