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_第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

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

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

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

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

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

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

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

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

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用F: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

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

I缶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一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

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

壬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

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

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lo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

用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o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为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

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

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疆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活动)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

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

按要求完成练习lo

练习lo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

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总结:北一头顶黑龙江

南一脚踩曾母暗沙

东一嘴喝两江汇合水

西一帕米尔上摆摆尾

(读图)课本3页中国的疆域图

(提问)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约相差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

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

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

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寒带。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

气候,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近50个纬度一一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一一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

东和最西时间相差5个小时。

1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1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为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尔米高原各

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

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边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边的帕尔米高原则还

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1练习)1.阅读地图把《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

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

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三、海洋和岛屿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

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海洋和岛屿

(活动)读课本图1-4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海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至北依次为渤绿、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

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

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限;南海是我国面

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洋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洋,因此,黄海、东

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

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

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1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

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

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

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1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1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

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

冬的国家,但是其东西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活动并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边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一一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

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

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

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1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C000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与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

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1挂图)中国政区挂图(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

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

缅甸、老挝和越南。

其中:东亚---蒙古、朝鲜

东南亚一一越南、老挝、缅甸

南亚一一印度、巴基斯坦、布丹、锡金、尼泊尔

西亚---阿富汗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北亚一一俄罗斯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教学后记】该节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容量大,要求多组织学生多参与活动。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省

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

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34个省级行

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边

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

在教学中须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

“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学习的革命》),

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通过做游戏使学生熟记各省的名称及其位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及省府所

在地。通过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快人心等事实,向

学生表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

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本节识记的知识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理解的知识有: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能力培养有: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国政区图是本节能力培养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

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

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

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

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四】教学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户口所在地,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做一幅中国政区

拼图版并熟悉中国政区图的形状和方位。

2.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仪、投影片、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等等。

【六】教学安排:

二节课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3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请问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

我国的范围又有多大呢?(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1分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

阔的国家。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

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一一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2分钟)

什么是行政区划呢?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位同学,

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儿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方

便管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

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板书】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5分钟)

【组织学生阅读】

让学生阅读(“省”与“县”的由来)这一段话,然后叫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他的

由来。

【老师提问】

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我国的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二、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1.三级行政区划:---------------------------------(8分钟)

【启发引导】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6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找

几位学生将填写的结果念给全班同学听)

【出示投影片】

写出自己户口所在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

我国区域

县(自治县、县级市)

分为

I镇(乡)一

【总结归纳】

我国采用的是省、县、镇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

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我国行政区的划分,

有些地方比较复杂,在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时,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例如:家住大

城市的就没有县、镇两级,而是区、街道;在有自治州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四级,即省(自

治区)、自治州、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民族乡);在市管理县的地方,行政区划

也是四级,即省(自治区)、市、县、镇(乡)。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以设

立特别行政区。

【板书】2、特别行政区的设立:-------------------------------(5分钟)

【教师提问】

同学们知道我国政府何时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吗?(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

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并设

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转折过渡】

行政区划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

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

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下而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板书】3、34个省级行政单位:-----------------------------(20分钟)

【拼图讲解】

教师按照课本第7页的顺序,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完成中国政区

图。(学生在教师拼出某个省的同时,在课本的“中国行政区简图”上找出这个省的名称

及位置)

【组织拼图游戏】

学生在课前按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各省级行政区

的形状和方位,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做拼图游戏,使学生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中

国政区图的拼图游戏,然后进行评比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所用时间的多少及正

确率评出优胜者。(全班分六小组,每小组八位同学)

【教师提问】

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计

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师提问】

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中国省级行政区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内青臧新,陕甘两宁加海南;

A、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B、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

按照地理方位,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行政中心名称。

【转折过渡】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先给同学

们几分钟的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可以围绕着这几个区域去记①东北三省②北部边疆

③西北地区④黄河中下游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⑥南部沿海⑦西南地区)

【组织学生竞赛】

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前四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者加十分,

答错不扣分。最后一轮为抢答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者扣十分。最后,得分高者胜出。

[用多媒体投影中国政区区划拼图版拼图游戏)

