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表1项目基本情况 5 5 6表5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8 11 19 22 28 36 51 581表1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改建X射线探伤项目建设单位江苏九龙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注册地址项目建设地点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项目总投项目环保投资投资比例(环保投资/总投资)项目性质□新建四改建□扩建□其他216m2(探伤房)应用类型放射源□销售□I类□Ⅱ类□Ⅲ类□Ⅳ类□V类□使用□I类(医疗使用)□Ⅱ类□Ⅲ类□Ⅳ类□V类□生产□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销售/□使用□乙□丙□生产□Ⅱ类□Ⅲ类□销售□Ⅱ类□Ⅲ类/2江苏九龙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54年,拥有超过50年的阀门生产历史。2004年就已成为中国唯一生产“超高压超低温球阀、双截断双排放球阀、闸阀、截止阀、止回阀”的企业。至新厂区(建蒋北路),该搬迁项目于2005批意见(原建湖县环境环保局,详见附件八),企业于新厂区2011年新上年产5000台意见(原建湖县环境环保局,详见附件八),以上项目均已通过盐城市建湖生态环境局验收(原建湖县环境环保局,详见附件八)。为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九龙公司在旧厂区(蔷薇河旁)内改建1座探伤房(位于现有1#车间内),包括探伤间、控制室、辅助室、洗片室,并购置XXGH-3005型周向X射线探伤机1台,用于对公司生产的阀门产品进行无损检测。九龙公司已为本项目配备2名辐射工作人员(均已考核合格取得证书,详见附件六),本项目X射线探伤机年累计曝光时间为28.5h,周最大曝光时间为1.6h。。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探伤房已建成(2014年建设,需维护改造),探伤设备已购置(2014年购入),但尚未投入使用,详见附件十二情况说明。本次利用旧厂区现有探伤房,并进一步维护改造,将现有6mm铅防护门升级为16mm铅防护门,室顶增加100m混凝土防护层(总计300mm钡水泥+100mm混凝土,取得资质单位承重设计测算合格后方可实施),增加辅助设施及安全防护设施,确保符合规范要求。企业已于2005年搬迁后停止旧厂区全部生产活动,期间建筑物并未拆除,水电管路未曾断开,能够保证本项目探伤房正常用电。在此之前,江苏九龙阀门制造有限公司从未开展过核技术利用项目,本项目为首次开展核技术利用项目。本次评价涉及的射线装置明细见表1-1。3表1-1本次评价涉及的射线装置明细表装置名称型号数量类别最大管电压最大管电流主射束方向备注X射线探伤机XXGH-3005Ⅱ类300kV5mA周向老项目注:探伤机工作场所为探伤房内最西侧探伤间。1.3产业政策符合性本次为公司首次开展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X射线探伤机用于室内探伤作业(固定场所探伤),核技术利用类型属使用Ⅱ类射线装置。本项目进行阀门产品的无损检测,对公司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经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建设的项目,符合产业政策。本项目探伤房位于旧厂区内中部区域1#车间内。厂区西侧临近蔷薇河,南侧空地、红旗路/红旗桥,东侧有散户居民(距离1#车间最近距离60m)、家具厂厂房,北侧为建湖恒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兴市路。距离最近生态红线区(建湖县九龙口风景名胜区/江苏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约2.5km。探伤房位于1#车间内北侧(探伤房长15m、宽4.6m伤间(设备使用场所)、控制室、辅助室、洗片室。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不动产权证书,厂区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符合规划要探伤间位于探伤房内最西侧,探伤房位于1#车间内部北侧。经现场勘查,探伤间周围50m范围内:探伤间北侧50m内为废弃车间、厂区空地,西侧50m内为废弃车间(未出厂界),南侧50m内为废弃车间、厂区空地,东侧50m内废弃车间、厂界、生产河;周围无关人员少有经过,周围50m范围内无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经下文分析,探伤间周围辐射水平可满足国家相关要求,使用过程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因此项目选址合理。本项目使用X射线探伤机用于对公司生产的阀门产品进行无损检验,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根据下文分析,本项目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能保证探伤间外剂量率和人员受照水平控制在标准4范围内,射线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影响可以满足国家有关要求,因此本项目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辐射防护“实践正当性”的要求。公司在阀门产品生产过程中需使用X射线探伤机对产品进行无损检验。由于X射线在穿透物体过程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缺陷部位和完好部位的透射强度不同,底片上相应部位会呈现黑度差,评片人员则根据黑度变化判断缺陷情况并评价阀门产品的质量。通过及时检测和信息反绩,使生产人员及时调整生产方法和工艺参数,从而保证产品质量。X射线探伤机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辐射影响,根据《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7年第66号),本项目X射线探伤机属Ⅱ类射线装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项目属于“五十五、核与辐射,17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伴有辐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江苏九龙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其改建X射线探伤项目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接受委托后,在进行现场调查与核实、环境检测、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预测估算等基础上,我单位依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5表2放射源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活度Bq×枚数类别活动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和地备注/////////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和地////////6表4射线装置(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加速粒子最大能量额定电流(mGy/h)用途工作场所备注//////////(二)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等用途序号名称类别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1X射线探伤机Ⅱ类1XXGH-30053005无损检测探伤房内探伤间周向照射(三)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序号名称类别数量最大管电压(kV最大靶电流(uA中子强度用途工作场所氚靶情况备注活度(Bq)贮存方式数量//////////////7表5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废胶片(HW16900-019-16)///6kg/危废暂存间委托具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废显(定)影液(HW16900-019-16)液态///12kg/危废暂存间委托具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胶片清洗废水(HW16900-019-16)液态///240kg/危废暂存间委托具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非放射性废气(臭氧、氮氧化物)气态///少量//不暂存,探伤间通风口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至外环境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3;年排放总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m3)和活度(Bq)。