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莆田六中高三第一次统测(一模)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福建省莆田六中高三第一次统测(一模)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福建省莆田六中高三第一次统测(一模)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福建省莆田六中高三第一次统测(一模)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福建省莆田六中高三第一次统测(一模)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福建省莆田六中高三第一次统测(一模)生物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2.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35S和32P标记同一个噬菌体,通过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的差异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噬菌体DNA含n个碱基,转录得到的mRNA碱基数一定为n/2个C.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中存在氢键的断裂和形成D.一个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繁殖多代最终获得均被15N标记的噬菌体3.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A.尿液中有大量糖原 B.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C.胰岛A细胞的分泌增强 D.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葡萄糖增加4.某个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1/4,Aa个体占1/2,由于某种原因aa失去了繁殖能力,不考虑迁移、突变等因素,则在其第二代中基因型AA的频率为()A.4/9 B.1/4 C.1/3 D.1/85.物质a是一种来自毒蘑菇的真菌霉素,能抑制真核细胞RNA聚合酶Ⅱ、Ⅲ参与的转录过程,但RNA聚合酶Ⅰ以及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其均不敏感。下表为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的分布、功能及特点,相关分析合理的是()酶细胞内定位参与转录的产物对物质ɑ的敏感程度RNA聚合酶Ⅰ核仁rRNA不敏感RNA聚合酶Ⅱ核基质hnRNA敏感RNA聚合酶Ⅲ核基质tRNA对ɑ的敏感程度存在物种特异性注:部分hnRNA是mRNA的前体,核基质是细胞核中除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成分。A.三种酶的识别位点均位于DNA分子上,三者发挥作用时都能为反应提供能量B.翻译过程和三种酶直接参与的转录过程中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C.使用物质ɑ会导致肺炎双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而影响其生命活动D.RNA聚合酶I的活性减弱会影响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I、II的合成6.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如下图。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现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A.1/2 B.3/5 C.1/3 D.2/57.蛋白质是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和溶酶体B.胰岛素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C.细胞免疫主要依赖于抗体来实现D.淀粉酶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砖红色8.(10分)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二、非选择题9.(10分)某种多年生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为XY型,花色有紫、白两种情况。研究人员让两株纯合的紫花个体杂交,F1全为紫花,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紫花:白花=15:1,而开白花个体全为雄性(不考虑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此种植株花色的等位基因有________对,控制花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当控制花色的基因全部非纯合状态下,紫色雌花的药用价值很高。由于管理不当造成了亲本与F1植株全部死亡。请利用F2中的个体设计实验,选出药用价值很高的雌株。仅需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科学家将抗胰蛋白酶基因转入山羊体内,并在其乳腺中获得高效表达,该转基因山羊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将治疗肺气肿的a-抗胰蛋白酶基因导入山羊体内,转基因山羊就可以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转基因山羊培育过程中,过程①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也就是____________。艾弗里等人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他们所做的实验不仅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还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2)选取的山羊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一般都选用传至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3)收集的卵母细胞,要在体外培养到___________(填时期)。在过程②之前,必须先去除受体卵母细胞的细胞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转基因山羊的培育还依赖于许多技术手段,其中过程③代表的技术手段为________。若要保证获得的转基因山羊为雌性,在过程③之前需要对重组胚胎进行___________。11.(14分)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是野生型酵母菌的突变菌株,其线粒体功能丧失,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科研人员为获得高产酒精的呼吸突变型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酵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至少答出2个)。(2)为优化筛选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条件,研究人员设计了紫外线诱变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表中A、B、C分别是__________。据表中数据分析,最佳诱变处理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别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照射时间/minA1.51.52.02.02.02.52.52.5照射剂量/W1215171215B121517照射距离/cm1820222022182218C筛出率/%371351564711(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如果出现___________的菌落则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研人员为检测该呼吸突变型酵母菌是否具备高产酒精的特性,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推测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__________(填“适宜”或“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人血清白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人血浆中制备。下图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的两条途径。(1)为获取HSA基因,首先需采集人的血液,提取_____________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SA基因。下图中箭头表示一条引物结合模板的位置及扩增方向,请用箭头在方框内标出另一条引物的位置及扩增方向。(2)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构建在水稻胚乳细胞内特异表达rHSA的载体,需要选择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单选)。A.人血细胞启动子B.水稻胚乳细胞启动子C.大肠杆菌启动子D.农杆菌启动子(3)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4)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有活性。与途径Ⅱ相比,选择途径Ⅰ获取rHSA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须确认rHSA与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学功能一致。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高中几个主要实验的材料选择、试剂选择、操作步骤等【详解】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1/3的空间,A错误;在DNA鉴定实验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D正确,所以选A。【点睛】注意题目中的“果酒”、“装满”2、C【解析】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DNA。同位素示踪法探究证明其遗传物质是DNA,用35S标记的蛋白质的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用32P标记的DNA的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打开氢键。【详解】A、用35S和32P标记同一个噬菌体,上清液和沉淀物均含放射性,应该用35S和32P应该分别标记噬菌体,A错误;B、转录过程不一定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完全转录,mRNA是经过剪切之后的所以碱基数比n/2少,B错误;C、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复制过程既要氢键断裂又要形成,C正确;D、不管繁殖多少代,子代中只有2个带标记15N,D错误。故选C。答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复制和转录等的过程,将DNA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3、D【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胰岛素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二者是拮抗作用。【详解】A、糖原是多糖,尿液中不可能含有多糖,A错误;B、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C、由于血糖浓度升高,所以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含量,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含量,C错误;D、由于血糖浓度升高,所以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葡萄糖增加,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水平衡和血糖调节,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在高浓度的溶液中水平衡调节过程,以及血糖升高的调节的过程。4、A【解析】

