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司马迁在关于《春秋》的讨论中,将《春秋》视为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世界模型:具有启发性,因为它传达了孔子贤明的判断;具有典范性,因为它教会我们自己理解世界;具有诊断性,因为它帮助我们辨别错误并相应地调整我们的行为。司马迁写作的历史以类似的方式运转,他想通过《史记》努力地去塑造他的模型,从而影响这个世界。我们谈到“改变历史的书籍”,不能不想到《春秋》和《史记》。《史记》就像它的原型《春秋》一样,都是企图用说教的形式来代替世俗的权力对社会产生作用。正如司马迁对《春秋》的描述:“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在这种观点里,《春秋》本身被当作人类世界的规则。所以,司马迁认为《春秋》必须被阅读才能产生效果,才能实现孔子“为国以礼”的理想。正如孟子所写:“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所有这一切背后的认识是,通过正名可以重塑世界。孔子强调名称与实际事物应当相符,即每个社会角色都应该符合其名称所代表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反叛和谋杀在书中被明确定罪,这些行为就会因被震慑而消失,社会的和谐就不再依赖于严格的法律和惩罚,而是通过“礼”这种神奇的、非强制的手段。正如孔子所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在这里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正确的言语必须受到礼制的约束,如果言语被不适当地使用,将导致混乱和道德失衡。《论语》中有两个段落表明了孔子著名的“正名”主张。其一,他指出,如果被邀请去治理卫国,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正名。当他的对话者对这个计划表示惊讶时,孔子解释说,名不正将导致礼乐不兴,这样会导致刑罚失当。其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换句话说,孔子认为社会的顺利运转取决于人们正确履行社会规约他们的角色。汉代的学者认为,他们仍然可以从《春秋》中听到孔子的声音,他们急切地找寻文本,从中寻找孔子如何用恰当的词语评论历史事件的证据。因此,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关于《春秋》的讨论中写道,有国者、为人臣者、父亲和儿子都必须学习《春秋》,这样他们才能恰当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避免导致被误解的灾难。他继续写道:“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司马迁的这段文字清楚地提到了孔子的“正名”学说,当他提出他的《史记》以《春秋》为蓝本时,他的意思是,《史记》继承了孔子通过语言改造世界的方案。阅读《史记》,我们可以明确地感觉到司马迁在践行这种方案。虽然历史事实可能无法充分表现奖善惩恶的“天道”,但历史学家可以通过识别有价值但被遗忘的个体,通过谴责那些因行为而损害了良好声誉的人,增加宇宙中正义数量的累积。历史学家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工作来验证天道。对历史学家来说,完成他们试图发现的过程似乎是一个无望的循环,但司马迁从未认为历史学家只是一个中立、客观的观察者。相反,他从一开始就相信历史学家在宇宙的顺利运转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摘编自侯格瑞《青铜与竹简的世界——司马迁对历史的征服》之“改造世界”)材料二:侯格瑞阅读《史记》的方法有两大亮点:首先是独特的阅读视角,即凌空鸟瞰、把握全貌。每一个人读《史记》都是一篇一篇地读,侯格瑞本人也一定是这样。但侯氏的阅读方法与一般读者大相径庭的是:侯氏是鸟瞰,一般读法是在地面上平视。《史记》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宇宙世界”,鸟瞰才能看到全貌,平视只能看到一个局部。在这里,“阅读”已不只是在浏览,而是探讨、创作,或者叫深度阅读,要把体会、感悟写成论文,写成著作。平视的读法,是对《史记》记载的每一件历史事件的思考,或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思考。所以,平视的读法看到的是《史记》分门别类的编纂史料,做历史判断的思维受到局限。而侯氏的鸟瞰看到的是一个“宇宙世界”模型,对历史判断的思维境界上升了几个台阶。其次是独特的阅读方式。一般的阅读是沿着阅读的对象思考问题,侯氏的阅读是演示创作阅读对象的过程,即演示司马迁的创作过程。例如鲁隐公之被弑、卫州吁之篡权,一般的读者限于对所见记载作思考,侯氏的阅读则是从模块上把所有关于鲁隐公、卫州吁的历史碎片集中起来按时间顺序排列,思考司马迁为什么选择这些历史碎片,它是怎样组装在模块上的,也就是用演示司马迁的创作过程来解释鲁隐公为什么被弑、卫州吁是怎样篡权的。这一阅读方式与其阅读视角是紧密相连的。它告诉我们通过阅读《史记》探究某一个问题时,首先要从《史记》各体例中把相关事件的记述全部集中起来,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历史碎片。它在各部分,即在各个篇章的记载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些不同,司马迁是怎么思考的,司马迁的结论是什么。这样的思维路径能使每位读者都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节选自张大可《侯格瑞是怎样读<史记>的》)【注】侯格瑞(GrantHardy):是美国当代汉学界最知名的《史记》研究学者。