3、臭氧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性较差,常温常态常压的空气中臭氧有效化学分解时间约为50分钟,可自动分解为氧气。8表6评价依据法规文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9),政发〔2020〕49号,2020.6.21施行;20.《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号)。技术标准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3.《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4.《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5.《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6.《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7.《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19);8.《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9.《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1276-2022)。其他1.江苏九龙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改建X射线探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江苏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辐射防护第13卷第2期,19933.江苏九龙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7.1评价范围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本项目在探伤房内最西侧探伤间内使用Ⅱ类射线装置,本次7.2保护目标本项目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活动的职业人员和公众成员。职业人员为在探伤间及东侧控制室、辅助室、洗片室内进行探伤作业的辐射工作人员,公众成员为探伤间周围50m范围内厂区内工人及厂区外偶然经过的其他人员。经现场勘查,探伤房周围50m范围内:探伤房位于1#车间内部北侧,探伤房北侧50m内为废弃车间、厂区空地,西侧50m内为废弃车间(未出厂界),南侧50m内为废弃车间、厂区空地,东侧50m内废弃车间、厂界、生产河、家具厂边界厂表7-1本项目主要保护目标情况名称保护目标人数方位距离探伤间职业人员2人探伤间东侧的控制室、辅助室、洗片室等相邻公众成员/探伤房周围厂区内、厂区外偶然经过的其他人员50m内本项目距离建湖县九龙口风景名胜区/江苏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约2.5km。7.3评价标准7.3.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参考《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附录B规定:B1剂量限值:B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B1.2公众照射B1.2.1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a)年有效剂量,1msv;b)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c)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d)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4.3.4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除了医疗照射之外,对于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的源,其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应不大于审管部门对这类源规定或认可的值,并不大于可能导致超过剂量限值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值的值;对任何可能向环境释放放射性物质的源,剂量约束还应确保对该源历年释放的累积效应加以限制,使得在考虑了所有其他有关实践和源可能造成的释放累积和照射之后,任何公众成员(包括其后代)在任何一年里所受到的有效剂量均不超过相应的剂量限值。表7-2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剂量限值项目剂量限值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工作人员所接受的职业照射水平不应超过下述限值:1、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2、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1、年有效剂量,1mSv;2、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7.3.2《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剂量率目标控制限值执行《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规定:4使用单位放射防护要求4.1开展工业探伤工作的使用单位对放射防护安全应负主体责任。4.2应建立放射防护管理组织,明确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建立和实施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和措施。4.3应对从事探伤工作的人员按GBZ28的要求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按GBZ98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监护。4.4探伤工作人员正式工作前应取得符合GB/T9445要求的无损探伤人员资4.5应配备辐射剂量率仪和个人剂量报警仪。4.6应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5探伤机的放射防护要求5.1.1X射线装置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距X射线管焦点100cm处的漏射线所致周围剂量当量率应符合表7-3的要求。表7-3X射线管头组装体漏射线所致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值管电压,kV漏射线所致周围剂量当量率mSv/h<150<1150~200<2.5>200<55.1.2工作前检查项目应包括:a)探伤机外观是否完好;b)电缆是否有断裂、扭曲以及破损;c)液体制冷设备是否有渗漏;d)安全联锁是否正常工作;e)报警设备和警示灯是否正常运行;f)螺栓等连接件是否连接良好;g)机房内安装的固定辐射检测仪是否正常。5.1.3X射线探伤机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a)使用单位应对探伤机的设备维护负责,每年至少维护一次。设备维护应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或设备制造商进行;b)设备维护包括探伤机的彻底检查和所有零部件的详细检测;c)当设备有故障或损坏需更换零部件时,应保证所更换的零部件为合格产品;d)应做好设备维护记录。6.1探伤室放射防护要求6.1.1探伤室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周围的辐射安全,操作室应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并应与探伤室分开。探伤室的屏蔽墙厚度应充分考虑源项大小、直射、散射、屏蔽物材料和结构等各种因素。无迷路探伤室门的防护性能应不小于同侧墙的防护性能。6.1.2应对探伤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分区管理应符合GB18871的要求。6.1.3探伤室墙体和门的辐射屏蔽应同时满足:b)屏蔽体外30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应不大于2.5μsv/h。6.1.4探伤室顶的辐射屏蔽应满足:b)对没有人员到达的探伤室顶,探伤室顶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通常可取100μsv/h。6.1.5探伤室应设置门-机联锁装置,应在门(包括人员进出门和探伤工件进出门)关闭后才能进行探伤作业。门-机联锁装置的设置应方便探伤室内部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离开探伤室。在探伤过程中,防护门被意外打开时,应能立刻停止出束或回源。探伤室内有多台探伤装置时,每台装置均应与防护门联锁。6.1.6探伤室门口和内部应同时设有显示“预备”和“照射”状态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并与探伤机联锁。“预备”信号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探伤室内人员安全离开。