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式”评课真的好吗:我们何时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我的教学之路_第1页
“夸夸式”评课真的好吗:我们何时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我的教学之路_第2页
“夸夸式”评课真的好吗:我们何时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我的教学之路_第3页
“夸夸式”评课真的好吗:我们何时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我的教学之路_第4页
“夸夸式”评课真的好吗:我们何时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我的教学之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夸夸式”评课真的好吗:我们何时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我的教学之路前几天,全县小学语文素养大赛在我们学校举行,我有幸全程参与。比赛分为:现场抽课、上课、评课三个环节,最让我感慨的不是老师们的精彩课堂,而是评课环节的“一团和气”。参赛评课的老师,评课流程都是罗列了一大推上课老师的优点亮点,再象征性说一两条建议。感觉这种评课模式不痛不痒,对于教师的成长帮助不大,没有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散会后,我和几位老师闲聊,大家苦笑道:为什么现在的评课会这样?这让我想起教育界的一句调侃:“评课像中医把脉——‘气血不足’,但不开药方。”一、为什么我们的评课成了“夸夸群”?1.人情社会:这可能和中国是礼仪之邦有关吧!中国人讲究“当面留一线”,评课时,大家心里都绷着一根弦:“以后还要一起共事呢?”“说重了,人家会不会觉得我针对他?”2.评价标准也模糊:好课到底长啥样?新课改喊了这么多年,但很多老师对“好课”的标准仍然模糊:是热闹的课堂?是严谨的知识结构?是学生的真实收获?如果标准不清晰,评课就只能流于表面,变成“感觉式评价”——我觉得挺好,但说不清为什么好。二、这样的评课,伤害了谁?1.对上课老师:错失成长机会“温柔的评价”像温水煮青蛙,老师听着舒服,但几年下来,教学水平原地踏步。真正的成长,往往来自“被刺痛”的瞬间:“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浅,属于无效问题,学生根本不用思考。”“你讲了20分钟,学生学生听了20分钟,记得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主角。”“小组讨论看似热闹,其实只有几个学生在发言。这就是一个鸡肋,为了小组讨论而小组讨论。”“你解读的教材,设计的相关环节,只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只有真话,才能让人反思,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2.对评课者:丧失专业的权威如果每次评课都是“优点+1、2条建议”,久而久之,大家会觉得:“反正都是夸,听了也没用。”“评委自己都不专业,何必认真?”当评课变成形式,它就失去了价值,失去了进步的机会。最终,课堂改革成了口号,真实的教学问题被掩盖,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三、我们能不能说点真话?评课不是“找茬”,而是“共同寻找更好的教学可能”。要打破“夸夸群”模式,我们可以尝试:规定“必须提3条具体改进建议”,避免“象征性建议”,每条建议必须对应一个可操作的方法,避免“可能”“也许”这类模糊词。结语:教育需要真实的声音评课不是终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