,第一轮:教师在中国政区区划拼图游戏上,任意点键四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

名称。

,第二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政区图上取下

求。

/第三轮:教师任意点键四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各是哪一

个省区。

/第四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拖回政区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第五轮: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与广东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黄河的入海口

位于哪个省区?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与俄罗斯相邻的省区有哪些?等等

附:①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区:黑龙江、新疆、海南、黑龙江

②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蒙、俄、哈、吉、塔、阿、巴、E[l)

③相邻省区最多的省区: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

④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重庆、上海

⑤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区:河南、西藏

⑥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直辖市:重庆、天津

⑦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省区:江苏、西臧

⑧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

⑨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

【教师简评竞赛结果】

略。得分高者胜出。

【教师总结归纳】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轮廓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也是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这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涉及地名很

多,记忆非常困难,为此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记忆方法来强化记忆。

比如:1)划区记忆,把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几个区来记忆。我们一般把它

们分为七个大区。

可以围绕着这七个区域去记:

/①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

/②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

/③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④黄河中下游:山东对山西、河北对河南、北京对天津;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可以有下图帮助记忆:

湖北安徽江苏

长江.上海

湖南江西浙江

/⑥南部沿海:福建对台湾、广东对海南、香港对澳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

/⑦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自治区。

2)分类记忆:如四个直辖市的名称、五个自治区的名称、领土四端的省区

3)按照一定的线索、方位记忆。如自北向南的临海省区、逆时针方向有陆上邻国的省

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100°E经线穿过的省区等等

4)形象记忆、歌诀记忆等等

【课堂小结】---------------------------------(1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立。重点学

习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布,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对照地图记住这些内

容。

【转折过渡】

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一个小名。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

我们称为省区的简称。这是我们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一一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

政中心。课后,你们去看一看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

考这些简称是怎么得出来的,是否可以找到记忆方法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

[AL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县级市)、

镇(乡)

2.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香港:1997.7.1澳门:1999.12.20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市是祖国的首都。)

【九】、教学后记:

本节知识容量大,识记内容较多,学生记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充分运用中国政

区图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通过让学生反复做读图、填图和拼图的练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演示拼图,引导学生看图、填图,使“死”图变“活”

图,吸引学生的注意。感知,然后组织学生拼图竞赛,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实现愉

快教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了

解了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基本上记住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

布。阅读和使用中国地图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成功的方面是:在课堂插入了一些

游戏活动,对于学生的兴趣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让学生知道在游戏中也可以学到知

识。该堂课要记的知识点太多,所以应该反复读图、拼图、填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就记住了这些知识点。通过这种启发式和游戏法的教学,学生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

生也感兴趣。但对于初中地理在中学的地位,也有极小部分同学对地理的认识不够,一

堂课下来很难记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参入一些与学生有兴趣方面的知识以

及教学方法。比如:分组讨论、做游戏、竞赛等等方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方面

的提高。

【十】、作业:

【基础题】填充图册

【例1】在我国23个省中,与三个自治区接壤的是:()

A.陕西省B、四川省C、青海省D、甘肃省

【例2】中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一共有:()

A.9个B、14个C、12个D、13个

【分析题】请你谈谈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

【旅究题】转动你的大脑,结合你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

答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我们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呢?

②“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哪几个省和自治区?这句

话中的“湖”、“河”、“山”各指什么地方?

(“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

山东、山西。“湖”即洞庭湖、“河”即黄河、“山”即太行山。)

【实践题】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台湾、香港、澳

门,并分别计算一下与你家乡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它

们分别位于你家乡的什么方向?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匚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

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

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待。

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课本插图、有关图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

二、人口增长速度快

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

分比是多少?

2000年世界人口已达60亿,我国人口总数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2.95亿,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2%,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多中国人。

(板书)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见下页),提出问题:人口居世

界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口居世界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面积和人口比较表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

面积(万立

1700997960936

方米)

人口(亿)1.480.2G12.362.G

(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

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学生活动)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柱状图回答: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

单位是哪个、最少的是哪个?我国人口数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它们各分

布在哪里?湖南省人口数有多少?

要求学生自己活动得出结论。

二、人口增长速度快

根据下表提供

的我国人口增长数

据,要求学生绘出

1949年以来我国

的人口增长曲线人口(亿)

图,并观察我国的

人口增长有什么特

点?