“预备”信号和“照射”信号应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应与该工作场所内使用的其他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在醒目的位置处应有对“照射”和“预备”信号意义的说明。6.1.7探伤室内和探伤室出入口应安装监视装置,在控制室的操作台应有专用的监视器,可监视探伤室内人员的活动和探伤设备的运行情况。6.1.8探伤室防护门上应有符合GB18871要求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6.1.9探伤室内应安装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绳,确保出现紧急事故时,能立即停止照射。按钮或拉绳的安装,应使人员处在探伤室内任何位置时都不需要穿过主射线束就能够使用。按钮或拉绳应带有标签,标明使用方法。6.1.10探伤室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排风管道外口避免朝向人员活动密集区。每小时有效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3次。6.1.11探伤室应配置固定式场所辐射探测报警装置。6.2探伤室探伤操作的放射防护要求6.2.1对正常使用的探伤室应检查探伤室防护门-机联锁装置、照射信号指示灯等防护安全措施。6.2.2探伤工作人员在进入探伤室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携带个人剂量报警仪和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当剂量率达到设定的报警闽值报警时,探伤工作人员应立即退出探伤室,同时防止其他人进入探伤室,并立即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6.2.3应定期测量探伤室外周围区域的剂量率水平,包括操作者工作位置和周围相邻区域人员居留处。测量值应与参考控制水平相比较。当测量值高于参考控制水平时,应终止探伤工作并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6.2.4交接班或当班使用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前,应检查是否能正常工作。如发现便携式X-γ剂量率仪不能正常工作,则不应开始探伤工作。6.2.5探伤工作人员应正确使用配备的辐射防护装置,如准直器和附加屏蔽,把潜在的辐射降到最低。6.2.6在每一次照射前,操作人员都应该确认探伤室内部没有人员驻留并关闭防护门。只有在防护门关闭、所有防护与安全装置系统都启动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探伤工作。6.3探伤设施的退役当工业探伤设施不再使用,应实施退役程序。包括以下内容:a)有使用价值的γ放射源可在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后转移到另一个已获使用许可的机构,或者按照a本标准第5.2.5条中废旧放射源的处理要求执行。b)掺入贫铀的屏蔽装置应与γ射线源一样对待。c)X射线发生器应处置至无法使用,或经监管机构批准后,转移给其他已获许可机构。d)包含低活度γ射线源的管道爬行器,应按照相关要求执行。7.3.3《工业X射线探伤屏蔽规范》(GBZ/T250-2014)本标准规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要求。本标准适用于500kV以下的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的探伤室。3.2需要屏蔽的辐射3.2.1相应有用线束的整个墙面均考虑有用线束屏蔽,不需考虑进入有用线束区的散射辐射。3.2.2散射辐射考虑以0°入射探伤工件的90°散射辐射。3.2.3当可能存在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复合作用时,通常分别估算泄漏辐射和各项散射辐射,当它们的屏蔽厚度相差一个什值层厚度(TVL)或更大时,采用其中较厚的屏蔽,当相差不足一个TVL时,则在较厚的屏蔽上增加一个半值层厚度(HVL)。3.3其他要求3.3.1探伤室一般应设有人员门和单独的工件门。对于探伤可人工搬运的小型工件探伤室,可以仅设人员门。探伤室人员门宜采用迷路形式。3.3.2探伤装置的控制室应置于探伤室外,控制室和人员门应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3.3.3屏蔽设计中,应考虑缝隙、管孔和薄弱环节的屏蔽。3.3.4当探伤室使用多台X射线探伤装置时,按最高管电压和相应该管电压下的常用最大管电流设计屏蔽。3.3.5应考虑探伤室结构、建筑费用及所占空间,常用的材料为混凝土、铅和钢板等。5.2探伤室的典型屏蔽厚度表在5.1典型条件下,不同伏线有用线束射和0散射射屏所需要的和混凝厚度列于表3有用线束屏蔽所需厚度(引用部分)屏蔽物管电压kV距靶点不同距离处的有用线束屏蔽所需厚度mm2m3m4m6m8m10m12m铅300232120混凝土300570540510480450430400表4泄露辐射屏蔽所需厚度(引用部分)屏蔽物管电压kV距靶点不同距离处的有用线束屏蔽所需厚度mm2m3m4m6m8m10m12m铅300混凝土30027024021017015013096表5散射辐射屏蔽所需厚度(引用部分)屏蔽物管电压kV距靶点不同距离处的有用线束屏蔽所需厚度mm2m3m4m6m8m10m12m铅2003.23.02.72.4铅3003.3混凝土200300270260230210200180混凝土300360330300270250240200参考以上标准,本次评价以2.5μSv/h作为探伤间四周墙体及防护门外各关注点的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探伤房为单层建筑,室顶没有人员到达,因此,以100μSv/h作为探伤间室顶外关注点的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7.3.3环境天然辐射水平根据江苏省环境监测站对江苏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的调查,《江苏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辐射防护第13卷第2期,1993年3月),江苏省全省原野、道路、建筑物室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调查结果见表7-3。表7-4江苏省全省环境天然γ辐射剂量率调查结果(单位:nGy/h)项目原野γ辐射剂量率道路γ辐射剂量率室内γ辐射剂量率均值50.447.189.2标准差7.0注:已扣除宇宙响应值,现状评价时,参考“均值±3s”数值:原野为(50.4±21.0)nGyh;道路为(47.1±36.9)nGyh;室内为(89.2±42)nGy/h。表8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8.1项目地理位置江苏九龙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厂区位于蔷薇河东侧旧厂区(旧厂区内车间等已废弃不再使用,本次利用1#车间),本项目1#车间位于厂区内中部区域。厂区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3,1#车间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3续。现场勘查情况见图8-1,探伤间周围50m范围内环境情况详见表8-1。1#车间外部1#车间内1#车间西侧1#车间东侧1#车间南侧1#车间北侧表8-1本项目探伤间周围50m范围内环境一览表项目方向场所名称探伤间(探伤设备使用场所,单层建筑,下方为土层)东侧控制室、辅助室、洗片室、废弃车间、厂界、生产河南侧车间(弃用)、空地西侧厂区中心路、车间(弃用)北侧车间(弃用)、门卫(弃用)8.2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8.2.1检测方案本次评价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辐射环境检测计划,对本项目探伤房区域周围辐射环境现状进行检测。检测方案如下所示:1、环境现状评价对象探伤房区域及周围辐射环境。2、检测因子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3、检测点位本次评价对项目场址现状值检测,在探伤房区域及周围共布设8个检测点位。环境γ空气吸收剂量率检测布点见附图2、附图3。8.2.2质量保证措施本次评价委托具备生态环境检测资质的江苏易达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监测,具备监测本项目监测因子的能力。2、监测仪器检测仪器为HD-2005型便携式X-γ剂量率仪,设备编号:F12032;测量范围为(1~100000)x10-8Gy/h,能量响应范围:25kev~3Mev;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合格,证书编号:DLjl2022-06912,检定有效期至2023年07月18日,在有效期3、监测方法依据《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及《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等技术规范进行现场测量。将仪器接通电源仪器探头离地1m,设置好测量程序,仪器自动读取10个数据,计算均值和标准偏差。4、其他保证措施本次由两名监测人员共同进行现场监测,由专业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并做好记录。监测时获取足够的数据量,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统计学精度。建立完整的文件资料。仪器校准(测试)证书、监测布点图、测量原始数据、统计处理记录等全部保留,以备复查。