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037-2025 载重汽车翻新轮胎 2025-01-24 2025-08-01_第1页
GB-T 7037-2025 载重汽车翻新轮胎 2025-01-24 2025-08-01_第2页
GB-T 7037-2025 载重汽车翻新轮胎 2025-01-24 2025-08-01_第3页
GB-T 7037-2025 载重汽车翻新轮胎 2025-01-24 2025-08-01_第4页
GB-T 7037-2025 载重汽车翻新轮胎 2025-01-24 2025-08-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83.160.10CCSG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037—2025代替GB/T7037—2007载重汽车翻新轮胎Retreadedtyresfortrucksandbuses2025-01-24发布2025-08-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7037—2025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载重汽车翻新轮胎》,与/—本文件代替GBT70372007GBT7037200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可翻新轮胎的胎侧标识部分规定(见4.1.12007,年版的4.1.1);———更改了预硫化胎面翻新法时胎侧及胎肩的要求,并增加了翻新轮胎生产日期的相关规定(见4.1.2,2007年版的4.1.2);———更改了可翻新的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穿洞性损伤极限的部分要求(见表1和表22007,年版的表1和表2);———更改了翻新前后对胎体进行检查的充气压力的相关规定(见4.2.2和4.3.12007,年版的4.2.2和4.3.1);———增加了外缘尺寸要求中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见4.5);———更改了翻新轮胎上应有标志的有关规定(见6.22007,年版的6.2)。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高唐兴鲁-奔达可轮胎强化有限公司、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武汉华中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逸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正坤橡胶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盐城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广饶县计量测试检定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玉兴、牟守勇、杨振国、徐召好、贾立勇、田建国、郑蕊、徐丽红、陈建明、黄吕杰、吕伟、李淼、罗琦、张昆、张铃欣、王彩霞、高菊英、丁振洪、张宏伟、孔祥玲、马忠、王东东、李淑环、李苗苗。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86年首次发布为GB7037—1986《翻新和修补轮胎(斜交)》,1992年第一次修订,2007年第二次修订为GB7037—2007《载重汽车翻新轮胎》;———本次为第三次修订。Ⅰ/GBT7037—2025载重汽车翻新轮胎范围12本文件规定了载重汽车翻新轮胎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志。本文件适用于充气载重汽车轮胎的翻新。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21轮胎外缘尺寸测量方法/载重汽车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载重汽车轮胎性能室内试验方法GBT2977/GBT4501/GBT6326轮胎术语载重汽车轮胎GB9744/HGT2177轮胎外观质量术语和定义34/GBT632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技术要求选胎4.1用于翻新的轮胎,其胎侧标识应有以下内容:4.1.1———轮胎规格;———速度符号(或最高行驶速度);———负荷指数(或最大负荷能力或层级);———“CCC”等认证标识。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轮胎不应用于翻新:4.1.2———生产日期超5年;———由于超负荷和缺气造成明显损坏;———胎体破裂或胎体异常变形;———胎圈断裂或损坏;———明显的油或化学物质或水侵蚀;———胎面磨光且帘线暴露;———胎侧磨损且帘线暴露;———任何部位的脱层或脱空;———胎侧区域结构性损坏;1/GBT7037—2025———内衬层老化或损坏且不能修理;———无内胎轮胎气密层老化或损坏且不能修理;———带束层翘边、松弛;———胎体辗线或跳线;———胎面虽有剩余花纹,但局部磨损不均匀且伤及缓冲层或带束层;———预硫化胎面翻新法翻新时,胎侧及胎肩有连续的老化裂纹且深度达到2mm及以上;模型法翻新时,胎肩有深及骨架层或伤及帘布层的老化裂痕或切口。用于翻新的轮胎胎体可有穿洞性损伤,其最多的穿洞性损伤尺寸与数量及部位,子午线轮胎应4.1.3符合表1的规定,斜交轮胎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1用于翻新的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穿洞性损伤极限穿洞性损伤最大尺寸mmLa名义断面宽度最多修补处胎侧部位mm胎冠部位垂直于帘线方向沿帘线方向6.00~7.507R~8.5R205~235205025244475909090108025201040201030201050758.25~10.009R~11R404040245~2951005011.00~13.0012R~15R305~3651001106014.00及其以上16.5R及其以上385及其以上100127胎冠部位损伤最大尺寸测量:从胎体层开始数,在第二带束层处测量损伤最长尺寸并与胎体层损伤尺寸比较,选择其中最大者aL是在胎里沿胎体径向方向测量从胎趾到不可修理区边缘的最小距离。表2用于翻新的载重汽车斜交轮胎穿洞性损伤极限(处理后测量胎体损伤最大部位)La穿洞性损伤最大尺寸mm胎冠部位胎肩及胎侧部位名义断面宽度9.00以下范围8025%名义断面宽度12.5%名义断面宽度9.00以上100aL是在胎里沿胎体径向方向测量从胎趾到不可修理区边缘的最小距离。2/GBT7037—2025翻新前4.2翻新前应对轮胎进行清洁、干燥。4.2.14.2.2子午线轮胎应逐条进行充气检验,充气压力为150kPa~200kPa(如有破损可先贴补后,再进行充气检验)。除采取人工检查轮胎外,应配有机械或无损检验设备用以检查轮胎内伤。4.2.34.2.44.2.5模型法翻新时,轮胎的打磨尺寸与弧度应符合模具要求。使用的各种原材料、配件(如预硫化胎面、包封套、硫化内胎等)、修补材料均应有质量保证、使用说明和保存条件要求。翻新后4.3轮胎翻新后,首先应在验胎机上充150kPa~200kPa的气压逐条进行人工检验,胎体完好,再充4.3.1以700kPa的气压进行检测,以检验翻新轮胎有无缺陷。根据翻新前后轮胎的质量及检验检测情况确定翻新轮胎的速度等级和负荷能力。如不能达到4.3.2原新胎的性能要求,应重新标记速度符号和负荷能力。任何情况下都不应高于原新胎速度等级及负荷能力。翻新轮胎不应装于转向轮。4.3.34.3.4轮胎使用至胎面磨耗标志,不应继续使用。外观质量4.4翻新轮胎应逐条进行外观检查。表面凹坑或凸起的深度或高度应不大于3.0mm,合模错位量应不大于2.0mm,修补衬垫无翘边,其他应符合HG/T2177的规定。外缘尺寸4.5翻新轮胎成品的最大总宽度和最大外直径应不超过GBT2977/或相关技术文件中规定的相同规格轮胎的最大使用尺寸。安全性能4.64.6.1最高速度能力大于或等于70km/h的载重汽车子午线翻新轮胎,强度性能应符合GB9744的规定。载重汽车翻新轮胎耐久性能应符合GB9744的规定。轻型载重汽车翻新轮胎高速性能应符合GB9744的规定。4.6.24.6.3试验方法5载重汽车翻新轮胎的外观质量按HGT2177/的规定进行。载重汽车翻新轮胎的外缘尺寸测量按GBT521/的规定进行。载重汽车翻新轮胎的强度性能试验按GBT4501/的规定进行。载重汽车翻新轮胎的耐久性试验按GBT4501/的规定进行。轻型载重汽车翻新轮胎的高速性能试验按GBT4501/的规定进行。5.15.25.35.45.53/GBT7037—2025标志6每条翻新轮胎应沿周向约等距离设置不少于4个并能清楚观察到的胎面磨耗标志,其胎面磨耗标6.1志的高度应不小于1.6mm。轮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