年份

19495.4

19535.9

19566.3

19647.1

19749.1

198210.3

198811.1

199011.4

199512.1

200013.0

(1)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2000年时就达到13亿。

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51年时间,人口就

增长了1.4倍,达到13亿,根据该曲线我国从1949到1964和1964到1974及1982到

2000年每增加一亿人口各要多少年并简单地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根据这个增长趋势我国到2010、2020年人口各为多少?

(板书)二、人口分布不均

(学生活动)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找到江苏、广西、青海、西

藏的人口密度并按其大小排队,找到黑河和腾冲两地并画一直线分析我过人口分布的特

点并解释其原因。找出我过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和100人以下的省级行政单位和湖南

省的人口密度。根据全省和有关省的人口资料完成课本13页的表格。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由学生归纳:

黑河一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

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省,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区,适宜人们生产

和生活。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

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不利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小结)可见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这是由自然

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事件的长短而决定的。

(过渡)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的经济发

展和城市建设的犷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

(板书)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人口政

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

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

(总结)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及人口政策的学习。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

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教学后记】我国的人口一节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我国人口的特点,二是我国

的人口政策。

第四节中国的美族

一、教材分析

我国是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统一的大家庭。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

情感的很好素材。我国的民族是中国地理的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学好分区地理知识

的打下基础。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认识少数民族与汉族

的差异、主要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知识。读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

的分布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是本节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

料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

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教材提供中国民族分布图和填表活动,以图析文,图文结合,对学生思考分析

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就可得出各民族分布特征是大杂居、小聚

居等。教材通过大量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

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能

力。

2.通过绘制中国的民族构成扇形图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读民族分布图、贴图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4.结合热点新闻,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5、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

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3、通过收集、分析民族资料与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四、教学难点:

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各民族的风土民情习俗、传统节日、图片资料、物品等。

2.调查生活周围的少数民族。

3.教师收集民歌,音像视频资料等

六、教学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设置情境:请你猜一猜:你能猜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吗?

播放碟片:欣赏民族舞蹈,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舞蹈?

说说自己是哪个民族?在生活周围见过哪些民族?

民族名称知多少接力赛。(学生一个接着一个说)。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生:56个民族

揭题:中国的民族。欣赏多民族的大家庭图片。

在祖国这个百花园里有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一

起学习《中国的民族》。

[讲授新课]:

板书: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的构成

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及各民族人口统计表。

读图提问:1、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2.计算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3.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所占比重的扇形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

么?

归纳: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8虬据此,我们习

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称为什么?(少数民族)

过渡:在55个少数民族中,不同的民族人口数目不同,分布区域也有所不同。

读图抢答:

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

②找出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

③哪个少数民族散居各地?

④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⑤福建的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台湾、海南呢?

⑥你知道厦门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43个)

歌谣总结:壮满回苗维,彝士家蒙藏。

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

散居各地者,唯独数回族。

民族数最多,云南独占鳌。

过渡:我国的民族分布情况如何?

板书:二、民族的分布

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回顾看图的步骤。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东部和中部)

2.读图在主要分布地区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

表中填出主要

少数民族的主

要分布地区。

民族名称

壮族彝族

满族傣族

回族蒙古族

维吾尔族藏族

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进行贴图活动

1.把写有九个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名称的小图片粘贴到他们主要的分布

区。(把少数民族送回家)

2.按地理方位说出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东北、西北和西南)

3.在汉族集中的地区有无少数民族?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内上有什么关系?(交错分向)

5.这体现了我国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6.这种分布特点有哪些有利的方面?

归纳: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

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风俗习惯,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独特的

民族风情,正如澹语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二

阅读:那达慕大会、泼水节、赛龙舟。

板书: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学生活动: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

各小组整理资料,选派代表上台。

第一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图片和物品并进行介绍

生:五十六个民族模型、献哈达、乐器图片、照片、服饰……

学生组织竞赛:分别猜猜他们是什么民族?(藏族、维吾尔族……)

第二组:介绍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生:俄罗斯族接人待客,讲究礼节,最隆重的传统礼节是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象

征着友谊和善意。壮族喜欢唱山歌。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楼、打油茶。畲族男女互嫁的婚