监测报告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经过校对、审核,最后由技术负责人审定。8.2.3检测时间与条件2023年7月25日,天气:晴;温度:32.6°C;相对湿度:64.1%。8.2.4检测结果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现状值检测结果见表8-2。表8-2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检测结果测点编号点位描述X-γ空气吸收剂量率检测值(nGy/h)标准差探伤间内2#探伤间南侧30cm96.20.7探伤间西侧30cm4#探伤间北侧30cm89.8探伤间东侧30cm洗片室内90.60.8探伤间北侧55m办公楼62.6探伤间北侧85m门卫71.00.71、检测结果已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2、根据HJ61-2021规范要求,本项目的坐标33.404156°N,119.647859°E与高邮湖坐标33.783659°N,119.419594°E满足经度<5°,纬度<2°,高度<200m,宇响值不做修正的规定,故高邮湖处测得的宇响值10nGy/h,适用于本项目地。8.3.5环境现状调查结果评价表8-2检测数据表明,本项目探伤间区域周围室内(1#~6#)环境γ空气吸收剂量率为89.8~108nGy/h;室外(7-8#)环境γ空气吸收剂量率为62.6、71.0nGy/h,基本处于江苏省天然辐射水平正常波动范围内。'表9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9.1施工期工艺流程简述本次利用旧厂区现有探伤房,并进一步维护改造,将现有6mm铅防护门升级为16mm铅防护门,增加辅助设施及安全防护设施,确保符合规范要求。合理收集处置施工废物后,短暂施工期对环境影响较小。9.2营运期工艺流程简述9.2.1X射线探伤机简介X射线探伤机主要由X射线发生器、控制器、连接电缆及附件组成。控制器采用了先进的微机控制系统,可控硅规模快速调压,主、副可控硅逆变控制及稳压、稳流等电子线路和抗干扰线路,工作稳定性好,运行可靠。X射线探伤机整机外形、内部结构见图9-1。其中,X射线发生器为组合式,X射线管、高压变压器与绝缘体一起封装在桶装套内。X射线发生器一端装有风扇和散热器,并配备探伤机系统表征工作状态的警示灯。X射线管、屏蔽套及附件总称管头组装体。控制器为手提箱式结构,控制面板设置操作按钮和显示窗口,并配备电缆插座、源开关及接地端子的插座盒。2、X射线产生原理X射线机主要由X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X射线管由阴极和阳极组成。阴极通常是装在聚焦杯中的鸽灯丝,阳极靶则根据应用的需要,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各种形状,一般用高原子序数的难熔金属(如鸽、钥、金、钮等)制成。当灯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就“蒸发”出来,而聚焦杯使这些电子聚集成束,直接向嵌在金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高电压加在X射线管的两极之间,使电子在射到靶体之前被加速达到很高的速度。这些高速电子到达靶面作用的韧致辐射即为X射线。典型的X射线管结构见图9-2。3、探伤原理X射线探伤机是利用X射线对物件进行透射拍片的检测装置。通过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对受检工件焊缝处所贴的X线感光片进行照射,当射线在穿过裂缝时其衰减明显减少或增大,胶片接受的辐射增大或减少,在显影后的胶片上产生一个较黑的图像显示裂缝所在的位置,X射线探伤机就据此实现探伤目的。'4、X射线探伤机主要技术参数本项目已购置的X射线探伤机主要技术参数见表9-1。表9-1本项目X射线探伤机主要技术参数表最大管电压最大管电流焦点尺寸射线管辐射角最大穿透钢XXGH-3005300kV5mA45mm9.2.2工作流程X射线探伤机每隔一段时间后需进行训机,然后出爆光曲线。训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射线管真空度,如果真空度不良,会使阳极烧毁或者击穿射线管,导致故障,甚至报废。工作人员在进行X射线探伤前,先在被探伤工件的焊缝处贴上胶片,将探伤工件放于大防护门外的电动平板拖车上,电动平板拖车高度约0.5m,沿轨道运送至探伤间内,人员离开探伤间,关闭防护门,接通电源并开始计时;达到预定的照射时间后关完成一次探伤。然后,冲洗照片、观察照片、出具探伤报告。X射线探伤机存放于探伤间内,不另行设置贮存场所。其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见图9-3。图9-3X射线探伤机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图9-4X射线探伤机待探伤工件图9.2.3工作负荷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公司产品为抽检,根据企业历年实际运行情况,拍片量约5000张/年。建设单位拟配备2名辐射工作人员,专职进行探伤作业。本项目探伤机为周向探伤机,检测工件为新厂区生产完成的产品(主要为各类阀门等)。本项目探伤机每周最多检测工件15个,检测一个工件最多需要5min,则本项目周曝光时间为15×5÷60=1.25h;检测一个工件最多需要拍摄2张胶片,每年最多开展20周,则本项目每年最多检测工件15×20=300个,设备年曝光时间为1.25×20=25h,年拍片数量最多为600张。此外,当X射线探伤机搁置一段时间重5~10kV,直至最大管电压。本项目探伤机单次训机时间约20min,X射线探伤机年最多训机10次,年训机时间为10×20÷60=3.5h。综上,本项目X射线探伤机年累计曝光时间为25+3.5=28.5h,按单周最多训机一次考虑,本项目周最大曝光时间为1.25+0.35=1.6h。人流: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由从工件门进入探伤间进行工件摆放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完成后返回至操作室,确认探伤间内无人员停留后关闭工件门,开始探伤工作。探伤任务结束后,辐射工作人员进入探伤间移出工件。物流:本项目工件由辐射工作人员经工件门运至探伤间内进行探伤检测工作,检测完成后,工件由工件门运出探伤间。9.3污染源项描述9.3.1施工期污染因素分析与评价因子本项目探伤房已经建成,需进一步维护改造,将现有6mm铅防护门升级为16mm铅防护门,室顶增加100mm混凝土防护层,同时增加辅助设施及安全防护措施。需取得资质单位承重设计测算合格后方可实施。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探伤间、操作室等维护改造过程中产生的突发性、冲击性、不连续性的敲打撞击噪声。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本项目建设内容较为简单,施工期最多时期有约4人施工,总施工期约15天,用水按每人每天50L计算,日用水0.2m3/d。废水产生量以80%计,每天产生生活污水0.16m3/d。3、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垃圾主要为组装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包装材料、废螺丝等,生活垃圾以每人每天0.25kg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kg/d。综上所述,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为:施工噪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9.3.2营运期污染因素分析与评价因子辐射污染源:本项目配备1台X射线装置。X射线实时成像装置有用线束输出量参考《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2014)表B.1中数值,泄漏辐射剂量率参考《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表1中数值。散射能量参考《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规范》(GBZ/T250-2014)表2中数值。表9-2本项目X射线实时成像装置输出量参数射线装置有用线束辐射输出量mGy.m2/(mA.min)距靶点1m处的有用线束辐射剂量率(μSv/h)距靶点1m处的泄漏辐射剂量率 XXGH-3005型X射线探伤机11.3(保守取300kV输出量较大值)9.9×1065×103200注:有用线束辐射输出量保守参考表B.1中的较大值。由X射线实时成像装置工作原理可知,X射线实时成像装置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束状态时(曝光状态)才会发出X射线,对探伤房外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产生一定'外照射,因此X射线实时成像装置在开机曝光期间,本项目的辐射源项主要包括X射线有用线束辐射、泄漏辐射、散射辐射。非辐射污染源:本项目不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放射性废水和放射性废气。X射线探伤机开机后产生X射线,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关机后X射线随之消失。3、非放射性污染因素分析X射线探伤机产生的X射线会使空气电离。空气电离产生臭氧(O3)和氮氧化物(NOX),在NOX中以NO2为主,它们是具有刺激性作用的非放射性有害气体。本项目中,臭氧和氮氧化物的产生量均较小。