他书名中的“青铜”指代中国在那段历史时期的物质世界,用“竹简”指代司马迁根据这段历史写成的历史著作《史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非常重视名称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提出“正名”的主张,希望通过言语的形式实现其“为国以礼”的思想。B.材料一认为司马迁并不会完全客观地记录历史,他主要是想通过自己的工作去验证天道,达到奖善惩恶、改造世界的目的。C.材料一认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力主要来自《春秋》,他认识到《春秋》的多种功能,想以此为蓝本书历史来影响世界。D.材料二总结了侯格瑞阅读《史记》方法中的两大亮点,但材料一主要展示其独特的阅读视角,几乎不涉及独特的阅读方式。2.材料二中关于侯格瑞“鸟瞰式阅读”与普通读者“平视阅读”的本质区别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是否关注历史人物的个体命运。 B.是否将《史记》视为“宇宙世界”模型。C.是否按时间顺序排列历史事件。 D.是否撰写研究论文表达个人观点。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对《史记》认识的一项是()A.《史记》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史记》叙述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对刘邦动杀机,把项羽塑造成重“礼”之人。C.《史记》根据个人的地位和影响把人物传记部分分为本纪、世家和列传三类。D.《史记》把孔子、陈涉等身份相对低微之人列入记述诸侯的“世家”之内。4.侯格瑞在材料一中谈自己对《史记》的理解和评价,为什么用大量篇幅讲述《春秋》和孔子?5.《史记·屈原列传》讲述了在楚国日趋衰亡的背景下屈原由被楚怀王信任、疏远到流放的过程,以及与渔父对话和投江自尽的细节,前人评价说“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请结合材料二说说我们该怎样深读这篇史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过封锁线①茅盾昨夜朦胧的月光下只觉得这大房子像个堡垒,今天白昼再进来一看,嘿,这简直可以说是一座要塞。那一圈围墙,团团四周全是上下两层枪眼,门楼顶上居然雉蝶式,而且是平顶,必要时这就是机关枪阵地。说它像一座城,实在不嫌夸大。现在这“城”中就住了十几家老百姓。他们腾出一间招待那五个客人——逃难的外江佬。五个客人洗过脸,都坐在阔大的木板铺上,看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而那大孩子是被派来招呼他们的。他们要问的话很多。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今晚能不能走。他们还想多知道一点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过去两个晚上的夜行的经验,特别是行列常常脱节,走不快的人急得要命——这一些不大好的秩序,使得他们想起了就满心不安,问话就多了,但是这大孩子只能说客家话。客人中的老徐能说半生不熟的广府话。和这大孩子双方都半懂不懂地攀谈了好一会儿,仿佛弄明白了:今晚走的路要通过敌人在公路上的两道封锁线。一个年青人带着个墨水瓶走进房来,就在靠近窗洞的桌旁坐下,在一本笔记簿上写起什么来。客人们认识这面孔。昨夜在半山松林里,他是彻夜担任警卫的。虽然看样子他并不有闲,可是五个客人不肯放过他,谈话就开始了。这青年懂得国语,也能说几句,虽然十分生硬,他告诉他们:今晚能走,不过要通过两道封锁线。“是不是你送我们去?”“现在还没晓得。”“我们希望你能去。因为你能说国语,我们路上方便些。”他点一下头,不说什么,谈话暂时中断。他拿出一本相当厚的书,很用心地读着,时时在笔记簿上记下些什么。客人们瞥见了这书名是《论民族民主革命》,话题又来了。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道他是南洋华侨,在新加坡做机器工人,广州失陷以后和许多热血的华侨子弟跑回祖国来,参加了抗战的阵营,他姓张。……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两颗,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你也去吗?”客人之一好奇地问了一句。他笑嘻嘻点着头。“还有谁是去的?阿张呢?”又问。他很快的说着客家话。“他说什么?”客人之一问他的同伴。“他说,路上如果碰到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勉强能听懂的老徐回答。“不要只顾快走,以至失了联系……”这是客人们向姓张的青年提出的要求。阿张都答应了。可是他再三叮嘱:“不可以打手电,不可以吸烟,不可以谈话。昨晚我们看见远远有火光,还当是敌人呢!”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阿张的肩头斜挂着卷成一团的军毡,腰间是手榴弹、手电筒,手里是一支手枪。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紧接着他,两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他撮口吹了一声,这一行人就在夕照中移动。第一次休息以后,月亮已经高挂天空,照的田野里一片苍白。这对于通过封锁线,是一种威胁,“不要作声,不要吸烟”的叮咛又重复了一次,“不要太走快”的要求也重复了一次,于是又上路了,一片树林横在前方,疏疏落落的,但月光已被遮去了不少、穿过这树林,又走过一大片旷野,猛看见远处有像高墙一般的东西,却是连绵的山冈,一行人和这遥远的山冈平行而进,又走了若干时,便见白森森地横在前面的像是一条河,队伍先头的人忽然步子加快了,客人们跟着,不多会儿,已经走近那“河”边,这才知道原来是一条公路,“这该就是所谓封锁线罢?”客人们心里这样想。然而队伍还是不停地走,而且还是急急地走,终于又遇到了树林,这才停下来休息。“刚才走过的就是封锁线罢?”客人们问。“不是,下去才是封锁线。不过这里两边山上全有敌人的哨位,这里是危险区域。”神情又紧张起来了,可是不慌。