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1704-2018 国家检定校准 规范_第1页
JJF 1704-2018 国家检定校准 规范_第2页
JJF 1704-2018 国家检定校准 规范_第3页
JJF 1704-2018 国家检定校准 规范_第4页
JJF 1704-2018 国家检定校准 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704—2018望远镜式测距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TelescopeRangefinders2018-06-25发布2018-09-25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JJF1704—2018望远镜式测距仪校准规范JJF1704—2018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TelescopeRangefinders归口单位:全国几何量长度计量技术委员会测绘仪器分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江苏省泰州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浙江省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本规范委托全国几何量长度计量技术委员会测绘仪器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JF1704—2018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金挺(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刘毛毛(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翟清斌(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戴文斌(江苏省泰州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参加起草人:仇跃鑫(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张锐(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张光宇(浙江省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JJF1704—2018目录引言………………………(Ⅱ)范围……………………(1)引用文件………………(1)概述……………………(1)计量特性………………(1)1234测距示值误差………………………(1)重复性………………(2)测量范围……………(2)4.14.24.3校准条件………………(2)5环境条件……………(2)测量标准及设备……………………(2)5.15.2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2)6外观质量与功能……………………(2)测距示值误差………………………(2)重复性………………(3)测量范围……………(3)6.16.26.36.4校准结果表达…………(4)复校时间间隔…………(4)78附录A原始记录格式示例……………(5)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6)附录C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7)ⅠJJF1704—2018引言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共同构成本规范制定的基础性系列规范。本规范为首次发布。ⅡJJF1704—2018望远镜式测距仪校准规范范围1本规范适用于测量范围上限至3km、分辨力不大于1m的望远镜式测距仪(以下简称为测距仪)的校准。引用文件2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JJF1324—2011脉冲激光测距仪校准规范GJB2241A—2008脉冲激光测距仪性能试验方法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本规范。概述3测距仪是一种将望远镜光学瞄准与激光脉冲测距技术相结合、通过脉冲计数的方法测定空间远距离的测量仪器。主要应用于地质勘测、近海航行、电力电信部门测量、工程规划、气象研究、消防系统、高尔夫球场等众多民用领域。其结构与原理如图1所示。图1望远镜式测距仪结构与原理图1—棱镜;2—物镜;3—目镜;4—LCD显示屏;5—光线接收二极管;6—激光束发射器;7—光线接收镜计量特性4测距示值误差4.11JJF1704—2018重复性4.24.3测量范围校准条件5环境条件5.1校准工作在常温下进行,校准时气象条件相对稳定。5.1.15.1.2校准过程中应不受到强磁场、电场的电磁波干扰,障碍物的阻挡以及反光物反光和阳光直射等的光干扰。测量标准及设备5.2测量标准及设备见表1。表1测量标准及设备序号设备名称技术要求测量范围≥1.0km;标准长度基线场12标准距离的最大允许误差≤1cm测量标准差md≤(3+2×10-3D)mm;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等测量范围≥3.0km≥0.3m×0.3m);1.D≤200m时,尺寸(≥0.5m×0.5m);200m<D≤600m时,尺寸(反射板3≥1.0m×1.0m);D>600m时,尺寸(2.漫反射率≥80%注:D为测量距离,单位为m。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6外观质量与功能6.1测距仪应无影响测距性能的电气、机械、光学故障和损伤。测量模式切换和目标指示功能正常。6.1.16.1.2测距示值误差6.2标准长度基线场的建立。6.2.1在野外开阔地带找到一个满足校准条件的场地,建立一条满足被校测距仪校准所需的标准长度基线,用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等长度测量标准标定出标准基线值。可根据被校测距仪测程的不同选取合理的基线段组合。校准方法。6.2.2在校准时,先把被校测距仪安装在标准长度基线场的任一观测墩上,在其他观测墩上安置反射板,且使被校测距仪与反射板基本等高(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被检测距仪的望远镜瞄准反射板中心,以单次测量的方式进行测距,重复测量5次,以平均值作为本测量段测距示值,用式()计算测距示值误差:12JJF1704—2018()1Δi=Dci-Dbi式中:Δi———第i测量段测距示值误差,;mDci———第i测量段测距示值,m;Dbi———第i测量段标准基线值,m。按上述方法由近及远进行测量,得出各测量段的测距示值误差Δi。可根据被校仪器测程的不同选取相应的基线段组合,不同分辨力条件下应选取不少于3个测量段,总共应选取不少于12个测量段(i≥12),取同一分辨力大小的所有测量段的测距示值误差中绝对值最大的值作为该分辨力条件下的校准结果。