(2)废胶片和废显(定)影液X射线探伤机探伤完成后的洗片、评片过程会产生废显(定)影液和废胶片、清洗废水,均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规定的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16感光材料废物”,废物代码为“900-019-16”。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结合本项目的工作负荷,探伤间每年拍片约600张,每张片子平均约10g,胶片产生40kg,清洗废水约800kg,则本项目废显(定)影液预计产生量共计约12kg/a,清洗废水约240kg/a(含一次、二次冲洗)。以上危险废物收集暂存于新建危废库内,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理。综上分析,本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因子为X射线、非放射性有害气体、废胶片和废显(定)影液、清洗废水。表10辐射安全与防护10.1项目安全与防护10.1.1布局合理性本项目探伤房主要由探伤间、控制室、辅助室、洗片室组成。探伤房为单层建筑,独立探伤间设置防护门。探伤房总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3续。九龙公司生产的阀门等产品于新厂区生产完成后,由工人通过汽车运输至本项目所在旧厂区,送入探伤房内,打开防护门运送至探伤间内,使用X射线探伤机进行探伤操作,探伤结束后再运至新厂区仓库存放,整体生产工序布局合理、衔接紧凑。根据《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第6.1.1款规定“探伤室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周围的辐射安全,操作室应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并应与探伤室分开。”本项目探伤间单位设置,与控制室分开,XXGH-3005型周向X射线探伤机南北水平放置,东西周向照射,控制室和防护门均避开了有用线束的照射,满足以上要求。综上所述,项目布局基本合理。10.1.2项目分区根据《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第6.1.2款规定“应对探伤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分区管理应符合GB18871的要求。”建设单位将探伤间内部及墙体外1m设置为控制区,相邻的控制室、辅助室、洗片室、防护门外3m过道设置为监督区,并在控制区边界防护门处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本项目辐射防护分区的划分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规定。表10-1本项目辐射工作场所两区划分情况表控制区监督区两区划分范围探伤间控制室、辅助室、洗片室、过道划分依据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6.4.1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注册者或者许可证持有者应将下述区域定位监督区:这种区域未被定位控制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a)“采取适当的手段划出监督区的边界”。分区管理措施对控制区进行严格控制,在探伤机工作过程中严禁任何人进入。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c)在控制区的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处设立醒目的、符合附录F规定的警告标监督区为辐射工作人员操作仪器时工作场所,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避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并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b)在监警区入口处的适当地点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辐射防护措施工件门和人员门外粘贴电离辐射警告标识。操作室入口门外粘贴监督区标牌。10.1.3项目屏蔽设计和安全措施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探伤间防护设计情况见表10-2所示。表10-2探伤间防护设计情况一览表设计参数探伤房整体尺寸长15m、宽4.6m、高3.2m探伤间整体尺寸净长5.9m、净宽3.48m、净高3.0m防护措施屏蔽体屏蔽厚度探伤间东侧505mm混凝土+80mm钡水泥探伤间南侧470mm混凝土+80mm钡水泥探伤间西侧470mm混凝土+80mm钡水泥探伤间北侧470mm混凝土+80mm钡水泥防护门16mm铅(改建后最终)屋顶300mm钡水泥防护层+100mm混凝土(改建后最终)通风口探伤间顶设计有通风口1个导轨位于防护门正中间位置,导轨表面与地面凹下300mm。电缆管道方形300×300mm,采用U型底部过墙方式,入口处加盖5mm铅板排风管道直径φ100mm,采用Z型拐角排风注:取得资质单位承重设计测算合格后方可实施。《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相符性:对照规范5.2章节中有用线束屏蔽厚度,本项目探伤机管电压300kV(南北水平放置,东西周向照射相符性如下表:表10-3探伤间屏蔽厚度比对表项目距靶点不同距离处的屏蔽所需厚度/mm有用线束泄露辐射90°散射辐射相符性备注西墙距离2.48m,470混凝土+80钡水泥//符合要求/南墙/距离2m,470混凝土+80钡水泥距离2m,470混凝土+80钡水泥符合要求/东墙距离2m,505混凝土+80钡水泥//符合要求/北墙/距离1m,470混凝土+80钡水泥距离1m,470混凝土+80钡水泥符合要求/屋顶距离2.5m,300钡水泥+100混凝土//改建后符合要求/防护门/距离1.48m,16铅距离1.48m,16铅改建后符合要求/规范要求2m:570,3m:5402m:270/153m:2404m:2102m:300/4.1//2.35t/m3,本次保守计算,80mm钡水泥折80mm混凝土辐射防护能力。综上,结合企业X射线探伤机情况,改建后各墙体及防护门能够满足要求的屏蔽厚《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相符性:本项目已安排2名人员参加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学习相关知识,并通过该平台报名考核,均已考核合格者(详见附件六),符合4.4要求;项目已配备配备辐射剂量率仪和个人剂量报警仪,符合4.5要求;目前尚未指定辐射应急预案,建议企业尽快落实。企业探伤房已设置门-机联锁装置,符合6.1.5要求。由上可知,本项目探伤间防护设计基本满足《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中放射防护相关要求,但仍需进一步维护改造升级。目前探伤房尚未配套相应辅助设施及部分安全防护措施,如各类警戒标识、监控装置、急停按钮、各类指示灯等,建议项目取得环保部门批复文件后尽快落实完善。经与建设单位核实,本项目探伤间单位设置,与控制室分开,XXGH-3005型周向X射线探伤机南北水平放置,东西周向照射,控制室和防护门均避开了有用线束的照射。10.1.4其他安全环保措施1)控制台:控制台拟设计“匙开关”,只有在打开钥匙开关后,X射线管才能出束;钥匙只有在停机状态时才能拔出。2)门机联锁和开门按钮:本项目探伤房工件门及人员门拟设置门-机联锁装置工件门及人员门同时关闭后才能进行探伤作业。门-机联锁装置的设置应方便探伤房内部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离开探伤房。工件门及人员门被意外打开时X射线实时成像装置能立刻停止出束。同时工件门及人员门内门口处设置紧急开门按钮,确保探伤房内部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离开探伤房。3)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本项目工件门及人员门外上方及探伤房内部均拟设置显示“预备”和“照射”状态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并与X射线实时成像装置联锁。“预备”信号设置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探伤房内人员安全离开。“预备”信号和“照射”信号有明显的区别,并且与该工作场所内使用的其他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同时在醒目的位置设有对“照射”和“预备”信号意义的说明。4)指示标志:工件门及人员门外表面拟设置符合GB18871要求的“当心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警示说明;在操作室、配电室入口处张贴监督区标志。5)急停按钮:本项目控制台及探伤房内部四周墙壁上均拟设置紧急停机按钮,确保出现紧急事故时,能立即停止照射。按钮安装位置使人员处在探伤房内任何位置时都不需要穿过主射线束就能够使用。按钮带有标签,标明有使用方法。6)视频监控及固定式剂量率仪:本项目探伤房内和探伤房出入口拟安装监视装置,在控制室的操作台设有专用的监视器,可监视探伤房内人员的活动和探伤设备的运行情况。同时探伤房内拟配置固定式场所辐射探测报警装置。7)通风:本项目探伤房内拟配置机械通风,有效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小时排风管道外口无人员活动密集区。