因为客人们最怕在这陌生地方掉了队,可是今晚的秩序很好,整然是行军的姿态,就增加了他们不少勇气。上路的时候,客人们又看见他们这休息的地点原来也是经过选择的;不但有树木隐蔽,而且还是个洼地。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有两个瞭望哨在两三丈树林外的高地上呢!一小时以后,所谓的封锁线也平安通过了,然而队伍忽在旷野中停止,阿张和其他的队员聚在一处,悄悄地说了一些话,便又发令再走。大概十多分钟以后,队伍又停止了。这回是在平坦的旷野里,远远近近有些矮小的松树。他们采了些松枝,插在白色的衣包上,阿张将他的手电筒也藏在衣襟里。“前面的山头,就有敌人的哨位,”阿张悄悄地对客人们说,“我们要从山脚下偷偷地过去。不要作声,连咳嗽也要耐住。脚步也要轻些。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过去。”这是第二道封锁线了。月光很好。前面那山头看的很清楚。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当人们躺在树下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瞭望哨。客人想起出发以前这大孩子说的,要是遭遇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都不禁微笑。“今晚过封锁线,然而没有昨晚路上那样慌乱,无秩序。”客人之一自言自语地,“可见调度是不可少的。”(写于1942年11月,有删改)[注]①香港沦陷后,茅盾从香港脱险到达桂林,中间经历了两个月的奔波。茅盾曾不止一次地谈到党领导下的东江游击队抢救文化人的功劳,并称之为“史无前例的伟大工作”。本文即是以这段惊险且极富传奇色彩的经历为背景的短篇小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从客人的视角来描写革命战士们过封锁线时的语言、动作,小说真实可信。B.本文在处理过封锁线这一情节时,未着笔于敌我双方的火力交锋,但情节张弛有致。C.“队伍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用比喻手法,突出队伍行进迅速与敏捷。D.文中多次描写月光“照得田野里一片苍白”,其主要作用是暗示自然环境的优美恬静。7.关于那个大孩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孩子和《百合花》的小通讯员年龄相差无几,而且都是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的好青年。B.大孩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并且担任不同的工作,可见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战士”。C.开头擦步枪的是这个大孩子,结尾他又担任瞭望哨,形成了首尾的呼应,结构圆合。D.大孩子只会说客家话,合乎地域特征,突出了众志成城,共同反击外敌入侵的主题。8.文中没有写与敌人的正面交锋,但笼罩着紧张的氛围,这种氛围的逐步强化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9.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过封锁线》如同《荷花淀》,也没有交代革命者的具体姓名。《过封锁线》塑造了哪些革命者形象,请简要分析。文中革命者群像有什么的共同特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八年二月,复拜相,安石承命,即倍道来。《三经义》成,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子雱为龙图阁直学士。雱辞,惠卿劝帝允其请,由是嫌隙愈著。惠卿为蔡承禧所击,居家俟命。雱风御史中丞邓绾,复弹惠卿与知华亭县张若济为奸利事,置狱鞫之,惠卿出守陈。十月,彗出东方,诏求直言,及询政事之未协于民者。安石率同列疏言:“晋武帝五年,彗出轸;十年,又有孛。而其在位二十八年,与《乙巳占》所期不合。盖天道远,先王虽有官占而所信者人事而已天文之变无穷上下傅会,岂无偶合,周公、召公,岂欺成王哉?其言中宗①享国日久,则曰‘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不敢荒宁’。其言夏、商多历年所,亦曰‘德’而已。裨灶②言火而验,欲禳之,国侨不听,则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侨终不听,郑亦不火。有如裨灶,未免妄诞,况今星工哉?所传占书,又世所禁,誊写讹误,尤不可知。陛下盛德至善,非特贤于中宗,周、召所言,则既阅而尽之矣,岂须愚瞽复有所陈。窃闻两宫以此为忧,望以臣等所言,力行开慰。”帝曰:“闻民间殊苦新法。”安石曰:“祁寒暑雨,民犹怨咨,此无庸恤。”帝曰:“岂若并祁寒暑雨之怨亦无邪?”安石不悦,退而属疾卧,帝慰勉起之。其党谋曰:“今不取上素所不喜者暴进用之,则权轻,将有窥人间隙者。”安石是其策。帝喜其出,悉从之。时出师安南,谋得其露布③,言:“中国作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我今出兵,欲相拯济。”安石怒,自草敕榜诋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材料二:熙宁七年,辽主洪基遣泛使萧禧来言河东地界未决。八年再来,必欲以代州天池分水岭为界。诏询于故相文彦博、富弼、韩琦、曾公亮以可与及不可许之状,皆以为不可。王安石当国,言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于是诏不论有无照验,掷拨与之。往时界于黄嵬山麓,我可以下瞰其应、朔、武三州,既以岭与之,虏遂反瞰忻、代,凡东西失地七百里。案庆历中,虏求关南十县,朝廷方以西夏为虑,犹不过增岁币以塞其欲,至于土地,尺寸弗与。熙宁之兵力胜于曩时,而用萧禧坚坐都亭④之故,轻弃疆埸设险要害之处。安石果于大言,其实无词以却之也。孙权谓:“鲁肃劝吾借刘玄德地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关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辨,外为大言耳。”