图2标准长度基线场1—测距仪;2—反射板重复性6.3将确定测距示值误差时每个测量段的5次测量值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出测距重复性:n()2D-Dii=1()2s=n-1式中s———重复性,m;D———n次读数平均值,m;Di———第i次读数值,m;n———测量次数,n=5。取同一分辨力大小的所有测量段的测距重复性中最大的值作为该分辨力条件下的校准结果。测量范围6.4将测距仪和规定大小的目标反射板分别安置在与测距仪规定测量上限相应长度6.4.1距离的基线两端,重复观测5次,取其平均值为测量值。按6.4.1的方法,对仪器规定测量下限进行测量。6.4.23JJF1704—2018校准结果表达7经校准后的测距仪,应填发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给出各校准项目的测量结果及测距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当用户要求时,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计量特性最大允许误差进行符合性判定,并将结论列入校准证书。进行符合性判定应考虑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复校时间间隔8测距仪的复校时间间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由送校单位自主决定,建议不超过1年。4JJF1704—2018附录A原始记录格式示例表A.1测距示值误差、重复性记录表观测示值误差m读数值/m标准值重复性测段序号平均值mm12345m1224.024.024.047.924.024.024.0024.01-0.010.0047.947.947.947.947.9048.01-0.110.00372.072.072.072.072.072.0072.02-0.020.00120.1120.1120.1120.1120.1120.10120.010.090.00168.3168.3168.3168.3168.3168.30168.050.250.00288288288288288288.0288.00.00.0384384383384384383.8384.0-0.20.4480480481481481480.6480.10.50.5551551551552552551.4552.1-0.70.5696696696697696696.2696.10.10.4768768769769769768.6768.10.50.5841841841841841841.0840.10.90.0913913913913913913.0912.10.90.045678910111213分辨力为0.1m时:测距示值误差Δ=0.25m,重复性s=0.0m;分辨力为1m时:测距示值误差Δ=0.9m,重复性s=0.5m。5JJF1704—2018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表B.1校准证书内页格式序号1校准项目校准结果外观质量与功能测距示值误差重复性23测量范围46JJF1704—2018附录C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测量对象和方法C.1测量对象:分辨力不大于1m,最大测程不大于3km的望远镜式测距仪;测量方法:室外标准基线直接比较法。C.1.1C.1.2测量模型C.2Δ=Dc-Db式中:Δ———望远镜式测距仪的测距示值误差,m;Dc———望远镜式测距仪的测距示值,m;Db———标准基线值,m。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C.3C.3.1由标准距离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1以附录A数据为例,本次测量的标准距离由检定全站仪用的标准长度基线场的组合边给定。依据JJF1214—2008《长度基线场校准规范》中的要求,标准长度基线场的测量标准差优于1mm+1×10-6D,因此在1km范围内其最大偏差不超过2mm,估计其服从均匀分布,则由此标准距离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0.004mu1=≈0.002m3C.3.2由测距仪和合作反射板安置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2通过专用装置可以调整测距仪以及合作反射板与标准基线点间的相对位置间距偏差在±20mm以内,估计其服从均匀分布,则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0.02mu2=≈0.012m3C.3.3由测距仪测量基准面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3本身带有安装螺孔的测距仪的测量基准面就在安装螺孔处,因此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可忽略不计。对于不带有安装螺孔的望远镜式测距仪的测量基准面大致在仪器的中间位置,其位置偏差在±30mm以内,估计其服从均匀分布,则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0.03mu3=≈0.017m3C.3.4由测距仪测量轴线与标准基线轴线的不平行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4通过每次测量前对仪器的调整以及大量的实验分析得出的经验,由仪器测量轴线与标准基线轴线的不平行引起的测距误差可控制在±10mm以内,估计其服从均匀分布,则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0.01mu4=≈0.006m37JJF1704—2018C.3.5由望远镜式测距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5C.3.5.1测距仪的分辨力为0.1m时:以附录A数据为例,当分辨力为0.1m时,其重复性为0.0m,即单次标准偏差:s=0.0m,因仪器的测距示值误差测量时,每一受检点测量次,取平均值为读数,故u5=05C.3.5.2测距仪的分辨力为1m时:以附录A数据为例,当分辨力为1m时,其重复性为0.5m,即单次标准偏差:s=0.5m,因仪器的测距示值误差测量时,每一受检点测量次,取平均值为读数,故50.5mu5=≈0.224m5C.3.6由望远镜式测距仪分辨力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6望远镜式测距仪的分辨力为0.1m时:C.3.6.1对于分辨力为0.1m的仪器,半宽0.05m,并服从均匀分布,故0.05mu6=≈0.029m3注:其值与测量重复性引起的值相比较,取大者。C.3.6.2望远镜式测距仪的分辨力为1m时:对于分辨力为1m的仪器,半宽0.5m,并服从均匀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