8)门缝搭接:本项目防护门与墙体搭接重叠宽度为200mm,防护门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宽度为10mm。该设计能够满足防护门与墙体重叠部分不小于防护门与墙体缝隙宽度的10倍的要求。9)规章制度:公司拟成立辐射防护管理机构,并制定相关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避免发生误照射事故。除探伤间硬件安全防范措施外,建设单位还将完善和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中第十六条第五款要求,建设单位须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和检测仪器以满足探伤工作的要求。本项目配备2名辐射工作人员,配置个人剂量计2支(委托个人剂量检测后由检测单位配发)、个人剂量报警仪1部及便携式X-γ剂量率仪1台,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后可满足探伤工作要求(详见附件七)。2、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中第十六条第二款要求,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本项目配备2名辐射工作人员,建设单位已安排该2名人员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通过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学习相关知识,通过该平台报名参加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从事辐射相关工作(详见附件六)。3、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每三个月进行检测,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每人一档,由专人负责保管和管理,个人剂量档案应当终生保存。辐射工作人员调换单位的,原用人单位应当向新用人单位或者辐射工作人员本人提供个人剂量档案的复制件。4、定期组织辐射工作人员专业健康体检,并建立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档案。5、定期检查探伤房防护门机联锁装置、照射信号指示灯等防护安全措施。6、探伤工作人员在进入探伤房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携带个人剂量报警仪和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当剂量率达到设定的报警闽值报警时,探伤工作人员立即退出探伤房,同时防止其他人进入探伤房,并立即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7、定期测量探伤房外周围区域的剂量率水平,包括操作者工作位置和周围吐邻域人员居留处。测量值与参考控制水平相比较。当测量值高于参考控制水平时,终止探伤工作并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8、交接班或当班使用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前,检查是否能正常工作。如发现便携式X-γ剂量率仪不能正常工作,则不应开始探伤工作。9、探伤工作人员正确使用配备的辐射防护装置,如准直器和附加屏蔽,把潜在的辐射降到最低。10、在每一次照射前,操作人员都确认探伤房内部没有人员驻留并关闭防护门。只有在防护门关闭、所有防护与安全装置系统都启动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探伤工本项目为X射线探伤机探伤房内固定探伤项目,在探伤过程中不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放射性废水及放射性废气。1、非放射性废气X射线探伤机产生的X射线会使空气电离,从而产生臭氧(O3)和氮氧化物(NOX)。本项目探伤间设圆形通风口1个,位于探伤间靠东南角上方,距离地面约3m,通风口尺寸直径约100mm。通风口外拟设置引风管道,将废气向上引至车间外环境,非人员聚集区,设计有效通风换气量不低于800m3/h,探伤间容积约62m3,有效通风换气次数约3次/h,满足《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6.1.10款要求。2、危险废物洗片、拍片过程中产生的废胶片和废显(定)影液、清洗废水属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16感光材料废物,900-019-16其他行业产生的废显(定)影剂、胶片及废像纸”,本次评价要求建设单位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等要求进行暂存及转移,并委托有相应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对危险废物实行联单管理和台账管理。本项目废胶片产生总量6kg/a,废显(定)影液产生总量12kg/a,清洗废水240kg/a。建设单位于旧厂区车间新建一间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位置见附图3,并配备专门的危废暂存容器对危险废物进行储存。危废暂存间污染控制要求如下:危废暂存间地面按照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拟采用15cm厚灰实+50mm厚C25细石混凝土+3mm厚600g/m丙纶防水一道+15cm厚C25混凝+防腐漆,渗透系数小于≤10cm/s,可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危废暂存间做到够防风、防雨、防晒、防渗、防火,设置照明设施,危废暂存间双人双锁管理,门外设置符合GB15562.2的警示标存放废显(定)影液、清洗废水的废液桶上粘贴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附录A规定的危险废物标签;废显(定)影液、清洗废水应暂存在防渗漏且无反应的容器内,容器内须留足够空间并定期对容器(废液桶)及危废暂存间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将不同类别的危险废物分区存放,并在中间设置分隔过道;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危险废物中不得混入其他废物;做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入库日期、废物出库日期及接受单位名称等;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不得擅自倾倒、堆放危险废物,与具备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签订危废协议,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将本项目产生的废胶片及废显(定)影液、清洗废水委托有资质单位及时转移处置。运行环境管理要求:①危险废物存入贮存设施前应对危险废物类别和特性与危险废物标签等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一致性进行核验,不一致的或类别、特性不明的不应存入。②应定期检查危险废物的贮存状况,及时清理贮存设施地面,更换破损泄漏的危险废物贮存容器和包装物,保证堆存危险废物的防雨、防风、防扬尘等设施功能完好。③贮存设施运行期间,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并保存。④应建立贮存设施环境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度、设施运行操作制度、人员岗位培训制度等。⑤应依据国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结合贮存设施特点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并建立档案。⑥应建立贮存设施全部档案,包括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监测和环境应急等,应按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和归档。⑦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⑧设置符合《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1276-2022)规定的警示标志。本次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将废显(定)影液、清洗废水暂存在防渗漏且无反应的容器内,将不同类别的危废分区存放,并做好危废记录,注明危废名称、来源、数量、入库日期、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等,及时委托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转移处置。综上所述,危险废物将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表11环境影响分析11.1建设阶段对环境的影响1、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组装过程中产生的突发性、冲击性、不连续性的敲打撞击噪声,不使用高噪声设备且施工期较短,此外本项目施工过程均在厂区内进行,经隔声和距离衰减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2、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较短且施工量小,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厂区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不直接外排环境。