安石之语亦然。(节选自洪迈《容斋五笔卷一·王安石弃地》)【注】①中宗,即商中宗。②裨灶,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精通占卜。③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文书。④都亭,即都亭驿,相当于今天的国宾馆。10.材料一画波浪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先王A虽有官B占C而所信者D人事而已E天文之变F无穷G上下H傅会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火,发生火灾,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若火之始然”中的“火”的意思不相同。B.属,借口,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中“属”的意思不同。C.是,“认为……正确”,与成语“唯利是图”中的“是”的意思不同。D.穷困,贫穷困乏,与《离骚》“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中的“穷困”意义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置狱鞫之”,吕惠卿被逼出任陈州知州,是因为他和华亭县知县张若济共同犯法谋利一事得到证实而遭到御史中丞邓绾的弹劾。B.针对安南叛乱的布告内容,王安石不思变法的失误,反而大怒,并亲自草拟敕文加以批驳,但列传却用了“诋”字,可见史传作者态度微妙。C.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担起重任,也正是这一年,北宋与辽帝国在河东重新划界,从东到西失地达七百里,洪迈认为王安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D.庆历年间,辽国要求北宋割让关南十县,朝廷只是每年多给了对方一些钱财,连尺寸土地都没有放弃,洪迈赞许这种做法。13.把材料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八年二月,复拜相,安石承命,即倍道来。(2)诏询于故相文彦博、富弼、韩琦、曾公亮以可与及不可许之状,皆以为不可。14.洪迈认为王安石主持国政,只会夸大其词而不解决实际问题,你同意这种评价吗?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将进酒①陆游我欲挽住北斗杓②,常指苍龙③无动摇。春风日夜吹草木,只有荣盛无时凋。我欲划断日行道,阳乌当空月杲杲④。非惟四海常不夜,亦使人生失衰老。如山积麴⑤高崔嵬,大江酿作蒲萄醅。颓然一醉三千杯,借问白发何从来。[注]①此诗写于南宋庆元三年。时宁宗在位,韩侂胄为相,权倾朝野。作者已75岁,闲居故乡山阴。②杓(biāo):北斗星斗柄部分。③苍龙:星宿四象之一。北斗星柄指向苍龙时为春季。④杲杲:明亮的样子。⑤积麴(qū):堆积的酒麴。麴,今作“曲”。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展开想象,想要留住春天,希望万物繁盛,没有衰败,表达了挽留美好时光的愿望。B.中间四句诗人想使日月同辉,长为白昼,是因为作者惋惜人生之半沦为黑夜,没有更多时间行乐。C.最后四句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明希望陶醉酒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年老的思考及疑问。D.全诗使用“北斗杓”“苍龙”“日月”“四海”“大江”等宏大意象,给人广阔雄浑之感。16.李白和陆游都在饮酒的状态中写下了《将进酒》,请比较诗中两位诗人形象特点的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在中国古代具有军事防御的重要功能,这从贾谊《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可以看出。(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将庄宗“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对比,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3)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引用了《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同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直面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不仅勾勒出山间与平地的自然风物之别,也揭示了植物的生存“智慧”——能感知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推迟开花日期。植物开花的时间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等,其中温度影响最大。每种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甲),超出这个范围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作用,植物选择开花日期也遵循这一原则。牡丹“姗姗开迟”须等到天气完全转暖后,而水仙喜爱在春寒未褪时率先开花,温度渐渐升高,玉兰追随水仙的脚步开始吐蕊。①植物一般必须经过一段持续低温的时期,②就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③这种现象叫做春化作用,④通过植物感知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⑤而先冷后热的温度变化就像植物开花的信号,⑥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大多数花在春天开的原因。