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型个体占该群体个体总数的比率。根据群体中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可计算出不同基因型的频率。【详解】种群中aa个体不育,可育个体中AA:Aa=1:2,该群体产生的雌雄配子中,A配子均占2/3,故第二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2/3=4/9。故选A。5、D【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三种RNA聚合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同,参与转录的产物有所不同,对物质ɑ的敏感程度不同。【详解】A、酶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A错误;B、转录过程中发生T-A,A-U,C-G和G-C的碱基配对方式,翻译过程中发生A-U,U-A,C-G和G-C的碱基配对方式,B错误;C、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物质ɑ不敏感,故物质ɑ不会导致肺炎双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C错误;D、RNA聚合酶I参与rRNA的形成,故其活性减弱会影响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I、II的合成,D正确。故选D。6、B【解析】

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无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人数多于女性,因此最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Ⅱ-5其父母表现正常,生下了Ⅱ-2患病女儿,所以其父母基因型是Hh和Hh,本人表现正常,因此基因型及比例为1/3HH,2/3Hh,本人能够产生的配子及比例H∶h=2∶1,与携带者Hh婚配生下了表现正常的孩子,携带者产生的配子及比例H∶h=1∶1,配子随机结合排除hh患病的情况,所以Hh携带者的比例为3/5。故选B。本题只需看甲病,所以题干中的“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和乙病的情况都属于干扰信息。7、B【解析】【分析】试剂成分实验现象常用材料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A:0.1g/mLNaOH紫色大豆、蛋清B:0.01g/mLCuSO4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花生苏丹Ⅳ红色还原糖

斐林试剂、班氏(加热)甲:0.1g/mLNaOH砖红色沉淀苹果、梨、白萝卜乙:0.05g/mLCuSO4淀粉碘液I2蓝色马铃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种类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因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详解】A、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B、胰岛素分子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C、细胞免疫主要依赖于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来实现,C错误;D、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D错误。故选B。8、D【解析】

四个池塘实验对照比较,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可见甲、丙是捕食者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甲、乙、丙相对数量发生变化,说明捕食者数量会影响甲、乙、丙之间的竞争关系。【详解】从放入捕食者后蝌蚪的存活率可知,甲、丙两种蝌蚪随捕食者种类增加,存活率下降,而乙蝌蚪存活率增加,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不符合题意;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看出,随着放入捕食者数目的增多,甲和丙的存活率减少,乙的存活率增加,说明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B不符合题意;从池塘1的结果可知,三种蝌蚪竞争的结果是乙的存活率很低,甲和丙的存活率很高,此条件下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不符合题意;因为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所以随捕食者数量增加,甲和丙数量减少,与乙的竞争减弱,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多,D符合题意。

故选D。二、非选择题9、两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性染色体(或X)上让F2中的紫花雌株分别与白花雄株杂交,单株收获种子并分别单独种植,统计F3中花色性状及比例。F3中紫花:白花=3:1的亲本雌株为所需植株【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子一代全部为紫花,子二代出现了白花,说明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又因为子二代紫花:白花=15:1,是9:3:3:1的变形,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说明该性状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开白花个体全为雄性,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详解】(1)由于F2中紫花:白花=15:1,是9:3:3:1的变形,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因此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F2中开白花个体全为雄性,说明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又由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另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2)假设控制此种植株花色的等位基因用A、a和B、b表示,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XBXb的植株上的紫花是高药效花。又因为亲本与F1植株全部死亡,则可用子二代中紫花雌株分别与白花雄株杂交,单株收获种子并分别单独种植,统计F3中花色情况及比例;若F3中紫花:白花=3:1,则该紫花雌株即为所需要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根据9:3:3:1的变形判断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对数,并能够根据后代表现型在雌雄性中的差异判断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在性染色体上。10、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Ⅱ中期”)保证核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含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胚胎移植性别鉴定【解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详解】(1)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艾弗里证明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还证明了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2)成纤维细胞一定要选择传代培养10代以内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因为这种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3)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去除细胞核的目的是保证核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含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4)将重组胚胎移植到山羊体内属于胚胎移植,在移植前,需要对重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知识,考生需要熟记教材知识点。11、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ATP,用于酵母菌的繁殖温度、气压、PH值1.5、17、20照射时间2.0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TTC鉴别白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或“NADH”),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不适宜在8-32小时发酵时间内,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产酒精量小于野生型【解析】

1、实验设计的原则为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3、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还原性氢,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大量还原性氢和二氧化碳,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性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能量。【详解】(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是为了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ATP,用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酵罐中的温度、气压、PH值等发酵条件。(2)实验设计遵循的是单一变量原则,由表可知,照射时间和照射剂量以及照射距离的值是固定的3个,即照射时间(1.5、2.0、2.5),照射剂量(12、15、17),照射距离(18、20、22),故123组照射时间一定,故1组照射时间应为1.5,同理456组照射剂量一定,6组的照射剂量为17,789组照射距离一定,对应的9组照射距离为20,从表中可以分析得出第5组诱变效果最好,即在照射时间2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的条件下。(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利用这个原理,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TTC,这样的培养基具有筛选的功能,属于选择培养基。由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或“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