对水环境影响较小。3、固体废物(1)生活垃圾:施工期间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放至厂内生活垃圾存放点,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2)施工垃圾: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垃圾,经收集后进行分类,回收可再生利用的,外卖至废品回收站;不可利用的固体废物送至厂内固体废物收集点,一并进行处理。经采取以上措施,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影响较小。11.2运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11.2.1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探伤房已建设完成(需进一步维护改建X射线探伤机已购置,但尚未投入使用,本次评价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评估X射线探伤机开机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经向建设单位核实,XXGH-3005型周向X射线探伤机南北水平放置,东西周向钡水泥:以重晶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煅烧得到以硅酸二钡为主要矿物组成的熟料,加适量石膏共同磨细而成,其防辐射能力比普通混凝土强约7~9倍。钡水泥的密度大约为4.7~5.2g/cm3,取最小值折4.7t/m3,混凝土密度约为2.35t/m3,本次保守计算,80mm钡水泥折80mm混凝土辐射防护能力。1、估算公式及相关参数取值根据《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有用线束在关注点处的剂量率可按以下公式进行估算:I——X射线探伤装置在最高管电压下的常用最大管电流,mA,本项目X射线探伤机为5mA;),(mA.min)为单位的值乘以6×104。查GBZ/T250-2014附表B.1,300kV管电压保守取3mm铜过滤条件下输出量为11.3mSv.m2/(mA.minB——屏蔽透射因子;R——辐射源点(靶点)至关注点的距离,m。西墙关注点:2.9m(靶点距离西墙)+0.55m(墙体厚度)+0.3m(关注点位置)=3.75m;东墙关注点:2.0m(靶点距离东墙)+0.585m(墙体厚度)+0.3m(关注点位置)=2.885m;北墙关注点:1m(靶点距离北墙)+0.55m(墙体厚度)+0.3m(关注点位置)南防护门关注点:1.48m(靶点距离南防护门)+0.55mm(墙体厚度)+0.016(防护门厚度)+0.3m(关注点位置)=2.346m;南墙关注点:1.48m(靶点距离南墙)+0.55mm(墙体厚度)+0.3m(关注点位置)=2.33m;室顶关注点:2.5m(靶点距离室顶)+0.40m(改建后墙体厚度)+0.3m(关注点位置)=3.2m;本项目X射线探伤机管电压为300kV,滤过条件为3mmCu,查GBZ/T250-2014630mm-665mm混凝土及6mm铝防护材料,无法由图B.1查得,故本次采用公式法计算屏蔽透射因子:B=10-X/TVL(式11-2)X——屏蔽物质厚度,与TVL取相同的单位;TVL——X射线在屏蔽物质中的什值层厚度,可查表11-1。表11-1X射线束在铅和混凝土中的什值层厚度X射线管电压(kV)什值厚度TVL铅,mm混凝土,cm2008.62502.99.03005.710.04008.2注:摘自GBZ/T250-2014附表B.2由表11-1可知,本项目300kVX射线探伤机相应铅的什值层厚度5.7mm,相应混凝土的什值层厚度10.0cm。结合业主提供的防护资料,探伤间西防护面为550mm,东防护面为585mm、改建后顶部防护面为400mm,改建后防护门为16mm铅。故有用线束条件下B西=10-55/10=3.16×10-6,B东=10-58.5/10=1.41×10-6,B顶=10-40/10=1×10-4(改建后),B防护门=10-16/5.7=1.56×10-3(改建后)。对于漏射辐射屏蔽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关注点处的辐射剂量率B——屏蔽透射因子;R——辐射源点(靶点)至关注点的距离,m;——距靶点1m处X射线管组装体的泄漏辐射剂量率,单位为μSv/h。根据《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表1,本项目取5000μSv/h。(4)散射辐射屏蔽在给定屏蔽物质厚度时,关注点的散射辐射剂量率按《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中给出的公式进行计算:I——X射线探伤装置在最高管电压下的最大常用管电流,单位为mA;H0——距辐射源点(靶点)1m处输出量,μsv.m2(mA.h),以msv.m2/(mA.min)为单位的值乘以6x104,查GBZ/T250-2014附表B.1,300kV管电压保守取3mm铜过滤条件下输出量为11.3mSv.m2/(mA.minGBZ/T250-2014中表2并查附录B表B.2的相应值;表11-2X射线90°散射辐射最高能量相应的kV值原始X射线(kV)散射辐射(kV)150<kV≦200200<kv≦300200300<kV≦400250注:该表仅用于以什值层计算散射辐射在屏蔽物质中的衰减根据上表可知,最大管电压为300kV的X射线探伤机散射辐射能量为200kV。200kV对应铅的TVL为1.4mm,对应混凝土的TVL为86mm。结合业主提供的防护资料,防护门为16mm铅(改建后)。散射条件下B防护门=10-16/1.4=3.73×10-12(改建后)、B北侧=10-55/8.6=4.77×10-7、B南侧=10-55/8.6=4.77×10-7F——R0处的辐射野面积,单位为平方米;C——散射因子,入射辐射被单位面积(1m2)散射体散射到距其1m处的散射辐射剂量率与该面积上的入射辐射剂量率的比;R0——辐射源点(靶点)至探伤工件的距离,单位为米;标准中B.4.2中给出“当X射线探伤装置圆锥束中心轴和圆锥边界的夹角为20°时,R02/F.a因子的值为50(200kV~400kV)”,本项目XXGH-3005型X射线探伤机R——散射体至关注点的距离,单位为米。s根据《辐射源室屏蔽设计与评价》(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所,王时进,2002年9月)中P128给出的天空反散射剂量率计算公式:D——地面参考点的X射线天空反散射剂量率,Sv/h;;D0——在屋顶外2m处的X射线剂量当量率,Sv/h,根据式9-1计算得房顶2m处剂量率为0.20uSv/h;Ω——源与屋顶之间包含的立体角,Sr,经计算约为0.88;X——X射线源至地面点的距离,m,本项目约为0.5m。2、计算结果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XXGH-3005型周向X射线探伤机南北水平放置,东西周向照射。因此探伤间西墙和东墙、顶部受有用线束的直接照射。经核实,探伤机实际工作时会根据工件尺寸调整探伤位置,周向X射线探伤机使用时南北水平放置,东西周向照射。因此,本次环评采用周向X射线探伤机进行理论计算。探伤机使用范围为探伤间内一个东西长1m,南北宽1m的矩形区域,见11-1(a)方框,探伤机与东、西、北、南墙的最近距离分别约为2.0m、2.9m、1.0m、 1.48m,与防护门的最近距离约为1.48m,与室顶的距离约2.5m~3m。XXGH-3005型X射线探伤机射线管辐射角度最大为30°,则有用束半张角最大为15°。Tan15°×2.9m(探伤机与东侧、西侧顶部防护面的最远距离)≈1.20m,0.77m<1.0m(探伤机与北侧防护面的最近距离),0.77m<1.48m(探伤机与南侧防护面的最近距离),故北侧、南侧防护面及防护门受散射、漏射束照射。综上,周向探伤机开机时,东侧、西侧、顶部防护面受有用线束照射,北、南侧防护面及防护门、排风口、电缆口等受漏射线和散射线的影响。图11-1(b)X射线探伤机辐射影响核算参考点示意图a、有用线束的防护计算在西侧、东侧、顶部外分别设置关注点B、C、D,对有用射束照射的屏蔽体进行计算,关注点处辐射剂量率计算结果见表11-3。表11-3西侧、东侧、顶部关注点处的辐射剂量率计算结果关注点射线类型屏蔽层屏蔽厚度mmH0BI关注点到靶点的距离m关注点处剂量率计算值μSv/hD有用线束顶侧防护面400混凝土/(mA·min)5mA3.2B西侧防护面550混凝土3.16×10-63.750.20C东侧防护面580混凝土1.41×10-62.8850.425根据表11-3可知,本项目X射线探伤机开机状态下,西侧、东侧防护面外关注点处的辐射剂量率最大为0.425μSv/h,低于2.5μSv/h的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顶部防护面外关注点处的辐射剂量率最大为33.11μSv/h,低于100μSv/h的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无人到达)。b、北侧防护面及防护门对泄漏辐射及散射辐射的防护能力计算在探伤间北侧、防护门、南侧外设置关注点A、D、G,对仅受漏射线及散射线影响的屏蔽体进行计算,改建后关注点处辐射剂量率计算结果见表11-4。),16/1.4=3.73×10-12(改建后)。