如果气候异常,植物的开花日期也会紊乱。如暖冬时,气温急剧升高,(乙)。这可能会导致这些植物在后续的严寒中被冻伤,引发存活率和果实产量低等问题。因此,了解植物的春化作用机制,对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和繁殖(1)。春化是复杂的植物生理过程。表面上看都是经历温度变化才能孕育花芽,实际上,植物的春化基因虽(2),但作用原理相似。一般认为,植物能通过茎尖的生长点来感知温度变化拟南芥受到低温处理时,负责抑制开花的FLC基因的表达会下调,为后续升温时开花做准备:开花后,FLC基因会重新激活,防止植株在错误的时机开花消耗养分。谷物中也有应对温度变化的基因,如小麦的春化基因TaSEP3-D1也能调控小麦的抽穗期,而抽穗期直接影响小麦的开花情况和产量。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二段方框处应该用“负”还是“副”?请简要说明理由。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2.请对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改写。要求: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符合逻辑,表达流畅;可适当增删部分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俗话说:“手工手工,动手有功。”在人工智能引发历史性变革的时代,“手工”作为一种特别的生产力、创造力,已然重新登场,并成为一种时尚。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C2.B3.A4.①通过《春秋》来推究司马迁写作意图。作者看到了《春秋》对司马迁的深刻影响,认为司马迁也想通过写作建构自己的世界模型,从而达到影响世界的目的。②以孔子的“正名”思想来阐释司马迁的写作原则。作者认为司马迁继承了孔子重视礼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编写历史,达到扬善惩恶的目的。5.①用凌空鸟瞰的阅读方式整体把握《屈原列传》,除了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爱国精神外,还要体会司马迁本人的创作思想和情怀。②要学会演示历史学家的创作过程,《屈原列传》把屈原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背景下,启发读者思考忠臣与国家兴亡的关系;屈原与渔父对话和投江自尽的细节,展示了一个忠臣的内心世界和高洁品质等。这样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塑造屈原的形象。【答案】6.D7.A8.①节奏紧凑,层层推进。从出发前的全副武装、周全部署,到行军过程的快慢行止,最后一道封锁线的严阵以待,叙事节奏加快。②突出人物形象。封锁线上,遍布敌人哨位,战士们步步营,小心谨慎,可见训练有素,能力出色。③突显主题。护送任务困难重重,更能突出队伍久经历练的强大,表达了作者的崇高敬意。④紧张的氛围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带给读者惊心刺激的阅读体验。9.①大孩子:在残酷的战争中快速成长的革命战士,代表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②阿张:在广州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存包柜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组合印刷机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循环水及乏汽余热回收大型热泵装置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畜力拖曳车辆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伞类制品零件和装饰件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单相电子式电能表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不锈钢救生衣箱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硫化轮胎用囊式模具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冲压件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数控组合机床合作协议书
- 公司安环部绩效考核实施管理方法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培训课件
-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 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
- 2023年某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 静压桩机安装拆卸方案
- 电脑故障维修
- 2023山东春季高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2022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电子版
- 平面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
- 考研经验分享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