俗和风格独特的凤凰装。维吾尔族的小花帽、满族不吃狗肉,回族等民民族不吃猪肉、

藏族的糟耙……

第三组:补充介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生:像傣族奇特的“刀杆节”、侗族斗牛节、傣族的泼水节及其来历。

学生自编的小品表演。

每一组介绍完,教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最后从中选出最佳小组。

过渡:三个小组的精彩表演和介绍让我们大开眼界,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了解祖国

丰富多彩灿烂的民族文化,一起分享了中华文明的迷人魅力。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

字、风俗习惯,我们必须了解尊重他们,共同缔造一个前途似锦的强国。

提问:假如有一个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学生参观团到我们学校参观,你该怎么做?

生:...

扩展讨论:民族问题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简介前南斯拉夫的解体、前苏联的解体。

投影资料:

苏联是在俄罗斯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各民族国家共同体,

一些民族地域是沙皇俄国以武力兼并的。1922年苏联建国后,实行

联邦制,全国包括15个民族加盟共和国,下面还有自治共和国、自

治州、自治区等民族自治实体,但是联邦制理论并不完善,而且长期

与实践脱离。30~40年代,联盟政府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冲击到民族问

题,甚至对十几个民族包括车臣人、卡尔梅克人、勒粗人、日耳曼

人等采取集体性强制流放措施,剥夺他们基本的公民权和人身自由。

此外,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工作中强调社会发展过程,忽视民族过程,

甚至混淆二者的区别,对民族融合理论有错误认识,大俄罗斯主义

泛滥,这些都是后来民族危机的致因。1986年12月,哈萨克共和国

首都阿拉木图爆发的民族骚乱拉开了苏联民族危机的序幕。

1990」991年,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1991年12月,前苏联11

个加盟共和国在阿拉木图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苏联最

终瓦解。民族问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苏联解体对整个世界格局

及民族关系状况影响巨大。“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制崩溃了,列

宁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消失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

散了,世界性民族主义思潮高涨。

归纳:因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容易造成民族间的尖锐对立和矛盾激化,在一

定程度上会危及到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和政局的稳定。有时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不仅

影响国家间的关系,还会导致外部干预势力的介入,使地区局势更加动荡不稳。

过渡: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的是民族团结。在长期的对外交

往中,同周边国家有和睦友好的关系。祖国这种和I®统一的局面与我们实行什么政策密

切相关?(正确的民族政策)

提问:你知道我国民族政策的内容吗?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各民族政治上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自由。)

判断正误:

班上有个同学是少数民族,同学经常因他与众不同的习俗取笑他,对不对?

归纳:为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进步,党和政府针对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

况,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

[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兄弟

姐妹,。

(结合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知识)

歌谣:中华民族五十六,人口最多是汉族。

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

汉族分布遍全国,集中东部和中部。

西南西北和东北,少数民族广分布。

各族杂居或聚居,平等团结又互助。

[结束语]:让歌声在祖国大地自由飞翔,民族团结的烟火到处绽放,愿祖国的明天

更加辉煌灿烂。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课后后记]:本节课以学生为主,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

生的地理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通过读图分析、开展竞赛、趣味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学

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乏味为有趣。

根据教材内容,又不拘泥于教材,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激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学习交流,培养协作精神,形成互

用帮助的良好品质,发挥群体和个体的功效,自主学习并能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调

查研究,收集整理各民族的资料,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活

动空间和表现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获得自

信。最后联系实际师生共同探讨民族问题对当今世界局势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认识也颇为令人称道,激起他们的爱国精神。让学生从各角度认知社会,锤炼了学生的

创造思维,培养了学生各种地理能力。

板书设计:

r汉族

中56个民族《

|I少数民族

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界境

教学目标

i.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

图、地形剖而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

况。

教学重点

啼缪霹鬻曙鲁以嚼挈猾既聚窗皆料人

教学难点

1.眼学生分析地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暗养李星梅笠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二、地形复杂多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

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

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升的总

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K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我高度

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

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匕中部浅黄色的

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教

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点部低)。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

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一一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

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地

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匕而是切在地形匕思考

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6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

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JL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叶么主

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限又在何处呢?

(板书)1.三级阶梯概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第24页的地图思考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