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筑生命家园初中道德与法治组2024.08.242塑造“高尚·本真·丰厚·灵动”的高品质课堂我们的学习感受:课堂教学的原本意义,是师生共同享创人类优秀文化,从而获得生命成长的一种动态创生的文化。是师生共同经历的活生生的文化之旅。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教学是“以学定教”与“以教导学”的动态统一,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得是相呼应的关系。
我们的困惑:在实际课堂设计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提出有探究性的子问题,在设计高品质课堂中如何提炼升华核心问题。
学习感受——这次高研班学习:共筑生命家园设计理念以旁白配图片或文字的方式展示渔民何利成一生作为明线,以探究如何共筑生命家园为主线,设计“赏•苍洱毓秀、探•苍洱之坤、绘•苍洱新貌”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见证洱海生态从美好到被破坏,再到被治理从而重回美好的过程,从而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走好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共筑美好家园的课程理念。共筑生命家园总体设计框架共筑生命家园如何共筑生命家园赏•苍洱毓秀探•苍洱之困绘•苍洱新貌视频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洱海一直这么美吗?洱海的污染归根结底伤害了谁?治理后的洱海有哪些变化?谈一谈古生村民何利成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结合古生村民何利成的事例说一说怎样让洱海流量变“留量”?框题内容分析本框题为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是第六课的落脚点,是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生态文明的共识与行为追求的体现。本框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目内容,主要讲述“怎么办”的问题,回应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挑战。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并不陌生,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语文、科学等课程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理念,他们通过图片、视频、公益广告、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等形式,或多或少地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所了解,内心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意识。这就为学习“共筑生命家园”做好了铺垫,为如何坚持绿色发展提供了知识的准备。从个人层面来说,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但缺乏从企业、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格局和高度。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生态意识培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持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设计依据本框题对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国情教育主题:【内容要求】了解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教学提示】以“新梦想,新征程”为议题,结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标志。讨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资料古生村民何利成的故事,对比洱海污染前后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感悟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进而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的理念。2.小组合作讨论,结合古生村民何利成的故事说一说怎样让洱海流量变“留量”。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怎样走绿色发展的道路。3.通过课后作业拓展活动“美丽保山共建共享”,增强作为美丽家乡建设者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教学难点: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环节一:赏•苍洱毓秀设计意图:此环节为通过视频导入,可以给学生一些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念引发思考,为后续洱海之困做铺垫。环节二:探•苍洱之困环节二:探•苍洱之困大理古生村村民何利成,1968与母亲在洱海边合照,当时水清、可直接饮用。后来村名开始挖沙建房、网箱养鱼、机动渔船捕鱼、开挖鱼塘。1996年洱海第一次蓝藻大爆发,政府把网箱养鱼、机动渔船捕鱼取消。2000年政府出台“三退三还”政策,取消洱海周边鱼塘。何利成只好外出务工16年。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到古生村考察叮嘱“要把洱海保护好”。当地政府出台还湖截污工程、生态廊道建设、三线划定。何利成主动拆除156平方米院子和191平方米房子。2021年,何利成主动在村中承包580亩地搞生态种植,为洱海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洱海的污染归根结底伤害了谁?环节二:探•苍洱之困洱海治理成就:•鱼类有所恢复,鱼类种群逐步多样化;鸟类的多样性和数量显著提高;海菜花等标志性物种也得到极大恢复。•
洱海生态廊道建成后,串联了洱海周边100多个村庄居民点,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为沿线各村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游客同比增长72%;旅游总收入达到900多亿元,同比增长约85%。推动当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逐步从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
为居民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活空间,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治理后的洱海有哪些变化?谈一谈古生村民何利成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通过对比洱海污染前后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感悟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的理念。环节三:绘•苍洱新貌小组合作讨论:结合古生村民何利成的事例说一说怎样让洱海流量变“留量”?请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角度思考?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结合古生村民何利成的事例说一说怎样让洱海流量变“留量”。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怎样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情感升华——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设计意图:结尾以省委书记王宁“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进行升华,由点及面感受大美云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共筑我们的生命家园!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突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同时明确解决核心问题的路径、方法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后作业拓展实践活动:美丽保山共建共享1.给同学们推荐一个周边生态旅游景点,并写推荐词。2.设计一条环保宣传标语,呼吁大家共建美丽保山、美丽云南。设计意图:强化学科实践,促进知行合一,旨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反思•加强课堂研究,学习更多的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的提升,加强日常学习和积累,才可以在设计课程时思路更宽阔,教学时素材信手拈来,增强教学质量,也让学生更尊重和喜爱老师。•本节课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园艺师职业素养提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校辅导员学术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掌握花艺师职业规划的必考内容及试题及答案
- 大学辅导员团队管理与组织能力测试题试题及答案
- 农艺师备考多样化促进措施试题及答案
- 大学oracle数据库试题及答案
- 健身素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花艺师考试与美学设计结合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福建事业单位考试竞争形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监火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垃圾分类我宣讲(课件)三年级下册劳动人民版
- 重庆市2025届高三3月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 T-CECS 10390-2024 建筑幕墙用背栓
- 国旗下讲话第三周校长讲话稿:以习惯铸舟楫 以品格扬云帆-让成长在坚守中绽放华章
- 三门峡水库实习报告
- 文化产业项目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 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CAAC)考试复习重点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3年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 价值共创理论形成路径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
-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课件全
-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