表11-4防护门、北侧及南侧关注点处的辐射剂量率计算结果关注点射线类型屏蔽层屏蔽厚度mmH0BI关注点到靶点的距离m关注点处剂量率计算值μSv/hD漏射防护门16.00后)铅5000μSv/h1.56×10-3/2.3461.42散射/(mA·min)3.73×10-125mA2.3464.59×10-8A漏射北侧防护550混凝土5000μSv/h5.01×10-7/1.936.73×10-4散射/(mA·min)5mA1.930.001G漏射南侧防护550混凝土5000μSv/h5.01×10-7/2.334.61×10-4散射/(mA·min)5mA2.337.16×10-4表11-4关注点处的辐射剂量率叠加结果(续)关注点射线类型关注点处剂量率计算值μSv/h泄露辐射、散射辐射的复合作用μSv/h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评价D漏射1.421.422.5满足散射4.59×10-8A漏射6.73×10-41.67×10-32.5满足散射0.001G漏射4.61×10-42.5满足散射7.16×10-4根据表11-4可知,本项目X射线探伤机开机状态下,南侧防护门、南侧防护面、北侧防护面外关注点处的辐射剂量率最大为1.42μSv/h,低于2.5μSv/h的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故改建后南侧防护门、南侧防护面、北侧防护面均满足防护要求。c、排风口及电缆口外剂量率分析本项目排风口位于探伤房顶部西南侧,距西侧和南侧防护面均为85cm,排风口尺寸为直径10cm,采用Z型拐角设计,电缆口设置在探伤间东侧,采用U型底部过墙,入口加盖5mm铅板。排风口及电缆口均可利用散射降低入口的辐射水平,结合图11-2a、11-2b散射示意图,均经过至少三次散射才能达到管口处,根据《辐射防护导论》P189“如果一个能使辐射至少散射三次以上的迷道,是能保证迷道口工作人员的安全。这时,迷道口也只需采用普通门”,本项目探伤房电缆管道、通风管道设计能够满足辐射防护要求。综上,排风口及电缆口外的剂量率能够满足要求。d、天空反散射辐射剂量率分析根据《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规范》(GBZ/T250-2014)中“3.1.2b)1)穿过探伤室顶的辐射与室顶上方空气作用产生的散射辐射对探伤室外地面附近公众的照射。该项辐射和穿出探伤室墙的辐射在相应关注点的剂量率总和,应按3.1.1c)的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Hc(uSv/h)加以控制。”天空反散射辐射水平预测模式采用《辐射防护导论》中推荐模式,具体计算公式由以上公式可导出:0.67——单位换算系数;HL,h——参考点处相应的剂量当量率,Sv/h;m.——透射比;ri——辐射源到屋顶上方2m处的距离m;rs——室外参考点到源的水平距离。D10=I,其中I是电流,是X射线发射率常数,Gy.m2.mA-1.min-1,从《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表B.1查取”与GBZT20-2014表B.1中的X射线输出量为同一物理量),以使该物理量取值与有用射束辐射影响预测计算中取值均查自GBZT250-2014表B.1。Ω——辐射源对屋顶张的立体角,单位为球面度,sr。Ω=4tg-1(ab/cd),其中a是屋顶长度之半,b是屋顶宽度之半,c是辐射源到屋顶表面中心的最小距离,d是源到屋顶边缘的距离,d=(a2+b2+c2)1/2。本项目X射线穿透探伤房顶后因大气散射返回地面,可能会造成探伤房周围出现较高的辐射水平,因此室顶的屏蔽主要考虑穿透X射线的天空反散射影响,本项目使用的周向探伤机,探伤机离地面以0.5m计算,结合本项目探伤房各尺寸参数预测结果如下。表11-5天空反散射的辐射剂量率计算一览表参数abcdΩμGy.m2/hrirsHL,h天空反散射1.742.952.54.2410-44.94根据表11-5,本项目X射线实时成像装置满功率开机曝光时,经天空反散射到达地面关注点的辐射剂量率约9.05×10-4μSv/h,再结合表11-3、11-4计算值,取辐射剂量率最大值,即防护门外,最大值为1.42μSv/h,取最保守情况下叠加后关注点辐射剂量率为1.4209μSv/h,能够满足《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及《工业X射线探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中探伤室辐射屏蔽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要求(不大于2.5μSv/h)。e、探伤间周围主要区域及环境敏感目标处辐射剂量率分析结合表11-3计算结果,探伤间周围主要区域及环境敏感目标处的辐射剂量率远低于关注点数据,详见表11-6。表11-6周围主要区域及环境敏感目标处的辐射剂量率计算一览表方位与探伤间最近距敏感目标射线类型剂量率μSv/h西侧/无//南侧/无//北侧/无//东侧0.585m控制室有用射束<0.4252.50m辅助室有用射束<0.4254.50m洗片室有用射束<0.425根据上述论证,各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剂量率小于0.425μSv/h,满足2.5μSv/h的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要求。11.2.2年有效剂量(含周有效剂量)1、年有效剂量估算公式H——年有效剂量,Sv/a;Dr——辐射剂量率,Sv/h;T——居留因子;t——年受照时间,h/a。2、照射时间确定本项目探伤机每周最多检测工件15个,检测一个工件最多需要5min,则本项目周工作时间为15×5÷60=1.25h;检测一个工件最多需要拍摄2张胶片,每年最多开展20=25h,年拍片数量最多为600张。3、停留因子确定根据《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居留因子列于表11-7。表11-7居留因子的选取场所居留因子T停留位置本项目全居留1控制室、洗片室、办公室、临近建筑物中的驻留区探伤间东侧控制室、辅助室、洗片室部分居留走廊、休息室、杂物间探伤间车间内其他区域偶然居留厕所、楼梯、人行道探伤间南侧夹道4、职业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含周有效剂量)建设单位拟配备2名辐射工作人员,专职进行探伤作业,经核实,2名辐射工作人员将同时开展探伤工作。X射线探伤机工作状态下,对工作人员影响的区域主要在爆光室东侧的控制室、辅助室、洗片室等区域,根据理论预测结果,职业人员活动区域最大辐射剂量率为0.425μSv/h,出现于探伤间控制室内,居留因子取1,由(式11-5)估算职业人员的年有效剂量为:H=0.425÷1000×1×25≈0.011mSv/a(年由以上估算结果可以看出,职业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及周有效剂量均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的20mSv/a的剂量限值。5、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含周有效剂量)探伤间室顶无人员居留,X射线探伤机工作状态下,对公众成员影响的区域主要在南墙及防护门外。改建后防护门外辐射剂量率最大为1.42μSv/h,该区域为夹道,基本无人员居留,居留因子保守取1/8。由(式11-5)分别估算出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为:H=1.42÷1000×1/8×25≈0.004mSv/a(年由以上估算结果可以看出,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周有效剂量均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的1msv/a的剂量限值。11.2.3运行分析与评价由上述运行期间的分析可看出,江苏九龙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在取得资质单位承重设计测算合格且改建完成后使用探伤房及现有型号X射线探伤机时,正常运行期间:探伤间四周墙体、通风口及防护门外30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食品工厂设计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环保造纸原料的选择考核试卷
- 液力元件在港口起重机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现代金属工艺品设计创新与实践考核试卷
- 水产加工品安全监管与质量控制措施考核试卷
- 电声器件在安防报警系统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电子电路的智能穿戴设备电池管理考核试卷
- 电吹风风力减弱修理考核试卷
- 电机制造中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考核试卷
- 2025年-海南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2025年签订好的劳动合同模板
- 物理试题2025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及答案
-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 【9道一模】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九年级中考一模道法试卷(含答案)
- 控烟知识培训课件
- 设备的技改和更新管理制度
- GB/T 5453-2025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 2024年四川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招聘笔试真题
- 做好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措施
- 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
- 2025年郑州科技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